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山墨語|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導讀|本篇金句

“畫與字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坤山墨語|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 中國書法家協會資深理事 張坤山 先生

註明:張坤山先生1985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自1991年起連任第三、四、五、六、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至今)


坤山墨語|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張坤山 作品


夜讀|書藝漫談《坤山墨語》第1439篇

在書法理論發展史上,明朝的董其昌提出過一個獨到的藝術見解,這一見解到今天仍被看重,他曾在著述中說:“畫與字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字須熟後生”的“生”,在字典上的解釋有兩個意思接近董其昌的說法,一個是生疏的意思,與熟悉、熟練相對,另一個是本性,天性的意思。

古代繪畫是不怎麼提倡寫生的,從臨摹開始,以臨摹為主,特別宋以來的文人畫,主要強調筆墨意趣。雖然如此,繪畫的本質是描摹物象,是實物的再現,書法則不同,從一開始它就是抽象的,繪畫不論怎樣強調線條,強調質感,它的線條都是為構建圖像服務的,所以造型的準確,筆墨位置的熟練,是畫好畫的前提,也是目的。但書法不是,書法的線條就是書法本身,書法離了線條就不存在了,或者什麼也不是了,就成了通常意義上的寫字了。這是書法與繪畫最大的不同。

書法的學習是通過臨摹古人作品,由生到熟,學習一種熟練規範的書寫能力。但是這種成法畢竟是別人的,學習的越熟練,只能說明在複製、重複別人上越成功。因此董其昌認為,書法之路不能就此停止,還需要再往前延伸,由生而熟之後還要由熟而生,要擺脫古人成法對於自我的束縛,到了熟練的階段,就要有意識的去跟古人拉開距離,從而給自己留出空間,好用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坤山墨語|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坤山墨語》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張坤山 1952年出生于山東淄博,海軍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國家一級美術師。1985年加入中國書協,1991年起連任第三、四、五、六、七屆中國書協理事至今。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兼書法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國都墨韻書畫院院長、海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榮寶齋書法院研究員、文化部國家藝術課題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坤山墨語|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