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帽子兩邊的“驢耳朵”讓他們少死近十萬人

近兩年來抗日神劇的出現沒之前那麼多了,但是人們對於日本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對日本人心理上抵制並不會隨著抗日劇的減少而變淡,人們對日本士兵的形象也不會隨時間而變淡,一直都是屎黃色的衣服從頭到尾,帽子兩邊像驢耳朵一樣垂下來,中國的老百姓形象地把帽子兩邊的布稱之為“屁簾”,這種設計讓人們看起來日軍不僅滑稽而且配合中國人印象中日本固有的羅圈腿那種搞笑就更加沒法描述了,既然驢耳朵造型這麼難看為何日本人還有一直堅持使用呢?其實這種“屁簾”的設計者並不是日本,而是日本抄襲而來的,也正是因為使用了這種軍帽,還減少了日本近十萬的非戰爭人員損耗。

二戰時,日軍帽子兩邊的“驢耳朵”讓他們少死近十萬人

我們都知道日本在古時一直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但也一直都是善於學習的國家,一直都是中國的學生,只不過到近代又找了個好老師才一舉超過中國走在了中國的前面,這一次的轉折就是在日本遭到侵略後開始進行的明治維新,正是這次的變法圖強,才讓日本一步步強大起來。在日本變法圖強中的一條就是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日本學習的習慣就是誰強就和誰學(不要一點面子,非常現實),當時的法國號稱是擁有歐洲最強的陸軍,所以日本就向法國學習軍事。法國作為最早的一批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在當時在非洲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士兵在非洲執行任務的時候容易被陽光曬傷脖子,為了幫助士兵減輕日光的傷害,法軍就在軍帽兩邊設計了帽垂。

二戰時,日軍帽子兩邊的“驢耳朵”讓他們少死近十萬人

日本發展得比較晚,在非洲自然是沒有殖民地,但是日本自古就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國家,一直對東亞和東南亞垂涎三尺,而那裡的氣候卻非常潮溼,蚊蟲非常多,這種軍帽不僅在防曬上有作用,在驅趕蚊蟲上也非常實用,因此日本便從法國將這種軍帽的設計給剽竊了過去,之後雖然德國的軍事實力成為世界強國日本就又去學習德國,但是因為法國軍帽的實用性,所以這種軍帽的設計也就一直被延續下來了,並沒有被捨棄。

日本侵華戰爭最早是從中國的東北開始的,之後全面侵華開始後東北也一直是主力部隊的駐紮區。東北地區在冬季氣候非常寒冷,當地人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得凍瘡,更不必說那些駐紮的日本兵了,他們當時為了保護唯一露在外面的耳朵,就把這種帽子改良加厚,經過改良的帽子很好的遮住了耳朵,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日本兵員的傷亡。除了在中國東北這種帽子發揮了作用,在東南亞更是發揮了他的光芒,東南亞多窪地、溼地、氣候常年潮溼滋生了很多帶有病菌的蚊蟲,如果士兵被這種蚊蟲咬傷極大可能會因為病菌而爆發傳染病導致大規模的人員傷亡。

二戰時,日軍帽子兩邊的“驢耳朵”讓他們少死近十萬人

日本對這種情況就在本來帽垂的基礎上作了改良,把帽垂一分為二,這樣改動後,一方面士兵在走路的過程中氣流的流動會帶動這兩個帽垂從而加快空氣流動從而避免了因為溼熱士兵悟出痱子的情況,另一方面帽垂的左右擺動相互碰撞可以有效的驅趕叮咬面部的蚊蟲。戰後據有關專家的估計,在東南亞戰場上,因為這兩塊“破布”日本減少了近十萬的非戰鬥減員,所以說日本軍服帽子上的破布雖然難看,但是卻很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