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綠色發展,把好山好水保護好

根據安徽省汙染源在線監控平臺數據,2019年9月2日至9月6日,總磷超標。 ”前不久,淮北一家企業收到一張15.2萬元的環保“罰單”。遠在300公里外的省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分佈全省的天地空立體監測“觸角”和“探頭”,助力生態環境部門發現該公司超標排汙。

  江淮大地,是好山好水的生態勝地。為把好山好水保護好,我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聚力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這一年,在全省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形勢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趨好態勢。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省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44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3%和1.4%;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8.1%,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我省長江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4.7%,好於年度考核目標4.7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最好水平。

  高位推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從“長江三磯”之一的採石磯往北4公里,有一處天然的江灣,名為薛家窪。曾經,薛家窪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是非法碼頭和“散亂汙”企業的聚集區,“雨天滿地泥、晴天滿場灰”。今年以來,隨著“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實施,馬鞍山市對986畝薛家窪區域進行總體規劃,組建拆違、復綠、環保、漁民上岸4個專項工作推進組,搬遷拆除、種草植樹、修復江岸、建設遊園步道,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象呈現在市民眼前。

  薛家窪華麗“變身”,是我省開展長江安徽段“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帶來的變化。“三大一強”是今年以來我省生態環保領域的“高頻熱詞”。在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基礎上,我省今年4月起開展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以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個問題整改為帶動,從點位入手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向面上拓展推進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線分級管控措施,推進巢湖新一輪綜合治理。

  省委、省政府成立“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指揮部,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多次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一線督導整改。專項攻堅行動中,我省進一步完善省級領導包保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制度,建立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及“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今年6月,專項攻堅行動拓展到全省範圍。我省以此作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的主抓手,形成上下聯動、集中攻堅、重點突破、全省整改的局面,全省印發“23+N”問題1303個。截至目前,1156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成整改,佔問題總數的88.7%。

  綠水青山,天賦於皖。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把保護好山好水擺上突出位置。全省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林長制、河長制體系,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52122名林長守護著近400萬公頃森林、100多萬公頃溼地;全省設立52687名河(湖)長,以河長制促進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管理保護目標。

  共保聯治,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

  黃山腳下、新安江畔的歙縣,是長三角著名的旅遊目的地。隨著旅遊業快速發展,歙縣城區餐飲業壯大,餐廚垃圾的產生量也隨之增長。該縣推動城區餐飲業餐廚垃圾處理全覆蓋,對618家餐飲企業建立管理臺賬,形成從收集、運輸到處置的完整鏈條。 “對餐飲業餐廚垃圾進行全面收集處置,為保護新安江水質起到重要作用。 ”歙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宋德志表示。

  新安江流域是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流域推深做實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通過兩輪試點探索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去年10月,皖浙兩省簽署第三輪生態補償協議,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由試點轉向常態化、長效化。

  新一輪補償協議的水質考核標準更高,流域保護要求更嚴,以農村和農業為主體的流域面源汙染治理指向性更強。省生態環境廳今年駐點幫扶黃山市研究制定監測方案,識別重點區域,組織開展排查,出臺新安江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方案、生態補償斷面P值達標控制方案、水質預警監測方案等,全面推進水質改善。最新監測顯示,新安江流域水質持續穩定保持優良。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正在更大範圍推廣。前不久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在總結新安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建立跨流域生態補償、汙染賠償標準和水質考核體系,促進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更加完善。

  今年以來,滬蘇浙皖協同防治重點領域汙染,共同推進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和協作機制建設,實施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簽訂跨界水域聯防聯控協議29份等。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一市三省將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努力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

  精準治汙,保衛藍天碧水淨土

  今年以來,我省以信息化為先導,注重智慧監管、靶向治汙。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建成投運即是重要成果。該中心實時收集並監控它的“觸角”“探頭”採集的數據。這些“觸角”“探頭”分佈在全省的天地空立體監測體系中,如水質自動監測站、空氣自動監測站、遙感監測等,同時接入汙染源在線監控平臺等工作信息化系統方方面面的數據。

  汙染源監管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對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十分重要。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強力推進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建立汙染源線上線下閉環聯動的智慧監管新模式。截至11月底,全省已有1860家重點排汙單位納入監控名錄,實現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並正常上報數據的重點排汙單位1535家。

  在信息化支撐下,我省今年持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保衛藍天,我省以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等“五控”為抓手,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保衛碧水,我省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就城鎮汙染、農業農村汙染、水源地汙染、工業汙染、船舶港口汙染做好“五治”等。保衛淨土,我省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推進土壤環境管理、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等。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趨好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