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和別人比賽,贏怕對方難堪,輸自己又不開心,該咋辦?

油潑面的知識生活


由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有這種心態的球友,還是乒乓運動心理不成熟,或者說“入行”不久吧。如果能夠多打球,多與眾多球友來往或交流,目前情況就會有所改變的。

首先,要明白我們一般球友喜歡打乒乓球的原因。可能各有理由,但是很多球友是喜歡乒乓運動的靈活性、能夠幫助自我鍛鍊與調整等等。

比方說,可以鍛鍊我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以及情緒的掌控能力,而此問題提問者應該就是情緒及心理方面還需要鍛鍊和提高。

常常參與乒乓運動,還可以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和社交能力。客觀的說,乒乓球運動是一項標準的群眾性活動,尤其是在中國愛好者眾多;我們選擇乒乓球運動,會遇到各種年齡段、各種職業身份的球友,練球啊比賽啊之餘,菜鳥可以請教技術,老司機便傳授經驗,言語間更利於社交能力的培養,你會在運動以外有更多的收穫。

其次,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現在由於參加乒乓運動和比賽少,乒乓運動心理還不夠真正成熟,因此在乒乓運動方面存在著怕這怕那。不管是哪項體育活動乃至其他比賽,如果總是想贏怕輸,那就不利於本項活動的提高和整體素質的改善:我們參與乒乓運動,可不只是為了打打球、參加什麼比賽,而是為了有個健康的身體,有個健全的心理和積極向上、樂觀愉悅的人格。

再說,和別人打比賽,自己輸了可能不開心(其實,這也完全不應該的);你怎麼就知道,別人如果輸球就會感到難堪呢,也許人家對於一局球、幾局球的輸贏不辣麼太在乎呢,也許人家就是很大度很大氣的人呢;那些太在乎輸贏,斤斤計較的“小心眼”球友,也不必與其多來往(應該說,小氣之人,你就沒法與之交往)。

據我多年的業餘乒乓經歷和體會,我們大多數資深乒乓愛好者,對於輸贏沒那麼在乎的(當然,哪裡都存在“另類”),大多數是“一笑了之”,或者大不了今天輸了明天再來,不信就總是這般狀態不好。

總之,建議你繼續參加乒乓運動,偶爾加大點與球友的比賽,既可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認識和心態,也可以觀察是不是周圍球友真的“輸了難堪”“贏了特別得意”;等到你真正的融入了乒乓“圈子”,可能你就不再會糾結於這個問題了。


讀書評書2017


你這種情況要考慮是否存在討好型人格的傾向。這種心理狀態已經跟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不一樣了。某種程度上講,已經是存在心理問題了,絕對不是不是簡單的幾句話或者某個建議就能解決的!

怕贏別人,本質上是內心深處對人際衝突的恐懼。這種恐懼或者焦慮心理並非突然產生,而是來源於你大概6歲以前的家庭成長環境。

兒時的消極應對心智模式經過不斷強化,以後凡是遇到此類情境,內心深處都會產生類似心理衝突,大腦會條件反射一樣採用過去習慣的消極心智應對模式。當這種心理反覆被強化以後,大腦神經系統會對此類衝突情境越來越敏感,直至造成最終脫離正常心理狀態的範圍!

建議你看看美國心理大師霍妮的著作《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嘗試自我人格的深度剖析。如果還不能緩解和扭轉這種焦慮心理,那就必須嚴肅對待此事,在當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否則,它不僅僅是對比賽這種事情產生影響,最終還會影響到你的事業發展、人際關係,尤其是你未來兩性關係的長期穩定!


朗月心靈家園


比賽中既怕輸又怕贏,任何事總想到不好的一面,這是心理認識有誤區,比賽者都會遵守規則,勝敗是兵家常事,不用擔心對方,既然是正常的參賽者,不會怪罪於對方,至於自己,提高技術,下次再戰。


一路走111


曾經我在職場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就像兩個人爭一個職位一樣,做好自己的就好,你會有這種想法說明你重感情,但是你要分清楚什麼樣的人值得你這樣做,職場上的同事麼?並不是,值得你這樣做的只有你的家人。經歷多了就能看出來,平時處的關係只有遇到事情時候才能提現出來,你會有這種心理別人會不會有呢?如果不會我們又何必在乎別人的想法呢!


10打不死的小強


典型的關注圈類型人格,從性格分析上來說,你是典型的l型性格,過於關注人的因素,過於關注別人對你的看法,或者想融入到他的圈子當中的一種典型的妥協性格


項目管理指南


看關係,如果值得你不開心你就不開心,不值得那就讓他難堪,反正你們已經到了這個時候


怎麼跟老公說話呢


這一點最好的榜樣是孫穎莎!孫穎莎打敗劉詩雯那場球,從最後一個球落地到領獎臺,孫穎莎始終一臉平靜,沒有絲毫笑容,給足了師姐面子,這也是廣大球迷喜歡孫穎莎的原因之一,和王曼玉的張揚, 驕傲有天壤之別,使我這個七十歲的老頭子對這個十幾歲的孩子敬佩不一,真是太了不起了!王曼玉就不行,小鬼子伊藤美誠就更不行了,毫無教養!同樣也是人們討厭伊藤美誠的原因之一,驕兵必敗小鬼子不會走遠!


累286108065


怕和別人比賽,那就不參賽唄、。


乒乓球804


追尋自己的內心


裡緯亞的傑洛特


肯定是國乒內戰!

尤其是以下犯上小將戰老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