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家族「源流+遷徙+名人+郡望+祖訓+家規+家訓」

一、姓氏源流

黃(Huáng)姓源流傳最多的兩種:

1、出自嬴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為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2、出自金天氏之後。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黃氏起源於金天氏之後。臺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臺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3、據《東夷源流史》所載,遠古顓頊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黃國,以國為姓。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搜索關注黃氏大家族。 4、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據《中國姓氏大全》、《姓氏詞典》、《中國姓氏起源》所載,黃氏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為黃國遺民的後裔。另《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時代及後朝的王、陸、巫、吳、金、範、丁皆有改為黃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黃姓來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數蒲姓回族為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但由於出自不情願,放將黃姓故意寫成“苗”(莆)字,因苗(莆)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就是黃字,久之便成了“黃”姓。 ② 元代黃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蘭教,其後裔融於回族並姓黃。黃姓回族主要分佈在福建、四川、河南、寧夏部分地區。

得姓始祖:伯益,陸終。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黃氏大家族


二、遷徙分佈

黃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自黃國被楚所滅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各地,有的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遷入楚國腹地定居於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當地也因黃姓而得名。其中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後發展成為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姓。西晉末年,黃姓與中原士族均大舉南遷,成為後來入閩(今福建)的“八大姓氏”之一。戰國時代能言善辯、博學的春申君黃歇,他的兒孫後來分居於會稽、江夏、零陵、陽夏等地,所以使江夏郡(今湖北雲夢一帶)成為黃姓的發展繁衍的中心,並且其分支後來在各地都形成了望族。唐宋時期,黃姓在今福建、江西、廣東等地繁衍最為旺盛。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搜索關注黃氏大家族。黃姓後人黃守恭的五子分居於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號稱五安公,繁衍昌盛,逐漸成為閩南之大族。在宋代時,江夏人黃震,官至左司馬尚書,重修江夏家譜,並且得到了皇帝“黃氏忠孝兩全,江夏無雙,歷代簪纓”的御批,後黃姓發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年,外族入侵,河南固始人黃建聯南徙杭州,後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姓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臺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海外。由此可見,黃姓雖起源於北方,但從一開始卻主要繁衍於我國南方。現今,黃姓分佈主要集中於長江以南地區,以廣東、四川、湖南、廣西和江蘇省比較多,上述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黃姓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黃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二。

黃氏家族「源流+遷徙+名人+郡望+祖訓+家規+家訓」

三、歷史名人

黃 歇:戰國時楚之貴族,曾為楚相,因有功,被封為春申君,為戰國著名四大公子之一。 黃 霸:西漢淮陽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歷任刺史、御史和丞相,與龔遂同為封建“循史”的代表,合稱為“龔黃”。 黃 忠:南陽(今屬河南省)人,三國蜀名將,官至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黃 蓋:三國時代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為孫氏宿將,成名於赤壁之戰,官至偏將軍。 黃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沈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搜索關注黃氏大家族。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乾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880年)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在長安稱帝建立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 黃 筌:五代後蜀成都(今屬四川省)人,精於禽鳥、人物、山水、墨竹等繪畫,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花鳥畫兩大主要派別。 黃 興:湖南長沙人,民主革命家,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是著名領導人之一。 黃庭堅: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公望:元代平江常熟(今屬江蘇省)人,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於山水畫,為“元四家”之一。著有《寫山水訣》。 黃道婆:今上海縣華涇鎮人,學習並傳播了紡織等技術,推動了當時棉紡織業的繁榮與發展。 黃宗羲:浙江省餘姚人,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 黃遵憲:廣東省嘉應(今梅縣)人。清末詩人,其創作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著有《日本國誌》、《人境廬詩草》。

黃氏家族「源流+遷徙+名人+郡望+祖訓+家規+家訓」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江夏郡:漢高祖置郡。此支黃氏,為東漢大臣黃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陸(今湖北省雲夢)。 會稽郡:秦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黃昌之後。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 巴東郡:東漢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蜀將黃權之後。治所在魚復(今四川省奉節東)。 洛陽郡:即今洛陽,為江夏分支。 晉安郡:治所在侯官(今福州市)。 濮陽郡:治所在濮陽(今屬河南省)。 東陽郡:治所在長山(今浙江省金華)。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隴西渭水東岸)。 西 郡:為酒泉黃衍之後。在今甘肅省永昌一帶。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荊州。 松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2、堂號 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 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大量黃氏族譜記載:因惠連公受封於黃國而得勝。黃國被楚所滅之後,子孫四奔他鄉,大部分向楚國腹地內遷,分別定居於湖北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地,並逐步形成黃氏不同分支。其中一支遷徙至江夏、安陸(今湖北省雲夢縣東南至武漢市)一帶,繁衍為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這支黃姓宗族世居江夏,代為冠族,至孝子黃香,才傾天下,黃瓊、黃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內,時人譽稱“江夏黃氏,天下無雙”。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搜索關注黃氏大家族。今海內外黃姓子孫萬派朝宗江夏,認江夏為郡望與發祥地。江夏堂源此。 此外,黃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思敬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頃堂”、“逸敦堂”、“敦睦堂”、“熾昌堂”、“檀樾堂”等。

黃氏家族「源流+遷徙+名人+郡望+祖訓+家規+家訓」

五、《黃氏祖訓》

追思祖德,宏念宗功,毋忘世澤,創造家風。

遵循孝道,睦族敦宗,濟困扶危,意志一同。

毋因小忿,以傷和融,毋貪小利,以失大公。

團結合作,共存共榮,父慈子孝,言順語從。

為尊愛幼,為幼敬尊,為兄則友,為弟則恭。

夫妻相敬,和樂相容,治家勤儉,常慮窮通。

處世待人,至誠為重,認清善惡,辨別奸忠。

須識持物,莫貪虛榮,良朋多結,惡友毋逢。

步步踏實,貫徹始終,遇雄不縮,勵志前衝。

克苦耐勞,自得成功,至於宗族,或榮或辱。

發展落後,全關教育,百年樹人,十年樹木。

所謂子孫,詩書宜讀,聽者共勉,愚者加督。

先求裔賢,後求金玉,莫因貧困,精神退縮。

邁向前途,創造幸福,思念水源,裔孫多誦。

黃氏家族「源流+遷徙+名人+郡望+祖訓+家規+家訓」

六、《黃氏家規》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不得有箕豆相煎之行為。

敬老尊賢,敦親睦族,

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為。

明理尚義,入孝出悌,

不得有悖反倫常之行為。

慎終追遠,光宗耀祖,

不得有辱沒門風之行為。

崇法守紀,愛國愛家,

不得有禍國殃民之行為。

黃氏家族「源流+遷徙+名人+郡望+祖訓+家規+家訓」

七、《黃氏家訓

訓 孝

自古司徒掌教,首在明倫,而明倫之教,必以孝行為先。帝王統天下為一家,故以孝治天下。而其教為甚宏,庶民聯一族為一家,故當孝訓一族,而其教可遍及聖經,賢傳言孝者,眾人所熟聽。考先代穎考公,秉性淳厚,以至孝聞,身為宰輔,尊養並至。南北朝,琦公事母棒檄逮存,終養後即隱居不仕,二公之孝思,可謂篤而且切矣!凡我同族講孝者,當以是為標準。

訓 悌

五典之中,立愛自親始,而立敬必自長始,故友于之化,施-於有政知悌弟之道。而後長幼之倫,秩然有序,悖逆之氣,煥然而消,所謂兄弟既翕,和樂且耽者也。稽元前代點公、胤公,情同手足,友愛性成。南北朝時,昆季同徵,兄已託疾而不起,弟亦辭職而隱居,似此,兄難為兄,弟難為弟,故得有大山小山之美稱焉。凡我同族言悌者,當以此為景行。

訓 忠

盡已為忠,中心為忠,忠之時,義大矣哉。故不忠為省身之首務,效忠乃匡國之要圖。聖賢之明訓,既詳言於典籍矣。若晉之次道公,社稷為懷;明之相劉公,城頹盡節。吾族之光,於史冊者實不乏人。果知忠之為道,凡於應事物之際,盡其心而竭其力,質諸已而可對諸人,庶俯仰無慚,影衾不作矣。

訓 信

有諸己之謂信,神聖之始基也,昔孔子以軋軌,喻信之不可無,信可行之蠻貊,不信則難行於州里,聖賢問答,亦綦詳矣。溯廬江子思公,西城棲風公,著書立說,無不以信為指歸,即參西鉻近思錄,亦以信為根底,則信實為家傳之寶,後人切勿放棄焉。

訓 禮

人禽之別,禮教攸關,凡在百行,安可無禮,大而見賓承祭,小而輯讓周旋,禮固不可不學也。人不知禮則上下無分,尊卑莫辨,相鼠之譏,何以能免,在昔,吾祖叔度公,職列大夫,清身潔己,禮法甚嚴,吳郡太守,深為讚賞;無忌公臨危不苟,握節以殉。二公動必以禮,常變不渝,故得名垂千古。凡茲後裔,其於持身接物,尤當循規蹈矩,無忝於先人之禮節焉。庶乎可矣。

訓 義

以義制事,動合時宜,見義不為,實曰無勇,聖賢立身行己,可捨生取義,斷不至響利而背義。故不義之行,人所深惡,好義之士,眾所鹹欽。如《三國)時,有祖進公,仗義以誅閹宦;明時巨川公,守義以辭請謁,惟其知義之為義,乃能勇赴義也。吾願後之人,以賊義為戒,而以前人之重義者,為法也可。

訓 廉

語云“貪夫殉財,烈士殉名”。故為富不仁,貽譏陽虎,見得思義,特重子張,臨時不苟謂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當取而取之,是謂義,然後無傷於廉也。若不辨禮義,利今智昏,雖千駟萬鍾,名節安在!吾祖敬容、敬叔,仕宦俱以廉稱;並公、遠公,史冊皆以廉紀,清白傳家。貽厥後人,庶幾紹厥蘇徵,繩其祖武。

訓 恥

孟子云:“人不可以無恥,人而無恥,則凡卑汙,苟且,魯莽滅裂之事,何所不為。”世間凡趨炎赴勢,諂富欺貧,敗名喪節,昧己瞞心,乃天下之最可恥者也!知其可恥而毅然除之,人格自高,人綱自正。考明時喬新公,以及厚公俱恥附權貴,獨立不群,故能清操拔俗,丕振家聲。知恥近乎勇,維茲後進,尚其敬承先德,以迪前光。

訓敬祖

夫人之有祖,猶水有源,木有本也。水之混混其源必深,木之欣欣其本必固,子孫之蕃衍,其祖德積之之厚也,水木物也無知也。科盈放海,蔭落歸根,似有反本之義,人於宗祖可忘報追之道乎?餘家自宋開禧卜居茲土,己歷四百餘歲矣!金牛江口鹹此分第,歷年己久,列世墳瑩榛坍塌淵,每詣奠掃靚之深用感愴,遂考詢譜識,自始祖下凡十一所,乃於嘉靖乙酉歲(注:公元1525年),捐資整修作臺勒石,使子孫鹹知其所。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搜索關注黃氏大家族。自又謀諸伯叔昆弟,置有杷田,俾祭掃各有所資,報追之道雖未殫夫萬一,孝思之心庶幾乎其少展耳,以後子孫當以敬祖為心,尊祖為念,每遇祭掃毋怠忽,使孝敬與我祖考精靈,保我後生,雲仍翼翼,如水之混混,無窮木之欣欣向榮也,若夫立家廟以萃,精神明昭以致孝,享有志未逮,惟於嗣胤有望。

訓敦族

有宋範文正曰:宗族之在吳者,於吾固有親疏以吾祖觀之,則均是子孫固無親疏也。乃置以義壯均膳,設賑而族無隅瘠,誠百世仁族之模範也。每讀其記未嘗不三複嘆,仰時異勢殊心同力,歉弗克效之徒,自愧焉然淵。自幼至長,頗加修飾,不敢失禮於尊卑長幼,族中有貧甚者,量力給財資,其生理不使為不義事,雖多寡無差,而不責其償,禮師訓子族弟侄有願學者,鹹聽其從而復資以書籍,然此固無足齒,亦難盡已一點念親之心耳,為我子孫務雍睦,富毋恃財而驕,貴毋挾爵而傲,勇毋恃力而侮,事尊長必以敬,御卑幼必以禮,弗以疏而忽貧,而慢年幼而褻狎以至婚姻喪葬不能自舉者,各出貲以助之,則於敦族之義殆庶幾矣。或有藉祖德而奮庸者,又當志範公之所志,行範公之所行。

訓為善

賞讀伊訓有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蓋至善無惡者入之性也。福善禍淫者天之道也,為善則順之,而獲福為惡則逆之,而降殃理之所必然者也。人豈以不為善,今如為善,期如聖賢雖不萬一蹴,而至苟能奮然做儆省惕,若戒勵入能孝,出能悌,不昧心負人,不欺心騙人,不忍心害人,刻簿暴戾之行勿為,濟人利物之事行之,日積月累安知善之不已乎!循是而進,聖賢地位亦可馴至,百祥之福有不降自天耶,福縱末降殃可免噫。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搜索關注黃氏大家族。人不可以不為善,餘無片善可紀然存恆存戒懼不敢為逆,理事見人有爭者息之,災者救之,貧老無依者周之,道之艱步水之病涉者杜之平之,唯勉強學好而已。昔昭烈戒子曰(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汝父德薄不足效也,爾曹當三複斯戒而敬佩夫伊訓之言。

訓守成

夫人知創業之難,而不知守成之不易也,蓋創業者身歷憂心懷畏懼,鮮不得之於艱灘人知其所為也,守成者處於安逸,志易驕縱,少不克念隨失之矣,此則人每忽之,入能知其得之之艱,與夫失之之易,斯可世守而復失也淵,自蚤歲慈父見背,十七始得相理家務,仰承垂緒,克紹其裘,力本居積,未賞暇逸,量費節用,罔敢縱侈,歷今之六十餘年,似拓祖父覺臻苟完創之之艱已往事也,子孫守之當思父功刻苦,祖德勤勞克勤克儉,毋怠惰,毋事紛華,毋好奢靡,毋尚氣,毋爭產,毋賭博,毋健訟,士必登名,農必積穀,工必作巧,商必盈資,常使衣食饒裕,其裘不失,吾身雖沒且將含笑之於地下矣!傳曰:晏安鳩毒,勤儉是良圖。太公曰: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誠守成之格言,爾曹其勖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