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有工作了三十年還是主治醫師的人?

Army廚師小何


救活一百個人,不如一篇論文。學位上不去,職稱休想上去,待遇當然上不去。這是醫療行業的鐵打的規矩。

為了自己的前程,有一種途徑可以不必靠論文,努力為醫院創收,不管是拿回扣,還是收紅包,說不定當個副院長也可以。


閒雲野鶴87277


這個很正常啊!別說三十年還是主治醫師了,我還見過一輩子都是住院醫師的呢!為什麼?

第一,醫生調不調職稱和年限不存在直接關係!

現在想調個主治醫師都非常難!我記得剛進醫院的時候教授跟我們講以前他們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滿5年就可以直接調主治醫師。但是,現在我們醫院要求調主治醫師必須要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3年!),必須要有中文核心期刊2篇,同時還要有一年的住院總醫師經歷。有些人眼看著要調主治了,結果還得參加規培,一晃又是3年;有些人有培訓計劃沒有文章;有的人規培證和文章都有了卻沒有住院總醫師經歷。比如我們科住院總醫師一年那不僅僅是掉一層皮的事情,那估計是得掉一大把頭髮!


第二,主治醫師調不調得上副主任醫師除了實力還得看有沒有位置!

有些基層醫院就只有一兩個副主任醫師的位置,而有些副主任醫師一干就是一輩子,他不走下面的主治醫師就別想調!所以,儘管你在崗位上再盡職盡責,沒有編制沒有位置你也別想調!有人朋友說,那去大醫院啊,大醫院副高位置多!但是競爭的人也多!大醫院文章要求,科研要求也高,所以有的人寧願願意在基層當一輩子主治醫師也不願意到大醫院去"累死累活"。

總之,三十年的主治醫師很正常也很常見!


普外三角針


呵呵,我在中國排名前十的醫院一個重點科室,今年升了副主任醫師。我告訴你我的晉升條件。985博士,國家級課題負責兩項,SCI總分27,國外訪問學者兩年,手術量兩千,西藏邊遠地區醫療支邊一年,肝腎心功能都有了異常。好了,反正我兒子是不會幹這行的。


路沙與雪


大家都覺得醫生會按照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副主任醫生,主任醫生,這樣一個職稱路線,直到退休返聘,或退休回家抱孫子。


其實醫生的道路,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更不是像我們上學,從一年級到初三畢業,九年義務教育,就算義務教育也得考試。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醫生都只能混到主治醫師,然後,再也沒有然後了,直到退休。

只不過,大家習慣於把年齡大的醫生叫主任,這樣一方面叫的人覺得人家年齡大了,應該是主任了,被叫的人也很樂意聽,於是就出現了很多不是主任的主任。

我們先說說,這個主治醫師,主任醫師都是怎麼來的。

我們從醫學院畢業後,本科5年,研究生8年,博士11年,(其他專業本科4年,研究生6年,博士8年)。到醫院是實現醫生,經過執業醫師考試通過,就會成為住院醫師,這幾年又搞規培,就是得去別的醫院實現三年,才能成為正式的醫生。


博士研究生進入主治更快一些,因為博士在學校時間長,總體算下來其實和本科進到主治醫師的行列的時間一樣。每一個住院醫生要想成為主治醫師,只需要通過國家考試就行,考試合格就會成為主治醫師。當然即使通過考試,醫院不按照主治醫師聘你,也沒有用,還是住院醫師。

但主治醫師相對簡單,一個是畢業過了幾年,當了幾年住院醫師,會考試,考試通過就能成為主治醫師,所以幾乎每個醫生都能成為主治醫師。

但是副主任醫師,並不是這麼簡單,不但要考試,更主要的是看很多條件,這些條件就會卡住很多人,比如:必須發文章,而且還得發級別很高的文章,甚至外文;比如要有課題科研項目;比如必須去基層代職;比如還有什麼特殊貢獻等等。通過這些綜合評分,來綜合判斷一個主治醫師能不能晉升為副主任醫師。

這些要求就會讓很多主治醫師望而生畏,止步。因為大部分醫生就是看病手術等等,那來的精力和時間去寫文章,還要寫級別很高的文章,哪有精力搞科研。(說實話,大部分文章,哎,都是沒有實用性,都是你抄抄我,我抄抄你,然後再想辦法發表,真正的勞命喪財,對於臨床沒有任何價值,但這就是烏龜的屁股。)另一方面副主任醫師的名額有限,更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走一個才能進一個,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前些年,沒有一定的“辦法”和“關係”,進副主任醫師很難,當然確實有非常優秀的醫生,那另說,但大部分副主任醫生都是經歷這種“辦法”和“關係”才成為副主任醫生。

足見成為副主任醫生不容易,所以如果不會寫文章,或不願寫文章,或沒有科研,或沒有“辦法和關係”,就只能一直是個主治醫師,即使是個老主治,即使退休回家抱孩子也是個主治。

正因為如此,這樣就決定了並不發副主任醫師的水平就比主治醫師的水平高。因為從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不看誰會看病,誰會做手術,而只是看上面我說的那些條條框框。

最近聽說廣州已經開始實行,主治醫師到了一定年限直接晉升副主任醫師,不知道對於醫生來說是不是好事。

但王醫生覺得,當然只是個人意見,太過刻薄要求寫文章搞科研沒有太大意義,浪費資源,因為更多的科研和文章,只需要部分人去做,比如大學附屬醫院。但直接晉升那是不是又顯得,沒有考核制度了,大家只要混到一定年齡都會成為副主任醫生,那不和九年義務教育一樣了。

王醫生覺得,職稱或許對於每一個醫生很重要,因為這是一種象徵,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一個肯定。但是不是副主任醫生,或主任醫師,並不能靠年齡和文章,只能靠醫德和醫技。

凡是沒有醫德的人,技術再高,也不配一個醫生,更不能成為一個副主任或主任醫師,尤其是收紅包,難為患者,過度醫療,等等過分行為,必須一票否決。

當然醫生還是主要看病,能給患者解除病痛才是關鍵,所以醫德是第一位,能解除患者病痛是第二位,通過患者和相關部門監督,來評分,而不是靠文章,更不是靠“辦法和關係”才能成為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


如果您遇到一個特別耐心,特別細心的醫生,請您記住他,如果他又能給您解除病痛,那就是是個好醫生,不管他是主任醫師還是住院醫生。

如果他解決不了,他會明確告訴您,不忽悠,並給出合理的建議,或推薦的醫院或醫生,那也是好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說說我的遭遇吧!2011晉升了主治醫生由於工作調動錯過繼續教育、學分、公需課登記機會,直到2015才下定決心晉副高。當時在深圳市衛生計生能力建設繼續教育平臺(大概是這個部門,我非常感謝這個部門)辦理會員,每年交480元可以得到繼續教育學分10分,深圳的民營醫院一類學分與二類學分不分,只要夠25分就可以了。我本來就愛好學習,休息天經常去聽課順便刷學分,2015-2017三年的學分、公需課都是合格。2018-3工作變動到廣州,第一時間打聽繼續教育部門的電話或公眾號始終沒有結果,到了4月份我在華醫網聽課、繳費、申請學分,在選擇學分類別時犯了一個遺憾終身的錯誤,我選擇了一類學分10分,2018年底我的繼續教育總學分達到38分,但二類學分沒有達標。結果是2018年繼續教育不合格,2019年衛生系統高級職稱技能考試通過,但2018年繼續教育不合格,按照規定連續三年繼續教育合格才能報考晉升。另外,我在深圳的三年繼續教育合格證書也打不出來,原因是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2019剛剛更換系統。弄顛倒一個學分就要付出三年的代價,這個代價是不是有點太大了。高考還是每年一次機會呢!繼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生殖中心李醫生


主治醫師是醫生職稱晉升階梯中的中級職稱,從剛參加工作時候的住院醫師晉升到主治醫師最低年限是五年(沒有最高上限),除了滿足年限以後還要有通過各種考核、發表論文、積夠繼續教育學分等硬性條件。除了硬性條件,每年各單位晉升也是有指標限制,同樣滿足硬性條件的人數如果超過指標數,就會有人被刷下來。

所以,能晉升意味著要滿足年資+硬件條件+晉升指標,缺一個都沒戲。我認識一哥們,無慾無求,不寫論文,從我工作時候就是高年資住院醫師了,等我晉高級職稱的時候還是,看樣子是打算以住院醫師身份退休了。


耳科趙醫生


作為一名“老主治”,韓一聲對這個問題是最有發言權的。

第一,我認為主治醫師這個職稱不丟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主治醫師僅僅在臨床醫學職稱等級中屬於醫療類中級專業技術職稱,還遠遠比不上“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水平。但是,其實主治醫師才是大多數公立醫院中醫生數量最多的一種職稱類別。這種職稱類別的醫生對於本學科臨床醫療問題都具有較為深刻的理解,相關臨床技能也掌握的比較熟練,同時,也往往是醫院臨床工作的中流砥柱,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一些副主任醫師或者主任醫師的水平更高。

第二,國內特有的職稱等級決定了必然有很多人會止步於“主治醫師”職稱等級。對於這個問題,我曾專門請教了美國華人醫師協會的夏雲教授,他說在美國臨床型醫生的職稱等級主要就是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到了主治醫師這個等級就已經到頭了;美國是沒有“主任醫師”這個臨床醫學職稱的;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這兩種“奇葩”的職稱都是“中國製造”的職稱等級。在國外,如果一名醫生在學術方面有特殊的造詣,並對某些臨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獲得一定的成果,可以向院方申請學術職稱——助理教授或者教授。換句話說,國外是醫療和科研“兩條線”、“雙軌制”:醫療方面,主治醫師就是頂級的,學術方面,教授是頂級的,而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因此,作為國內更高級的職稱,副主任和主任醫師顯然是要求更高的,當然就有很多醫生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自然就止步於主治醫師。

第三,國內畸形的職稱評價體系導致很多人不得不停留在主治醫師等級。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對於主治醫師的科研和學術水平並沒有過高的要求,但是對於副主任或主任醫師這兩種高級職稱則有比較高的硬性條件,例如,有一定級別的科研課題,有國外SCI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有一定的學術任職等等。有不少的主治醫師每天忙於臨床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科研和學術的工作;另外,有一些主治醫師的主要興趣也不在於搞科研和學術,只是想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看好病;當然,還有少數單位申請高級職稱或者評審高級職稱不公開、不公平,要靠“找關係”、“走後門”、“拉選票”等等不正當方式進行申請。所以,主治醫師並不一定就是“技不如人”的醫生,而很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

綜上,我認為醫院有工作三十年的“老主治”是很正常的,也無可厚非。


韓一聲醫學博士


我是做醫療軟件的(有13年工齡了),接觸過的醫院也有30幾家了。打過交道的醫生也不少,工作了30年還是主治醫生的原因主要有下面2點:1,醫生這個職業是需要不斷學習進修的,還要發表論文,有些醫生到了一定年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家庭上面,學習就放鬆了。到了考職稱的時候"考不過"或者"發表論文數量不夠"也沒辦法。2,一個醫院根據等級高低,各等級職稱的醫生有多少名國家是有規定,要想往上升,要等上級醫生把位子空出來才行。就算有位子,有可能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拼關係的時候就到了,沒關係或者關係不到位的靠邊站吧!--當然還有些其他原因,比如:有些醫生考試就是考不過,每次差幾分!這種醫生真不知道該怎麼說?😂


82年的中年狗


各省市醫生這個行業晉升職稱的要求很不一樣,我只說說我知道的上海地區某些醫院的情況。

案例一:大學老同學,著名三甲醫院高年資主治醫生,私下吐槽說按部就班工作是沒問題的,但是升主任醫師大概無望了

醫生是經驗性工作,主治醫生就是一般門診,病房的話具體管管病人,上面有負責的主任醫生,所以作為經驗豐富的老主治,同學在科室裡面還是很受歡迎的。那麼為啥就是升不上主任醫師呢?就是因為醫院太強了,牛人太多,人家都有國自然、SCI論文,你沒有那你就上不了。樓上有人說送禮,她這種情況送禮都沒用,因為醫院給出的評選副高的准入條件她都夠不著,根本連送禮的機會都沒有。換句話講,如果她願意換個差點兒的醫院,那麼晉升機會就有了。但是,誰會願意放棄頂級三甲醫院的工作環境呢。即便沒有職稱,資源、人脈這些隱形的福利也足夠吸引人啊。

既然都是我的同學,那麼倆人的資歷就是一模一樣的,只是畢業院校不同,所以去了不同級別的醫院。我高中老同學就是上述大學老同學的反例,之所以能順利上副高就是因為醫院級別不高,她有個局級課題、有兩篇三流SCI論文在這個級別的醫院裡面就是鳳毛麟角了,根本沒人跟她競爭。

案例三:某合作著名三甲醫院麻醉科,一堆高年資主治麻醉師

麻醉師現在逐漸規範起來了,有專門的麻醉專業培養人才。以前很多都是護士轉行做的,高年資之後碰上職稱評定的門檻越來越高,她們技術都很熟練、但是讓人家寫基金、發SCI論文那實在是沒精力搞了【大家應該都知道著名三甲醫院的麻醉科工作量有多可怕】,所以就只好成為高年資主治麻醉師了。


以上是我的小小觀察發現,僅代表上海地區某些醫院的現狀,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子樂健康科普


這不稀罕,我見過在醫院一輩子了,熬到退休都還是主治醫師的。首先這種情況可能分為三種原因,第一是所在的醫院,尤其是越大的醫院,競爭越大,你主治想晉副高或者正高,你得等名額。

也許你的工作年限足夠了,也許你的論文也發夠了,但是周圍一大群人,人家比你資格還老,比你等待的時間還長,而每年能夠晉級副高或者正高的名額就那麼多,不好意思,排隊吧,什麼時候輪到你,什麼時候再說。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沒考上。如果執業醫師考試比較難,那麼主治晉副高正高就是難上加難,你不僅工作年限得夠,資歷得夠,你還得論文夠,學分夠等一堆烏七八糟的東西,都得滿足,滿足不了你就不能晉級。

當然,還有最後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自己懶得晉級了,尤其是一些大醫院,反正看得競爭那麼激烈,自己也有點隨遇而安,不想那麼辛苦,乾脆混個高年資主治就主治吧,自己過得開心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