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倡“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各位條友如何看待?

搪瓷缸


這只是大家的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想想就好,別當真!怎麼能讓孩子快樂?現在的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玩手機,玩電腦,玩遊戲。有幾個孩子不願意玩遊戲主動要求去學習?很少很少,寥寥無幾。所以還得要大人去正確的引導,主要是現在的電子產品也太多了,大人都抵擋不了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是不行的!人們常說,要想毀一個孩子,就給他一個手機。所以還是要靠大人管著孩子。再一個說現在的初中和高中的孩子真的是辛苦,早上7點開始早自習一直到10點半晚自習,週六週日還要補課,別的孩子都在補,你自己不補就跟不上,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沒有辦法,也得補。不進步別人就會超過你,就等於退步





妞妞媽媽的日常生活


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我覺得是一種美好的願景!!!芬蘭這個小國家做到了,而中國,希望未來也可以吧。我兒子小的時候,我聽到最多的就是快樂教育,所以,那時候沒給他報任何興趣班,2歲三個月(因為我要上班)開始上幼兒園,整整4年幼兒園,每天回家就是看電視玩玩具打遊戲,週末帶他出去各種地方玩兒,後來幼兒園裡有棋院來宣傳圍棋,他比較喜歡就只報了一個圍棋興趣班。上小學後依然沒有報班,四年級之前都只有每週上兩次圍棋課,其他時間都由他自己支配。他倒是真的很快樂,相比同學報的各種學習補習班興趣班他最清閒。但是,他的字連基本的筆畫都寫不好,比如豎他都豎不直,唉😔,看看班上其他同學,他的字經常會被老師說,但是也無濟於事。四年級開始,他可能知道自己字太醜了,居然主動提出來報個書法班學習寫字,好吧,難得他願意就給他報了,之前一年級的時候我也有想給他報個書法班,但是他不願意,我也就沒強求他。隨之而來的還有畫畫、奧數、新概念。我想說,學習本身就需要靜下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在上面才能有所進步或者說收穫,這個過程本身並不快樂,快樂的是有好的結果。比如,練字,我兒子班上有個同學練了好幾年硬筆書法,他的字確實寫得特別好,老師也經常表揚,可是寫字的時間長了手會疼,而且也很枯燥,這個過程如果硬要用快樂來形容也可以,但孩子寫的時候內心真的非常快樂嗎?我們都曾是孩子,老師佈置抄寫作業的時候有多少孩子玩過用幾支筆同時抄寫?我肯定是玩過,還用過複寫紙[捂臉]再說說孩子的天性,我想不管是孩子還是我們大人,有哪個不願意天天能吃喝玩樂逍遙自在的?前段時間996那麼多人發聲不就是吐槽工作加班嗎[笑哭]現實是孩子要上學學習知識,大人扛著責任和生活要上班,吃喝玩樂的前提不是得有時間和金錢的支撐才行?那麼問題來了,金錢💰哪裡來?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金子堆裡,家裡有金山銀山。有的孩子出生就在泥土的塵埃裡,努力生長才能生存下來。快樂教育和釋放天性都很對,也很好,但是,具體家庭情況具體分析。就說現在提倡的1歲開始早教課、全腦課、右腦開發……等等。隨便上期中一種都是至少五位數,一二線大城市還行,我們四五線小城市的普通家庭怕是支付不起,農村的孩子更沒辦法接觸得到。假如,我有經濟能力,我也會給孩子報早教、全腦課……因為,多少都對孩子的思維有幫助。而且我也會給孩子上附近最貴的幼兒園,因為最貴的幼兒園環境好吃得好玩得也很高大上,但現實是我都經濟能力有限只能上附近最便宜的幼兒園,學習更多的是關於幼小銜接的內容,這樣就可以為上小學做準備了。詩和遠方都很嚮往,但眼前的苟且也必須面對。


然然媽媽的vlog


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這句話有一半對一半不對。不對的必須修正,而對的當然要提倡,要施行。

快樂教育這種提法是有一定的問題的。教育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在培養興趣愛好的教育初級階段,快樂教育是必須的,但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後,如果還一味的追求快樂,肯定不能很好的實現教育目標,任何學習快樂都不可能陪伴始終,尤其是在遇到困難和瓶頸的時候,學習必須要靠意志力來維繫,缺少了這一點,任何教育都將一事無成。所以在教育中注入快樂的元素和追求快樂教育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尤其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很多學科的教學中,快樂絕不是常態,甚至很多時候伴隨學生的往往是枯燥無味。快樂教學並非不好,但現階段暫時還看不到實現的可能。



減負、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是已經喊了好多年的口號,但到今天為止,依舊任重而道遠。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孩子的天性是玩、是好奇。但現在的孩子們有時間去玩嗎?有時間去好奇嗎?沒有!他們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普遍都有或這或那的興趣班、輔導班……一個孩子童年應該接觸到的東西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沒有接觸過,很多孩子看起來老氣橫秋,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已經缺失了很多很多。


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要給孩子們足夠的玩的時間,在玩耍中他們就能接受到許許多多的生活常識,人間萬象,這些東西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以後的成才都會十分重要。一個人的靈氣無疑是在學習和生活積累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沒有生活積累,靈氣又怎麼能夠產生?很多孩子的靈氣就是在夜以繼日的學習、補課、培訓、輔導當中一點點被消耗掉、吞噬掉了的,現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不是讓人變得越來越聰明,而是讓人變得更加雷同、平庸。我們說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而生活絕不僅僅是吃飯穿衣,而現在的孩子們除此之外還有多少生活的實質呢?要真正實現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任重道遠!


流浪小夜曲


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某A的父親對子女動輒棍棒相加,典型的“棍棒教育”。某A不滿父親的做法,對自己的兩個孩子從不動一指頭,典型的“鼓勵教育”、“快樂教育”。可事與願違,大孩子成年後出去十來年一次也沒有回過家,電話也不聯繫,其母親通過其他渠道打聽到他的電話號碼,打電話給他,他竟然對母親說: “你別想花我一分錢!”二寶都三十了,不願出去工作,整天呆在家裡啃老。這時候,某A才意識到,自己的“快樂教育”徹底失敗了,而父輩的棍棒教育雖然不好,幾個孩子無一逆反,無一啃老。他擔心,一旦他夫妻倆離世,他那啃老的二寶該如何自立?

有道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何維護規矩?對成年人來說,有法律懲戒,有行政處罰,有社會輿論,可對孩子用什麼來維護規矩?僅靠父母的說教能行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不管教不會成才,甚至成不了人。如何管教?“管”是管理,“教”是教育。“快樂教育”有“教”而無“管”,除非是天生來報恩的孩子,“快樂教育”是教不出好孩子的。錢文忠教授主張: 不要對孩子讓步,該揍的時候還得揍。孩子就像一棵瘋長的小樹,不能只顧澆水施肥,還得拿刀修理,否則長不成材。

任何一種理論、方法,都不能絕對化,棍棒教育少不了說教,快樂教育也少不得懲戒。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絕對化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素食翁


我是從教五十多年年逾古稀的農村小學教師,我切身的體會是:提倡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完全正確。學習是孩子主動獲取信息的行為,如果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感到厭惡,肯定不可能學好,這就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和教育引導。快樂和痛苦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能認為學生作業多、負擔重就是痛苦,作業少、負擔輕就快樂。我的一個學生為了準備參加地級市的數學競賽,每天除了完成與其他同學相同的作業外,我還另外佈置她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作業量是別人的好幾倍,她照樣每天一早就把超做的作業交給我,中飯後接受我的批改輔導,到放學後再取新的作業,大半個學期天天如此,她從未感到痛苦,反而很快樂。還有一個學生,作業並不多,由於思維速度慢一點,媽媽急得將他的耳朵撕裂了,他很痛苦,我勸他的媽媽不能過分著急,經過耐心輔導,學習有所好轉。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走向極端,提倡快樂教育,不等於不能批評、不能懲戒;允許懲戒,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棍棒教育。總而言之,要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人父母,首先必須知道的是身教重於言教,以自身的言行引導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人,並注意觀察、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努力學習,積極鍛鍊,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至於要不要送輔導班、興趣班,這同樣需要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家庭經濟條件等,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不用焦慮不安,也不用盲目跟風。


微土老樹人


個人感覺體提倡“”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是一種很好的這種教育方法,然後這個東西感覺應該因人因地而異的。比如特別自覺愛學習的孩子,就沒必要再去報那些補習班,應該適當的讓孩子有休息娛樂的時間。而那種不愛學習的,一提寫作業就頭疼,找各種理由拖拖拉拉的孩子還是應該管得嚴點,但我也不贊同光給孩子填鴨式的報補習班,可以報一些興趣班,先讓孩子有一定的專一性了就會好很多,從中孩子也會找到自己的快樂,慢慢的就會對學習改變態度。

我是比較提倡這種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的這種做法。我家孩子從上小學開始那個小學開始,就沒有給他報過什麼各種補習班,什麼興趣愛好班兒啊就所有的班兒都沒報過,雖然我家孩子學習不是前幾名,但是始終也不錯。就想讓他有時間玩會,其實現在的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在學校住校,吃不好喝不好,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尤其那種畢業班的孩子特別不容易。還是給孩子們一點空間吧,每天看到孩子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讓他們能渡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農村二百萬的媽


很多人認為快樂教育就是放任教育,釋放孩子天性,就是父母的不作為,其實這是誤區。

我覺得是對快樂的理解過於膚淺了。或者說,這其實是父母以為的快樂。

先說快樂

真正的快樂,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因為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成就感的孩子是體會不到真正的快樂的。

所以我們看到那些被父母打著快樂教育旗號教育出來的孩子,未必都是真的快樂。

積極心理學家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探究過幸福感的根源,其實是來自於掌控感。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就談不上快樂。

再說天性釋放

有人會認為天性釋放就是胡作非為,就是邊界,沒有限制。這也是一種誤解。

天性釋放,是讓孩子在規則框架之內,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

規則是兒童安全感的來源,沒有邊界孩子就不知道哪裡才是安全區,反而會出現適應障礙。

所以,我覺得快樂教育和釋放孩子的天性都沒有錯,錯的是去誤解快樂、理解釋放天性。


佟霏講學習方法


囗號很動人,願望也是很好的,喊了多少年了,但它始終是一個口號,是一塊畫在紙上的餅!現在的學生在校內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不完,在校外家長幫助報名的文化補習班上不完。學習的壓力山大,還奢談什麼釋放天性!前些年,媒體採訪一位清華大學的新生,他說了兩句振聾發饋的話:"我不知道人間有沒有天堂,但我知道人間有地獄,高中三年就是人間地獄!″君不見,河北一所知名高中,連去食堂吃飯,去上廁所都是跑步,每天早上一起床,還是睡眼惺鬆的狀態,就是集體高聲喊幾句:"我來X中幹什麼?......″,以此來"勵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各地的升學競爭愈演愈烈,學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考好了,教育行政部門大力表彰,地方政府充分肯定,新聞媒體大肆宣傳,這些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說,學生負擔過重,毫無快樂而言的局面,正是這些高喊"快樂教育"的人和部門造成的!


殘荷


教育,應該是對受教育者驅邪扶正引入正道,健康成長的過程。這過程中,病就得吃藥,打針如果不願意還得強制進行,不能由著他等待病情加重了吧。路走偏了得引領不服引領的強行拉回不能由著他去碰火車或者墜懸崖吧。真正的教育具有一定,強制措施。什麼快樂就好,發揮天性,不是教育,不敢苟同。


春秋前半部


誤人子弟了!自古以來學習是苦事,沒有快樂的時候!吃得苦中苦的孩子,最後都成了人上人!快樂教育?真不知道這是誰瞎說岀來害人的,讓他們家的孩子快樂去吧,如果人家是有錢人家,確實是快樂三代家底子有時候都敗不完!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們,沒有資本可以敗,還是認認真真的腳踏實地的學習吧!學習沒有捷徑可走,還是靠勤奮苦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