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夠養活一家五口人嗎?

嶺南人士葉生


四十年前一百元的工資在一個家庭來說是很富裕的,也很少有人能掙一百元錢,我們那時夫妻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也不到一百元,加上孩子三口人八九十元錢已經是屬於過的很好的了,那時的錢很實東西很便宜,但物資沒有現在豐富,不過過日子還是沒問題的。


仁愛69445492


我父母是77年恢復職務,回到政府機關上班。我兄弟四人,一個連一個上高中初中,加上奶奶,五人生活學習一切開銷,全靠我父母工資及下鄉補助。我記得,八十年代初,我爸工資76元,媽媽54元。當時,大米1毛3分9,三號的,節日有限量供應二號,1毛4分6,豬肉7角八分一斤憑票。縣高中月飯菜票7元2角,學雜費書費應該是每學期二十多元。我大哥上了兩年初中兩年高中,17歲去了地區鋼鐵廠工作,糧食供應45斤,我和兩個小弟早餐可以幹掉2斤麵條,個個飯量大。按照我家當年收入不算低,但日子並不好過,一週兩晚食肉,平時油豆腐配菜。回憶過去,才能體會深刻今天富足生活,全依靠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就。


鄧航劍


[呲牙]我來回答吧,35年前我17歲~

[呲牙]我剛參加工作,工資三十八元幾。

[呲牙]豆腐泡 肉炒青菜 拌涼菜等 1元以下。

[呲牙]溜肉片 溜三樣 扒牛肉等 1.5元以下。

[呲牙]鍋包肉 蘇黃肉 等過油菜 2.5元以下。

[呲牙]拌桔梗 拌蕨菜 拌幹豆腐等0.5元以下。

[呲牙]一隻整雞燉 5元。

[呲牙]散啤酒 一大碗 0.26元。

[呲牙]那時五六個人去飯店一頓 20多元。

[偷笑]牡丹江東一條路那有個寶善大酒店,我印象最深,吃的最好的一頓,朋友請客我們都喝大了,驚走了旁邊,一桌開礦的煤老闆的聚餐。








雪城紅哥


四十年前工薪階層有一百元真是很不錯很不錯了。四十年前,我在企業機關工作,工資是三十七元多,一家三口。由於我跑通勤,除節假日和出差外,每天在食堂吃一頓。我記得很清楚,當時肉菜(如炒肉,扣肉等)是三角一份,素菜一角一份,湯五分。總之,緊是緊點,還是過來了。


木腦殼65


大家都說得很清楚了,我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就不多說了。40年前一個4~6口的家庭,每月家庭收入達到100元/月,己是日子過得很殷實的家庭了。60~70年代,人均收入低於4元/月的家庭屬於困難戶,國家有生活補助,相當於現在拿低保的家庭一樣。

前面大家都說了那時生活的物價,我說說那時的城市房價吧。我家1973年把自家約60平米的房子賣了400元,在另一地方賣了一套面積相當但比我們原來要好一點的私房,花了420元。上世紀60年代,我們家隔壁左右,做一套像農村那種樣式的(四房一廳一廚)很正規的磚瓦房,大約只需200多元。


程金橋1


四十多年前我家正好是這二個數據,生活在當時可以說是中等偏上了。我父母幸虧只生了三個孩子,上面又無老人要扶養(四個老人三個在解放前去世了,一個有工資也在六十年代中期去世),如果我父母生五六個孩子,生活質量肯定會下降,但也能養得活。


HZ滄海桑田


當然可以。八零年春節,我在攀枝花,那時食堂每月伙食費一人大概就二十元,如果有家在家吃飯,人均十一二元即可。如果五口之家,六十元可以吃得不錯。不過買不起電視,冰箱,洗衣機。更不敢想汽車🚗。一百元維持溫飽是綽綽有餘。也是不低的收入。因為只針對你的問題,就不多說了,


長天一劍63


四十年前,我父親月工資不到二十元,一家五口人,也沒感覺到錢多急。記得有一次,舅跟爸吵架,說當年他結婚,我爸只給他四十元,當時我就火了,說當年的四十元能換大洋四十元,是我家省一年的錢。現在的四十塊大洋,能值多少錢?


王活瓶


1980年我是四級工人工資級別,每個月基本工資56元,兩個人加起來也就是100元,兩個小孩,小孩上學不用花錢,住房一個月1.5元,生活費用一個人一個月15元,哪個年代工人階級揚眉吐氣生活的很開心。


瑞148574390


四十年前,大體上是八零年左右,那時候能月收入一百元的,大體上是當時的中上層人士,例如副縣長這個檔次,養活一家人沒問題,並且過得還很滋潤。當然了,和現在比是沒法比的。

那時候物價很低,並且很多是免費的。以城鎮戶口為例:

看病、住房、教育是免費的。

一個小學生一個學期,需要自己花費的開支大概一元左右。一箇中學生每月十幾元就過得很好,中專、大學是免費的,包括生活住宿和其他費用都不用交,那時候大學生一個國家發月生活費十幾元,就可以過上很不錯的生活。

白麵、大米,憑票供應,每市斤0.12-0.17元。

大白菜、蘿蔔0.01-0.02元一斤,豬肉0.7-1.0元一斤。一斤半油條憑糧票是0.6元。

鹹魚0.15元一斤,鮮魚0.25元左右。

不過有些東西與現在相比很貴。例如機械手錶120元左右,縫紉機、自行車150元左右,剛上市的桑塔納轎車18萬左右。不過這種東西,當時縣長也坐不上,縣長坐的是北京212吉普。

如果是農民,那每月一百元根本不可能。那時候農民一個勞力一天的工分值0.1元左右,多數家庭到了年底分紅,一年的收入扣除口糧,也就三四十元而已。孩子多的家庭年底分紅常常要欠賬。

那時候農村的“萬元戶”,屬於方圓幾十公里都很有名的暴發戶了,非常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