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無法同化蘇格蘭?

kart2011


“日不落帝國”是對英國的尊稱,因為在英國最強盛時期,全世界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據說只要有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就有英國的土地。但是在二戰之後,英國的實力大不如前,甚至如今還有各種各樣的煩心事在困擾著英國,其中蘇格蘭問題始終是英國的一塊心病。

很多人可能奇怪,英國統治了蘇格蘭300多年,而且蘇格蘭和英格蘭總共也沒有多大點地方,為什麼英格蘭無法同化蘇格蘭呢?

在我國古代,中原民族遭受到過數次遊牧民族的入侵,甚至遊牧民族還在中原地區建立了遼、金、元、清等多個政權,每個民族統治中原地區都不下百年,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遊牧民族就會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反觀英格蘭和蘇格蘭,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 蘇格蘭著名景點愛丁堡

首先,歷史上的蘇格蘭和英格蘭一直是敵對國家。一直到詹姆斯一世繼承英格蘭王位之後,兩個地方才開始結合並通過法律成為統一的國家。

因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共同生活在英倫三島上,日常接觸都是不可避免的。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時代,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七世的女兒。從此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之間就有了一定的聯繫,直到1707年安妮女王時代,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二為一,兩地徹底成為了一家人。雖然兩國王室成了一家人,但蘇格蘭和英格蘭民間始終有著很大的分歧,蘇格蘭和英格蘭的人民也都對彼此之間存在敵視。所以,英格蘭要想同化蘇格蘭有很大的困難。

▲ 男士穿格子裙是蘇格蘭一項獨特的民俗

第二,蘇格蘭雖然被英格蘭所統治,但是蘇格蘭卻保留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民俗,服飾、法律等等一切有關其民族的特點,在蘇格蘭地區,蘇格蘭人始終按照蘇格蘭民族的語言習慣和生活方式來生活,雖然蘇格蘭被英格蘭統治,但是和以往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一個民族想要同化另一個民族,必定要在文化上形成壓制,就像中華文化相比較於周邊少數民族文化一樣,中華文化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和包容性,對周邊少數民族文化形成壓制狀態,才可以逐漸憑藉其優越性同化少數民族文化。但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在文化上勢均力敵,英格蘭雖然佔據統治地位,但是無法在文化上形成壓制,所以要像同化蘇格蘭很是困難。

▲ 蘇格蘭自然風光

第三,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結合並沒有經歷戰爭。歷史證明只有用武力打下來的領土才是最穩固的,英格蘭雖然統治了蘇格蘭,但是並沒有在武力上真正打敗蘇格蘭,才使得蘇格蘭有自己的立法權,無法通過法律強硬的對蘇格蘭進行同化。

想當年秦始皇滅六國,車同軌書同文,才使得中華文化得以重新一統。所以,英格蘭要想同化蘇格蘭必須通過強硬手段統一立法。但那樣必定會遭到蘇格蘭人民的反對,甚至還會因為民族內鬥而導致元氣大損,這是得不償失的買賣,英國人不傻,根本不會如此做的。所以,英格蘭同化蘇格蘭短時間內依舊不可能實現。


海佑講史


一直以來,英格蘭都致力於與蘇格蘭的融合。而相對弱小的一方蘇格蘭,並不一定是這樣想的。近日,英國脫歐成功,而蘇格蘭民間的獨立運動,又趁機蠢蠢欲動。



直到500年前,蘇格蘭還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小國。雖然與英格蘭和威爾士一起,擁擠在不算大的不列顛島上,不過,蘇格蘭確實是一個獨立於老大哥英格蘭的王國。那時,地處不列顛島北部的蘇格蘭,地貧民窮,其社會發展水平,落後於英格蘭有上百年之久。



不列顛島是古羅馬人命名的。公元一世紀,強大的古羅馬軍隊渡過英吉利海峽,佔領了不列顛島的南部,並將此島嶼命名為不列顛尼亞。從此時往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的蘇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家園。不過,其文明發展的進程,還處於相對野蠻的時期。



千年以來,強大的英格蘭一直覬覦著這個不羈的北方近鄰,而蘇格蘭人的想法卻不是如此。在遇到外敵入侵的緊要關頭,英格蘭與蘇格蘭往往攜手抗敵;一旦局勢穩定下來,雙方又會展開殊死的內鬥。所以,蘇格蘭的先後兩次的獨立戰爭, 其主要的對手就是英格蘭。


700年前的班諾克本大捷,是英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1314年,蘇格蘭第一次獨立戰爭來到了大決戰的時刻。在班諾克本,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的軍隊,一舉戰勝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的軍隊。



1320年,當時的羅馬教皇,承認了羅伯特·布魯斯的蘇格蘭王國國王的地位。1328年,愛德華二世的繼承者愛德華三世與羅伯特·布魯斯(史稱羅伯特一世)簽訂了《北安普敦條約》,從而正式承認了蘇格蘭王國的獨立主權。


和平時期的歐洲,各國王室往往採取聯姻的策略,以期鞏固各自的地位。甚至,發展到後來,英格蘭王位的主要繼承人,竟然來自於蘇格蘭王室;而蘇格蘭王位的主要繼承人,也可能來自英格蘭王室。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局面之下,溫文爾雅的面具下面掩蓋著的爾虞我詐,就不可避免了。



著名的二女王鬥法,就是這種弔詭的狀況的反映。1558年登基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個終身未嫁的孤僻的女性。她與她的表妹,熱情噴放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之間的愛恨情仇,是那個時代上演的最為精彩的莎士比亞式的戲劇。



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曾經暗中資助200萬英鎊(在當時是一筆鉅款)扇動蘇格蘭信奉新教的貴族,反對和顛覆瑪麗·斯圖亞特。瑪麗·斯圖亞特在法國長大,曾是法蘭西王后,她篤信天主教,她的背後有強大的法國以及羅馬教皇的支持。


最終,姐姐取得了勝利。在囚禁妹妹18年之後,把她送上了斷頭臺。此時,英格蘭已經在實際上全面控制了蘇格蘭。伊麗莎白一世也戴上了蘇格蘭女王的王冠。



但是,令人唏噓的事發生了。在伊麗莎白一世去世之後,由於王位繼承人順序的規則,繼承英格蘭和蘇格蘭王位的,竟是被她下令處死的瑪麗·斯圖亞特女王的兒子詹姆斯。 這個詹姆斯,就是史稱的英國國王詹姆斯六世。


心情複雜到無法形容的人們,這才想起了瑪麗·斯圖亞特的那句臨終遺言:


我的末日,正是我的開始。


2020年1月1日,英國最終實現脫歐啦。現在的英女王,是伊麗莎白二世。接下來的蘇格蘭,會不會冒出一位新的瑪麗·斯圖亞特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俚言雜談


首先說,小編的這個題目概念混淆。英國和蘇格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同日而語。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是個國家。而蘇格蘭現在只是英國的四個主要個民族之一而已。國家和民族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小編應該這樣問問題才對:英格蘭為何無法同化蘇格蘭?

下面,我要問問小編所說的這個“同化”二字是指什麼?因為“同化”可以有兩種理解。

第一種,“同化”可以指“認同”。即:獨立國家內部各民族間的文化、語言或宗教相互尊重和認可。

第二種,所謂“同化”也可以理解為“同化掉”。就是說,當一方人口、文化、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佔有絕對優勢,而弱小一方的文化等被強大一方的文化所帶來的影響而改變。這就是“同化掉”,即“民族同化”。這種同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總是先進的同化掉落後的,而且民族同化往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最後,回到正題。如果明白了上面的闡述,那麼回答小編的問題就很簡單了。英格蘭沒有同化蘇格蘭就是因為:

1. 兩個民族還在很多方面是“同化著”的因素,就是雙方還存在著很多相互認同的東西。

2. 英格蘭還沒有強大到能“同化掉”對方的程度。

下面補充說說中國。中國歷史上許多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契丹、羯等族的一部分,進入中原地區以後,受到漢族先進生產方式的影響,逐漸地接受了漢族的文化,最後喪失了本民族的特徵,成為漢族的一部分。這種自然同化具有極大的歷史進步作用。

最後說說美國。美國是個多民族、多文化國家,可為什麼美國用歐洲文化把世界其它各種文化都同化掉了呢?除了先入為主,美國依靠的是其文化的先進性和法律法規。而最近的法國,黑人和中東人成了他的嚴重的社會問題。這點,該向美國好好滴學習啦!


自由行所見所聞


蘇格蘭一直屬於英國啊,一直未曾分裂。不過蘇格蘭這幾年鬧獨立。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是無法同化啊。同化了未必就不鬧獨立,鬧獨立的也不一定就是沒有同化。鬧獨立的地方有很多,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因為石油分配不均造成的,比如南蘇丹。有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比如科索沃,烏克蘭東部。有因為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比如西班牙加泰福尼亞。蘇格蘭為何鬧獨立。因為蘇格蘭本身就是個獨立王國,只不過加入英國而已。他有選擇脫離英國的權利。英國的主體主要是英格蘭,經濟發展各個方面都比較好,可能忽視了蘇格蘭的發展。少部分人便以此為藉口挑起獨立公投。還有就是英國的脫歐政策,蘇格蘭很想繼續留在歐盟。所以並不是沒有同化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