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與教齡掛鉤是否可行?你怎麼看?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中小學教師職稱與教齡掛鉤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而且現行的職稱制度、評審條件、晉升辦法中已不同程度地在“掛鉤”了,但還不夠到位。

現行職稱評審中有無不足?

要問現在廣大中小學教師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肯定莫過於“職稱”了。因為,職稱對於教師而言太重要了!不僅事關對教師工作、能力、貢獻、價值的評價與肯定,而且直接涉及到教師的工資待遇收入。



那麼現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及評審中存在哪些不足呢? 應當承認,國家對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改革完善是十分重視的,出臺了不少政策文件,採取了不少措施,特別是一些省市制定出臺的教師職稱評審政策文件,突出向農村教師傾斜照顧、降低條件、簡化程序、擴大指標等,取得了進展性成效也是明顯的,教師較為歡迎,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地方。

01.評審晉升標準條件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偏高的問題。

如高級職稱評進條件中,一些地方要求仍然偏高、偏難。像一些縣區、市級的公開課、評優課等,一般教師很難達到。

02.職稱評審所需提供的材料仍然偏多偏繁。

計劃、總結、教案、作業、參與活動的各種證明材料、獲獎證書等等,既要提高原件,又要要複印件,教師準備起來確實不容易。

03.職稱評審的程序過於複雜。

儘管目前大部分省市已在下放職評權力,簡化過程手續。高級職稱由省級下放到市級,中級職稱還在市級,初級在區縣級,但需要經過說課、答辯、資料評審等環節,並未真正簡化。

04.職稱職數指標控制還是太緊,“僧多粥少”的問題難以解決。

儘管較之以前有所改變,但現在中小學(城市、農村)普遍存在職數少、指標少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高級指標難以適應和滿足基層學校教師的實際需求,矛盾較為突出。

05.學校推薦評審過程中存在不客觀、不公正、不科學的現象。

儘管發生出現在少個別學校,但教師有意見,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06.對農村地區學校,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傾斜、照顧、普惠的力度不夠,落實不是很到位。



職稱制度如何改進完善?

職稱制度改革,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改善教師待遇、調動教師積極性、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如何改革怎樣完善?

01.省市級教育、人社管理部門,要加大落實國家已制定出臺的有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善教師待遇政策文件的力度,制定出臺像山東、河南等省市那樣的、結合實際、措施具體、“真金白銀”式的可操作性文件。

02.適度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中一級、高級的職數指標。這是解決教師“職稱難”問題的關鍵所在。城市、農村學校都應如此,特別是農村學校。

03.降低放寬職稱晉升條件,適度向年紀大、教齡長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傾斜。對於教齡在15-20年的教師,直接認定一級教師職稱;教齡在25年—30年的教師,自然晉升高級教師,且降低條件要求。



04.簡化評審程序,方便教師。建議把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落實到市級,對程序再簡化。把一級教師認定評審權力下放到區縣,減少過於複雜的材料報送要求。把初級的認定評審權下放給學校,只報送區縣管理部門進行審定。

05.強化對學校職評過程的科學、嚴格監管,禁堵不正之風,體現客觀、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

06.建立完善配套機制。在改革完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評審辦法的同時,建議各地主管部門應儘快出臺並落實提高教師教齡津貼、班主任費標準及與當地公務員同等的獎勵性政策,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歡迎大家討論與關注!


楊永厚說教育


憑心而論,中小學教師職稱跟教齡掛鉤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合情理的,因此是可行的:其一,現在上崗從事中小學教師工作的教師,不是像以前有靠接班上來的,學識少水平低。現在能從事教師工作的,都是正規大學畢業的應往屆畢業生,通過有關部門嚴格篩選錄用的;其二、在教師崗位能從事三十年以上,最起碼的一點說明他(她)們有一顆熱愛教師這一行的執著的心,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其三、能從事教師工作三十年以上,他們就已經“桃李滿天下”,年輕的“高級教師”都是通過這些老教師培養成人的。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這些老教師就是“師傅”“師爺”,那麼,年輕教師能被認定為“高級教師”等等,他們的“師傅”還能不是“高級教師”嗎?

基於以上三點就可以回答,教師職稱評定跟教齡掛鉤是無可厚非的。至於個別現象,那是一段時期的歷史產物,個別現象,要個別對待,要跟普遍原理區分開來。


吉柳聖人


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教師職稱而今早已背離了國家的初衷,被一些人鑽了空子,利用手中權力徇私舞弊,千方百計為自己和親朋制定一些有利他們的條件,不但課也上得少,而且每年都把業績考核弄成優,早早升上高級職稱,更可惡的是連續三年考核為“優”的,就可以比一般教師多漲兩三百元,因此職稱制度已成教育的一顆毒瘤。

其次,職稱制度把廣大無權無勢的一線排斥在外,嚴重打擊他們的教育教學積極性 ,導致教師們產生巨大的心裡陰影和負面情緒,免不了對工作滋生懈怠心理,所以職稱制度不利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最後,再一次呼籲取消職稱制度,建立工齡晉級制度迫不容緩,也是廣大教師的心裡期待!


東方謀薪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正常,現實中基本也是這樣的規律,教齡越高,獲得高級職稱的越多。但認真想一下,職稱與年齡掛鉤其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拿我做例子吧,比如那年和我一起通過審核的都是一些上級領導,唯獨我是一線老師。同事們都說我的運氣好,但我知道,那是與我個人的努力分不開的。

除了教學效果顯著,連續多年獲得教學質量優勝獎(一等獎),我勤寫論文,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均獲得一等獎,用同事的話來說就是擁有硬件多。

個人感覺吧,高級稱職不是慈善愛心, 不該論年齡大小,也不宜按資排輩,最好是用於獎勵那些工作出色,善於創新,能力較強,經驗豐富,對教育教學有卓越貢獻的人,最大程度上體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才有說服力。

如果而把高級職稱與年齡掛鉤的話,勢必打擊很多有作為的年輕人,還會給投機者有空可鑽。

如果高級職稱可以與年齡掛鉤的話,退休那天個個可以晉升特級教師了。

如果高級職稱可以與年齡掛鉤的話,少年王勃可以寫出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試問一下,你比王勃年長是不是就該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了呢?



遠方vlog


職稱,說多了都是淚。我同事和我工齡差不多,因為她是校長的學生,現在高級了。而我還是初級,工資相差上千。她靠什麼上的職稱呢?學校的課題署名有她,而我們都只是從研人員,所以她有加分項。哎……職稱是教育的腐敗


用戶8482885746575


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對應的是崗位工資,教齡對應的是薪級工資,在目前為止來看沒有任何掛鉤的可能。

讓廣大的教師群體最為反感的就是崗位工資,因為崗位工資決定了一個老師的最終收入的決定因素,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國家公佈的崗位工資及上下級之間差距只不過是幾百塊錢。

但其實好多人對於工資結構不是太理解,有些縣,其他的一些補貼完全是依據崗位工資來核定的,所以說這裡面的差距才是最大的差距。

工資的計算是一個看似複雜的計算過程,但實際上是非常簡單,也就是說同一年參加工作的薪級工資是一樣的,他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他們的學歷是一致的。

其他諸如一些教護齡津貼,幾十年給你幾塊錢的這一個幾乎是從出現到門到現在就沒變過,實際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了。

那麼所有老師在反感自己工資之間的差距的時候,就剩下一個因素,這個因素就是所謂的崗位工資,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職稱工資。

這個差距有多大呢?山東省來講,同一年參加工作的中級和高級相差在600元左右,可是隨著前兩天的工資進一步的調整,現在的差距已經加到了800元左右。

如果這一個人和你同一年參加工作,並且人家是校長或者副校長一級的話,你們的工資差距將更為明顯,因為在有些省市縣已經執行了校長職級制,工資這些只記住工資是由30%到50%基礎工資的變動幅度。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這是接近1500元到2500元之間的概念。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同學當了校長並且是副高級教師,而你是一箇中級教師的話,那麼他就要比你多出2000元到3000元之間的概念。

當然,如果您很不幸的話,是一個初級教師的話,那隻能哈哈了。

職稱不改。我不敢說教育一定會走向沒落,但是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必定會沒有。


宜城老師


我國已經實行了很多年工資跟職稱掛鉤的制度,這個制度我覺得已經不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了,就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擔任中層幹部以上的全部都評上了高級職稱,而普通一線教師評上高級的不多。為什麼他們能先評上?因為他們佔有資源,每年的評優評先考核,他們總是首選,所以說榮譽一大把。

另外,現在名額越來越少了,中間積壓了很多有能力,有資格評高級的教師沒法去參加評級(筆者所在的縣實行不是評聘分開,評上即聘用,所以要學校推薦上去評審,一般推薦上去的都能評上)。這種制度直接打擊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所以現在的制度必須改革了,改成怎麼樣呢?我認為工資要以教齡和學歷為主,職稱為輔。相同教齡和學歷,不同職稱的教師工資差距要縮小,另外要建立能體現多勞多得的制度,從而提高教師的積極性,真正體現教師的勞動價值。


陳言網事007


本來嘛,教師的職稱本意是讓真正有能力的教師獲得肯定,並能相應獲得一定的待遇。這是好事!但在我們這人情世界的國度裡,這就變成了壞事!教師職稱變成了領導獲得好處的工具、成了某些有背景的教師的牟利工具了!可以說,最近的十多二十年,評上高職稱的老師,相當一部分的工作能力很低,他們獲得高職稱完全是靠關係和造假!因此,職稱已經不能準確體現一個教師的真正教學教育能力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堅持實施?我認為原因不在乎有幾點:1、已經獲得高職稱的教師,要麼就是領導,要麼就是權貴親屬。他們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又擁有權力,當然不會放棄利益。2、那些控制著職稱評估的專家和領導,他們在職稱的評定過程中也獲得很大的利益(例如評估費、論文過關、課題項目等),這類人當然也極力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3、高層教育管理的領導往往都是外行,他們不瞭解實情,容易相信專家們的忽悠,同時也不願意承認施政錯誤,也不想得罪上任領導,既然於自身無關係,誰又會多事呢?!……


大飛233385355


你們看問題只看表面,本質的東西卻不敢觸及。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藥方,我希望你們少開,不要誘人誤入歧途。下面就我的理解,為大家釋疑:

1.問:職稱的本質是什麼?

答: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2.問:評職稱有條件嗎?有哪些?

答:有。學歷,教齡,業績,工作量等。

3.問:為什麼很多符合條件的評不上?

答:這是本質問題,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痛恨的問題。名額限制,發動群眾鬥群眾。

4.問:職稱評定公平嗎?

答:不敢妄議。我不知內幕,但若有違規,你又掌握了真憑實據,可以反映、上訪。切記:必須有真憑實據。

5.問:你有什麼解決方案?

答:取消名額限制,讓所有夠條件的教師都能評上職稱。即使這樣做了,比公務員到點就上還苛刻不少。

6.問:你是幹什麼的?

答:我乃一普通教師耳。需要說明的是,我喜歡看這樣的文件。不知理解對否?望各位同仁斧正!


一覺2


第一個層面是民間意願,簡稱民意。那麼,是不是大部分老師都贊同將職稱與教齡掛鉤呢 ?其實,在現實評職稱中,大部分老師能評到相應職稱的年限與規定年限相比,嚴重滯後。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指標數不夠,造成了嚴重的擁堵。特別像高級職稱,很多工作三四十年的老師,都沒有這個機會,到退休了還只能在較低的職級上,遺憾終生。

所以,可以肯定,大部分老師還是希望能夠工作相應的年限後,就直接掛靠到對應的職稱,這樣也避免了評審過程中的勞神費力費錢,以及種種不公的待遇。

當然,也有少數人,他們是現有職稱制度的優勝者,既得利益者,他們可能反對這種直接掛靠,因為一旦這樣,他們的優越感將蕩然無存。不過,少數服從多數,反對無效!

第二個層面是官方態度和導向。其實,國家教育部一直鼓勵老師堅持終身從教,這之前不是發了一個鄉村教師從教30年榮譽證書嗎?把一個燙金的紅本本送給終身從教的老師,代表了國家官方的肯定和導向。

不過這僅限於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可不可以有點表示呢?當然可以,除了直接發錢,最好就是把他們的職稱掛靠上去。職稱上去了,退休工資就漲起來了。所以我想,既然教育部的態度是希望廣大教師終身從教,這種掛鉤,是完全可行的。

我的回答不知道題主和朋友們是否滿意? 如果覺得不錯,歡迎關注、點贊👍,你的支持和鼓勵是我的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