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柳公權的人怎麼這麼少?

有你不孤單84307989


柳體楷書也是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之一。柳體風格,剛健有力,骨肉亭勻,得到不少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只不過柳體字寫得好的人不多,也很少能夠在各種書法展覽中獲獎,參展,故而如今學習柳體字的人不多。






趙富忠筆名破石


確實有這個現象,從古到今,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歐陽詢、趙孟頫等等,學習他們的人很多,但學習柳公權書法的人確實很少。“顏、歐、柳、趙”楷書四大家,為何偏偏學柳體的比較少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柳書難學、難精、又難出;另一個是柳公權以書入仕,但在仕途上並無太多建樹的緣故。

先說第一點,柳體的楷書法度森嚴,講究“筆勢緊密,結構緊湊,橫豎舒長;筆筆頓挫,筋骨開張…”,就像結構精密的瑞士鐘錶,有一點寫不好就會露馬腳。因此初學柳體就會感覺很難,柳體楷書的用筆確實稍嫌複雜。另外學習柳體,等你真的進去後,再出來學習別家的就會發現又有點麻煩,出帖難。柳體“瘦硬、鋒利”的風格跟他的人一樣,每個字的結字的細節,筆畫與筆畫之間,這種瘦硬的風格貫徹地非常完整。因此學習完之後很難推陳出新。

第二點,跟書法之外的有關。二王可以說是書法真正的開山鼻祖,難以超越的。而歐陽詢,作為唐初的開國功臣,深受李世民的喜愛。歐陽詢除了書法之外,在無論是政治仕途還是在文化發展方面都留下了貢獻,例如由他為主編撰的《藝文類聚》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

顏真卿那更別說了,安史之亂中建功立業,忠心耿耿,以忠義標榜千秋,很多人愛顏真卿的字,不單單是他書法好,有很大的成份是因為他的忠義。而趙孟頫元代書畫的扛鼎之人,影響了之後三百年的書畫發展,在元、明、清三個朝代他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人能比的。

而柳公權原本只是小吏,還是藉由他的哥哥的推薦,才因書法好被任命為侍讀,柳公權本人也其實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因此雖然書法好,被皇帝喜愛,但也只是喜愛,影響力與其他人相比就差了一些。

我想這也是後世學其書比較少的一個原因吧,第二點很少見人贅述,也只是本人的一點拙見。不喜勿噴,雖然我也是學柳書啟蒙的,但就事論事。


翰墨今香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是唐代後期的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法。他的書法,運筆剛勁挺拔,結體嚴謹渾厚,結字中心攢聚、四邊伸張。後世把顏柳並稱,素有“顏筋柳骨”的美譽,是楷書四大家之一。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

學習柳公權的人很少的原因有:1.“楷法無欺”,工楷難學,而楷書四大家中尤柳體最難,筆畫勁挺、骨節分明,結體精密緊湊。

2.當今精於柳體的書家少,因此會教的明師也少,學習者多需靠自己長時間的摸索。


3.入選國展的柳體作品極少,受崇尚“展覽體”的影響,即使寫得很精到的,也許也被評委指定沒有創新而淘汰(歐顏體亦同),影響力小。

4.浮躁社會風氣的影響,學書法求速成,因此不重視楷體基本功的訓練,還沒站穩就想“龍飛鳳舞”地舒發個性書體。

還好,有少部分柳楷(或唐楷)書法愛好者,不為名利,默默地勤學苦練著經典古楷法!即使很少人在學,有人學就有傳承的希望!


使志安寧之秋


我初學書法就是學習的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初學書法學習楷書不管是歐陽詢、顏真卿還是柳公權我覺得區別並不是很大,以後的書法道路的發展還是要靠自己多練多悟。

書法也和時尚一樣,就是某個階段流行某種衣服一樣,書法也在某個階段非常的流行某種字體。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柳公權的書法是很火的,很多書法愛好者爭相學習。

當時啟功先生的影響力很大,他本身非常的喜歡柳公權的書法,他在自己的詩裡曾經說:晚愛誠懸竟體芳”,對於柳體還是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的。據說考上啟功所在的北師大書法專業的學生,十有八九都是學習柳體的。

後來就有人開始反對學習柳體了,主要原因是柳體裡面有太多的裝飾性的筆畫,尤其是它的捺畫和標誌性的豎畫的起筆。如下圖:

雖然這些東西不宜學習,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能夠起到很好的訓練作用的,所以我認為初學書法學習柳體是可以的。

現在初學楷書,學習柳體的少了,大部分都在學習顏真卿或者歐陽詢,其實從作用上來講和學習柳體是一樣的,都是用來訓練筆法和字體結構的,哪一種楷書寫好都可以的。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柳公權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其楷書最為出名,是中國歷史上的“楷書四大家”之一。

唐朝是楷書的巔峰,出現了非常多的楷書天才,其中包括了顏真卿、歐陽詢兩位已經列入“楷書四大家“的,還有鍾紹京,褚遂良、虞世南等人。

有人說唐朝最不缺的就是書法家,用多如繁星來形容都不足以描述唐朝楷書的盛況,唐朝的楷書更是空前絕後,當時盛行抄經,能夠被保存流傳下來的都已經成為無價之寶。

柳公權是唐朝最後一名楷書大家,他的成名應該是比較艱辛的,前頭有太多高山需要跨過。你可能無法想象,當時的教書先生可能都是一個書法高手。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下,柳公權居然排除萬難,將褚遂良、虞世南等一眾老前輩擠到身後,成功的排入”楷書四大家“行列,可謂傳奇。

柳公權的融合顏體、歐體,自創柳體,他的新體遒媚清勁,結字端嚴,筆力挺拔,清剛雅正,給人以一種強烈挺拔的藝術感受。

有人說柳公權的新體變化很少,基本都是套用顏體的法度,比如橫折鉤就和顏體一模一樣,改都懶得改了。險峻挺拔學的是歐體,所以好多字形和歐體是完全一樣的,套上柳體的筆法而已。所以好多人認為,柳體缺乏創新,”別人的東西拿過來,東改改西改改的字體,不足一學“

小編卻不這麼認為,柳體雖說借用了顏體和歐體的部分東西,但確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在前浪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我認為柳體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所達到的高度不亞於它的前輩們。

遺憾的是柳體因為種種原因,目前已經很少人學習了。

柳體是完美的,因為太完美導致它十分難學,學習顏體、歐體的都有人能夠以假亂真的,但是學習柳體的少有成名者。柳體學習不當,十有八九易滑入露骨之弊。

學過柳體的都能感受到”橫平豎直“在柳體上是不存在的,每個筆畫都按照套路出牌,”歪歪扭扭“卻能中正平衡,保持端正,柳公權的楷書對於初學者非常不友好,相比其他書體更加吃功夫,這個觀點得到了好多書法專家的肯定。

柳體愛好者很擔心學習柳體很難走出來,今後的字會越寫越呆板,走後毫無建樹,柳公權後也少有柳體入門的書法大家。這點小編表示不同意,小編認為,寫得呆板是個人悟性不足導致,並非柳體禍害的,如果你實在擔心呆板,你可以結合趙體來練習,你會發現,學好了柳體,什麼體都不難了。

有人說柳體是書法的試金石,這點小編非常認可,沒有三五年的功夫,柳公權真的拿不下來,而拿下來以後,發現世界清淨了,所有的書體學習都簡單了。

正所謂”字如其人“,寫柳體字的人大多個性十足,非常有稜角,剛正不阿,正氣凌然,他們越來越難以融入當今這個圓滑的社會了,所以漸漸消失。

現如今,我們的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可是卻出現了道德下滑的趨勢,老人不敢扶了,好事不敢做了,撿到東西還給失主都要小心謹慎,這樣的大環境不存在柳體書法家的生存土壤,柳體書法家的末路其實也是社會的末路,沒有稜角的社會沒有正氣,也沒有未來。


名廬書社許高鑑


柳公權筆法精嚴,結構緊湊,舒張有度,不大適合初學,有點歐體的底子入手才會好一些








一丁書畫


學習柳公權的到底是多還是少,我沒調查過,不作評論。但柳字相較歐字、褚字等,難度確實要高很多。

在唐代楷書的藝苑中,柳公權是最晚出的一位大家。以理而論,楷書創新的餘地最小,而且越到後來,寫出自己的風格越難。但柳公權做到了,他有名分僅次於顏真卿,而蓋過了初唐四家。

柳公權的用筆得力於歐,結構得力於顏,形成獨有的“勁媚”書風。他的法度更加嚴謹,初唐四家與顏真卿的楷書都以尚法著稱,但他們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柳字對法度的要求這麼高這麼嚴。

他運筆書寫點畫的精微程度和安排結構的規矩與嚴謹,都無人能比。有人曾這樣形容,學歐、虞、褚、薛及顏真卿諸體,猶如爬坡;學柳體則如爬牆,費力而給有進步。

當然,從表現上看,這樣嚴謹的法度和精微的技巧性未必是好事。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現代人功利心太強,都想成名成家。越是經典的東西,越是難以複製!何況書法不僅僅讓你複製,而是要求寫出真性情來。有一個數據說,以色列人每人每年讀書64本,美國人每人每年讀書50本……中國人每人每年讀書5本,這個就是差距,中國人啊,一天到晚的知足常樂!就是這個知足常樂把中國人害慘了!!!學習書法,不僅需要在字上下功夫,還要在字外上下功夫,那就是學識,修養。沒有那麼大的學識,你就撐不起一片藍天。傳說當年老子要出函谷關,有人發現,有一片紫霧在天上飄過,相信嗎?是真的,老子是誰,那還了得!所以我說,字寫不好沒關係,不著急,先把人做好!柳公權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水電工老路書法


當下寫栁體的人少,不是栁體不好,而是栁體太完美、太高大上、太有特色了;正因為這樣人們才望而卻步,因為栁體不遮醜,寫得像不像一眼就看出來了。就像是畫畫。畫花草山水容易些,多一筆少一筆看不出來,;而畫人物就難,尤其是畫名人,大家太熟悉名人了,你畫得像不像一眼就能看出來。所以人們面對栁體這座大山,望而卻步,轉而求其易。


自認半仙


到過西安,看過玄秘塔原碑,你就知道,柳體並不像拓本的那麼斬釘截鐵,險峻瘦硬,兩回事。後人學柳,單個字看可以亂真,但組合成作品,始終覺得不如柳公權原作那樣的美不勝收,甚至還有些彆扭,這就是沒有完全領會柳字的精髓,就看玄秘塔原碑也是大小參差,俯仰有度,後人學柳比較讓人接受的竊以為是黃自元的《佛骨表》,但有好些字偏歐味,筆畫也不及柳體險峻。讀師範學校時見過一本字帖《為人民服務》,大概是六十年代的字帖,雖是簡體字,但柳味十足,令人佩服,可惜找不到了。我也學柳多年,但始終無法脫貼,後來逐漸以行書為主,加之忙於工作瑣事,三天大魚,半月曬網,寫楷書手抖,連二十年前的水平也不如,所以今天不敢獻醜。現在看淡了許多事,開始重新寫字,又開始臨習心愛的柳體,雖然手上的功夫差了,但理解不一樣了。水平有限,無法培養欣賞醜書的修養,我也承認那些寫醜書的人,絕大多數的楷書功底了得,只不過人家不屑為之。我認為喜歡柳體的人,人品差不到哪裡去,性子也是執拗有餘,靈活不足,工作生活都很吃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幾十歲了,也就不改了,就像鍾愛柳體一樣,一直寫下去。惟願哪位高人,能把柳體真正寫好,想歐顏趙那樣,發揚光大,為柳正名,還柳體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