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曾經打敗蒙古的明朝大軍,為何每年還要給蒙古“市賞”

元朝末年明朝大軍徹底打敗過蒙古軍隊,他們把囂張一時的蒙古軍隊徹底打回了自己的草原地區,在這場大戰之中明朝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但明朝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卻做出了讓人難以理解的“羞辱措施,市賞”。在明朝中後期,明朝開始每年給蒙古市賞,市賞其實指的是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指和蒙古進行互相的商業貿易往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每年都要給蒙古打賞一些錢財,這件事情說是打賞其實就是給外族進貢歲幣,這樣的情況在宋朝是十分常見,因為那時候的宋朝幾乎都是敗戰,迫不得已只能以此來換取邊疆地區的安寧。這件事情放在明朝身上卻令人難以理解,畢竟蒙古作為戰敗的一方,並不應該享受這些所謂的福利,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曾經打敗蒙古的明朝大軍,每年還要給蒙古市賞,真的只是因為顯示明朝大國風範嗎?

明朝與蒙古的淵源

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明朝和周邊國家地圖

在元朝末年時期,因為蒙古統治者的殘暴,使得生存在元朝境內的漢族百姓苦不堪言,農民起義也因為這個原因頻繁的爆發。在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當時的朱元璋經過不斷的實力積累之後成為了當時起義軍中的翹楚,當時的元朝是這些農民起義軍最大的敵人,也是一個共同的敵人。在聯合了眾多勢力之後,朱元璋當時一舉攻到了北京城,面對急轉而下的形式,當時的元朝政府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結局,於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之後,他們選擇退回了北方的蒙古地區。根據《搜狗百科——明朝統一戰爭》瞭解:元朝大都之屏蔽已撤,外援隔絕,陷入了明軍的弧形包圍圈中。五月,朱元璋親抵汴梁,聽取前線將領的軍事情況彙報,並討論了下一階段的戰略步驟。根據當時元廷已陷入孤立無援的軍事形勢,徐達提出由臨清(今屬山東)直搗大都的主張,朱元璋表示同意。遂決定由徵虜右副將軍馮勝守汴梁,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輝守河南(今河南洛陽),鎮國將軍郭興等人鎮守潼關,徐達率大軍直取大都。”在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鬥爭之後,明朝的軍隊勢如破竹,而元朝的軍隊的呈現出節節敗退的趨勢,明朝的建立勢在必行,元朝也要恢復到自己本來的面目了。

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在攻下了當時的北京城之後,元朝並沒有徹底的失敗,它還佔據了當時的西北以及東南沿海地區。為了攻下這些至關重要的省份,當時的朱元璋帶領著軍隊親自南征北伐去為當時的中原百姓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土和控制權。在當時的新疆,西藏以及雲南地區得到控制之後,蒙古成為了當時的重中之重,明朝正式派遣了20萬軍隊去攻佔現在的內蒙古地區,在經過很長時間的戰爭之後,當時的明朝終於攻佔了蒙古的一些軍事要地,再把內蒙古一些地區拿下之後,朱元璋把一些歸順明朝的蒙古族部落全部安放在了這些地區。雖然當時的明朝在中原地區佔據了絕對的控制權,但實際上在北方地區元朝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蒙古族的勢力是退回到了自己本來的家園,儘管朱元璋曾經多次北上征伐蒙古,卻依舊沒有太大的成效,因為當時蒙古族的實力還相對比較完整,而明朝這時候所需要的卻是休養生息。

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明朝與蒙古的互市

“市賞”本質上是指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互市,互市開始的時間是在當時的明朝中期,明朝初期時期明朝與蒙古的關係相對比較緊張,所以相互之間並沒有多少往來,而在明朝中期,為了能夠讓當時的蒙古安分下來,不要騷擾明朝的邊境百姓。明朝這邊就開啟了和蒙古各個部落的商業貿易往來,蒙古身處草原,相對來說畜牧業比較發達,但是同樣的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蒙古部落的所在地不適宜耕種,而且它們的百姓也不會耕種土地,所以相對來說缺乏糧食以及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為了彌補雙方的不足,明朝政府在邊疆各個地區設立了市場,讓當時的漢族百姓和蒙古族人民可以共同進行商業貿易往來,雙方各取所需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第二件事情就是歲賜,就是讓歸屬明朝的各個少數民族和附屬國認明朝為宗主國,然後作為宗主國的明朝會每年給這些地區和國家一些綢緞錢財以及糧食作為賞賜。

明朝進行互市的原因非常明顯,因為當時的蒙古地區自身的生產狀況並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他們渴望與明朝進行貿易上的往來滿足自身的需要。當這種渴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很可能就與明朝這方面發生激烈的戰爭衝突,《明史》上稱之為庚戌之變的重大戰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的。當時在明朝進行嚴厲禁止的情況下,民間依舊有許許多多私人市場存在,在意識到互市有必然存在的可能性之時,明朝終於開通了十幾個官方互市,用來滿足蒙漢之間的商品交易。

根據《萬曆大明會典》記載,隆慶、萬曆年間的互市場所有十多處:“在大同者三,日得勝堡、曰新平、日守口;在宣府者一,日張家口;在山西者一,曰水泉營;在延綏者一,曰紅山寺堡;在寧夏者三,曰清水營、日中衛、日平虜衛;在甘肅者二,曰洪水扁都口、日高溝寨。”

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明朝時期與蒙古之間的互市貿易往來除了有固定的場所限制之外,還有一定的時間和規格限制,同時在進行交易的時候,還會有相關的軍隊來進行看管,可以說兩者之間的貿易往來都是在軍隊的看管之下進行的,所以,蒙古與明朝之間的互市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進行的商業活動。

根據《清史稿楊吉磐傳》記載: "明制,凡諸部互市,築牆規市場,謂之市圈。"在"市圈"內設有高樓。供駐紮市場的官軍嘹望。"虜每一入市,少者四五十,多者百餘騎,並皆就甕城,閘封“然後進行互市貿易。這就是互市市場的設置狀況。互市的"交 易日期,大率以一月為期。”

在不同的明朝皇帝任職期間,互市的開放時間是不同的,而且這個時間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裡有不同的變化,它是由最初的幾天慢慢延續到一個月,最重要的是,當時兩者之間進行交易的商品價格都是由官方進行指定,就是說雙方在進行交易往來時並沒有真正商量規定價格的權利。根據《條覆收胡馬疏》記載:“虜中上等扇馬一匹。擬價十二兩,搭配段布官貨一分,實值銀八兩餘;中扇馬一匹,定價十兩,貨實植銀七兩餘;下扇馬一匹,定價八兩,實植銀六兩餘。其在商民,既以故衣貨,每值銀七、八兩,即買兒馬一匹,可賣銀十餘兩。”要規定價格的主要目的是讓蒙古民族的人民和漢族人民能夠互相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同時又不會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損失,進一步的提高了雙方在交易往來之中的公平性。

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明朝對蒙古的歲賜

在明朝把蒙古徹底趕回北方地區之後,雙方之間的關係一度變得十分緊張,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緩和之後,雙方最終還是達成了相對和平的協議。並且後來明朝皇帝未來讓蒙古地區安分下來,明朝政府每年都會給蒙古進行一些賞賜,其實就是變相的給他們歲幣,這些上次就是歲賜。這樣的歲賜主要是在庚戌之變發生之後才生效的,除此之外,蒙古地區還曾經利用一些事情要挾明朝給他們進行市賞。

根據《簡牘》記載:“承示會保任卒疏領悉,虜中所索敖剌,氣者予之為當,而門下又默運機宜,絕將來之患,塞夷人之口,尤為遠慮。市賞太濫,惟上谷為然,蓋緣始事之初,急於招來,於節制,其流遂至於此。”在這個記載中,中蒙古要求的的是市賞是在賞賜之外的錢財,這筆錢才是給運送馬匹的蒙古官員的一筆薪酬,因為隨著蒙古地區貿易馬匹的數量逐漸增多,當時運送馬匹的人所要承擔的責任和危險是相對在一點點增加的,所以他們當時才會嚮明朝方面索要錢財。總的來說,明朝雖然戰勝了蒙古的蒙古,得到的利益卻並不少。

以退為進,淺談明朝打敗蒙古軍隊後的“市賞策略”

左遷右侍郎評:

在明朝與元朝的蒙古軍隊的戰爭之中,看似明朝佔了很大的優勢,成為了最終的勝利方,但其實當時的蒙古除了損失掉大片的領土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利益損失。而明朝之所以在戰勝蒙古之後還給蒙古進行市賞,主要是因為蒙古地區的地域限制所導致的生活物品稀缺的情況,為了避免蒙古軍隊一直騷擾明朝的邊境地區,所以當時的明朝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進行和解,以此來緩和雙方之間的關係,避免進一步的衝突發生,畢竟庚戌之變的教訓就在眼前。

參考文獻:《搜狗百科——明朝統一戰爭》、《萬曆大明會典》、《清史稿楊吉磐傳》、《簡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