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山墨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导读|本篇金句

“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坤山墨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 中国书法家协会资深理事 张坤山 先生

注明:张坤山先生1985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自1991年起连任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至今)


坤山墨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张坤山 作品


夜读|书艺漫谈《坤山墨语》第1439篇

在书法理论发展史上,明朝的董其昌提出过一个独到的艺术见解,这一见解到今天仍被看重,他曾在著述中说:“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字须熟后生”的“生”,在字典上的解释有两个意思接近董其昌的说法,一个是生疏的意思,与熟悉、熟练相对,另一个是本性,天性的意思。

古代绘画是不怎么提倡写生的,从临摹开始,以临摹为主,特别宋以来的文人画,主要强调笔墨意趣。虽然如此,绘画的本质是描摹物象,是实物的再现,书法则不同,从一开始它就是抽象的,绘画不论怎样强调线条,强调质感,它的线条都是为构建图像服务的,所以造型的准确,笔墨位置的熟练,是画好画的前提,也是目的。但书法不是,书法的线条就是书法本身,书法离了线条就不存在了,或者什么也不是了,就成了通常意义上的写字了。这是书法与绘画最大的不同。

书法的学习是通过临摹古人作品,由生到熟,学习一种熟练规范的书写能力。但是这种成法毕竟是别人的,学习的越熟练,只能说明在复制、重复别人上越成功。因此董其昌认为,书法之路不能就此停止,还需要再往前延伸,由生而熟之后还要由熟而生,要摆脱古人成法对于自我的束缚,到了熟练的阶段,就要有意识的去跟古人拉开距离,从而给自己留出空间,好用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坤山墨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坤山墨语》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张坤山 1952年出生于山东淄博,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国家一级美术师。1985年加入中国书协,1991年起连任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国书协理事至今。中国书协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都墨韵书画院院长、海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荣宝斋书法院研究员、文化部国家艺术课题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坤山墨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