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養豬人越來越難了?

草莓味屠夫


這就如同做飯,幾個人的飯菜不好做,但是幾百個人的飯菜就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養豬也是如此,中小規模的養豬場是高不攀低不就,成本難以控制,疾病防控也力所不能及,同時它們又星羅棋佈,所以一旦出問題就是成片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保證豬肉供給,個人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實現規模化。在那些適合大規模養豬的地區建立大型養豬基地,規模在數十萬頭以上。這樣一來基於規模效益,它們就可以實現封閉式管理,從飼料製備,種豬繁育再到生豬飼餵乃至生豬宰殺倉儲都能獨立完成。這些基地的間隔至少在百公里以上,彼此互不交叉來往,都是進出兩條路。全國如果建立幾十上百個這樣的基地就可能在根本上保證生豬供應。就算其中有幾個出問題,那也能就地解決不影響其他單位。從國家層面來說只要盯住這些基地就行了,監管力量集中使用效果就更好。

至於農民自家養幾頭豬根本不用管,只要他們不在豬場的隔離區內就行。

總之就是“抓大放小”。這麼作的好處就是既能保證豬肉供應安全,又能實現那些地廣人稀適合養豬的地區發展“豬肉經濟”,為當地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兵臨城下5280


我就不生二胎


實話實說難聽


應該說中小規模的養豬人越來越難了。沒豬時鼓勵,但也只是口頭上的。見不到實質的扶持。豬多時打壓,環保,國土。等好多部門等著你。技術更新很難跟上,豬農基本上一年到頭不是必要的情況下都在豬場,因為防控條件跟不上。只能選擇儘量減少外出。現在很多豬病也是出的五花八門。很多小的養殖場相關技術信息跟不上,很多疫病都防控不了。規模小,飼料,獸藥都要比大場更貴。賣豬的信息也沒大場來的快。所以說中小養殖場越來越難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