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care:2020年代的第一個關鍵詞

Healthcare:2020年代的第一個關鍵詞 |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Healthcare:2020年代的第一個關鍵詞 |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2020年伊始,當人們紛紛為21世紀又一個新10年勾畫藍圖的時候,我們希望從醫療健康甚至生命科學層面找到更多答案。


亞馬遜、沃爾瑪、谷歌、阿里……這些巨頭未來都將成為某種類型的醫療健康企業。


不要成為一家只追隨商業模式的‘Me Too’公司,而是要成為一家‘First in Class’的企業。技術創新是必須的,而且正在成為醫療健康企業發展的關鍵參數。


機器學習領域有望出現一批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令中國和美國的醫療健康服務行業同時獲益。


未來10-20年,醫療健康將變成一個由細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技術驅動的領域,疾病早期篩查和治療將取代漸進式療法,這將給現在的傳統制藥企業帶來挑戰。


投資最終投的是人,而不只是某個技術或者某項資產,人才永遠是第一位的。


1月中旬,舊金山,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期間,紅杉中國舉辦了第一屆醫療健康峰會。一次兩位頂級投資人之間的對話,一場最前沿的醫藥產業、學術論壇,共吸引了中美醫療健康領域的資深創業者、企業高管和科學家等300多位嘉賓蒞臨。


以下帶來峰會第一場對話的精彩內容分享。讓我們一起解開2020年代的第一個關鍵詞:醫療健康,以及它在未來十年將帶來的變革趨勢。


沈南鵬對話Robert Nelsen:

中美醫療健康創新處於爆發前夜

-------

Healthcare:2020年代的第一個關鍵詞 |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沈南鵬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


Healthcare:2020年代的第一個關鍵詞 | 紅杉中國醫療健康峰會

Robert Nelsen

Arch Venture Partners聯合創始人,他是26家獨角獸企業的早期投資人,並連續多年蟬聯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


技術創新——醫療健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

問題一:中美在醫療健康領域創新的驅動力是什麼?

Robert Nelsen:美國醫療健康領域創新的基石是政府對基礎科研的持續投資。政府領導開展了很多國家項目,促進了很多基礎工具的發展,如基因編輯、細胞工程和機器學習等。這些工具的應用得以讓我們積累大量的相關數據,進一步支持領域內實現新變革。

在過去的30-40年裡,正是政府對基礎科研的投資才得以讓創新的鏈條滾動起來。自基因重組技術出現以來,我們一直處在一個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中。直到最近4、5年,大量數據的產生讓行業出現了爆炸式的擴張,跨學科的創新和協作正在重塑整個行業。

沈南鵬:我認為人才在醫療健康創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量優秀人才聚集在這一領域裡,中美兩國在這點上非常相像。現在有這麼多曾經擔任過全球知名醫療健康企業高管的中國創業者,這在20年前完全是另一幅光景。事實證明,投資最終投的是人,而不只是某個技術或者某項資產,人才永遠是第一位的。

和美國一樣,中國新藥從研究走向商業化的進程越來越快。雖然從整體上說,中國在技術複雜和精細程度上還和美國有一定差距,但中國頂尖大學的醫學、生物和化學等學院都積澱了很強的科研力量,並且有能力在研發中轉化出優秀的應用成果。

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而且將科技創新放到了“健康中國”頭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斷降低普藥成本的同時,還從法律維度推動創新藥儘快上市。而在地方政府層面,很多省市都在想方設法吸引最好的醫藥人才和企業來到本地建址設廠,並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等。

中國正在圍繞醫療健康的創新建立一個巨大的生態,正如20年前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一樣,一個創新生態的逐步建立是最令人振奮的。


問題二:在醫療健康的細分行業中,

你認為哪些特定領域會令人興奮或者值得投資?


Robert Nelsen: 美中兩個國家有很多不同之處,而且醫療健康的發展是由臨床需求和社會需求來推動的。但是作為投資人,我們感興趣的應該是對美國和中國都有利的事情。


數據浪潮、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新趨勢、新技術會大量應用在疾病改善療法中,甚至可以直接治癒很多疾病。通過獲取海量數據和組建多維度多組學數據,機器學習將在診斷學和治療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未來10-20年,我認為醫療健康將變成一個由細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技術驅動的領域,疾病早期篩查和治療將取代漸進式療法,這將給現在的傳統制藥企業帶來挑戰。


以上這些都是帶來變革的基礎因子。當然,中美在公共醫療體系等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中國的醫療健康企業需要聚焦中國的本土人口,採用差異化的方案,尤其是在診斷和數據方面更加符合本地特點。


沈南鵬:在創新藥研發領域,中國領先的醫藥企業聚焦在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免疫治療等方面。雖然在國際舞臺上具備競爭力還需要較長時間,但它們已經開始了很多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進步。


在醫療人工智能應用層,中國不少地方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另外,醫藥分家、分銷渠道的改革等方面都有很多機會,IT技術驅動的公司可以在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它們的技術能力可以應用在很多垂直領域。中國的醫院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將扮演關鍵角色,它們對新技術抱有積極的態度,希望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更好地服務患者。


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得到廣泛使用。機器學習領域有望出現一批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令中國和美國的醫療健康服務行業同時獲益,也可以幫助全球的醫藥公司提高新藥研發的效率。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是許多初創企業的機會。


巨頭還是初創企業,誰的機會更大?

———

問題三:怎麼看互聯網等其他領域的巨頭

進入醫療健康行業?


Robert Nelsen: 亞馬遜、沃爾瑪、谷歌、阿里……這些巨頭未來都將成為某種類型的醫療健康企業。比如谷歌已經表示會成為供應商,我認為亞馬遜和沃爾瑪也會在這些領域佈局。如果10年後,亞馬遜和沃爾瑪在藥品配送之外也開始提供醫療護理服務,我絲毫不會驚訝。我們也看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騰訊、阿里和京東也都在這一領域有所投資和佈局。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當投資一家醫療健康領域的初創公司的時候,需要更多展望它們將和什麼類型的公司競爭,會不會包括亞馬遜、沃爾瑪這種巨頭。我認為這些巨頭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還是收購者。在某些方面,這些新入局的選手可能比行業內的人更有遠見,比如當你和谷歌談論數據的時候,它們理解數據的方式就比製藥公司更好。


問題四: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投資組合是什麼?


Robert Nelsen:我想到的第一家是我投資的K-6數學課程公司,它現在依然是美國最大的K-6數學課程公司。我為投資了這家企業感到自豪,主要是因為這是我喜歡做的事。之後便是Illumina,投資這樣一家把光學儀器和生物學結合到一起的公司是一個大膽的做法,而且彼時市場上已經有一家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競品。此外,Juno也是一家令人印象深刻的企業,而且這家公司的產品給病人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尤其是當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前來就診,經過Juno產品的治療恢復健康的時候,你會由衷地開心和喜悅。這樣的企業是我樂意去投資的。


沈南鵬:過去多年間,我們看到了一批領先的創新藥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比如我們投資的信達生物、再鼎醫藥、基石藥業等等,它們的領導者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另外比較獨特的一家企業是小藥藥。小藥藥可以說是一家SaaS公司,通過一整套系統來幫助藥店管理庫存、供應鏈和客服。在中國,如果一家公司只依靠技術的話,發展空間有限。小藥藥定位於發展成為一家整合型企業:它們提供供應鏈服務,有自己的倉庫,而且直接將藥店對接藥企和保險公司,尋求合作。這種行業整合型的方案,解決了中國醫藥領域的分銷問題。這種技術、服務共同輸出賦能的平臺比傳統藥店的兼併收購更加有效率。


另外一家比較獨特的企業是健適醫療(Genesis Medtech)。它是一家生產高附加值醫療器械的企業,業務覆蓋從研發、生產到供應鏈的整個價值鏈。


在中國,分銷是醫療健康行業非常重要的環節,企業應該將產品與分銷網絡進行有效結合,包括從海外引進優質的醫療產品,也有本土創新的產品。健適醫療的發展模式應對的是中國市場的碎片化問題,探索出了另外一種獨特的實現市場集聚的方式。


堅守長期價值,不要成為“Me Too”公司

———

問題五:給未來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業者什麼建議?


Robert Nelsen:如果你能總是做到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那在短期也能得到好結果。但是你不能為了獲得短期的好結果,而假裝自己在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你的行動應該為了長期利益,你的投資人也應該有長遠眼光,你的想法應該是怎麼製造更多的差異化,創造更大的影響力。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你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更值得獲得更多人和資源的支持。


沈南鵬:

創新可能是必須的,這已經成為公司發展壯大的一個關鍵參數。在中國有一種現象,很多創業者容易被別人做的事情帶著跑,大家都追逐同一個商業模式。但是如果去觀察所有的頂尖創業者,無論是醫療健康、TMT,大家都在做原創想法、原創產品。因此,儘量不要成為一家“Me Too”公司,而是要成為一家“First in Class”企業。這是我在優秀的TMT和醫療領域創業者身上看到的共同品質。這些創業者往往也非常有韌性,他們都著眼於創造百年企業,而他們也是能夠笑到最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