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怎麼算城市群,市到市相差一百幾十公里,也叫城市群嗎?

用戶9810786301242


長三角特別是沿著滬寧、滬杭和杭甬線上,城市間的距離很近。大城市間距離大約是一百多千米。中間還有不少的中小城市,間距大約三十千米。還有許多的城鎮,這些城鎮實力不俗,GDP數十億甚至上百億,人均十萬左右。可以這樣說,沿著交通錢,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鎮基本上實現了無縫連接,有著各自的功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已經是一個整體。


洗耳堂


無知無畏呀,單看是的上海離南京300多公里,常州離上海180公里怎麼算都市群?你自己選擇性的忘記了崑山市離上海50公里,崑山離蘇州40公里,蘇州離無錫40公里,無錫離常州30多公里常州離丹陽40公里,丹陽離鎮江30公里,鎮江離南京50公里,這是橫線,豎線太倉離上海40公里離蘇州50公里,常熟離蘇州40公里,離無錫40公里,張家港離蘇州50公里離無錫30公里,江陰離無錫40公里,離常州30公里宜興離無錫50公里,離常州40公里,離金壇50公里,溧陽離宜興40公里,離金壇30公里,離南京70公里,離高淳40公里,離溧水40公里,金壇離丹陽30公里,離句容40公里,句容離南京30公里離鎮江40公里,這是江蘇省的城市,加上浙江北部的城市是不是都市群個人理解。


車瘋狂


廢話少說,我平時愛拍星空,所以手機裡常備查光害的app,截一張圖。能看出來為何長三角是城市群了嗎?



跟著牧歌看希臘


城市群並非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無縫鏈接,連成一塊,如果這樣才算是城市群的話,那麼全世界也找不到幾個能夠配得上是“城市群”了。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構成城市的集合,它的特點反映在經濟緊密聯繫、產業分工與合作,交通與社會生活、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相互影響。

目前我國經濟緊密聯繫最為密切,城市之間相隔最近、基本連成一片的只有珠三角城市群,我們現在也可以把它稱之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珠三角120公里範圍內,就誕生了廣州、深圳、香港3個一線城市,加上東莞1個新一線城市。廣州和佛山基本上已經同城化,在廣東珠三角九市當中,目前也正在形成三個大都市圈,即廣佛肇、深莞惠以及珠中江。從珠三角的夜景燈光衛星圖來看,基本上都是全亮的,很少看到有暗點。

我們再來看看長三角的夜景燈光衛星圖,它的核心區域上海+蘇南+浙北也差不多是全亮的,這也反映它們的經濟緊密聯繫,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中有些許暗點。

長三角城市群是國家定位的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 它貢獻了我國1/4的經濟總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公認的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因此長三角是實至名歸的城市群。


錦繡中源


我首先要告訴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江浙滬居民,長三角的主要河流都是在安徽發源和流經安徽的,新安江發源於皖南山區。淮河發源於大別山區和桐柏山區。長江流經安徽800裡。為了保護水源,國家一直沒有給安徽太大的發展空間,在遇到大洪水的年份,安徽基本都做為主要蓄洪區行洪區而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這也是安徽到現在一直髮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這次長三角一體化,也是安徽主要是綠色環保和勞務輸出。這和過去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利好也就是高新技術研發。還有就是希望江浙滬的學校到安徽來辦學而已。 這些小小的要求可以說是很合理的,大國辦大事,只要國家強大了,我們安徽做點犧牲也不算什麼?只是希望有些地域黑留點口德,為自己為後代。缺德的話少說,缺德的事少做。


博浪的水手


長三角是我國當前唯一一個能夠算得上世界級城市群的區域,並且長三角城市群當前也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群體,其他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關中城市群等規模都比較小。

城市群概念

很多人可能對城市群的理解不是特別明確,城市群的概念有很大一個層面是經濟上的聯繫,而不是地理區域上的聯繫。當然,城市群的支撐主體是城市,但城市並不是呈現出規則排列,只要能實現同城化、一體化便可以稱之為城市群,另外長三角城市群,城市與城市之間很少有市區超過一百幾十公里的距離,更多是七八十公里。

長三角城市群現狀

其實長三角城市群當前最主要的幾個城市,經濟發展最好的幾個城市,相互之間的距離都不是很遠,與上海為中心,周邊的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州、南京等城市,最近城市之間的距離都沒有超過100公里。而以這幾個傳統強市為中心,向周邊擴散,才會出現城市距離超過100公里的現象,所以長三角城市群符合城市群的概念。

長三角城市群條件符合

另外,上面說過城市群之間更多是經濟之間的聯繫,除了這個條件以外,還必須有一個特大型城市引領,以及多個輔助型大城市來形成多核心區域共同發展。以這個條件來看,我國最符合城市群的區域是長三角無疑,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為引領,南京、杭州、合肥幾個省會城市形成區域核心,在經濟互補上協同發展。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以滬寧線為例,相互之間的距離沒有這麼長。上海到崑山大約40公里,崑山到蘇州,蘇州到無錫,無錫到常州基本上都是這個距離。而且由於這一地區城市發展水準較高,周邊郊區沒有特別濃厚的農村色彩,已經具備了比較典型的城市形態,並且在交界區也沒有明顯的斷層。稱其為城市群其實並不過分。

網上有衛星拍攝的夜間燈光圖。從這個燈光圖的分佈來看,從上海到常州,基本上已經連成一片,沒有特別暗的地方。這說明這幾個城市基本已經融合。

當然反過來說,長三角城市群的範圍很大,就算是核心城市群也包括15個城市,相互之間並不是都如上海到常州融合發展。除了滬寧線以外,杭甬線是發展水準較高的。尤其是杭州和紹興,已經是融合發展了。其他地區的發展相對滯後。但這種情況也出現在其他的城市群當中。珠三角也有這種現象。

從全國範圍來看,能夠達到滬寧線水準的連片發展,也只有珠三角的佛山,廣州,東莞,深圳連片發展區。其實也就是珠三角的最核心區。所以有部分學者就明確指出中國真正成熟的城市圈,其實也只有珠三角和長三角。至於環渤海城市群實際發展水準,比這兩個地區還要差一個檔次,只是因為北京的首都地位,所以才得以和前兩者相提並論。其他的城市群發展水準,比環渤海還要更差一個檔次。如果說連長三角都不能成為城市群,那中國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成為城市群了。


用戶4325101516


認定是不是城市群最重要因素的不是地理距離,而是城市之間互融互通,自成一體的程度水平。如果城市之間相互鼓勵沒有實現一體化,即使地理距離再近,不能稱之為城市群。如整個海南島才3萬多平方公里,海口、三亞、儋州、東方等城市的地理距離很小,但卻成為不了城市群。

相反,由波士頓、紐約、費城、華盛頓等城市組成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城市間的地理距離都在一兩百公里以上。比如,紐約到費城的距離是160公里。華盛頓到波士頓更是隔了好幾個州,距離達到700公里,幾乎相當於上海到福州的距離。但這個城市群卻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城市群。

所以城市間地理的距離不是評判所構成城市群的最重要因素。後來它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一兩百公里根本不算什麼。在農業經濟社會,交通工具落後,一兩百公里的路程需要幾十個小時才能到達。但是到了現代社會,有了火車、汽車飛機等現代化交通工具,一兩百公里的路程只需要數小時而已,甚至幾十分鐘。比如,天津到北京的距離是120公里,高鐵只需要30分鐘。所以,北京和天津能夠組成城市群。

說回長三角城市群。根據《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這個城市群有26個城市組成,北至江蘇鹽城,南到浙江台州,西至安徽安慶。整個城市群的面積達到了21萬平方公里。這個區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繁榮、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地區。高鐵、高速公路、機場交通設施已經非常完善。從合肥到上海地理距離近500公里,但是乘坐高鐵只需要三個小時,飛機只要一個半小時。

為了促進城市一體化,安全互聯互通的基礎網絡建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以上海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通道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

現在已經建成了京滬、滬寧、滬杭、寧杭等城際鐵路。規劃建設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蘇州——嘉興,上海——蘇州——湖州,上海——嘉興——寧波,安慶——黃山等城際鐵路。一旦這些從網絡建成,別說一兩百公里,就是四五百公里又算得了什麼呢?


財經知識局


個人認為,城市應該是有建築,街道,人口密集!大片的農村,一片荒蕪,到處都是稻田,菜地,那不是城市!長三角的城市到城市間那麼多農村,那麼多荒蕪的地方,怎麼可以稱為城市群?如果這樣可以稱為城市群,那中國的城市群何其多?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是城市群?那江西,湖南,湖北可以叫城市群嗎?山東,山西,陝西可以叫城市群嗎?

嚴格意義上講,東莞深圳和廣州的部分地區可以稱為城市群,因為它們無縫對接,街道這邊是東莞,那邊是深圳!分辯不出城市的分界線,感覺它們就是一個整體!這才是城市群應該有的!


再見2019


長三角城市群,國家並不是要求將來每個城市市區都連接起來,而是形成產業分工明確的城市群,就按我們江蘇來說,蘇州無錫常州將來是個城市群,南京揚州鎮江一體化都市圈,距離南京最遠的江蘇地級市將來要求在一個小時內到達,衛星城市到南京是半個小時到達,江蘇馬上要建很多過江隧道,長江大橋,沿江高鐵,城市輕軌,放眼長三角,也就是將來江蘇上海浙江將來就是用高鐵,機場,輕軌,高速公路,這些現代化交通設施連接起來,形成一體化,上午在南京吃的早飯,買張票一個小時後到杭州逛逛吃個午飯,然後再買張票幾十分鐘後到上海再逛逛吃個晚飯,晚上看情況,再坐高鐵回南京了,這樣的空間距離在現代交通面前已經不是距離,就因為長三角地方大,經濟發達,科技發達,高素質人才多,產業配套齊全,就像有的朋友說,這裡可以造大飛機,可以造航空母艦,可以造汽車,可以生物製藥,可以造衛星,等等數不勝數上到高科技中到工業製造化工材料,低到輕工業日常生活用品,門類齊全綜合能力強,長三角現在上升到國家戰略,將來這個地方發展會更快,也更能吸引投資高科技產業,資金,人才,長三角將來發展的好,就會向周圍輻射進而帶動長江流域周圍城市的發展,長三角將來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每個大都市圈周圍都有衛星城市群,縱橫交錯環環相連,這就是長三角城市群,這是一個大的格局,而不是就侷限在每個城市都連起來才叫城市群這樣的小兒科,真的感到好笑!長三角地方大就是將來發展的後勁大最起碼有大項目落腳的地方,長三角城市多就是以後的實力,想一想到時每個城市都發展的好,這個地方那還了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