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洛夫先生的《暮色》有感

讀洛夫先生的《暮色》有感


《暮色》

洛夫


黃昏將盡,院子裡的腳步更輕了

燈下,一隻空了的酒瓶迎風而歌

我便匆匆從這裡走過

走向一盆將熄的爐火


窗子外面是山,是煙雨,是四月

更遠處是無人

一株青松奮力舉著天空

我便聽到年輪急切旋轉的聲音

這是禁園,霧在冉冉升起

當臉色融入暮色

你就開始哭泣吧


偉大的文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說過:

“詩歌是平凡生活中的神秘能量,可以烹熟食物,點燃愛火,任人幻想。為偉大的美洲詩人路易斯-卡多索-阿拉貢乾杯,是他講詩歌定義為人類存在的唯一實證。“

一首好詩,給人帶來的感動,震撼,力量非語言可表述,需用心去體會。

那麼,怎樣的詩才算好詩呢?

葉嘉瑩先生說過,判斷詩歌的好壞,不該只從外表的美麗和文字安排的技巧來判斷,也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只要有形象就是好詩。

這點我非常贊同。

再華麗的詞藻,再美麗的文字,再巧妙的文學安排,假如沒有情感,沒有生動的場面,沒有深邃的立意,這首詩只能算是形而上學的模仿者,既不能直擊人心,也不能引起共鳴,更不能發人深省,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而那樣的詩是沒有靈魂的。

我認為,“情”,“景”和“意”這三個字涵蓋了一首好詩所應具備的三大重要要素。

著名的大詩人洛夫先生的這首《暮色》我非常喜歡,讓我從這三大要素來分享我鍾情這首小詩的原因。


1. 情

《毛詩·大序》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葉嘉瑩先生認為,這句話表明,詩是內心的一種真的感動,這種感發的生命是人們常會有的,然而它卻有深淺、厚薄、大小、正邪等種種不同,每一種感情都是不一樣的。

洛老的這首詩以黃昏暮色作暗喻,用燈,爐火,山,煙雨,青松,和霧等無生命的“背景”和“物件“,來烘托文中的”我“陷入了年齡的危機感,隨之而來的便是痛苦,不安和無助。當歲月的車輪無情地向我們碾壓過來的時候,我們放聲哭泣。

洛老詩中寫道:“當臉色融入暮色,你就開始哭泣吧。”

讀者讀至此,傷感之情油然而生。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動和震動。

好詩可以調動讀者的情感,讓讀者隨著詩的起伏而意難平。好詩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抒情平臺,由詩聯想到自己,以詩之情感折射內心所思所想。

《易經·乾封·文言》中的“修辭立其誠”,說真誠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碼的條件和基本的要求。

洛老詩歌裡的誠意,體現在詩中的“我”用心去看世界,不光用眼睛。

“我”聽到了酒瓶的歌聲,感受到了青松的“奮力“舉著,留意到了年輪急切的聲音,而霧,冉冉升起。

這所有觀察入微的描寫,就是滿滿的誠意。


2. 景

細緻入微,生動形象的場景描寫,是一首好詩的關鍵。

場景描寫的成功,幫助作者渲染情緒,烘托氣氛,也幫助讀者進入詩的意境。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詩的作者通過自身的感悟,借用場景的描寫,用精準的語言表達出來,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詮釋和感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洛老在《暮色》的一開始,就用黃昏的基調來烘托低沉,用燈和空酒瓶的聲響來渲染孤寂,第一段最後還用”將熄的爐火“來加強低落的氛圍。

緊接著第二段,讀者閉上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幅悽美的山水畫,遠山青黛空悠寂靜,在細細的煙雨中迴響著孤獨。洛老特地選擇了”一株“青松,而不是”兩排樹“或“三行”禾苗,並用“奮力”兩個字,擬人化的手法,形容天已經低到可以被青松舉著。大家的眼前浮現的是一種孤獨的美。

最後,用“霧”的徐徐升起,臉色逐漸模糊,暗喻人生的輪轉不可阻攔,變老是必然的趨勢,雖然這件事很令人傷悲。

洛老那支厚重的筆,寥寥幾行字就把人的擔心,惶恐進入人生的倒計時階段的顧慮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來。


3. 意

《禮記·樂記》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詩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是看內心有無一種真正感發的活動,心動與否。假如詩人自己都無法感動自己,又如何去打動別人?

倘若只是用眼睛去看,沒有用心去感受,就算學會了描寫的技巧,寫出了漂亮的句子,這都不能算是好詩,因為它只有文字和技巧而缺乏詩歌應有的生命。

這裡討論的是立意。

詩人想表達什麼內容,什麼是超脫於紙面文字的深層意境?

洛老的《暮色》寓意暮年,夕陽作詩歌背景。整首詩彷彿層層遞進般地,一步步把讀者帶入洛老的感情訴求裡。

由景生情,由情悟意,這是一首好詩能給讀者帶來的心靈上的體會和自我排解。

最後,讓我用葉嘉瑩先生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對洛老的這首詩,《暮色》粗淺的分析和至深的感受。

“我們認為這個最基本的衡量標準,第一是感發生命的有無,以及是否得到了完美的傳達;第二是所傳達的這一感發生命的深淺、厚薄、大小正邪。”


致敬洛夫大師,暮榮照貓畫虎般地寫下腦海中的那些詞句,回應那將晚未晚的暮色。


暮色


白紗窗外的天幕 低沉

忽如其來的大風

將陽臺上的藤椅吹得踉踉蹌蹌

我點燃 英倫玫瑰味的薰香


冬日的雨,說來就來

起初只是劈劈啪啪地敲打著屋簷

屋簷,承載著風的凌厲和雨的親吻

連後院的翠竹都被壓低了腰

我靜靜地聽風,賞雨,數空中飄零的葉子

葉子急匆匆地奔向大地,在暮色中奔向了自由

泥土已將它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