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登月後回不來怎麼辦?

7狐狸


我想題主應該看過《火星救援》之後提的這個問題吧,前兩天我正好又刷了一遍,為宇航員獨自在火星上的臨危不亂和高超智慧,以及救援時對接和營救的緊張氣氛所深深感染。當然,電影是有點理想化了,火星上建有基地,有完善的能源收集和轉化系統,所以才會有後來主人公利用專業技能,進行種植土豆以及與地球取得聯繫的劇情。那麼,如果現在宇航員登月後,因為種種原因回不來了怎麼辦?



自然,現在月球上是沒有太空基地的。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美國先後發射了7次載人登月航天器,其中6次成功,阿波羅11號成為第一個成功在月球降落的載人探測器。這6次載人探測,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不允許在月球上逗留很長時間,否則很高的溫差、強大的宇宙輻射將嚴重威脅宇航員的生命安全,所以只在月球上待很短的時間,採集一些月壤樣品就返回了。後來的近50年,人類再也沒有發射載人登月探測器,月球基地自然也沒有基地可言,也就沒有條件為沒有離開的宇航員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保障。


載人登月的探測器,一般分為服務倉、指令倉、登月倉和返回艙,在實施登月以後,服務倉和登月倉已經失去功能;指令倉則是停留在近月軌道上,負責指揮控制整個登月過程,裡面包括能夠為宇航員提供必要生活保障的物資和食物;返回艙和探測器一併降落在月表。正常情況下,在造成登月任務後,宇航員乘坐返回艙,在較少的燃料下(月球引力很小)即可發射升空,返回艙與指揮倉對接後便可以踏上回歸之旅了。


題主的問題是說登月後回不來,那麼也就意味著返回艙失靈、或者指揮倉失去控制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宇航員就無法通過乘坐返回艙實現離月計劃了。這個時候應該是宇航員最絕望的時候,緊靠宇航服裡的生命支持系統,頂多能夠堅持幾個小時,根本不可能等到下次窗口期再發射一個載人探測器來到月球,宇航員只能在氧氣慢慢耗盡後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了。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如果宇航員登月之後回不來了,怎麼辦?

毫無疑問,宇航員是危險係數非常大的職業,他們需要遠離地球,到達一個沒有支援的地方去“作戰”,這個地方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太空以來,總共犧牲了22位宇航員,不過,事故的發生地並不在地球以外的地方,而是在起飛、降落、模擬實驗階段。

在龐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曾經出現過差點回不來的情況,那是在1969年的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在兩位登月航天員奧爾德林、阿姆斯特朗完成登月任務之後,他們需要回到登月艙中,然後將一切用不著的東西全部扔在月球表面上以減輕重量,然而在擁擠的登月艙內部,兩位宇航員的龐大體積佔據著大量的空間,一個不小心將負責啟動引擎的斷路器開關碰掉了。

奧爾德林與阿姆斯特朗

這下事情可大了,兩位宇航員心急如焚,因為缺少了這個開關就無法啟動引擎,也就回不去了,那麼就將留在荒無人煙的月球表面上等待死亡,即便是訓練有素的宇航員在面對如此情況時,心跳也會劇烈。

於是,他們倆將情況彙報給地面控制中心,等待他們的解答,地面控制中心傳回來了消息,指示他們先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問題正在解決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如此情況哪裡能睡得著嘛。正在這時,奧爾德林摸了摸自己的上衣口袋,發現了一支圓珠筆,他突發奇想:這支圓珠筆能不能代替開關呢?

抱著這一想法,他將筆尖對準了原本斷路器開關所在的那個小孔,用力一推,登月艙上升級開始劇烈抖動起來,沒錯,發動機啟動了,於是他們成功地離開了月球,與環月的指令艙會合,回到了地球。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那支圓珠筆的話,奧爾德林、阿姆斯特朗這兩位宇航員可真的要永遠留在月球上了。登月艙上升級中的氧氣儲量並不多,生命保障系統並不能工作太久的時間,而且食物也不足。我們在看《火星救援》時,由於火星上有人類建設的基地,並且有很多食物,火星上的環境也要比月球好得多,所以這位電影中的宇航員才可以在火星的基地中生活了幾百天,併成功地離開了。

月球上的情況就差很多了,一個月中白天與黑夜差不多各有14天(這裡的月、天指的是地球的一個月、天),白天的溫度高達127攝氏度,晚上可以低到零下183攝氏度,在沒有人類長期停留基地的情況下,結局只有一個。

有人會問,地面不能派遣救援飛船嗎?

要知道以現代的航天水平來看,派遣這樣的救援飛船實屬不可能的事情,從準備到發射,以及路途中耽誤的時間,並且還有幾率會失敗,時間上根本來不及救援。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這種情況會好很多,比如簡便的發射系統,更快的速度,更安全的保障等等。


科學船塢


以目前的人類科技水平來看,只有一個字:死!

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先後6次載人登月,都安全返回地球,不過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並不太長,所以理論上回不來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當時的登月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除了在月球上進行簡單的研究並帶回一些樣本,並沒有別的更大的實際意義。

任何一次載人登月工程都需要長時間的準備,需要上萬人很多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更是資金的巨大投入。如果等月後宇航員回不來了,即使美國也沒有能力馬上再實施載人登月去營救他們,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既然不可能等待救援,結果只有一條:自救。但想想月球環境的惡劣,無論如何都是無法自救的,先不說惡劣的環境,食物的匱乏也會讓宇航員很快走向死亡!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講的就是人類宇航員前往火星救援前一批停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員,之所以在火星上的宇航員可以靠自己的智慧生存半年之久,主要是因為當時停留在火星上的飛船足夠大,功能足夠多,可以在上面種植植物,產生氧氣和必要的食物。當然即使這樣仍舊會很難,現實中幾乎不可能,但畢竟是科幻情節,我們不必太苛求細節。

未來人類如果在月球和火星建立了基地,哪怕是最簡單的基地,才有可能有足夠的時間等待救援。或者是人類發明了更快的星際旅行方式,比如說用可控核聚變亞光速飛行,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到達月球和火星!


宇宙探索


值得探討的問題

阿波羅計劃七次任務登月任務,成功著陸六次將十二個人送上了月球。並且每一次都成功的返回了。但是假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因為種種原因從而回不來地球,怎麼辦?

第一,等待救援

救援、早在阿波羅任務的時候如果已經踏足月球回不來幾乎是不可能救援的,月球上的有限條件支撐不到下一次窗口期加路程所需要的時間!但是,未來的登月計劃由於技術與條件的允許可以實施月球救援。

月球門戶計劃,月球門戶是美國NASA主導其他國家參與的一個月球小型空間站計劃,該空間站建立以後在地球去月球就有了一箇中轉站,可以停靠多艘著陸器,遇到突發事故可以及時從月球軌道出發,不用等待窗口不用經過地月轉移極大的縮短了救援時間。

阿爾忒尼斯登陸級與航天服出艙服

更先進的登月條件,無論是飛船獵戶座還是登陸器空間與安全性相比阿波羅計劃有著大幅度的提高。極大的提高了航天員在月球的生存能力與時長,意味著他們有更長的時間等待救援。

第二,等上帝去接。

以上僅此我的觀點,嘻嘻嘻。


火星的孩子


大家都看過《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吧!劇中主人公因火星“沙塵暴”的發生,要立刻結束火星探險從火星離開,但是卻發生了意外被刮飛的一塊物體撞擊“帶走了”,後來隊友以為他已經遇難,就點燃探測器起飛離開了。但實際上他並沒有死,最後靠著火星上種土豆堅持的熬了下來,等到了夥伴們的救援。

那麼如果載人登月後沒有返回來怎麼辦?能不能也靠著種土豆等待救援哪?

實際上有點難,首先火星救援中的設定是火星上已經建立了簡單的基地,同時有太陽能發電板供能,溫度上可以保證不那麼冷。其次有基地就代表著各種工具齊全,同時還要保證自己是一個“植物學家”。


但是到了月球上就很難了,月球雖然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但是月球上並沒有人類的基地。人類雖然仰望星月數十萬年,但真正的探測始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太空爭霸時期,兩個國家發射了很多的無人探測器月球車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在1969年-1972年短短三年的時間發射了七顆阿波羅號載人探測器,其中13號中途失敗,共成功了六次,把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表面。


迄今為止就這十二人登上過月球表面,並且安全的返回了地面。不說後續的幾個探測器,阿波羅11號是第一個載人登月的探測器,幾位宇航員在執行任務之前,一定就很多次想過有可能就真的留在月球上回不來的,但最終的結果我們都很清楚這十二位宇航員都返回了地球。

在阿波羅11號準備從月球上返回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宇航員奧爾德林進入上升級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解除上升級主發動機保險的開關”,當時地面人員比較擔心無法點燃上升級,那麼這兩位宇航員就真的被留在月球表面了,但比較幸運的是這個開關用一個圓珠筆就可以打開。

根據阿波羅載人登月實際發生的,宇航員從著陸器出來需要揹負生命保障系統揹包,因為月球上接近於絕對真空沒有大氣,同時月球表面溫差較大,可以達到300攝氏度。這也就意味著要想在月球上活動就需要穿著宇航服,既可以保溫、保壓又可以提供提供氧氣環境,但是這個時間是有限制的當然幾個小時還是可以挺過去的。

如果上升級無法點火不能從月球表面上起飛,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地球的救援了,首先在上升級中有食物供應,但在量上可能並不充足,吃不了多長時間。再者說從地球上發射新的探測器,這個時間至少一個月,如果沒有準備好的探測器和火箭,那麼時間就可能以年為單位。可以說被留在月球上結局幾乎已經註定,必死無疑。
一般載人登月都會有一名宇航員留守在月球軌道之上,它們接到的指示就是如果任務失敗,就只能獨自一人踏上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了。即使在地球上的無人區,堅持幾個月都是很難的事情,何況荒涼的月球表面,無水、無空氣、無食物,結果可想而知的。



科學黑洞


如果登月後回不來怎麼辦?

在航天任務執行之前,官方都會準備兩份稿子,一份是成功的,另一份是失敗的,但無論哪一份稿子都傾注了作者的心血,也就是說作者在準備失敗稿子的時候假設任務真的失敗了,是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寫完的!

《火星救援》中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馬特·達蒙飾演的馬克·沃特尼在緊急撤離的登船途中被火星風暴衝擊失蹤,任務小組在越來越強的風暴中只能起飛逃離以避免更大的損失,但僥倖的是馬克·沃特尼雖然被金屬物擊中腹部形成穿透,但金屬物穿透後留在體內保證了密封,馬克·沃特尼得以大難不死,但卻孤零零的被丟棄在火星上,開啟將近一個火星年的自救生涯,故事由此展開!

當然不出意料,NASA宣佈任務中一名組員失蹤,其他成員正在返航途中!但一顆在環繞火星軌道工作的衛星在數月後發現了駐地周圍不尋常的人類活動跡象,這讓已經宣佈馬克·沃特尼死亡(火星上失蹤就意味著已經死亡)的NASA非常尷尬,不過卻不是因為烏龍,也沒有馬克·沃特尼生還的喜悅,而是如何救援?因為火星救援的成本遠高於一次任務!這才是回答登月後回不來的關鍵......

阿波羅任務小組差點就回不來

據說第一次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1號有過一次這樣場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擁擠的登月飛船“鷹"內在準備起飛工作時,不小心碰壞了一個斷路器開關,導致登月飛船無法起飛,而當時將這個狀況報告給休斯頓控制中心時,地面控制人員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料想不到的意外狀況發生了,但事實上整個任務不可能被這一隻短路開關給破壞,地面控制中心出主意讓兩位宇航員找個東西撥弄過去並頂著它,而兩位宇航員則真找了一支圓珠筆搞定了這事!

假如沒有合適的東西頂著呢?好吧,那隻能拿螺絲刀拆下斷路器,將兩根線接一起保證聯通,活人咋能給尿憋死,這不過就是個段子而已,你們信了嗎?所以阿波羅11號在月面發生的只是一件不足為道的小事,只不過因為第一次登月而被無限放大了!簡單的說也算是雞湯文吧!

  • 真正的差點回不來的任務

各位知道肯定是阿波羅十三號,真可是貨真價實的事故,絕對可以讓NASA吹一輩子的危機處理任務,沒有之一!

其實阿波羅十三號出師就不利,進入近地軌道時二級火箭的5號發動機提前熄火,所幸另外四臺延長工作還是完成了任務,原因是縱向耦合震動導致二級火箭5號發動機壓力降低,提前熄火,否則已經被振動撕裂的發動機繼續工作的話更嚴重的結果是凌空爆炸!

但厄運並沒有放過十三號機組,在距離地球32萬千米時,服務艙的二號氧氣罐發生了爆炸,公開的原因之一是氧氣罐的加熱電壓從28V提高到了65V,但加熱器熱穩定開關並沒有換耐壓更高的開關,因此工作時候短路融化導致了嚴重後果!不過更詳細的調查顯示是多個問題綜合導致了爆炸!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而是如何將任務組成員帶回來!

返航任務異常艱難,在解決了燃料與氧氣等難以想象的困難後,終於返回地球,這是NASA以及機組真正對突發事件的應對典範,甚至在航天史上都是極其難得的成功案例,所以說NASA可以吹一輩子絕非虛言!

假如真的回不來怎麼辦?

可以想象會盡一切現有的技術盡力救援,但如果真的盡力後仍然發現無法回來該怎麼辦?宇航員能自救嗎?我們來假設一下阿波羅登月時發生上升級無法點火且無法修復的問題,看看宇航員能怎麼辦?

月球距離:38.4萬千米

大氣條件:0大氣壓

日照條件:半個月半天半個月晚上

溫度條件:最熱130攝氏度,最冷零下180度

這個條件下,宇航員暴露在外是絕對沒有機會生還的,因為在極度真空的月球表面,宇航員暴露最多隻能生存十幾秒,超過就昏迷直至死亡!那麼飛船條件如何呢?

阿波羅11號出發時間:1969年7月16日

阿波羅11號返回時間:1969年7月24日

合計約8天,按冗餘度2-3倍計算,那麼持續時間大約是20天左右,無論是氧氣還是食品,極限時間大概是這個數,不過氧氣可以用再生藥板維持,但在20天極限期已經考慮在內,理論上20天問題並不大,但事實上很可能達不到這個時間!

  • 月面低溫威脅

比如為避免低溫和高溫威脅,一般都是農曆初六初七登陸月球比較多,大概就地球早上11點太陽左右,距離下山大概還有7-8天,一般月面任務三天後返回地球,剛好是地球午後太陽時分!

阿波羅登月農曆時間

此時距離太陽下山還有6天,有太陽的時候其實還好辦,因為太陽能電池可以供電,不過阿波羅登月時期太陽能電池效率比較差,不過我們不在意,假定它足夠供電,那麼問題是太陽下山後咋辦?月面低溫可不是鬧著玩的,甚至連電子設備都保溫避免被凍壞,那麼即使氧氣還可以供應20天,但成員組能熬過一個低溫週期嗎?

  • 20天週期內來得及發射救援飛船嗎?

可以保證這個時間是來不及的,除非當年執行對接的雙子星座,同時準備,先後發射,否則就要同時準備發射兩枚土星五號,但這當時的條件下並沒有同時準備!所以根本就來不及,即使在現代登月條件下,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故一樣也來不及,因為月面惡劣的條件留給我們的時間太少了,除非月面存在一個可以短期內提供庇護的基地,在臨時登陸這種簡陋條件下,是沒有機會救援的!

所以如果發生月面事故無法當場就回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全部宇航員都當場死亡,無法救援,那麼全部人員都會鬆一口氣,儘管這是一個非常喪氣的假設,但有一個實際案例:2003年2月1日的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在得克薩斯與路易斯安納上空再入大氣層時,由於起飛時的保溫材料撞擊機翼導致絕熱瓦破損,在不對稱的氣動條件下造成航天飛機翻滾解體,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

很多專業人士都懷疑,NASA是知道會發生如此嚴重後果的,但出於成本並沒有考慮發射飛船將他們接回,而是眼睜睜看著機組在大氣層中化作一道耀眼的光芒!而部分損失將有保險公司承擔,成本控制到了最低!當然這這是一個猜測,但相關人士的猜測也有一些道理!

所以各位都期待不要出事故,要不然大家都得直播看著宇航員在月球上窒息或者凍死!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是《月球救援》麼?如果登月後回不來,只能留在月球,與“廣寒宮”相伴。耐心等待地球上的人再登一次月把他接回來。

《火星救援》中講述了宇航員沃特尼與隊員們登陸火星後,由於遭遇到了火星風暴與隊員失去聯繫,被遺落在火星上,然後依靠剩餘的一個月食物和自己的種植技術在火星上種起了土豆,硬是撐到了5年後宇航員們前來救援。當然他最後得救了。

可是月球跟火星不同,火星上的土壤與地球很相似,含有磷、氮、氫、氧、碳等生命必需元素,近年NASA還發現了火星上的黏土礦物、硫酸鹽礦物、甲烷等有機物,另外火星上還有大量液態水。這些都讓科學家推測火星上是否有微生物。

可是這些生命必需的環境和條件在貧瘠的月球上卻難以看到,甚至沒有。就像甲烷、黏土礦物等有機物是沒有的。月球的土壤雖然也有40%的含氧量,可它卻有20%的硅、14%的鋁、4%的鐵...這讓月球更像是一個玻璃體的水晶球,如果要在上面種植作物那是無法存活呀。

這就增加了登月的風險性。

人類登月會精密計劃,以防萬無一失

從1969年~1972年,人類已經實現了6次12人登月,更加深入的認知了月球,登月的宇航員都成功回到了地球,但每次在月球停留的時間短暫,只有20小時左右。

成功實現登月的是美國“阿波羅計劃”。第一次成功登月是1969年7月16日的“阿波羅11號”,7月24日成功登陸月球,也就是飛了8天到達月面。阿姆斯特朗和其他兩名宇航員停留了21小時18分鐘後開始離開月球。

看來去月球的失誤不大,因為宇航員都是精選出來的,很難在遙遠的月球上發暈犯傻,讓自己回不了地球。再有登月的風險大,都是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才會飛向38萬千米外的月球,這樣回不了地球的事很難發生。

如果登月後宇航員回不了地球怎麼辦?

1.要有足夠的食物儲備,能撐到地球再次派出宇航員去救援。

據美國NASA1973年~1979年太空實驗室計劃,美國的宇航員如果要去太空執行任務,往往會準備大量太空食物,一般會儲備供三名宇航員食用113天,這儲備量足夠他們在太空享用到返回地球。

不過這是太空宇航員的,那推測登月宇航員的大概也不會低於幾個月。前面也說到“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用了8天到達月球,這個食物量撐到地球派遣宇航員再次登月來救援是沒有問題了。

2.向地球發出求救信號

不過如果他們在登月出什麼意外而回不了地球,他們都會與地球聯繫,發送信號,以便讓地球及時救援。

有人會說,月球與地球之間相隔38萬里,怎麼通訊呢?

地月通訊利用的是特定波長的無線電波,不需要介質就能實現地月之間的快速通訊。

其實地月之間的通訊早在1966年蘇聯發射第一顆月球衛星,只不過只能播放探測月球的錄音。而現在人類發送了126顆人造月球衛星,讓地月通訊變得越來越快捷。

3.當然還要耐抗的宇航服

宇航服就是太空宇航員的生命保障。它是防止高溫、低溫、阻擋太空輻射、小型隕石、真空等太空的危害,宇航員要穿上它來順利的進行太空任務。隨著科技的發展,宇航服的耐抗性也越來越強大,從只能在太空使用7小時~15年。

20世紀60年代“阿波羅計劃”的登月宇航員穿的宇航服具有供氧、空氣流通、保持氣壓、過濾二氧化碳及冷卻功能,足夠他們在月球上進行7小時艙外月球活動7小時。他們的宇航服上還有提供30分鐘氧氣與通信的裝置,內部還有吸尿設計,排洩時就在宇航服裡方便。

NASA設計未來的宇航服Z-1 ,能耐250℃左右的高溫,-220℃左右的低溫,設計壽命15年。它的組成是:1.壓力服裝,由維持氣密、承受服裝壓力、保持人體形態的軀幹肢體服,及控制航天服的絕對壓力,可手動關閉與自動調製;2.頭盔和手套具有隔音、隔熱、防震、消聲等作用,用的是天然乳膠材料;3.應急供氧通風組件,可供氧、清除二氧化碳、水分等;4.通訊頭盔,用來供宇航員在應急與返回地球時保持通訊聯絡。並且新型宇航服更輕盈,更方便穿脫、更舒適、更耐久等的優越性。

總之,宇航服設計得再完美,太空計劃再周全,宇航員到了茫茫太空都是一個生死未卜的艱鉅任務。在1969年美國首次登月時,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就回答過“如果宇航員回不了怎麼辦”的問題,他說的是“就只能遺棄在月球上,自生自滅,要麼餓死,要麼自殺。但他們的犧牲為人類帶來了希望,永遠在我們心目中佔據最重要的位置,並會舉行隆重哀悼儀式。”


弄潮科學


在地球上,有我們能夠呼吸的空氣、能夠飲用的水,還有地球大氣層和磁場為我們阻擋危險的宇宙輻射。如果離開了地球的庇護,人類將會置身於危險之中,所以那些飛向太空的宇航員都是冒著巨大的風險,而飛到其他星球上更是充滿了未知的危險。

如果宇航員登陸月球,出現了意外,比如離開月球的火箭無法正常工作,宇航員回不來怎麼辦?宇航員該如何求生呢?

迄今為止,只有美國宇航局(NASA)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1969年至1972期間,成功實施過6次載人登月任務,總計12位宇航員踏上過月球的土地。

事實上,NASA總共嘗試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但阿波羅13號失敗了。不過,阿波羅13號並沒有滯留在月球上沒有回來。阿波羅13號從地球飛向月球的過程中,氧氣罐發生了爆炸,所以這次任務沒有去登陸月球,而是緊急返回地球。阿波羅13號的三名宇航員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考驗,最終安全返回地球,創造了航天史上的一次偉大壯舉。

在其他6次成功的登月任務中,一名宇航員乘坐指令艙環繞月球飛向,另外兩名宇航員乘坐登月艙著陸月表。當登月任務完成時,月球上的兩位宇航員會乘坐登月艙上升級飛到月球軌道,與指令艙對接,最終返回地球。

對於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一旦發生意外,NASA也無法實施及時的營救。在軌飛行的指令艙無法施展登月救援,指令艙上的宇航員只能獨自飛回地球,因為他所帶的物資是有限的。雖然派遣另一艘登月飛船去月球是可行的,但這需要準備時間,阿波羅11號和12號兩次任務間隔了4個月。即便加快速度,所需的準備時間可能也要一個月,登月艙所攜帶的物資根本無法維持這麼長的時間。

通過對月球土壤的分析表明,雖然月壤缺乏營養物質,但其中並沒有對植物有害的成分。如果加入營養物質,月壤也可以培育植物。科學家通過模擬月球土壤進行種植已經取得了成功,土豆、生菜等農作物都可以生長。另外,我國的嫦娥四號把植物種子帶到了月球背面,種子可以在密閉的生態圈中發芽。

雖然在月球上種植是可行的,但宇航員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求生,他們需要攜帶足夠的物資。因為農作物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阿波羅任務的宇航員,他們根本等不到豐收的那一天。在月球上沒有建立大型基地之前,沒有條件來大量種植農作物。

在阿波羅登月任務期間,NASA在地球上並沒有準備另一艘飛船,隨時待命去月球營救。事實上,人們都已經想到了登月宇航員回不來的情況,為此的演講稿都準備好了。好在登月任務都取得了成功,這些演講稿最終也都沒有用上。

太空任務必然充滿了風險,但人類勇往無畏,正如NASA宇航員所言:“我們可不是為了安全才當宇航員”。


火星一號


被追認為烈士!家屬國家會照顧。


俞遠通


這個問題我們想到了。科學家比我們早想到了。

真要登月肯定要有備份飛船。如果真出了問題會隨時發射前去救援。

就害怕在半路上飛船全壞了。那就嚴重了!進不了繞月軌道,飛船無法對接,就很難救援了。軌道偏離 真能撞到月球上。

落在月球上還好辦。就呆在降落艙裡,等待救援。沒事看“玉兔”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