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為猶太人選了3塊土地建國,猶太人為什麼會拒絕?

範佛


談到猶太人建國的問題,繞不開一個人的生命主軸,他就是被以色列人民尊稱為“新摩西”和“現代猶太人之父”的西奧多·赫茨爾,西奧多·赫茨爾平生最大的功績是讓猶太復國主義理論化,並且使之成為一個世界範圍內的群眾性政治運動。


而猶太人建國地點的選擇問題,最早組織化系統化的提出和討論是在1897年的瑞士巴塞爾的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上,當時的與會代表在何處建國的問題上,分歧很大,基本分為三派,一派是以赫茨爾等人為代表的“政治派”,他們認為猶太人建國必須得到大國的支持,主張首先同有關國家進行交涉,取得合法的保證,二是激進的“行動派”,主張繞開相關國家,立即組織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造成既成事實,三是保守的“精神中心派”,主張將巴勒斯坦建成全世界猶太人的精神中心即可,並不謀求一個實質上的猶太人國家。


雖然這次大會最終沒有就建國地點達成一致,但是寫就了猶太人歷史上著名的《巴塞爾綱領》,綱領明確提出“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得到公認的,有法律保證的民族國家”,會後,各項建國準備工作也在這個基礎上開始進行,以赫茨爾為代表的猶太復國領導層四處外交遊說,尋求各個大國的支持和同情。

因此也可以看出,實質上在猶太人的心中,巴勒斯坦一直是他們的建國首選之地。



但當時的國際形勢是,英國是首屈一指的世界頭號強國,而且近代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反猶運動,因此成為了赫茨爾的重點遊說對象,英國開始時並不同意將巴勒斯坦作為建立猶太人建國的地點,而只願將英國的某個海外殖民地交予猶太人。由於當時東歐受迫害的猶太人急需尋找一塊避難地,赫茨爾等人便傾向於暫時選擇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或者埃及的西奈半島。但英國認為塞浦路斯島上已有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居住,猶太人的進入只會讓地緣政治局勢更加混亂,表示可以考慮西奈半島。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為此還派出了一個調查團前往西奈半島,但這一計劃最終也因埃及政府的強烈反對而擱置。在此情況下,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提出可以將英國在東非一塊被稱為“烏干達”的保護地劃給猶太人建立民族家園,這也就是“烏干達方案”的實質由來。


“烏干達方案”後來被迅速提交給1903年8月舉行的第六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討論。赫茨爾一開始就試圖說服大會接受這一方案,但來自東歐和俄國的代表們卻明確表示拒絕考慮巴勒斯坦以外的任何地方,他們認為這是對《巴塞爾綱領》的極大背叛和玷汙。後來,當大會以295贊成、178反對、98票棄權的投票結果,決定派一個考察團前往東非進行實地調查時,全體俄國代表退出了大會以示抗議。猶太主義復國組織也在它成立六年後迎來了最大的分裂危機。



在猶太人復國運動行進到十字路口時,西奧多·赫茨爾面臨兩難選擇。


在1904年5月舉行的行動委員會上,為了維護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團結,赫茨爾表示不再堅持烏干達方案,並再次確認只有巴勒斯坦才是建立猶太人國家的唯一地點。他在致會議閉幕詞時,激動地舉起右手,吟誦《舊約聖經》中的詩句

“耶路撒冷啊,我若是忘記你,就讓我的右手變得麻木不仁”,發誓繼續忠於《巴塞爾綱領》。此次會議後不久,年僅44歲的赫茨爾積勞成疾,在奧地利去世了。



1905年7月,第七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塞爾舉行。這次會議根據考察團認為東非不適於猶太人定居的報告,正式否定了烏干達方案。

支持烏干達方案的贊格威爾等人宣佈脫離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重新建立了一個“領土主義組織”,致力於東非、阿根廷等地的猶太墾殖活動。在這次會議後,“行動派”的觀點事實上成為了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中的主流建國立場。烏干達,阿根廷等地已不在建國籌備議程中,巴勒斯坦,這片應許之地,成為猶太人最後的唯一選擇。


在1897年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後,赫茨爾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在巴塞爾,我創建了猶太國。如果我現在公開這樣說,我將會遭到世人的嘲笑,但可能在今後50年,無論如何,在今後50年,每個人都會看到它的誕生。”歷史驚人地證實了赫茨爾的預言,50年後,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誕生了。



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新國家定名為“以色列國”。



1949年,也就是以色列國成立後第二年,赫茨爾的遺骨被從奧地利維也納遷到了以色列。以色列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將他重新歸葬於耶路撒冷最高的一座山上,並把這座山改名為“赫茨爾山”。此後,赫茨爾山成為埋葬以色列歷任領導人和戰爭烈士的國家公墓。



讀行的凱撒


英美為猶太人選了3塊土地建國,猶太人之所以拒絕有以下兩個原因:

1、美國為猶太人選的是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地區、英國為猶太人選的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西奈半島與東非的烏干達,猶太人之所以拒絕與這三個地方的地緣政治與地理環境自然條件有關——巴塔哥尼亞在行政上當時已經歸屬阿根廷,猶太人遷居過去會有很多矛盾,再加上巴塔哥尼亞氣候條件惡劣,素有風土高原之稱,不很適宜居住;西奈半島大部分地區是沙漠、氣候乾燥,嚴重缺水,當時的工程技術與財力很難引流尼羅河水;烏干達的條件其實不錯,但是因為烏干達的本地人口當時已經有一兩千萬,所以猶太人在那裡建國前景也很麻煩。

2、猶太人拒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猶太人的祖先當初在現在的巴勒斯地區建立過古代國家,後來這個猶太國家滅亡之後,猶太人四散離開故土,才形成了千年流離的局面,對於猶太人來說,這個地區具有宗教與文化上的根本重地的含義,所以在這裡建國有著特殊的意義,於是乎,這一地區同樣存在的並非很好的自然環境以及未來與本地人口之間的矛盾衝突,猶太人就不那麼在意了。


談古論金


美國給猶太人選的建國之地是阿根廷,但是被猶太復國領袖西奧多·赫茨爾拒絕了。猶太人不願意去阿根廷建國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阿根廷地處南美,路途遙遠,大部分猶太人不願意前往;其二、當時阿根廷已經遷去了大批西歐移民,以德國、意大利人為主,他們對猶太人不友好。英國給猶太人選擇了三塊地區建國,但是一一被猶太人拒絕了,這三個地方分別是塞浦路斯、西奈半島、英屬東非(烏干達);在塞浦路斯建國遭到希臘與俄國的強烈反對;西奈半島又過於乾旱,不是理想的宜居之地;烏干達危險野生動物和本地人口過多,也被否決。在猶太人看來,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是最理想的,那裡是他們祖先的生息繁衍之地。

猶太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後來他們遷到埃及定居生活,由於受到埃及人的虐待,在摩西的帶領下他們回到巴勒斯坦定居,並建立了幾個王國。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消滅,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帝國攻佔;波斯帝國興起後,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定居;後來希臘與羅馬帝國攻佔了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開始在世界各國流浪。猶太人十分善於經商,他們雖然政治地位不高,但是經濟條件好,在各國中都受到排擠與打壓。

18世紀至19世紀,歐洲各民族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猶太人遭到各國排擠。 19世紀中期沙俄境內猶太人遭受迫害最多,這導致俄國和俄國統治下的波蘭猶太人向西遷徙,一路到達中歐和西歐。歐洲地區排猶主義的興起,刺激了猶太復國主義的產生,猶太人先後計劃在亞洲、非洲、美洲成立猶太人的國家,但是都失敗了。英國對於猶太人建國十分支持,先後給了三塊地區讓猶太人建國,其中英屬東非(烏干達)劃給了猶太人1.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讓他們建國,但是猶太人依然拒絕了。

猶太人的祖居之地在一戰時被奧斯曼帝國佔據,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地跨亞歐非三洲,當時的歐洲列強還不能一戰滅之。猶太人給奧斯曼帝國提供了一筆可觀的贖地金,並許諾幫助他們擺歐洲的財政控制,但是奧斯曼帝國依然只充許少量猶太人定居巴勒斯坦。一戰中奧斯曼帝國戰敗解體;二戰時猶太人遭到納粹人的瘋狂屠殺,死者高達數百萬之多。二戰後在美國的支持的下,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國。目前世界上約有1600萬猶太人,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3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


大秦鐵鷹劍士


猶太人掀起復國運動之初,其實大部分猶太人並不太在意在哪裡建國。因為很多猶太人實際上已經融入了西方社會,比如德國的猶太人就認為是德國人,美國猶太人就認為自己是美國人。這些已經融入當地社會的猶太人對建國主張並不感興趣。

而堅持要建國的猶太人又分成兩派:一派人的觀點是無所謂,哪裡都可以建國;另一派的觀點是堅持要在巴勒斯坦建國,這些人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在其它地方建國。

後來由於二戰的原因,大量猶太人被迫流離失所。而當初堅持要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猶太人在當地站住了腳,把以色列建設得非常成功,大量當初無所謂在哪裡建國的猶太人都選擇遷入以色列,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猶太人的標杆——以色列國。

因此可以這麼說:猶太人選擇在巴勒斯坦建國,是一個既意外,也不意外的結果;是一個既有選擇,同時也沒有選擇的結果



一、“烏干達”計劃

最早的時候,猶太建國組織並沒有一個既定的建國方案。建國的選址地有很多,英國人便主動提出,可以將英屬烏干達殖民地的一部分劃出來(大約1.3萬平方公里),送給猶太人,作為猶太人建國的家園。條件是猶太人成立的自治政府要附屬於英國。

插一句,烏干達計劃雖然名為烏干達,但英國人劃出的土地實際上在現在的肯尼亞

這個計劃在1903年瑞士巴塞爾召開的錫安主義大會引發了激辯。支持者認為這是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聖地之前暫時的避難所,而反對者認為這會使猶太人更難回到聖地巴勒斯坦。最後這個方案以295比177獲得通過。

第二年,猶太建國組織派了三位代表前往肯尼亞進行考查。最後,這三個代表給出的一致意見是:雖然肯尼亞與歐洲氣候相似,比較適合歐洲的猶太人居住,但高原上充滿了危險的野生動物,而且當地的土著居民可能不會接納歐洲移民

代表們的意見傳回到歐洲後,猶太建國組織認為肯尼亞不適合猶太人建國,便於1905年做出決定,婉拒英國政府的提議。

一部分猶太人士認為拒絕這項提議是個錯誤的決定,他們就另外成立了一個叫“猶太領地主義”的組織,公開主張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猶太家園,不必執著於巴勒斯坦。在這些人的宣傳下,還真的有一些猶太人移居到了肯尼亞。一直到現在,肯尼亞還有這些猶太人的後裔。

二戰期間,由於納粹的迫害,英國首相丘吉爾重提烏干達計劃。但此時猶太復國組織內部已經完成了整合,決定全力準備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並反對在其它地區建國的所有提議,以免影響他們爭取英國政府放寬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人數限制。所以這個計劃最終告吹。(反對派已經退出,所以此時的猶太復國組織完全都是主張在巴勒斯坦建國的一派人)

從烏干達計劃的提出到最後被否決,就可以看出猶太的矛盾點:堅持要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的人,壓根看不上其他地方;而無所謂在哪裡復國的人,其實哪裡都可以接受。

這兩派人能不能說服對方,完全就看結果。如果猶太人真的在肯尼亞站住了腳,用事實證明肯尼亞高原適合猶太人居住,可能也就沒有巴勒斯坦什麼事了。



二、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

其實,猶太人選擇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建國,這並不是美國人的主張。而是以色列國父赫茨爾

的個人想法。他在英國提出烏干達計劃之前就看好阿根廷,因為他喜歡阿根廷,他覺得那裡地域遼闊,人口稀少,氣候溫和,適合猶太人居住。

於是在赫茨爾的影響下,大量猶太人抵達了阿根廷,並且成為了阿根廷牛仔,在當地購買土地,並建立了殖民地。巔峰時期,在阿根廷的猶太人數量高達20萬人。

但是,還是前面提到的老問題。殖民阿根廷的猶太人不太成功,他們沒有建國,而是最終融入了阿根廷人的社會。於是在阿根廷建國的設想也最終告吹。

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阿根廷軍政府迫害猶太人,導致阿根廷的猶太人大量外遷,所以阿根廷的猶太人實際上是很失敗的。



三、西奈半島

其實這個計劃也是以色列國父赫茨爾提出的方案。他在1902年受邀請在英國皇家移民委員會上作證,並由此結識了英國政府的一些官員,特別是當時任殖民地事務大臣的張伯倫。經由張伯倫的牽線,他懇求英國與埃及政府談判,幫助猶太人移居西奈半島。

不過此事並未成功,因為張伯倫向赫茨爾提出了上面提到的“烏干達”計劃。

四、河豚計劃

日本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制定了一份準備為了日本的利益,將逃避納粹迫害的歐洲猶太難民安置在日本控制的亞洲大陸的計劃。

1934年,該計劃首次提出,在1938年的五相會議上得到確認。

具體來說,就是日本計劃招攬數千名、或者數萬名猶太人定居在中國東北或者上海,准許他們成立一個附屬於日本的自治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取悅美國人,特別是美國的猶太人,推動這些猶太人向日本投資。

但是由於日本在1941年加入三國軸心,迫於德國的壓力,這一計劃並沒有實施。

圖:現代以色列國父西奧多·赫茨爾


五、巴勒斯坦

其實巴勒斯坦一直就是猶太人最希望建國的地區。只不過由於巴勒斯坦最初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而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又非常的強硬,拒絕了猶太人要求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請求。所以猶太復國組織的一部分人才會轉變態度,認為在哪裡復國都可以,不必拘泥於巴勒斯坦。

後來由於西奈半島計劃被英國否決,烏干達計劃也被猶太人自己否決,主張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猶太人佔了上風。在這些人的主導之下,猶太人便不再猶豫,決定就在巴勒斯坦建國,其餘的地點一概不考慮。

一戰後期,巴勒斯坦被英軍攻佔,變成了英國的託管地。猶太人認為機會來了,便號召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由於猶太人對這片地方有宗教和歷史歸屬感。所以其實早在二戰之前,巴勒斯坦就有很多的猶太人居住。而不是說猶太人在二戰後才移民巴勒斯坦。

圖:1946年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分佈


後來由於美國的推動,以及大量的猶太人因為二戰而居無定所。主張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猶太人趁機展開輿論宣傳,號召猶太人到巴勒斯坦建國。並且以色列在這些猶太人的努力下,建設的也挺不錯,又吸引了更多的猶太人到以色列定居。當年主張哪裡都可以建國的猶太人紛紛放下成見,參與到以色列的建設當中。比如阿根廷的猶太人就在受到迫害後,跑到以色列定居。而阿根廷這個當年被赫茨爾非常喜歡的定居點則被拋棄。

總的來說,當年並不是英美替猶太人選了三個建國地點,除了英國政府為猶太人圈定肯尼亞外,其餘的阿根廷、西奈半島等,都是猶太人自己選定的建國備案地

也就是說,並不是三個方案擺在猶太人的面前讓猶太人做三選一,而是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最成功,用事實結果證明他們當初選定巴勒斯坦建國的主張是對的。繼而又影響了當年反對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猶太人,讓他們加入以色列。所以現在的以色列國才是唯一由猶太人建立的國家。


Mer86


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猶太人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其實是一位奧匈帝國的記者領導下開始的,他名叫:西奧多.赫茨爾

1881年,俄國猶太人發表了猶大.勒布.平斯克的《自我解放》,此書講述了猶太人的歷史故事,這個流浪千年的民族,雖然飽嘗艱辛,但依然不忘民族本心,於是復國運動正式開始。

在赫茨爾的帶領下,猶太人把迴歸巴勒斯坦作為首要目標,因為這裡曾是猶太人的故鄉,而此時的巴勒斯坦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奧斯曼帝國下轄的一塊區域。但如果要從一個國家中再誕生一個國家,這不止是用錢就可以解決的,還必須要付出鮮血為代價,赫茨爾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尋求世界強國幫助。而對於猶太人的復國運動,最初時那些世界強國對赫茨爾只是敷衍了事。

不過當時的歐洲各民族主義崛起,都想獨立建國,而猶太人也趕上了這波浪潮,英美兩國首先意識到猶太人的財力和力量,為了籠絡這個聰明的民族,他們在猶太人的復國運動中給予了幫助。

建國土地的艱難選擇

  • 巴塔哥尼亞

對於建國的方案,赫茨爾首先考慮的是巴勒斯坦,然後是南美大陸。但巴勒斯坦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想要從這個強大的帝國獲得土地,基本不可能。19世紀時,美國還是一個新興國家,在國家建設中他們離不開猶太人,於是美國人幫忙給他們找了一塊地建國。但是南北美洲當時都已經脫離了殖民統治獨立建國了,唯一可操縱的地方只有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雖然阿根廷剛宣佈把巴塔哥尼亞作為本國領土,但基本上還是屬於“無主之地”。

於是,猶太人人對巴塔哥尼亞進行考察,他們覺得雖然巴塔哥尼亞地域廣闊,但靠近南極,氣候環境惡劣,天氣常年嚴寒且大風不斷,不適宜猶太人居住,後來就放棄了這個地方。

1901年,赫茨爾面見了奧斯曼帝國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希望“以錢換地”,但沒想到遭到哈米德的拒絕。雖然巴勒斯坦在奧斯曼帝國屬於可有可無的地區,人口少、沙漠多,但哈米德是打心裡反感猶太人。

  • 西奈半島和烏干達

在赫茨爾的想法破滅後,英國人出手相助了。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提出,從英國的殖民地中劃出一塊地來,這塊地就是靠近巴勒斯坦的西奈半島,這個半島扼守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赫茨爾很高興,因為西奈半島面積有6萬平方公里,可以安置大量的猶太人。可是又有問題來了,西奈半島沙漠多、氣候乾燥並且嚴重缺水,英國人提議從尼羅河引水進來。但經過專家預算,如果將尼羅河的水引進來,工程量巨大,用水量也大,在20世紀初不可能實現,於是赫茨爾不得不放棄這塊讓他興奮的土地。

西奈半島既然不行,英國人又提議非洲的烏干達,但猶太人考察後,也認為烏干達不適合建國。此時,全世界的“反猶”活動持續增長,赫茨爾越來越著急,如果還不能找到一個能建國的地方,猶太人不但會失去建國的機會,還會繼續流浪下去。

(非洲烏干達)

就在赫茨爾心急火燎的時候,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奧斯曼帝國國王哈米德去世,他的兒子哈米德三世繼位。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是風中殘燭,哈米德三世需要財力支撐,他需要猶太人的財富,於是答應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

在戰火中建國

猶太人最後選了巴勒斯坦,這也因有著歷史原因。千年前猶太人的祖先曾生活在這裡,並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猶太國和古以色列過,但這兩個猶太人建立的古國命運很悲慘,先是被巴比倫古國滅亡,接著又被波斯、羅馬、希臘等國家統治,猶太人被搞的差點滅族,只能踏上流浪的路途。所以猶太人選擇巴勒斯坦作為建國之地有著落葉歸根的心裡因素。

但巴勒斯坦突然湧入這麼多的猶太人,必然會跟當地的阿拉伯人產生衝突,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後,一直遭受戰火的洗禮,五次中東戰爭中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直到今天巴以衝突還是不斷,但以色列卻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

為什麼猶太人放棄英美兩國幫助選定的地方,而來到名族矛盾和衝突嚴重的巴勒斯坦。

這除了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故鄉原因外,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原因:

  • 資源豐富且戰略地位重要

中東地區一直以來就是民族、宗教的交匯點,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在這個地域你爭我搶,現如今更是成為了世界上最混亂的地方,被人稱為“新火藥桶”。但是,誰如果佔據了中東,誰就控制著世界,且看美國在中東的動作,就明白這個地方的重要性,猶太人當然也看到這一點。

  • 不遠離文明

中東地區隔地中海可以和歐洲相望,而地中海在世界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猶太人遠離這個文明地帶,必將永遠失去,再想回來必然沒有機會。在軍事方面來說,以色列周圍的國家經濟落後、軍事力量薄弱,就算打起來他們也足夠應付的,還不說他們的後面還有美國在撐腰。

綜合來說,西奈半島雖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卻受制於埃及;烏干達是一個內陸國家,不利於猶太人在世界的發展;巴塔哥尼亞,氣候寒冷,環境惡劣,也不利於猶太人的生存,計算得失再結合猶太人的自身的因素,還是中東為最佳的建國之地。

我們現在回頭看非洲的烏干達、西奈半島、巴塔哥尼亞的狀況,才明白作為精明商人的猶太人有著其長遠的考慮。


大國布衣


咱們看看英美挑選的3塊土地,就知道猶太人為什麼不要了。

(猶太復國主義先鋒赫茨爾)

猶太人從19世紀開始了他們的復國計劃,最理想的地點當然是巴勒斯坦地區,只不過,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還處於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有點難度。

美國人所選擇的地點,是位於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地區。這個地方雖然阿根廷已經宣佈佔有,但是操作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然後,猶太人就去考察了。到地方一看,不行,這地方條件太惡劣了。

巴塔哥尼亞地區靠近靠近南極,常年大風,而且非常寒冷。雖然地方夠大,但是並不適合人類大規模居住。

建立國家那可是關乎子子孫孫的事情,又不是去旅遊。所以,猶太人拒絕了。


很快,英國人幫忙選擇了第二塊土地。

大英帝國當時殖民地還是有不少的,如果能幫猶太人選一個好地方,以後也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了。於是,英國人提出了西奈半島。

但從地理位置上看,西奈半島確實很不錯。不僅挨近巴勒斯坦,而且把守著蘇伊士運河,面積達到了6萬平方公里,適合移居大量人口。

但是當猶太人來看了之後,又不願意了。西奈半島哪都好,就是缺水。這個地方氣候炎熱乾燥,植被稀少,大量的戈壁沙漠。想在這裡建國,難度也很大。

英國人說,放心吧,我們可以把尼羅河的水引過來啊!這個工程量在當時太龐大,不太現實。

所以,猶太人放棄了這個地方。

第三個地方,也是英國人選擇的,非洲烏干達。

說實話,單從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來說,烏干達還是很不錯。但是猶太人一想到遙遠的非洲,和朝思暮想的巴勒斯坦地區一對比,算了,不去了。


所以,猶太人放棄了這三個地方,執著的把目標盯向了巴勒斯坦地區。


七追風


先回答問題:美國!美國!還是美國!

現在全世界有大概有1600萬的猶太人,600多萬生活在以色列,600萬生活在美國,其他分散在世界各地。有關猶太人的故事筆者不想再敘述了,筆者想和大家聊一下以色列的建國史

以色列在1948年正式建國,當初以色列建國的時候,美國和英國曾經建議性的或者強勢的提供過三個地方。但是以色列都拒絕了,最終選擇了地中海東南沿岸的西亞黎凡特地區。那麼美國和英國提供的是那三塊地方?為什麼以色列會拒絕,非要選擇西亞黎凡特地區呢?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秘密?

英美提供的三塊地方。

英美提供的第一塊地方是位於南美洲處於阿根廷治下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美國人提供給猶太人的第二塊土地是非洲的烏干達地區;第三塊地方是連接著非洲和亞洲的西奈半島。

巴塔哥尼亞地區位於阿哥廷的南部地區,基本是阿根廷的整個南部地區都是巴塔哥尼亞地區。從南緯37°開始到南緯51°為止的南美洲幾乎都是該地區。土地面積遼闊,大約有67萬平方公里。這是一塊很大的地方,我國東部的幾個主要省:山東省(十五萬平方公里),江蘇(十萬),浙江(十萬),福建(十二萬),江西(十七萬),加在一起也只有64萬左右。

所以這是一塊很大的地方,這些土地上生活了中國三億多的人口。對於只有1600萬的猶太民族來說簡直是地廣人稀。而且該地區並沒有很多國家,只有智利和阿根廷。也沒有宗教狂熱分子,是一個很安靜美好的地方。

烏干達地區,現在烏干達地區有了國家,就叫烏干達。但是烏干達是在1962年才建國的,所以假如猶太人在1948年接受了美國的建議,就沒有烏干達這個國家了。烏干達面積24萬平方公里,相比較於巴塔哥尼亞地區是小了一點,但是完全夠1000萬人生活居住。江蘇只有十萬平方公里多一些的土地卻生活了一億的人口,所以還是地廣人稀的。

而且烏干達接壤的國家中沒有很強勢的國家,憑藉著大家對猶太人的評價,用不了多久一定會是附近乃至整個非洲最強大的國家。而且烏干達地區是非常好的一個地方,被譽為“非洲的明珠”。儘管海拔高了點,但是多湖,水源充足。幾乎沒有沙漠。

西奈半島現在是埃及的地方,與現在的以色列地區緊挨著。筆者認為這是三塊地方中最不好的一個。首先面積小,僅僅只有6萬平方公里。周圍又有比較強大的國家:埃及。而且還處於宗教狂熱分子的集中地,不太安寧。而且土地並不好,有很多的沙漠,氣候乾燥炎熱,缺少植被。

為什麼猶太人都拒絕了?

要是說猶太人拒絕了西奈半島筆者覺得還有情可原,畢竟不是什麼好地方。至於其他的兩個地方,筆者是這樣認為的。猶太人根本不想讓美國為他們挑選地方,因為他們想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僅僅依靠和美國的附屬國。所以猶太人可能從一開始就打算好了全部不接受。

單個的挑著看的話,烏干達地區位於非洲的中部,不靠海,交通極不方便,對發展不利。烏干達地區雖然並不乾燥,但位於赤道上,所以還是很炎熱的。猶太人是白人,白人是受不了炎熱的,所以拒絕也有這一方面的考慮。

再者就是猶太人都比較有錢,頭腦也好使。而非洲所有國家幾乎是落後貧窮的代表,一旦猶太人發展的好了,難免會有偷渡等各種問題出現。況且哪裡本來就生活著很多的黑人,種族問題很有可能搞垮猶太建立的新國家。落後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也曾有過不亞於非洲黑人的屈辱史,但是中國人從來不覺得這可以使我們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

巴塔哥尼亞在阿根廷和智利的南部。這裡離南極洲很近,雖然有點冷,但是加拿大也是一樣的,所以筆者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筆者覺得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美國。眾所周知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花園。猶太人在美國的後花園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難免不受美國的滲透控制。

如此的話,就背離了猶太人想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的初衷了。而且巴塔哥尼亞地區本來就是阿根廷的一部分,所以阿根廷心裡自然不好受,很有可能會從中作梗,鬧得很不愉快。儘管現在以色列和周圍的鄰居關係更差,但是當時誰都想不到。

總結: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猶太人想擺脫美國對自己新建國家的控制。再者就是以色列本來就是猶太人的故鄉,在哪裡建國也算是迴歸故鄉了。


無筆


其實搞清這個原因,你會猶太人有個新的認識,世界最聰明的種族不是徒有虛名的。

“以色列國父”西奧多·赫茨爾認為一個國度再次降生另一個國度,難度不只大,並且要支付鮮血。


歐洲足球廣播


英國人確實給猶太人挑了三塊地盤,而且是三塊地盤兒,如果猶太人答應的話,那麼。在這個地方建國,它的阻力肯定要比在耶路撒冷或者是在現如今的巴勒斯坦建國來的更加的少。

但是這三塊地盤兒,猶太人沒有答應。並不是說他們嫌棄這個土地太少,而是說他們不想丟棄他們民族延續千年所一直擁有的那個東西。

我們都知道猶太人起源來自於耶路撒冷,迴歸耶路撒冷,等於迴歸故地,那個地方有他們的宗教的聖地,對於他們來講,這個地方是自己民族傳承的一個發源地,同時也是自己民族精神來源的一個地區。

數千年以來,猶太人在世界各地流離失所居無定處,可以說在各個國家都有定居。但是有一些猶太人已經忘記了自己是猶太人的事實,而選擇和當地的老百姓融為一體,成為當地老百姓的一員。

猶太人起源於中東,但是我們去看現如今的猶太人的各種各樣的人物肖像,我會發現他們和歐洲人並無太大差異,他們又為什麼堅持認為自己是猶太人的很簡單,民族精神和猶太人那種為人處世的方法就是鑑別它是否是一個猶太人的關鍵。

猶太人號稱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其聰明當然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並無太大差異,都是後天鍛鍊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形成的民族氛圍,更是鍛鍊一個人,他的一個必要條件。所在的氛圍越好,這個人成長的空間也就越好,這個人未來的成就也就更好。

對於要復國的猶太人來講,他們肯定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民族精神的。沒有了民族精神,猶太人一文不值,猶太人哪裡值得那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替他們如此的賣力?所以猶太人選擇的一個d盤不能夠與世無爭,不能夠是世外桃源,而是一個能夠讓猶太人時時刻刻記得自己是一個猶太人,能夠想起自己民族精神的一個地區。當然最好是歐洲,歐洲的地方商機多,而且機遇更大,這樣的話鍛鍊猶太人是一個好的去處,但是肯定歐洲的那些強國以及西方資本主義那些強國是不希望猶太人在他們國家裡面。心口挖肉,叼出來這麼一塊兒地區作為他們建國的資本。

所以猶太人選擇我們迴歸固定耶路撒冷,你總不可能跟我搶了吧,中東那個地區當時石油還沒有,現在開採便利,耶路撒冷或者是整個中東,對於當時的西方強國來講,簡直就是一塊兒被上帝遺忘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前蘇聯出兵拿下伊朗以後會選擇自動撤兵。

我回歸了我原本的起源之地我去拿回屬於我自己的民族精神,讓自己的後人讓自己本民族的人記住自己。猶太人的猶太文化和猶太精神,以及猶太教,那麼我的猶太民族,無論是被人摧毀多少次,我的耶路撒冷城,無論被燒燬了多少次,我仍然還可以在灰燼之中重新站起來,成為自己的猶太民族。

這是什麼民族精神!所以面臨著阿拉伯聯盟的層層圍追堵截,以色列選擇寸步不讓,(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他們守護的是什麼守護的是那一做毫無意義的耶路撒冷城嗎?

在電影《天國王朝》裡面,當男主角問撒丁說,耶路撒冷對你來說價值多少?撒拉丁說一文不值,指著自己胸口,說,無價之寶。


漩渦鳴人yy


這是落葉對根的思念,猶太人一定要回到祖籍之地。

3000多年前,猶太人在中東建立了他們的猶太王國和以色列王國,雖然國家被外來強權征服,族群散落世界各地,但用希伯來語寫成的《聖經》,一直在為他們是中東這塊土地的主人正名;至今仍殘存的猶太王國聖殿遺址,記載著他們曾經的輝煌與磨難。

那些曾讓猶太人國破家亡的黑暗王朝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納粹等帝國,已經一個個消失在歷史塵埃中。只有猶太人仍在頑強堅守他們的信仰;無論怎樣顛沛流離寄人籬下,承受了多少逆來順受的屈辱和苦難,



他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不滅,他們的子子孫孫都在不斷眺望東方的錫安山和耶路撒冷,那是他們的希望之在。

以600萬歐洲猶太人被無辜滅絕的代價,猶太人換來了重興復國機會。他們的選擇只能是巴勒斯坦地區,是耶路撒冷;那是他們的天堂聖地,也有建國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世界沒有其它地點可取代。


即使那裡不是天堂,猶太人也有能力和智慧把它建設成天堂,這就是今天的世界“微型超級大國”以色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