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夜話丨疫情期間 如何戴好“心理口罩”

播音:劉星宇

桂子山夜话丨疫情期间 如何戴好“心理口罩”

無法在桂子山見面的日子裡,我們與你相約在此,真誠相約每一天。這裡是華廣之聲桂子山夜話特別節目,受疫情影響,和大家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見面了,疫情心連心,我們以聲音相約,以心靈相融,難熬的日子裡,有我們陪著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同時,對於個人的心理情緒與社會群體心態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恐慌、緊張、焦慮、迷茫、憤怒等各種消極情緒在大家的心裡蔓延,也有很多人陷入過度恐慌中,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許多年輕人為了勸說家人戴口罩、不出門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有些家庭因此產生分歧和矛盾。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來自心理學院的佐斌教授,看看針對疫情背景下的“恐慌情緒“和”代際關係“問題,他給我們怎樣的建議

Q:

這次疫情下,大家普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恐慌了呢?

A:

隨著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大家難免出現各種消極情緒,其中,恐慌心理可能大家是體驗最多,對行為的影響最大的。這些負性情緒及其導致的行為反應,一般屬於正常合理的應激反應,但是,如果恐慌過度或者長時間處於恐慌心理狀態,個人的基本行為變形,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家庭與人際關係,就需要疏導調適和控制。

對於這一次病毒疫情,大家的心理恐懼有一些典型表現。

第一是對症狀信息線索的高度敏感對於體溫升高一點就敏感,反覆量體溫;對於咳嗽、噴嚏敏感,一聽到就害怕;對於疫情數據信息也非常敏感

第二是多疑。敏感有關,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新冠狀病毒了,懷疑身邊的人是不是會感染,不斷回想自己接觸的人、去過的地方、用過接觸過的物品,反覆檢查仍不放心。

敏感多疑是一種謹慎反應,不是壞事,但草木皆兵則會對生活造成干擾。

第三是人際距離增加,嚴重的會產生人際與群際裂縫。這一次疫情,在實施正常嚴格防護措施的同時,一部分人因為過於恐慌,和朋友、家人等產生一定衝突,還有一些人將對病毒的恐懼轉化為對武漢人和湖北人的歧視和排斥。

第四是表現出一些非理性行為。有人吃不下睡不著,不停刷微信;輕信一些反常識、反科學的謠言;搶購和囤積物品等。

要判斷自己是否過度恐慌,首先可以從上面提到的四個方面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特別是高度符合。由於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過度”也有一定不同。不過,過度恐慌一定會導致比較嚴重的行為後果,正常生活規律失常,人際交流障礙,簡單生活行為變形,肯定是過度了。

從心理層面,我們建議

大家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是否因為過於關注疫情讓自己寢食難安惶惶終日;是否一直情不自禁想上網看疫情信息而導致該做的日常事情沒做、該履行的角色,如母親、教師等,沒有履行;疫情信息是否讓你莫名恐懼哭泣甚至生活作息混亂如果都是肯定回答,就是過度了。

Q:

如果已經出現了焦慮或過度恐慌,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A:

消除恐懼,就必須消除引發危險的恐懼源提升人們關於危險正在降低與消除的感知及信心對我們個人來講,大家可以嘗試以下幾點做法:

第一,停止胡思亂想,從權威途徑獲取新聞信息,只相信事實性信息。

第二,冷靜梳理一次自己當前的環境和接觸情況,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嚴格按照防控措施來防控這樣子自己心裡也會更加踏實,降低疫情恐懼感。

第三,要用辯證思維看待目前疫情的發展通過目前最嚴厲的管控措施,疫情正在被最有效控制,這樣子就是最安全的措施,這樣恐懼感就會下降下來。

第四,與人說話交流和在朋友圈交流,在感到恐懼的時候給想說話的人電話微信如果在隔離期間,我們要與親朋好友等保持一定的視頻溝通。

第五,每天給自己一定量的任務,把心思和時間多放在完成自己確定的任務方面

建議每天至少4小時安心做事。

第六,如果有的人實在感到恐懼,懷疑自己被感染,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求助醫護人員進行診斷,獲得確定信息

第七,如果自己感到心裡很不適,可以求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心理服務平臺,諮詢人員會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最後,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可以思考自己在這次疫情中可以做一點什麼事情、可以有一點自己的什麼貢獻。如可以發揮專業特長、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給熟悉的人加油、可以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可以不添亂等等。自己可以做到的,馬上就去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雖然不能像鍾南山院士那樣做定大局穩乾坤的事情,但每個人都能以不同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確診的積極治療,密切接觸過的自我隔離,無事居家不外出,勤洗手,戴口罩,這都是在做貢獻。

如果有條件,給家人朋友做一下美食,和孩子玩遊戲,帶孩子運動,給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愛。“愛在華師”,我們華師人,我們的老師們和同學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和個人特長,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據我所知,很多華師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正在同心協力,為戰勝這次疫情努力奮鬥。

Q:

如何勸說長輩們戴口罩、不出門”是當下的熱點話題,面對家中“關久了”“聽厭了”的長輩們,我們青年人應當如何處理好這一特殊的家庭矛盾?

A:

這應該是這次疫情非常時期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影響的溝通問題。我想,不僅是有少數長輩對於這次嚴格的防控措施有一些不在乎,有些人仍然要出門、覺得戴口罩沒必要,也有一些青年人、甚至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有麻痺大意的心理。今天的話題是心理恐慌,

我們提倡不要過分心理恐慌,並不是要大家不重視,而是要理性嚴肅面對疫情,保護好生命健康

在這種情況下,家人之間還是要盡力溝通。晚輩們除了“苦口婆心”開展語言說理勸導之外,可以通過主動做家務、講故事、說笑話、“發紅包”、表態在其他方面聽話等方式,“換取”長輩們在行為上的配合。也可以用具體鮮活的案例告訴長輩,提升他們的“害怕”感知,從而降低或消除“要出門”等行為動機。還可以設計一些需要長輩參與的溝通活動,通過活動“綁定”長輩。特別要提醒的是,家人之間不要因為疫情形成“對立”,控制自己不要說“狠話”“絕話”,為相互溝通留下心理空間。

Q:

最後,您對大家有什麼特別的提醒?

A:

新聞媒體和心理學專家學者們,最近都提供了很多很好的

建議。我這次提出了“心理口罩”的概念,因此建議大家在行為上嚴格防範之外,都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理性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是預防和抗擊這次病毒疫情的“心理口罩”,也是日常生活中發揮好我們的機體功能,增強免疫力的重要促進因素。

是的,面對疫情,我們也要學會戴好“心理口罩”,保持理性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保證身心健康,增強心理免疫力是預防疫情的重要一環,“戰疫“之時,我們更要確保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再次感謝佐斌教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受訪專家 佐斌教授

桂子山夜话丨疫情期间 如何戴好“心理口罩”

佐斌,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留學生管理工作辦公室主任、社會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心理學會理事長。

投稿郵箱:huadaguanwei@163.com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桂子山夜话丨疫情期间 如何戴好“心理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