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施化肥幾次?

痛的末命名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玉米。玉米要施幾次肥呢?蟲子就按蟲子這邊的實際情況。給大家說一說。

第一按理論上來說應該是三次。第1次是底肥。第2次是玉米拔節的時候。第3次是受了粉要長粒的時候。如果種玉米施三次肥,玉米應該達到一個高產的程度。但是施3次肥的人極少。

第二施兩次肥。第一次是底肥。第二次是玉米拔節兒的時候。如果種植玉米。能夠這兩次都施肥。也會有一個好收成。不過現在施兩次肥的人也不多了。

第三,蟲子村兒裡大部分人就施一次底肥。為什麼施三次肥高產,現在人很少這麼做了呢。

1,現在種地不賺錢。玉米便宜。不管有多高產。也賣不了多少錢。玉米也不是人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2,夏天比較熱。玉米高了以後。人們在裡面施肥。容易中暑。玉米葉還容易把人劃傷。

3,玉米長起來和人差不多高的以後。聽說過玉米地裡。一些不法分子藏在玉米地裡作案的新聞。玉米長起來以後。一般的膽小的女同志幹活呀,趕集呀,走親戚啊。都願意有個伴兒。現在在農村裡。一般男同志都在打工賺錢。家裡只有女同志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下地幹農活兒施肥相對來說就有些困難。

所以說實話實說在蟲子這邊。大部分就施一次底肥-複合肥。如果大面積種植或者是家裡人多有條件,最好是施3次肥。這樣更高產

以上就是蟲子對玉米施肥的一些真實的看法。 希望大家根據自家的情況決定。大家好,我是農人小蟲子,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


農人十里


大家好,我是牧豆人。種植好玉米不僅需要優良的品種、適宜的種植條件與水分,施肥技術也成為玉米是否生長良好的關鍵。那麼玉米地施化肥幾次?我來給大家回答一下。

由於玉米的生長週期比較短,因此玉米施肥次數是有限的,大概是種植玉米幼苗時施化肥一次,在幼苗成長期間施肥一次,在玉米穗期的時候施化肥一次,然後在玉米花期的時候施化肥一次。按照以上闡述,我們知道所以玉米地施化肥一共四次。下面我給大家講解這四次應該如何施肥。


  1. 種植玉米幼苗時施加的是基肥,由於玉米品種不同,例如有套種玉米、夏玉米,因此施加基肥方法會有所不同。例如夏玉米一般是生長在土壤不太肥沃的地方,因此我們要施加少量的基肥,能夠維持夏玉米生長即可。因為這塊玉米地保肥能力不強,不適宜施加太多的肥料。而像套種玉米,就要施加足量的基肥來保持玉米幼苗生長良好。玉米基肥一般是選擇腐熟優質的農家肥,再搭配少量尿素。
  2. 在玉米幼苗成長期間施化肥要以氮肥為主,這個時期是玉米茁壯成長的關鍵時期,是要促進玉米幼苗生長迅速,為玉米穗期打好基礎。一般我們選擇在玉米成長出四五片真葉的時候,此時土壤基肥消耗了不少,玉米幼苗需要大量營養來生長。
  3. 在玉米穗期施化肥也是以氮肥為主,而且比玉米幼苗成長期的比例更高,磷肥也要更多,鉀肥的量也要比其他時期多。我們依舊選擇腐熟優質的農家肥,再搭配尿素,大概一畝地搭配五十公斤左右的尿素。我們要注意,在玉米穗期中有一個時期,叫做大喇叭口期,這是決定玉米穗是否大,花粉粒是否多而且活性好的關鍵時期。我們施肥也要注意與澆水搭配。
  4. 最後一次玉米地施化肥是在花期。在花期,玉米已經出現了雌雄穗的分化,玉米之間也完成了授粉任務。現在就是補充營養,提高產量的時期。現在我們減少氮肥的量,以鉀肥為主,磷肥為輔,再搭配一些含有足量且全面微量元素的葉面肥。有一些玉米授粉可能比較遲,為了提高結實率,我們還要施加硼肥。

以上就是玉米地的施化肥方法,大家覺得我說的怎麼樣?請在下方留下你們的看法,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謝謝大家。




牧豆人


玉米地要施幾次肥!一般來說根據玉米的生長週期。大概需要施三次肥!

第一次

第一次施肥就是在玉米播種的時候施底肥。一般是40斤左右的複合肥。現在的玉米播種機都是可以連肥帶種一塊作業的。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有的農戶還會在肥裡增加10到20斤左右的有機菌肥。有機菌肥能夠改善土壤品質,使得玉米根扎得更深,這樣做的話,產量會非常的高。


第二次

第二次施肥,就是在玉米長到喇叭口的時候,需要施第二次肥。這時玉米需要拔節長高,此時需要大量的肥料來支持。這時候需要施加氮肥20斤左右!此時的玉米已經長到腰桿高,只能人工進地撒肥,這時候撒肥會非常的辛苦!不僅玉米葉劃傷皮膚在玉米地裡,悶熱,高溫會使人非常的不舒服。此時能夠發明一種玉米地裡的施肥神器就好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我想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有這樣一種機器問世的。


第三次

這次玉米施肥就是在玉米抽穗授粉期。這時玉米生長髮育到最後一個階段。這時候就玉米需要加肥料。所謂俗話講,氮長葉子磷長果鉀肥多了長柴火。此時玉米已經長到兩米多高。機械施肥已經是不可能了。此時要想在玉米地裡施肥困難更是比第二次難度更大了。這次施肥也是非常的關鍵。由於需要人工施肥,難度比較大。

以上就是玉米生長髮育過程中所需肥料的三個階段。實際農業生產中後兩次的施肥我們都沒有跟上,玉米想要高產增收後兩次施肥,跟上的話玉米產量肯定沒有問題。


農村土巴哥


在我們當地有句俗話:“一追尺把高,二追齊齊腰,三追剛露毛”,所以玉米一般會施肥三次。

1.玉米的苗期,苗期追肥一般在定苗後拔節前進行,具有促根、壯苗、促葉、壯稈等作用,為穗多、穗大打好基礎。具體的追肥時間要根據苗情、土壤肥力等情況來定。三類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種肥的地塊、低窪潮溼的地塊和套種玉米等,要早追、重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前後。要給瘦弱苗施偏心肥,促弱轉壯,使之迅速趕上一般植株。


2.大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最多施肥強度最大的時期,此期應該必須加強施肥,防止出現脫肥現象,應根據土壤肥力和苗情普遍施肥,每畝用尿素30到35公斤,挖坑深埋,施肥後蓋土,長勢好的玉米可適當少施肥或推遲施肥,長勢不好的玉米應該多施肥、提前施肥。

3.抽絲前期,玉米抽絲期需肥量特別大,如果在這個時期玉米水肥不足的情況下,玉米的生長肯定會受到影響的,尤其是在玉米長勢最好的時候,如果沒有做到一個正確的施肥,直接影響玉米生長。



最關鍵的是,大家一定要記住,別在乾旱的時候施肥,最好在下雨前施肥。


老高說農事


每生產100公斤玉米籽粒,需純氮2~4公斤、磷0.7~1.5公斤、鉀1.5~4.0公斤。如果要使每畝玉米產量達到400公斤,平均每畝需施用40~60公斤硫酸銨或等量的其它氮肥;40~60公斤的過磷酸鈣(有效成分含量10%~16%)或等量的重過磷酸鈣(有效成分含水量36%~52%)和鈣鎂磷肥(有效成分含量12%~16%);6~10公斤硫酸鉀(有效成分含量為48%~52%)或氯化鉀(有效成分含量為50%~52%)。鉀肥也可以用草木灰來代替,每畝用量為40~60公斤(幹灰,無雜質)。在確定玉米的施肥量時,要綜合考慮玉米的栽培類型、品種特性、產量水平、土壤和氣候條件等因素。苗期由於植株小、生長緩慢,因此對養分的吸收利用量也小;拔節孕穗到抽穗開花期,玉米的生長速度加快,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並進,對養分的吸收利用量明顯增多;開花受粉後,營養生長几乎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對養分的吸收利用量也就大大減少,幾乎也處於停滯狀態


丿邪說灬


玉米地施化肥幾次?

1.我們四川這裡我媽媽是育苗栽種的時候用第一次肥,用的複合肥不傷玉米苗的根,用氮肥的話容易燒根。

2.玉米苗栽種下去生長到3-4片葉子的時候,用第二次氮肥幫助長苗長葉。

3.玉米苗開始要抽穗出須的時候,用第三次氮肥幫助它抽穗出玉米鬚,免得錯過了花粉時間收成不好

4.我是四川的這裡是這樣施化肥的,因為地理氣候不一樣供你參考一下!祝您有個好收成!




樂山蘭妹兒


不同地區施肥方案有所差異,僅供參考:

玉米生育期主要分為:苗期、大喇叭口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成熟期。

苗期:主要以沃葉高氮型菌肥為主,2kg/畝,間隔7—10天滴灌一次;配合葉面噴施玉米專用葉面肥1200倍稀釋,間隔7—10天噴施一次,一般施肥2—3次。

大喇叭口期:即玉米7—13片葉之間,追肥以沃葉平衡型滴灌肥為主,2kg/畝,間隔期7—10天滴施一次;配合葉面噴施沃葉玉米專用葉面肥1000倍稀釋+沃葉鋅肥1200倍稀釋,間隔7—10天噴施一次,一般施肥2次。

抽穗開花期:以沃葉平衡型滴灌肥為主,2kg/畝,間隔期7—10天滴施一次;一般施肥1次。

至成熟期:以沃葉高鉀型菌肥1kg+高鉀型複合肥1kg/畝,間隔期7—10天一次,一般施肥2次。



江湖二弟


按照玉米的生長規律而言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按照玉米的生長週期進行合理的追肥。玉米種植者也表示按照週期進行追肥確實能夠高產。

追肥的口訣相信很多種玉米的朋友都知道“一追尺把高,二追齊齊腰,三追剛露毛”意思是在玉米的生長期間內一般要進行三次的追肥,分別在玉米的苗期、大喇叭口期、抽絲前期三個時間點。

但是種植過玉米的朋友都知道種玉米的不容易,尤其是夏天那玉米地面又熱、又刺撓人,非常難受,並且現在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都是一些老人,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做生意掙錢了,一年回家的次數一個手都數得過來,所以很少有人在採用這樣複雜的追肥模式了。大家都樂於採取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一炮轟”的管理模式。

其實採取這樣的模式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算一算一畝地追肥使用的化肥大概需要150元左右,一畝地不追肥額話大概產量減少7、8%左右,也就是大概200斤左右,這二百斤按照現在玉米的最高價取整1元計算也就是200塊錢。

其實這樣算算就很不划算了,農民種那點糧食累的不行忙活一天,也就多收入了這麼點錢,而且夏天玉米地撒化肥可是一件十分累人的工作,還不如在做生意、打工一天的掙的錢。

並且土地就算管理的再好,土地的收成也是不一定的,今天天氣差,你管理下的功夫很深卻不一定就高產,所以說看天吃飯,追肥實在是有些划不來,好技術是應該推廣,但是也要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

在來說一下“一炮轟”的施肥方法,其實一炮轟的施肥方法也不是全無好處的,最起碼在節省人力這方面就是值得肯定的。並且其實肥料選好了,減產是可以儘量避免的。

玉米種植者選用適合玉米使用的專用複合肥,不是那種普通的三元複合肥,而是玉米專用的控釋肥,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很多玉米控釋肥其實也就是為了解決一炮轟施肥方法容易造成玉米減產問題的。

不過農民在買化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圖便宜也不要聽一些不良商戶的忽悠,選擇一些比較值得信任的廠家生產的化肥,或者選用那種口碑好的,有售後賠付機制的化肥。並且選購的時候要選擇化肥袋子包裝良好,化肥粉末物質較少,化肥顆粒均勻,硬度好的化肥。這樣的品質一般比較好一些。


拾小淳


1、基肥:可以結合耕種或淺耕滅茬進行,可以利用冬小麥的有機肥和磷肥的後效,或者用小麥根茬秸稈還田的辦法來彌補玉米基肥的不足。玉米是對鋅敏感的作物,玉米施鋅能取得顯著的增產效果。一般情況下每畝施硫酸鋅1至2千克作基肥,能增產百分之10以上。

2、種肥:種肥的施用方法有多種,如拌種、浸種、條施、穴施。拌種:可選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將肥料溶解,噴灑在玉米種子上,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陰乾後播種。浸種:將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濃度,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時,陰乾後隨即播種。條施、穴施:化肥適宜條施、穴施,用量2至5千克,但肥料一定要與種子隔開,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至15釐米為宜。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氯化鉀不宜做種肥。

3、追肥:應根據其需肥特點分次進行。第1次在拔節後10至15天(7至8片葉),追施總肥量的三分之一,促進莖生長和幼穗分化。第2次在玉米抽雄穗前10至15天(10至11片葉,大喇叭口期)追施總肥量的三分之二,促穗大粒多。如果夏玉米只進行1次追肥,應在小喇叭口期(8至9片葉左右)進行,不能太晚。追肥時應刨埯深施或耬播耠施,肥與苗的距離7至10釐米,施肥後封嚴,以提高肥效。

玉米施肥一定要掌握好施肥時間和施肥特點,科學施肥,否則,錯誤的施肥方法,將會給農戶帶去無法預估的損失!


我們回到過去吧


玉米是一種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為滿足各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應根據玉米需肥規律,確定合理的施肥方法,明確適宜的用肥比例,才能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其施肥措施如下:

1、深施底肥。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1000~1500公斤,玉米專用配方複合肥40公斤,硫酸鉀5公斤,肥料施入兩塘玉米中間,不宜接觸種子。

2、輕施苗肥。玉米長至6-7片葉時,畝追施尿素10公斤,弱苗多施,壯苗相應少施。

3、重追穗肥。玉米長至10~11片葉時已進入幼穗分化期,此時苗棵生長快,吸收養分較多,是玉米需肥的關鍵時期,畝施尿素30公斤,有效促進穗大粒多。

4、補施粒肥。當植株授粉結束後,進入灌漿期,根據情況,每畝適當補施8~10公斤尿素,硫酸鉀10~15公斤,可增加粒重。

總之,玉米施肥必須在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施用氮、磷、鉀,採取科學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實現增產增收。

在給玉米施肥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幾種誤區:

一、基肥不足追肥代

用優質農肥做基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土壤團粒結構,為玉米的生長髮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而化肥就不具備這個優點。“基肥不足追(化)肥代”,只能使土地越種越瘦,越種越板結。

二、有肥就追,有水就澆

在拔節前的苗期,如不根據天旱程度、墒情好環、苗子強弱等實際情況進行追肥、澆水,往往使地上部的幼苗徒長,地下部的根系難以深扎,使幼苗失去蹲苗鍛鍊的機會,給以後植株倒伏埋下隱患。在灌漿期過量的追肥澆水,既加大投資,又浪費肥料,還會造成玉米貪青晚熟,遭受霜凍的不良後果。

沐之農牌生物有機肥

三、肥多水大多打糧

肥多水大固然是玉米獲得高產的先決條件。但使用不當,也只是有害而無利。春播玉米從拔節期開始,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並進,孕穗到抽穗達到盛期,開花到灌漿期又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孕穗到灌漿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時期,栽培上要實行“三追肥,三澆水,三中耕”。在拔節開始後進行第一次穴追肥,並適時中耕。在孕穗開始後進行第二次追肥,並中耕。在灌漿時進行第三次穴追肥,這三次追肥總量以不超過30公斤為宜。各次追肥量可掌握前輕中重後輕的原則:拔節期為施肥總量的30%,孕穗期為施肥總量的60%,灌漿期為施肥總量的10%。追肥以尿素為宜。

四、重視氮磷鉀,輕視微肥

微肥對農作物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就拿鋅肥來說,玉米對它的反應很敏感。有試驗表明:玉米施用鋅肥,穗粒數可增加50-80粒,千粒重可增加15-30克,禿尖率減少50%左右,每畝增產8%-15%。

五、抽穗後用不著追肥、中耕

玉米抽穗後,有不少地塊由於基肥施用不足或質量不高,追肥效力又已耗盡,土壤中的營養已經滿足不了玉米的生長需要。這就急需酌施一些速效性的氮磷肥,以防早衰,促進灌漿和籽粒飽滿,提高千粒重。這次“攻籽肥”要早施,穴施,適量施。要改變那種“立了秋掛鋤鉤,消消閒閒等秋收”的舊做法,要淺鋤,勤鋤,經常保持活地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