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如何做好讀書筆記?

見賢思齊我和你


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看過的書,往往過段時間就會忘記,但再看一遍,也是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所以這時候讀書筆記就發揮它重要的作用啦。

它能記錄書中對你有價值的信息,等你需要了,直接翻閱,可以幫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那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個好的工具更能幫你做好閱讀筆記,這裡只推薦兩款工具:Excel跟思維導圖,關於怎麼用,下面會提到。

除了工具,不同的書,做的筆記類型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名著小說跟實用類的書籍,就不能用同一種方法。

所以結合不同類型的書籍,來搭配相應的工具,可以更方便地幫助我們去複習,查找。

思維導圖+實用類書籍

思維導圖的好處是,幫你總結書中的重點、脈絡,是一種全局觀,也可以幫你反饋你在書中學到的內容。

一本書的大重點到細分的小重點,在思維導圖上可以直觀的體現,這就比較適用實用類的書籍。

例如心理類、理財類等書籍,看這類書,可根據一定的脈絡,整理在思維導圖上面,還能夠一段一段的細分,這樣書讀一遍,就能把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下次有需要的時候,就不用翻整本書,直接在思維導圖上查看就行了。

Excel+文學類的書籍

Excel表格,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清晰展現表格的內容。

大部分文學類的書籍,例如名著小說等,大家都是看故事,筆記也傾向於摘抄金句、評論某個事件、感慨等。

其實也可以在OneNote或著印象筆記裡面列出123來做筆記,但這樣比較冗長,查看起來的時候,容易出錯,而且密密麻麻在一起,也不美觀。

如果是用Excel表格,就比較清晰,看起來也比較舒適。

所以可以在Excel做文學類書籍的摘抄,評論跟想法,然後放在這些軟件裡面。

根據不同類型的書籍,選擇不同的工具做筆記,是一種比較有效率的做法。


日說新語


關於記筆記的書籍有很多,比較經典的書有《聰明人都用方格本》、《塗鴉筆記》、《視覺思維》、《一分鐘超強筆記術》、以及思維導圖都是比較好的記讀書筆記的方法。

下面我就分別來說一說如何用這幾種方法記筆記。

1、視覺筆記

視覺筆記是一種比較靈活的記筆記的方式,一般是圖文結合,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地表現出來。

比如,下面一張圖片是蔡蔡老師做的《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的視覺筆記。

我們先來拆解一下這副視覺筆記的元素,它把這本書的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手繪表達出來,讓人記憶非常深刻。除此之外,還有書籍的要點摘錄,如學習手段、學習策略等。還有單列出來的分類,如特殊專欄,並用表示平行和遞進的層級關係的符號箭頭加以區分。

用視覺筆記記錄讀書筆記不僅平衡了左右腦,而且可以摘錄要點記錄,這樣和之前的線性筆記,層層記錄相比,重點突出,也有回看的慾望,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筆記方式。

2、思維導圖讀書筆記

這兩天思維導圖非常火,源於這種思維工具可以縱覽全局,俯瞰全貌,實現知識結構和體系的降維打擊。

思維導圖筆記法包括中心圖和不同的分支結構,在記筆記的時候,全書的框架結構可以是8章,但經過你大腦整理後,用思維導圖體現出來的時候主要是對你有用的知識,可以是六個分支,也可以是四個分支。

思維導圖不僅僅可以用於讀書記錄筆記,同時也適合發散思維,用於寫作輸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記錄方法。

3、一分鐘超強筆記術

之前我在看《一分鐘超強筆記術》這本書的時候,裡面提到的方法也非常好,在這裡分享一下,僅供參考。

(1)使用7MM行寬的筆記本,隔行記錄。

(2)只記在右頁。

(3)在筆記上做備註,而不是在資料上。

(4)用A5隨身攜帶筆記本配合A4活頁本使用。

(5)選用0.7MM藍色可擦筆。

(6)四色熒光筆刺激右腦

隔行記錄和留白可以隨時補充一些即時的想法,單面記錄方便剪貼,不用擔心反面的資料被破壞,用多種顏色的筆記錄可以區別不同重要的事情,這樣回看的時候就可以快速抓住重點。

在筆記上做備註,而不是在資料上,這裡面和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術不謀而合,這樣做好索引和目錄,比在多個本子上記錄更容易查找。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臺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鏈接有趣的人,相約在字裡行間,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夢歸秦淮


看了20本筆記書。筆記大概分兩派,一派是以文字為主的。
一派是圖形結合的,成為視覺筆記,包括思維導圖類。
先確定自己喜歡哪一種筆記筆記重要,如果喜歡文字的。
(第)一個字對齊
(一)定要手寫才動手寫,否則影印即可
(志)在清晰,不怕大量留白
(願)望快速實現要靠索引
(筆)記本的段落分明
(記)筆記錢之前先有規劃
(本)本字跡清楚工整
可以看聰明人使用方格本。我個人喜歡視覺筆記。這是我的部分筆記,超級喜歡的。我每天都要看自己的筆記不下10遍。

只有做自己喜歡的筆記,才能愛上學習啊。

培養全局思維

有問題想不明白的時候,那張紙出來,把現狀,關係等等一一畫出來。

畫著畫著比放在腦子裡想,考慮問題會更全面。

做筆記或者做計劃的時候,一張圖上會想著把所有的事情都表述上去。

發現問題

出現了換情緒,或者不好的事情時,我們總會以偏見去想問題。

如果我們換種方式,安安靜靜的把情況一一寫下,會發現很多問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這種方式有助於我們更客觀理性的思考問題。

大腦記憶加強

圖像加文字的不管是書刊,還是會議文件課件,或者自己的筆記。都更便於我們理解和記憶。

大腦思維整理

圖文整理,就是自己大腦思維的再線。單純的記錄文字的時候,不會過多考慮那個是重點,哪個需要加強。

但是這種圖形文字結合的呈現形式,會讓人在大腦中自動去思考哪個需要加強,哪個只主題。

無意識中,培養了我們大腦的邏輯思維。

重點突出

傳統單一文字需要很久才能找出重點在哪?但是在視覺筆記中,能迅速找出出重點在哪。

激發創意 增加樂趣

人生大多數的日子都是平淡,上班下班吃飯睡覺。視覺塗鴉釋放人類愛胡思亂想的天性,激發大腦的創意。

增加視覺感情流動

每一幅視覺塗鴉都是自己的大腦再現,你怎麼想的,你的視覺圖就會做成什麼樣。

如何把問題想明白

月光問題

理想生活

邊看書邊逗貓,悠哉悠哉。

最後,大家需要了解更多關於筆記,手帳的素材知識。

可以關注我:手帳版式參考


手帳版式參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一種懶惰,這裡有解藥

我是一位教師,也是一歲男寶的媽媽,白天工作,下班也要帶孩子。一般我會早上四點起床開始讀書、寫寫東西。我讀書比較快,一週能讀兩本,寫兩篇書評。

之前我做文字工作的時候,有個項目負責人,他的閱讀量是我的十幾倍,但是每當寫文章寫材料的時候,他都是抓耳撓腮,狂翻各種資料,東拼西湊,特別痛苦地才寫出來。而且寫出來的東西沒用深度,沒用新穎的角度。

人人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是這位編輯怎麼下筆就撓頭呢?


這位編輯和我的區別就在與是否做讀書筆記


一、只讀有價值的書

認清自己真正想讀的

這挺難的,這就像相親節目,呼啦啦二十多個長腿大眼女生,你能看花眼。怎麼認清自己內心的需求,怎麼避免衝動選擇?

一、暢銷書那麼多,經典書那麼厚,我們該怎麼選書?

認清自己真正想讀的

這挺難的,這就像相親節目,呼啦啦二十多個長腿大眼女生,你能看花眼。怎麼認清自己內心的需求,怎麼避免衝動選擇?

記下來,放一段時間,衝動期過了以後,還想買的,就是心動書籍。

在好書的章節中間尋找好書推薦,比如我喜歡《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那麼書中提及了《讓對方“聽進心裡”的說話之道》,那麼這就是好書的作者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好書。


一些在線清單很方便,比如豆瓣讀書,你看到一本有意思的書,只要點一下“想讀”,系統就自動列為書單了。但是點的很隨意,忘記的也很隨意,很快就能積攢長長的“想讀”清單。這種衝動性,真的能幫我們辨別哪個是“心動書籍”嗎?如何克服在線清單的隨意、衝動?

在紙上寫寫畫畫總是佔據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多的心思,所以,把想讀的記在筆記本上,順便寫上“為什麼想讀”,把內心的想法具體化、明確化。別看這短短的幾個字,就能逼迫“懶癌患者”思考,抑制他們的衝動。這樣做,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明確了讀這本書的目的,那麼讀書的速度也會自動調整。

手機時代,我們被動接受的信息很大,我們的眼球被各種信息牽著走,被動接收的信息量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線索,能讓我們發現很多好書。但是,這些接收到的信息,就像魚兒吐出來的泡泡一樣,一會兒就消失了。怎麼辦呢?答案只有隨手記錄靈感。除了用紙筆記錄,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的語音輸入,效率真的很高。

總結一下如何選擇“心動書籍”,訣竅就是手寫或者語音輸入“心動書籍”清單,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按分類,同時註明想讀的原因

二、如何記筆記?

筆記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

現在最流行的思維導圖,就是一種讀書筆記,我們通過看思維導圖就能知道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成果了。思維導圖,就是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地圖,看完書以後畫一個地圖和導航。比如,你去故宮遊覽完了,你自己畫一個故宮的地圖,那麼你對故宮各個宮殿的分佈就特別清晰了。

思維導圖和我們上學時候的大綱、知識樹差不多。特別容易上手,特點就是分類總結,色彩鮮明,很生動活潑,不會像看賬本一樣沒意思。

有一句勵志的話“對自己狠一點”,然而,我並不認可,對於只用做一次的事情,可以對自己狠一點。對於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放輕鬆,怎麼簡單怎麼來。從一句話開始,一句話足矣,可多可少。做讀書筆記也是這樣,以精、少為妙。最重要的是,不要間斷。因為間斷以後,再恢復習慣,我們會有牴觸感,戰勝這種牴觸感,會用掉很多能量。所以,做讀書筆記,

怎麼簡單怎麼來,一句話足矣。

對於如何在紙上做筆記,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了,比如一折、二折、三劃重點。對於引起自己共情的地方,先把頁角折一次。再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可以有重點的讀這一頁,覺得還是非常好,就再折一次,把引起自己共情的點劃出來。這就是一折、二折、三劃重點。

奧野宣之還提到了“摘抄寫感想”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都很熟悉了,上學時候老師經常要求我們摘抄背誦精選段落。不過奧野宣之強調,要把“為什麼精彩?”寫下來。這一項很費時間,所以要少要精。就像面部精華,一滴就夠了,需要時間按摩吸收。

很多在線讀書有筆記的功能,那麼如何利用在線移動端、網絡端做筆記呢?

最常用的是複製粘貼。複製粘貼最省時省力,但是太隨意,量就多,因此重讀最關鍵。在重讀的過程中,關鍵點得到回憶,自己也會反思作者的觀點。


現在很多app和網頁版,都可以在線同步筆記,和搜索自己做的筆記,比如有道雲筆記,錘子便籤等等。比寫在紙上方便查找。

三、最重要的是重讀筆記

重讀一遍筆記,比重讀一遍書快,重新溫習一遍自己當時的所思所想,思想會進一步提煉和昇華。

重讀筆記有三個階段:只讀筆記;想回憶更多的時候,重讀對應段落;想重頭看書的時候,重讀這本書。

因此,重讀筆記的收益率很高。就像我們吃了兩個燒餅,沒有吃飽,吃到第三個的時候,飽了。那麼重讀筆記就像是這第三個燒餅,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收穫知識最後一個環節。

重讀筆記最高精神境界是輸出,是思考。輸出倒逼輸入,這種種理念特別流行。在讀書這方面,我們可以寫書評。書評可長可短,如果不投稿,那麼書評的形式和內容非常自由。對於信息量很大的書,也可以寫成拆書稿。

只要寫,自己的大腦就在高速的運轉,大腦就不得不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梳理,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辯證。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會收穫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於讀書,我還有很多心法。大家這麼忙,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有效率做讀書筆記?不想這麼辛苦讀書,又想有所收穫的,怎麼破?

歡迎給我留言討論,看到我就會回覆。


偷魔法的兔兔


讀書時如何做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目的有二:記錄片段方便快速覆盤整本書的內容;把書中內容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一個雨天,我的航班延誤,我在機場的貴賓休息室等候,遇見一個跟我差不多的C女孩,她手裡拿著一本破舊的書,書名我已經忘了,只記得那本書上有塵土的灰,還有油膩的光澤。我懷疑這本書被C女孩帶到過沙灘,也在餐桌上閱讀過。我坐在女孩的身邊,半個小時過去了,她手裡的書才翻動了幾頁而已。按常理來說,這本書讀過多次,應該很快就讀完了,但是她卻一字一句滿滿地讀。我好奇問她為什麼讀那麼慢,她說因為她之前看完沒有記住任何的內容。

我用餘光看了看她的書,內頁出奇的乾淨,沒有任何筆跡。那也難怪,她會忘記書中都講了什麼。而這一次,她依然兩手空空,不準備做筆記。

筆記的核心就是快速調用書中內容,針對不同的情況,有3種不同筆記方法。

1. 便籤筆記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實用型的書籍。一本書讀完,不為記住書中的內容,而是把書裡的內容變現,在生活中運用,讓自己變得更好。針對這樣的閱讀,可以用便籤筆記法,看到可以運用在生活的點,就寫在便籤上,一張便籤寫一個點。讀完一本書,就可以通過整理便籤,整理在生活中要做到的一件件小事。一件事做完,就扔一張便籤。這樣的筆記,容易讓書中內容變現。

2.APP掃描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保存書中重點內容,方便日後查看調用。手機有很多掃描的APP都很好用,可以直接把手機攝像頭對準文字,屏幕上就會出現文字的內容,這時候就可以複製到備忘錄,或者發送到電腦生成新文檔。一本書建立一個文檔保存,這樣以後調用也會很方便。推薦掃描全能王,識別率高。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在要掃描的內容上寫寫畫畫,最好熒光筆都不要用,這樣會影響文字識別的準確率。

3.撕書。

這個方法最簡單粗暴了,也是最省事的紙質內容保存法,只是會破點財。直接把書中重點的內容標記好,做好筆記,然後把有重點內容的頁面都撕下來,再整合成一小本裝訂,或者用文件夾夾好也可以。這樣的方法可以直接淘汰書中對你沒用的章節,但是用起來比較肉疼,因為每本書都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有時候看著書架滿滿的書還可以安慰自己,愛看書求上進。但其實願意撕書做知識管理的人才真的可怕,這樣的人對自己更嚴格,把讀書這條路上的努力量化,而不是活在感覺中。

看到這裡,如果你已經忘了我前面提到過什麼方法,至少要記得讀書的時候帶著一本便籤,一支筆,想到什麼都寫在便籤上。如果哪天我在機場看到了你這樣做筆記,你可記得要告訴我,是我教你這樣做筆記的啊!快來相認吧~

我是大學生讀書達人喵咪愛上魚,閱讀這條路,約嗎?

喵咪愛上魚


讀書筆記的內涵非常廣泛,有讀書時做的標記、劃線,有隨手記錄下的幾個字的想法,也有兩三句話的感悟,更有讀書以後寫的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讀書筆記。

因此,不管是隨手記錄靈感,還是讀完後的長篇總結,寫讀書筆記都要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學會結構化的讀書筆記方法

試想,你打開一本紙質書籍,發現裡面都是各種筆記,你肯定認為這個人讀的非常認真,能做這麼多筆記,一定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再仔細一看,你發現有很多混亂的筆記方式。

比如箭頭、波浪線、三角形、菱形等各種形狀,紅色、藍色、綠色、橙色等五顏六色,記錄的內容也與所在頁碼不搭邊,我相信你肯定也看不懂。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會結構化的筆記方法很有必要。建議使用六色熒光筆讀書筆記法或子彈讀書筆記法,就是對特定的顏色或形狀賦予特定內涵。

比如紅色標識對自己是全新的知識,綠色表示自己已經會的知識,藍色表示對自己略有了解但更有價值的知識等等。三角形表示一個新概念,正方形表示知識的具體內涵,波浪形表示需要事後摘抄引用的句子,直線表示感覺有必要標註的句子、詞語等等。

通過這種結構化的筆記方式,讓你的筆記看起來很清晰,就比如收拾過的房子和沒收拾過的房子一樣,整潔、舒適、有效。

第二,一定要抓取作者的核心思想

不管是任何書籍,哪怕是上千頁的書籍,一定有它最核心的思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價值,作者也一定是覺得這點值得寫成一本書,才會動筆將其豐富成一本書的厚度。

所以,我們做讀書筆記,一定要撥開其他十幾萬自甚至幾十萬字的幕簾,能抓取最核心的那一章、一段或一點。只有這樣,才能說你至少明白了這本書在寫什麼。

舉個栗子,經濟學方面的書籍聽起來都很頭疼,但如果能仔細閱讀開頭的作者簡介,把握經濟學的核心思想,讀起來就沒有這麼困難,而做筆記的時候,心裡也會有一條主線,所寫的筆記也在圍繞這條主線進行。這樣寫出來的筆記也會是一篇好的文章。

最後,無筆記,不讀書,凡是不筆記的讀書都是耍流氓,筆記可以幫助你真正做到“讀”了一本書。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些價值。

我是千城,管理學博士、讀書達人,公眾號:千城撩書


在下千城


讀書一做讀書筆記好

為什麼要讀書呢?眾所周知,讀書就是拓寬閱讀範圍,擴充知識面,重在讀書積累,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凡讀書者就必須寫好讀書筆記,以此來圓讀書的美夢!

讀書的眾類之多,應有選擇的去讀,如讀寫作方面的書,讀文學書,讀故事書,讀報刊雜誌等,無論讀什麼樣的書,都要寫讀書筆記,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言,“好記性不如勤筆頭”,都說明做讀書筆記會受益匪淺的。寫讀書筆記應做到以下幾點:

A、分門別類:

要將書中的名言哲理摘抄在一起,以便查尋記憶和運用。然後抄佳詞佳句,還有優美文段,這些必須忠實原文,包括標點及作者都須謹慎詳實。

B、寫讀後感:

讀了一本書後,你總會有很大收穫,就應極時寫出來,從中寫出自己深刻的感受,或個人的心得體會,還可寫出自己獨特的評價或見解,讀寫結合,從中會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天長日久,既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又能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養,同時也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c、


澤孚


首先,作為中文系的在讀生,先吐個槽畢竟上半年五萬字的讀書筆記實在折磨瘋我這個拖延症晚期。

讀書筆記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個人色彩的,它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寫讀書筆記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把自己覺得重要的信息提出來,記錄下以後自己可能在寫作或者學習中用的到的東西。以下就推幾點經驗吧,不算乾貨,不過是我學霸室友我們幾個研討出來三年親測比較有用的方法。

  1. 確定你喜歡在書上記筆記,還是喜歡在本子上記。 書籍的排版方式不同,對記筆記的方法也有很大影響。比如我的室友A就不喜歡筆記本,喜歡記錄在書頁上,哪怕後續要交作業再重新整理word文檔也在所不惜,她的書我們外人從來都看不懂,花花綠綠,不過在書頁做筆記的確會很快速,腦袋裡一閃即逝的想法會更容易捕捉。只不過有些書留出的空白比較小,而遇到很多需要記錄的東西的時候就很難過,必須附上一大堆便利貼。個人覺得這個方法適合用於課本之類的筆記,畢竟我捨不得在辛苦買來的書上留下任何痕跡。

  2. 筆記本記錄時,採用多種顏色筆共同記錄。這個方法和我們中小學的課堂筆記有點類似,不過讀書既然要做讀書筆記,就要像中學時一樣要慢讀,爭取讀的更加透徹。不同的筆可以記錄不同的想法,比如對一段話引起的情感共鳴,另一種顏色則記錄對於人物形象的評價等。這種方式和第一種有些差別,第一種可以記的更倉促,而這個就要細緻的多。如果你的總體佈局意識好,字又寫的有美感,那真的強烈建議這種方式去寫讀書筆記,隨便發個朋友圈都滿滿是大神的氣質。
  3. 梳理故事大綱,對人物形象進行簡單的評價。上面兩條都是筆記的方式,而這個主要說的是讀書筆記的內容。如果要想把一個故事讀懂,這兩種方式真的很重要。因為我們上課寫的讀書筆記是作業,有很多外國的名著,我對外國人名無力,經常會因為名字而感覺情節混亂,這種時候就需要動手把大綱寫下來,過一遍手的同時也是動腦子把故事梳理出大概的脈絡,而人物評價更容易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在人物身上寄託的情感。
  4. 記錄下書籍的亮點,比如選材的偏巧,切入角度的巧妙,或者是敘述手法的新穎動人,並且最好收集一些與你尋找到的亮點有關的資料。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百年孤獨》這樣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就可以搜索更多與魔幻現實主義有關的資料,去了解它到底是怎麼樣的魔幻現實,它誕生的背景是什麼,特點有哪些,還有沒有其他非常著名的代表作,然後比較著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工作量雖然很大,但是絕對會很有效的拓寬知識面,更容易理解這個文學流派產生的意義和影響。
  5. 最後,就是把書籍裡你覺得寫的好的段落摘錄下來。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讀書筆記方式,但是又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用的方式。有價值的書在描寫上一定會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無論是環境描寫還是動作描寫或者心理描寫,學習他們處理環境動作心理活動的方法,對於提高寫作水平那真是相當的重要。
  6. 總結一句,上述給出的都是建議,每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最終會養成不同的讀書筆記記錄風格,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然後堅持下去,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流光館主


我從小學寫日記到今天己成習慣,好的書讀過會記錄些作者的思路,自己看怎樣記也無所謂。

近幾十年基本上不讀書不看報了,改刷手機,刷刷刷快速瀏覽閱讀獵奇,也寫東西發圖視到頭條,當個作者也挺過癮許多年了。

以前儘量寫詳細冗長些才都推到首頁,今年沒給我功勳章和總結,更沒給一分錢後,熱情一落千丈,幾周不發東西了。

要不是今夜無眠也不會碼字工遊戲了,發現我一句話也能推到了首頁。

估計大家和我一樣不玩頭條了,作者少了我才篇篇首頁了。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不請自來,首先我一年讀不了幾本書,但是我自認為我有個比較好的習慣,那就是拿著筆讀書。

拿著筆讀書的好處多呀,首先可以輔助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然後可以在樹上寫寫畫畫,有助於寫讀書心得體會。

大家都知道,讀書又分精讀和範讀。

精讀的時候我喜歡用彩色的記號筆,紅的、藍的、綠的。標準重點,醒目。

還會準備一支鉛筆。

鉛筆的用途就是,在書的扉頁或者空白處,及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讀書的時候不建議,光劃線。線劃多了,一方面書就看起來不整潔了,另一方面就是全是橫線,究竟哪是重點,哪是非重點。

然後我喜歡摘錄書中的經典語句,這樣可以為日後的寫作積累素材。

文摘可以在電腦上敲出來,保存起來不佔用空間,放在手機裡隨時翻閱,也可以把文摘抄在自己喜歡的本子上,若干年後,也是非常值得回味。

讀書時的標記做好了,書摘做好了。下一步就是寫讀後感或者書評

很多人以為寫書評簡單的很,那你想少了。書評或者讀後感並不是讓你把這本書的內容描述出來,更重要的你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這本書最深層次的思考,甚至是作者本身都未曾有過的思考。所以寫書評絕對是對讀書行為的一個昇華,也是對你思想的一個昇華。

以上就是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希望能給題主帶來幫助。

喜歡請點贊。最好關注一下,更多幹貨還在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