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古城牆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是中國現存的四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也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南方城牆。三國中赤壁大戰,夷陵之戰主戰場,也離故楚都郢不遠。現存明清重建城牆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28公里,高9米。城牆現有九座城門(六座老城門、三座新門),2座門樓。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面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水城(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體現了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古城牆的兩邊。此處車輛限行。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走了很遠的路,貌似是集齊了所有的城門。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拱極門古稱柳門,明稱拱辰門,俗謂大北門,位於江陵城西北。曲城門洞高5.8米,寬4.6米,深10米;主城門洞高7米,寬4.8米,深15米。內外門相距32米,甕城略呈半圓形。此門古為北上中原的通衢,為宦者遷官易職,為士者赴京尋官,鹹出此門,時車蓋冠冕,各以詩賦為贈,折柳話別,故又謂柳門。蘇軾在《荊州十首》曾寫道:“柳門京國道,驅馬及春陽。野火燒枯草,東風動綠芒。北行連許鄧,南去極衡湘。楚鏡橫天下,懷王信弱王。”即詠此。今城門仍為車行人往和主要通道,保存完好。內券門上方有乾隆荊州府知府張方理立一石匾,橫書"拱極門"三字。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指尖觸摸到的不是磚,是歷史:要想劉備借荊州,讓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要想蓋世英雄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南紀門俗稱南門。此門南臨大江,古時王公貴族、商賈士民皆出此門上巴蜀,下漢口。門外三里許御路口,即為古代藩王登岸系舟的碼頭。曲城門洞高5.5米,寬4.6米,深10.2米。內城門洞高 6.7米,寬4.6米,深24.8米。內外門相距28米。甕城呈長方形。 內券門上方有"南紀門"三字石匾。字跡斑駁,該城門建築奇特,甕城左右各設一側門,其門洞高4.7米,寬3.6米,深4.5米。設此側門, 便於襲擊登城之敵。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古城牆自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兩次大修後,保存有六座城門。荊州古城牆的六個城門都有與當地的地理、歷史和習俗聯繫的名稱。東門名寅賓門,南為南紀門,西門稱安瀾門,北門名拱極門,小北門位於東北,名遠安門,小東門位於東南,名公安門(水門)。公安門(水門)以往沒有陸路與外界相通,進出全憑舟楫。其餘城門外均增築曲城,各曲城並不雷同,皆因地就勢,形似半環狀將主城門圍定,曲城前再開一門,與主城門一起形成二重城門。曲城的建造與主城完全不同,曲城內外均為城磚壘砌,兩側都築有城垛。城門洞和城門框均用條石、城磚砌成圓頂。二重城門各設一合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釐米厚的閘板,既御強敵,又防水患。這樣便形成了雙重城門,四重門防。雙重城門之間稱甕城。甕城的巧妙設計體現了我國古代積極防禦的傑出軍事思想。縱觀千古城池攻防,城門實為最薄弱環節,無論外敵強攻或巧設詐術,還是內奸反叛,皆通過城門得手。而甕城的建造則一舉將薄弱環節變為易守難攻之地。戰時兵馬出城,須經雙重驗關,可澄清疑瀆;如來援軍,可不分真偽,先放進甕城驗證。甕城最奧妙之處是可以實施積極防禦,敞開甕城,誘敵深入,四面圍攻,一舉殲之。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安瀾門俗稱西門,明代稱龍山門。門外即龍山風景區,時人常出此門登謁,因地勢低窪,常遭水患。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長江堤決,水由此門及水津門衝入城,致萬餘人喪生,此門亦潰圮。未幾發帑重建,內縮十餘丈,城門地基抬高。及竣工,官民相慶,並取安定水患之意定名。今城門保存完好。曲城門洞高5.8米,寬4.5米,深10.4米;主城門洞高6.6米,寬4.85米,深15.5米。內外門相距42米,甕城略呈長方形,內券門上有橫書"安瀾門"三字石匾,系乾隆二十四年所書。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改革開放後,古城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古城保護,分別增開了新南門和新北門。至此,加上原改造加寬的小東門,古城便有三條機動主車道和五座古城門與外界連通,真正做到了閉而不死,開而不亂,顯著減輕了古城門的交通壓力,保持了文物的完美和持久。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寅賓門俗謂大東門。寅賓門是迎接朝廷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甕城也最大。小東門位於古城東南角,因其面朝公安,亦稱公安門,當初劉備迎娶孫夫人於此。此門只有水路相通,故又叫水南門,相傳東吳呂蒙破荊州、殺關羽即從此門水路潛入。荊州城牆除上述六門外,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萬城堤決潰城之前,在城西南隅還有一門。名曰水津門,萬城堤決之時,大水正是從水津門和西門湧入,導致城崩。後乾隆命欽差大學士阿桂等再造荊州城時,未再建水津門,僅恢復西門,並將其命名為安瀾門。

荊州的古城牆—失去古城牆就意味著“失憶”,“完璧”申遺進行時


你的影子無所不在

人的心事像一顆塵埃

落在過去 飄向未來

掉進眼裡就流出淚來

曾經滄海無限感慨

有時孤獨比擁抱實在

讓心春去 讓夢秋來

讓你離開

捨不得忘

一切都是為愛

沒有遺憾 還有我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都隨風 心隨你動

昨天花謝花開 不是夢 不是夢 不是夢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都隨風 心隨你痛

明天潮起潮落 都是我 都是我 都是我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都隨風 心隨你動

昨天花謝花開 不是夢 不是夢 不是夢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都隨風 心隨你痛

明天潮起潮落 都是我 都是我 都是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