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为犹太人选了3块土地建国,犹太人为什么会拒绝?

范佛


谈到犹太人建国的问题,绕不开一个人的生命主轴,他就是被以色列人民尊称为“新摩西”和“现代犹太人之父”的西奥多·赫茨尔,西奥多·赫茨尔平生最大的功绩是让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化,并且使之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政治运动。


而犹太人建国地点的选择问题,最早组织化系统化的提出和讨论是在1897年的瑞士巴塞尔的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上,当时的与会代表在何处建国的问题上,分歧很大,基本分为三派,一派是以赫茨尔等人为代表的“政治派”,他们认为犹太人建国必须得到大国的支持,主张首先同有关国家进行交涉,取得合法的保证,二是激进的“行动派”,主张绕开相关国家,立即组织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造成既成事实,三是保守的“精神中心派”,主张将巴勒斯坦建成全世界犹太人的精神中心即可,并不谋求一个实质上的犹太人国家。


虽然这次大会最终没有就建国地点达成一致,但是写就了犹太人历史上著名的《巴塞尔纲领》,纲领明确提出“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得到公认的,有法律保证的民族国家”,会后,各项建国准备工作也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行,以赫茨尔为代表的犹太复国领导层四处外交游说,寻求各个大国的支持和同情。

因此也可以看出,实质上在犹太人的心中,巴勒斯坦一直是他们的建国首选之地。



但当时的国际形势是,英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头号强国,而且近代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反犹运动,因此成为了赫茨尔的重点游说对象,英国开始时并不同意将巴勒斯坦作为建立犹太人建国的地点,而只愿将英国的某个海外殖民地交予犹太人。由于当时东欧受迫害的犹太人急需寻找一块避难地,赫茨尔等人便倾向于暂时选择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或者埃及的西奈半岛。但英国认为塞浦路斯岛上已有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居住,犹太人的进入只会让地缘政治局势更加混乱,表示可以考虑西奈半岛。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为此还派出了一个调查团前往西奈半岛,但这一计划最终也因埃及政府的强烈反对而搁置。在此情况下,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提出可以将英国在东非一块被称为“乌干达”的保护地划给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这也就是“乌干达方案”的实质由来。


“乌干达方案”后来被迅速提交给1903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讨论。赫茨尔一开始就试图说服大会接受这一方案,但来自东欧和俄国的代表们却明确表示拒绝考虑巴勒斯坦以外的任何地方,他们认为这是对《巴塞尔纲领》的极大背叛和玷污。后来,当大会以295赞成、178反对、98票弃权的投票结果,决定派一个考察团前往东非进行实地调查时,全体俄国代表退出了大会以示抗议。犹太主义复国组织也在它成立六年后迎来了最大的分裂危机。



在犹太人复国运动行进到十字路口时,西奥多·赫茨尔面临两难选择。


在1904年5月举行的行动委员会上,为了维护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团结,赫茨尔表示不再坚持乌干达方案,并再次确认只有巴勒斯坦才是建立犹太人国家的唯一地点。他在致会议闭幕词时,激动地举起右手,吟诵《旧约圣经》中的诗句

“耶路撒冷啊,我若是忘记你,就让我的右手变得麻木不仁”,发誓继续忠于《巴塞尔纲领》。此次会议后不久,年仅44岁的赫茨尔积劳成疾,在奥地利去世了。



1905年7月,第七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塞尔举行。这次会议根据考察团认为东非不适于犹太人定居的报告,正式否定了乌干达方案。

支持乌干达方案的赞格威尔等人宣布脱离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重新建立了一个“领土主义组织”,致力于东非、阿根廷等地的犹太垦殖活动。在这次会议后,“行动派”的观点事实上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中的主流建国立场。乌干达,阿根廷等地已不在建国筹备议程中,巴勒斯坦,这片应许之地,成为犹太人最后的唯一选择。


在1897年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后,赫茨尔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在巴塞尔,我创建了犹太国。如果我现在公开这样说,我将会遭到世人的嘲笑,但可能在今后50年,无论如何,在今后50年,每个人都会看到它的诞生。”历史惊人地证实了赫茨尔的预言,50年后,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诞生了。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新国家定名为“以色列国”。



1949年,也就是以色列国成立后第二年,赫茨尔的遗骨被从奥地利维也纳迁到了以色列。以色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重新归葬于耶路撒冷最高的一座山上,并把这座山改名为“赫茨尔山”。此后,赫茨尔山成为埋葬以色列历任领导人和战争烈士的国家公墓。



读行的凯撒


英美为犹太人选了3块土地建国,犹太人之所以拒绝有以下两个原因:

1、美国为犹太人选的是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英国为犹太人选的是连接非洲及亚洲的三角形半岛西奈半岛与东非的乌干达,犹太人之所以拒绝与这三个地方的地缘政治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有关——巴塔哥尼亚在行政上当时已经归属阿根廷,犹太人迁居过去会有很多矛盾,再加上巴塔哥尼亚气候条件恶劣,素有风土高原之称,不很适宜居住;西奈半岛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气候干燥,严重缺水,当时的工程技术与财力很难引流尼罗河水;乌干达的条件其实不错,但是因为乌干达的本地人口当时已经有一两千万,所以犹太人在那里建国前景也很麻烦。

2、犹太人拒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犹太人的祖先当初在现在的巴勒斯地区建立过古代国家,后来这个犹太国家灭亡之后,犹太人四散离开故土,才形成了千年流离的局面,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个地区具有宗教与文化上的根本重地的含义,所以在这里建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于是乎,这一地区同样存在的并非很好的自然环境以及未来与本地人口之间的矛盾冲突,犹太人就不那么在意了。


谈古论金


美国给犹太人选的建国之地是阿根廷,但是被犹太复国领袖西奥多·赫茨尔拒绝了。犹太人不愿意去阿根廷建国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阿根廷地处南美,路途遥远,大部分犹太人不愿意前往;其二、当时阿根廷已经迁去了大批西欧移民,以德国、意大利人为主,他们对犹太人不友好。英国给犹太人选择了三块地区建国,但是一一被犹太人拒绝了,这三个地方分别是塞浦路斯、西奈半岛、英属东非(乌干达);在塞浦路斯建国遭到希腊与俄国的强烈反对;西奈半岛又过于干旱,不是理想的宜居之地;乌干达危险野生动物和本地人口过多,也被否决。在犹太人看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是最理想的,那里是他们祖先的生息繁衍之地。

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发源于西亚的希伯来地,后来他们迁到埃及定居生活,由于受到埃及人的虐待,在摩西的带领下他们回到巴勒斯坦定居,并建立了几个王国。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消灭,犹太王国被巴比伦帝国攻占;波斯帝国兴起后,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定居;后来希腊与罗马帝国攻占了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开始在世界各国流浪。犹太人十分善于经商,他们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是经济条件好,在各国中都受到排挤与打压。

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各民族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犹太人遭到各国排挤。 19世纪中期沙俄境内犹太人遭受迫害最多,这导致俄国和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犹太人向西迁徙,一路到达中欧和西欧。欧洲地区排犹主义的兴起,刺激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犹太人先后计划在亚洲、非洲、美洲成立犹太人的国家,但是都失败了。英国对于犹太人建国十分支持,先后给了三块地区让犹太人建国,其中英属东非(乌干达)划给了犹太人1.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让他们建国,但是犹太人依然拒绝了。

犹太人的祖居之地在一战时被奥斯曼帝国占据,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地跨亚欧非三洲,当时的欧洲列强还不能一战灭之。犹太人给奥斯曼帝国提供了一笔可观的赎地金,并许诺帮助他们摆欧洲的财政控制,但是奥斯曼帝国依然只充许少量犹太人定居巴勒斯坦。一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解体;二战时犹太人遭到纳粹人的疯狂屠杀,死者高达数百万之多。二战后在美国的支持的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犹太人为主体的以色列国。目前世界上约有1600万犹太人,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


大秦铁鹰剑士


犹太人掀起复国运动之初,其实大部分犹太人并不太在意在哪里建国。因为很多犹太人实际上已经融入了西方社会,比如德国的犹太人就认为是德国人,美国犹太人就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这些已经融入当地社会的犹太人对建国主张并不感兴趣。

而坚持要建国的犹太人又分成两派:一派人的观点是无所谓,哪里都可以建国;另一派的观点是坚持要在巴勒斯坦建国,这些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在其它地方建国。

后来由于二战的原因,大量犹太人被迫流离失所。而当初坚持要在巴勒斯坦建国的犹太人在当地站住了脚,把以色列建设得非常成功,大量当初无所谓在哪里建国的犹太人都选择迁入以色列,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犹太人的标杆——以色列国。

因此可以这么说:犹太人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是一个既意外,也不意外的结果;是一个既有选择,同时也没有选择的结果



一、“乌干达”计划

最早的时候,犹太建国组织并没有一个既定的建国方案。建国的选址地有很多,英国人便主动提出,可以将英属乌干达殖民地的一部分划出来(大约1.3万平方公里),送给犹太人,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家园。条件是犹太人成立的自治政府要附属于英国。

插一句,乌干达计划虽然名为乌干达,但英国人划出的土地实际上在现在的肯尼亚

这个计划在1903年瑞士巴塞尔召开的锡安主义大会引发了激辩。支持者认为这是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圣地之前暂时的避难所,而反对者认为这会使犹太人更难回到圣地巴勒斯坦。最后这个方案以295比177获得通过。

第二年,犹太建国组织派了三位代表前往肯尼亚进行考查。最后,这三个代表给出的一致意见是:虽然肯尼亚与欧洲气候相似,比较适合欧洲的犹太人居住,但高原上充满了危险的野生动物,而且当地的土著居民可能不会接纳欧洲移民

代表们的意见传回到欧洲后,犹太建国组织认为肯尼亚不适合犹太人建国,便于1905年做出决定,婉拒英国政府的提议。

一部分犹太人士认为拒绝这项提议是个错误的决定,他们就另外成立了一个叫“犹太领地主义”的组织,公开主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犹太家园,不必执著于巴勒斯坦。在这些人的宣传下,还真的有一些犹太人移居到了肯尼亚。一直到现在,肯尼亚还有这些犹太人的后裔。

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迫害,英国首相丘吉尔重提乌干达计划。但此时犹太复国组织内部已经完成了整合,决定全力准备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并反对在其它地区建国的所有提议,以免影响他们争取英国政府放宽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人数限制。所以这个计划最终告吹。(反对派已经退出,所以此时的犹太复国组织完全都是主张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一派人)

从乌干达计划的提出到最后被否决,就可以看出犹太的矛盾点:坚持要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的人,压根看不上其他地方;而无所谓在哪里复国的人,其实哪里都可以接受。

这两派人能不能说服对方,完全就看结果。如果犹太人真的在肯尼亚站住了脚,用事实证明肯尼亚高原适合犹太人居住,可能也就没有巴勒斯坦什么事了。



二、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

其实,犹太人选择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建国,这并不是美国人的主张。而是以色列国父赫茨尔

的个人想法。他在英国提出乌干达计划之前就看好阿根廷,因为他喜欢阿根廷,他觉得那里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气候温和,适合犹太人居住。

于是在赫茨尔的影响下,大量犹太人抵达了阿根廷,并且成为了阿根廷牛仔,在当地购买土地,并建立了殖民地。巅峰时期,在阿根廷的犹太人数量高达20万人。

但是,还是前面提到的老问题。殖民阿根廷的犹太人不太成功,他们没有建国,而是最终融入了阿根廷人的社会。于是在阿根廷建国的设想也最终告吹。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阿根廷军政府迫害犹太人,导致阿根廷的犹太人大量外迁,所以阿根廷的犹太人实际上是很失败的。



三、西奈半岛

其实这个计划也是以色列国父赫茨尔提出的方案。他在1902年受邀请在英国皇家移民委员会上作证,并由此结识了英国政府的一些官员,特别是当时任殖民地事务大臣的张伯伦。经由张伯伦的牵线,他恳求英国与埃及政府谈判,帮助犹太人移居西奈半岛。

不过此事并未成功,因为张伯伦向赫茨尔提出了上面提到的“乌干达”计划。

四、河豚计划

日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制定了一份准备为了日本的利益,将逃避纳粹迫害的欧洲犹太难民安置在日本控制的亚洲大陆的计划。

1934年,该计划首次提出,在1938年的五相会议上得到确认。

具体来说,就是日本计划招揽数千名、或者数万名犹太人定居在中国东北或者上海,准许他们成立一个附属于日本的自治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取悦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犹太人,推动这些犹太人向日本投资。

但是由于日本在1941年加入三国轴心,迫于德国的压力,这一计划并没有实施。

图:现代以色列国父西奥多·赫茨尔


五、巴勒斯坦

其实巴勒斯坦一直就是犹太人最希望建国的地区。只不过由于巴勒斯坦最初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又非常的强硬,拒绝了犹太人要求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请求。所以犹太复国组织的一部分人才会转变态度,认为在哪里复国都可以,不必拘泥于巴勒斯坦。

后来由于西奈半岛计划被英国否决,乌干达计划也被犹太人自己否决,主张在巴勒斯坦建国的犹太人占了上风。在这些人的主导之下,犹太人便不再犹豫,决定就在巴勒斯坦建国,其余的地点一概不考虑。

一战后期,巴勒斯坦被英军攻占,变成了英国的托管地。犹太人认为机会来了,便号召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由于犹太人对这片地方有宗教和历史归属感。所以其实早在二战之前,巴勒斯坦就有很多的犹太人居住。而不是说犹太人在二战后才移民巴勒斯坦。

图:1946年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分布


后来由于美国的推动,以及大量的犹太人因为二战而居无定所。主张在巴勒斯坦建国的犹太人趁机展开舆论宣传,号召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建国。并且以色列在这些犹太人的努力下,建设的也挺不错,又吸引了更多的犹太人到以色列定居。当年主张哪里都可以建国的犹太人纷纷放下成见,参与到以色列的建设当中。比如阿根廷的犹太人就在受到迫害后,跑到以色列定居。而阿根廷这个当年被赫茨尔非常喜欢的定居点则被抛弃。

总的来说,当年并不是英美替犹太人选了三个建国地点,除了英国政府为犹太人圈定肯尼亚外,其余的阿根廷、西奈半岛等,都是犹太人自己选定的建国备案地

也就是说,并不是三个方案摆在犹太人的面前让犹太人做三选一,而是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最成功,用事实结果证明他们当初选定巴勒斯坦建国的主张是对的。继而又影响了当年反对在巴勒斯坦建国的犹太人,让他们加入以色列。所以现在的以色列国才是唯一由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Mer86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犹太人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其实是一位奥匈帝国的记者领导下开始的,他名叫:西奥多.赫茨尔

1881年,俄国犹太人发表了犹大.勒布.平斯克的《自我解放》,此书讲述了犹太人的历史故事,这个流浪千年的民族,虽然饱尝艰辛,但依然不忘民族本心,于是复国运动正式开始。

在赫茨尔的带领下,犹太人把回归巴勒斯坦作为首要目标,因为这里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此时的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国家,它只是奥斯曼帝国下辖的一块区域。但如果要从一个国家中再诞生一个国家,这不止是用钱就可以解决的,还必须要付出鲜血为代价,赫茨尔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寻求世界强国帮助。而对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最初时那些世界强国对赫茨尔只是敷衍了事。

不过当时的欧洲各民族主义崛起,都想独立建国,而犹太人也赶上了这波浪潮,英美两国首先意识到犹太人的财力和力量,为了笼络这个聪明的民族,他们在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中给予了帮助。

建国土地的艰难选择

  • 巴塔哥尼亚

对于建国的方案,赫茨尔首先考虑的是巴勒斯坦,然后是南美大陆。但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想要从这个强大的帝国获得土地,基本不可能。19世纪时,美国还是一个新兴国家,在国家建设中他们离不开犹太人,于是美国人帮忙给他们找了一块地建国。但是南北美洲当时都已经脱离了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了,唯一可操纵的地方只有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虽然阿根廷刚宣布把巴塔哥尼亚作为本国领土,但基本上还是属于“无主之地”。

于是,犹太人人对巴塔哥尼亚进行考察,他们觉得虽然巴塔哥尼亚地域广阔,但靠近南极,气候环境恶劣,天气常年严寒且大风不断,不适宜犹太人居住,后来就放弃了这个地方。

1901年,赫茨尔面见了奥斯曼帝国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希望“以钱换地”,但没想到遭到哈米德的拒绝。虽然巴勒斯坦在奥斯曼帝国属于可有可无的地区,人口少、沙漠多,但哈米德是打心里反感犹太人。

  • 西奈半岛和乌干达

在赫茨尔的想法破灭后,英国人出手相助了。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提出,从英国的殖民地中划出一块地来,这块地就是靠近巴勒斯坦的西奈半岛,这个半岛扼守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赫茨尔很高兴,因为西奈半岛面积有6万平方公里,可以安置大量的犹太人。可是又有问题来了,西奈半岛沙漠多、气候干燥并且严重缺水,英国人提议从尼罗河引水进来。但经过专家预算,如果将尼罗河的水引进来,工程量巨大,用水量也大,在20世纪初不可能实现,于是赫茨尔不得不放弃这块让他兴奋的土地。

西奈半岛既然不行,英国人又提议非洲的乌干达,但犹太人考察后,也认为乌干达不适合建国。此时,全世界的“反犹”活动持续增长,赫茨尔越来越着急,如果还不能找到一个能建国的地方,犹太人不但会失去建国的机会,还会继续流浪下去。

(非洲乌干达)

就在赫茨尔心急火燎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奥斯曼帝国国王哈米德去世,他的儿子哈米德三世继位。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是风中残烛,哈米德三世需要财力支撑,他需要犹太人的财富,于是答应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

在战火中建国

犹太人最后选了巴勒斯坦,这也因有着历史原因。千年前犹太人的祖先曾生活在这里,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犹太国和古以色列过,但这两个犹太人建立的古国命运很悲惨,先是被巴比伦古国灭亡,接着又被波斯、罗马、希腊等国家统治,犹太人被搞的差点灭族,只能踏上流浪的路途。所以犹太人选择巴勒斯坦作为建国之地有着落叶归根的心里因素。

但巴勒斯坦突然涌入这么多的犹太人,必然会跟当地的阿拉伯人产生冲突,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后,一直遭受战火的洗礼,五次中东战争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直到今天巴以冲突还是不断,但以色列却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

为什么犹太人放弃英美两国帮助选定的地方,而来到名族矛盾和冲突严重的巴勒斯坦。

这除了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故乡原因外,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 资源丰富且战略地位重要

中东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民族、宗教的交汇点,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在这个地域你争我抢,现如今更是成为了世界上最混乱的地方,被人称为“新火药桶”。但是,谁如果占据了中东,谁就控制着世界,且看美国在中东的动作,就明白这个地方的重要性,犹太人当然也看到这一点。

  • 不远离文明

中东地区隔地中海可以和欧洲相望,而地中海在世界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犹太人远离这个文明地带,必将永远失去,再想回来必然没有机会。在军事方面来说,以色列周围的国家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就算打起来他们也足够应付的,还不说他们的后面还有美国在撑腰。

综合来说,西奈半岛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却受制于埃及;乌干达是一个内陆国家,不利于犹太人在世界的发展;巴塔哥尼亚,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也不利于犹太人的生存,计算得失再结合犹太人的自身的因素,还是中东为最佳的建国之地。

我们现在回头看非洲的乌干达、西奈半岛、巴塔哥尼亚的状况,才明白作为精明商人的犹太人有着其长远的考虑。


大国布衣


咱们看看英美挑选的3块土地,就知道犹太人为什么不要了。

(犹太复国主义先锋赫茨尔)

犹太人从19世纪开始了他们的复国计划,最理想的地点当然是巴勒斯坦地区,只不过,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还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有点难度。

美国人所选择的地点,是位于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这个地方虽然阿根廷已经宣布占有,但是操作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然后,犹太人就去考察了。到地方一看,不行,这地方条件太恶劣了。

巴塔哥尼亚地区靠近靠近南极,常年大风,而且非常寒冷。虽然地方够大,但是并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

建立国家那可是关乎子子孙孙的事情,又不是去旅游。所以,犹太人拒绝了。


很快,英国人帮忙选择了第二块土地。

大英帝国当时殖民地还是有不少的,如果能帮犹太人选一个好地方,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了。于是,英国人提出了西奈半岛。

但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奈半岛确实很不错。不仅挨近巴勒斯坦,而且把守着苏伊士运河,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公里,适合移居大量人口。

但是当犹太人来看了之后,又不愿意了。西奈半岛哪都好,就是缺水。这个地方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少,大量的戈壁沙漠。想在这里建国,难度也很大。

英国人说,放心吧,我们可以把尼罗河的水引过来啊!这个工程量在当时太庞大,不太现实。

所以,犹太人放弃了这个地方。

第三个地方,也是英国人选择的,非洲乌干达。

说实话,单从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来说,乌干达还是很不错。但是犹太人一想到遥远的非洲,和朝思暮想的巴勒斯坦地区一对比,算了,不去了。


所以,犹太人放弃了这三个地方,执着的把目标盯向了巴勒斯坦地区。


七追风


先回答问题:美国!美国!还是美国!

现在全世界有大概有1600万的犹太人,600多万生活在以色列,600万生活在美国,其他分散在世界各地。有关犹太人的故事笔者不想再叙述了,笔者想和大家聊一下以色列的建国史

以色列在1948年正式建国,当初以色列建国的时候,美国和英国曾经建议性的或者强势的提供过三个地方。但是以色列都拒绝了,最终选择了地中海东南沿岸的西亚黎凡特地区。那么美国和英国提供的是那三块地方?为什么以色列会拒绝,非要选择西亚黎凡特地区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英美提供的三块地方。

英美提供的第一块地方是位于南美洲处于阿根廷治下的巴塔哥尼亚地区;美国人提供给犹太人的第二块土地是非洲的乌干达地区;第三块地方是连接着非洲和亚洲的西奈半岛。

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阿哥廷的南部地区,基本是阿根廷的整个南部地区都是巴塔哥尼亚地区。从南纬37°开始到南纬51°为止的南美洲几乎都是该地区。土地面积辽阔,大约有67万平方公里。这是一块很大的地方,我国东部的几个主要省:山东省(十五万平方公里),江苏(十万),浙江(十万),福建(十二万),江西(十七万),加在一起也只有64万左右。

所以这是一块很大的地方,这些土地上生活了中国三亿多的人口。对于只有1600万的犹太民族来说简直是地广人稀。而且该地区并没有很多国家,只有智利和阿根廷。也没有宗教狂热分子,是一个很安静美好的地方。

乌干达地区,现在乌干达地区有了国家,就叫乌干达。但是乌干达是在1962年才建国的,所以假如犹太人在1948年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就没有乌干达这个国家了。乌干达面积24万平方公里,相比较于巴塔哥尼亚地区是小了一点,但是完全够1000万人生活居住。江苏只有十万平方公里多一些的土地却生活了一亿的人口,所以还是地广人稀的。

而且乌干达接壤的国家中没有很强势的国家,凭借着大家对犹太人的评价,用不了多久一定会是附近乃至整个非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乌干达地区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被誉为“非洲的明珠”。尽管海拔高了点,但是多湖,水源充足。几乎没有沙漠。

西奈半岛现在是埃及的地方,与现在的以色列地区紧挨着。笔者认为这是三块地方中最不好的一个。首先面积小,仅仅只有6万平方公里。周围又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埃及。而且还处于宗教狂热分子的集中地,不太安宁。而且土地并不好,有很多的沙漠,气候干燥炎热,缺少植被。

为什么犹太人都拒绝了?

要是说犹太人拒绝了西奈半岛笔者觉得还有情可原,毕竟不是什么好地方。至于其他的两个地方,笔者是这样认为的。犹太人根本不想让美国为他们挑选地方,因为他们想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仅仅依靠和美国的附属国。所以犹太人可能从一开始就打算好了全部不接受。

单个的挑着看的话,乌干达地区位于非洲的中部,不靠海,交通极不方便,对发展不利。乌干达地区虽然并不干燥,但位于赤道上,所以还是很炎热的。犹太人是白人,白人是受不了炎热的,所以拒绝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

再者就是犹太人都比较有钱,头脑也好使。而非洲所有国家几乎是落后贫穷的代表,一旦犹太人发展的好了,难免会有偷渡等各种问题出现。况且哪里本来就生活着很多的黑人,种族问题很有可能搞垮犹太建立的新国家。落后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也曾有过不亚于非洲黑人的屈辱史,但是中国人从来不觉得这可以使我们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

巴塔哥尼亚在阿根廷和智利的南部。这里离南极洲很近,虽然有点冷,但是加拿大也是一样的,所以笔者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笔者觉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美国。众所周知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花园。犹太人在美国的后花园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难免不受美国的渗透控制。

如此的话,就背离了犹太人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初衷了。而且巴塔哥尼亚地区本来就是阿根廷的一部分,所以阿根廷心里自然不好受,很有可能会从中作梗,闹得很不愉快。尽管现在以色列和周围的邻居关系更差,但是当时谁都想不到。

总结: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犹太人想摆脱美国对自己新建国家的控制。再者就是以色列本来就是犹太人的故乡,在哪里建国也算是回归故乡了。


无笔


其实搞清这个原因,你会犹太人有个新的认识,世界最聪明的种族不是徒有虚名的。

“以色列国父”西奥多·赫茨尔认为一个国度再次降生另一个国度,难度不只大,并且要支付鲜血。


欧洲足球广播


英国人确实给犹太人挑了三块地盘,而且是三块地盘儿,如果犹太人答应的话,那么。在这个地方建国,它的阻力肯定要比在耶路撒冷或者是在现如今的巴勒斯坦建国来的更加的少。

但是这三块地盘儿,犹太人没有答应。并不是说他们嫌弃这个土地太少,而是说他们不想丢弃他们民族延续千年所一直拥有的那个东西。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起源来自于耶路撒冷,回归耶路撒冷,等于回归故地,那个地方有他们的宗教的圣地,对于他们来讲,这个地方是自己民族传承的一个发源地,同时也是自己民族精神来源的一个地区。

数千年以来,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流离失所居无定处,可以说在各个国家都有定居。但是有一些犹太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是犹太人的事实,而选择和当地的老百姓融为一体,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员。

犹太人起源于中东,但是我们去看现如今的犹太人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肖像,我会发现他们和欧洲人并无太大差异,他们又为什么坚持认为自己是犹太人的很简单,民族精神和犹太人那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就是鉴别它是否是一个犹太人的关键。

犹太人号称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其聪明当然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并无太大差异,都是后天锻炼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形成的民族氛围,更是锻炼一个人,他的一个必要条件。所在的氛围越好,这个人成长的空间也就越好,这个人未来的成就也就更好。

对于要复国的犹太人来讲,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民族精神的。没有了民族精神,犹太人一文不值,犹太人哪里值得那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替他们如此的卖力?所以犹太人选择的一个d盘不能够与世无争,不能够是世外桃源,而是一个能够让犹太人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一个犹太人,能够想起自己民族精神的一个地区。当然最好是欧洲,欧洲的地方商机多,而且机遇更大,这样的话锻炼犹太人是一个好的去处,但是肯定欧洲的那些强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那些强国是不希望犹太人在他们国家里面。心口挖肉,叼出来这么一块儿地区作为他们建国的资本。

所以犹太人选择我们回归固定耶路撒冷,你总不可能跟我抢了吧,中东那个地区当时石油还没有,现在开采便利,耶路撒冷或者是整个中东,对于当时的西方强国来讲,简直就是一块儿被上帝遗忘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前苏联出兵拿下伊朗以后会选择自动撤兵。

我回归了我原本的起源之地我去拿回属于我自己的民族精神,让自己的后人让自己本民族的人记住自己。犹太人的犹太文化和犹太精神,以及犹太教,那么我的犹太民族,无论是被人摧毁多少次,我的耶路撒冷城,无论被烧毁了多少次,我仍然还可以在灰烬之中重新站起来,成为自己的犹太民族。

这是什么民族精神!所以面临着阿拉伯联盟的层层围追堵截,以色列选择寸步不让,(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们守护的是什么守护的是那一做毫无意义的耶路撒冷城吗?

在电影《天国王朝》里面,当男主角问撒丁说,耶路撒冷对你来说价值多少?撒拉丁说一文不值,指着自己胸口,说,无价之宝。


漩涡鸣人yy


这是落叶对根的思念,犹太人一定要回到祖籍之地。

3000多年前,犹太人在中东建立了他们的犹太王国和以色列王国,虽然国家被外来强权征服,族群散落世界各地,但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圣经》,一直在为他们是中东这块土地的主人正名;至今仍残存的犹太王国圣殿遗址,记载着他们曾经的辉煌与磨难。

那些曾让犹太人国破家亡的黑暗王朝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纳粹等帝国,已经一个个消失在历史尘埃中。只有犹太人仍在顽强坚守他们的信仰;无论怎样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承受了多少逆来顺受的屈辱和苦难,



他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不灭,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在不断眺望东方的锡安山和耶路撒冷,那是他们的希望之在。

以600万欧洲犹太人被无辜灭绝的代价,犹太人换来了重兴复国机会。他们的选择只能是巴勒斯坦地区,是耶路撒冷;那是他们的天堂圣地,也有建国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世界没有其它地点可取代。


即使那里不是天堂,犹太人也有能力和智慧把它建设成天堂,这就是今天的世界“微型超级大国”以色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