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战争密令:

“一但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指挥官和部队的优势必将再次赢得行动的主动权,迫使敌人就范。

目标是,最终歼灭苏联红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

为此,应投入德国国防军和盟军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但同时,无论如何应保障欧洲西部和北部占领区海岸的安全。”

为实施上述战略意图,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计划,代号“蓝色行动”(德语:Fall Blau)。其主要内容是:

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南进军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

包克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为左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但是,经过数月的战斗,最终战争局面未能如纳粹德国所愿。

最终斯大林格勒会战反而成为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到了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

苏联红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

事实上,第6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1943年1月8日,苏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

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被驳回。

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他对约德尔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

但是,1943年1月31日,当苏联红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

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军残部也宣布投降。

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史之今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