人们认为人生真实是否是因为身处人生大梦中而以梦为真,人临终而醒?

黄泽荣


我做梦了,梦见自己的头发剪得清爽无比,走在街上不停甩着喜欢的发型,这多曰隔离,这真是一个奢求呀,头发乱糟糟的,心情乱糟糟的,好想如梦里甩着清爽的头,串行在热闹的街市里的感觉呀。


苏姐884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梦是一次次做的,好梦、歹梦,大小长短的梦境,变幻莫测。

好梦成真,可以使一些人们由此沉浸之中,企盼好梦连连,大梦不断而无法自拔。

人在事中迷,不可怕,人在梦中迷,醉生梦死般,走火入魔的状态,挺吓人的!如梦初醒,是好梦破灭之后反醒的结果。

其实更多的是梦幻泡影倒逼自己走出梦境的,虽然是被动的,却是步出泥潭的好现象。

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容不得总是处于梦想的状态之中,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游戏人生。

有多少不可逆转的宝贵的时光,经得起大把大把的抛撒在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里?

当步入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依然时而清醒,时而还在梦里,是因为阎王爷生死薄的呐喊声还没有临近自己!

真正的死到临头,还不清醒,还在梦幻中,恐怕少之又少,即使只有片刻断断续续的时光,也在追悔莫及罢了!

(网络图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关于“人生真不真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人说人生如梦,只是人不自知以梦为真,到死都不会明白不知人生为何。所以,人既然活在梦里,那么一定有一个“本体”在“做梦”,否则梦从何来?要想知道人生是不是如梦,只要找到了产生梦的“主体”,则人生之梦就可以随时醒来,人生是不是在做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精华和合而生之“物”,因此也具有天地的一部分属性。天地是“自然”的产物,从这一点上说包括人在内,世界上的万物无一不是“自然”而生的,都是共有一个“母亲——自然”。注意,此间所说的“自然”非我们常讲的“科学上的自然界”或“大自然”,是等同于传统文化里“道”的存在,又或者是“道”的别名。

世上万物只有人是无限接近于“道”的存在。这里之所以不说其他有生之物,是因为与其他生物相比较,人所单独具有的属性“人性”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而“人性”又是由人的“精神世界”来主宰的。其他生物只具有本能属性,而没有精神属性。所以,虽然世间万物都是“自然”所生,但只有人所独有的“精神世界”才是最接近“自然”的那一部分,我们的身体不过是精神的载体。这一点也是身体对于一个人最大的功用。在这一世界,我们的精神不能脱离于身体而存在,身体也不能离开精神思想的指导。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精神思想与行尸走肉无异。同样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离开了身体的承载和保护,也同样会消失于这一世界。

人生当中,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并通过不断地收集这些认知来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从未怀疑过世界的真实性,因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在不同人眼里,世界或许是一样的。但在不同人心里,对世界的感受却会变得千差万别。我们身体上的眼、耳、口、鼻、皮肤等等组织器官,就是为了能感知这个由物质构成的世界而产生的。这些相对应的客观条件,构成了我们人生认知上的物质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包括精神之中最为本真的一面,这是构成人生如梦而不自知的客观条件。比如万籁俱静耳朵就没了用处,四周没有一丝光亮眼睛就失去了作用等等以此类推,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所能感知的前提条件统统消失的时候,能说一切都不存在了吗?当然不能!

所以,生活上的认知并不能完全代表精神上的认知。看到的不一定真实,听见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真真假假、对对错错也不一定完全是其该有的本来面目。梦与非梦、醒与非醒,人生之事果然需要大智慧。就写这么多吧,实在是水平有限体会不多。


名字已在线


我认可这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用户6472194430718


真绕 每晚做的梦是什么? 来人间逛逛 既来之则安之 修行自身 福祸自担 都是几十年后飘飘然 不要想太多了


羽儿44


人生大梦,很多人到死都不会醒!


延庄


做梦的人很难醒过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