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怎麼辦,從小爺爺奶奶帶的,現在大了,父母帶管的過來嗎?

蘭蘭的春天888


孩子不乖很正常,小孩子對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心與期待感的,關鍵在與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個人認為從生活習慣先開始培養,習慣好了,後面教教東西也快了。可以從下面三個方向入手:1、生活起居飲食方面,做到規律、能自己解決基本的穿衣、吃飯、如廁等問題。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如果拖拉時間的,採取措施,讓他慢慢把壞習慣改掉。3、學習方面做好親子活動,父母要多多讀書,特別是育兒的,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個人成長問題,自己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去看待生活中孩子碰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怪孩子不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肚子裡的時候他就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有自己的意識了,所以做父母的只能引導而不是做判斷[呲牙]


寧波阿山


其實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我覺得孩子能不能管得過來,這要看父母平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我舉兩個例子進行說明。這兩個例子都是我親眼所見的,我相信對大家有幫助。

其一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我兒時的玩伴,他比我大兩歲,那時候我記得他爸媽離開他是因為躲計劃生育去了外地,去的時候他很小還沒讀書,等他父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十多年後了,而且這十多年他沒有見過他的爸爸媽媽,他一直跟他的奶奶生活,想起都可憐。等他爸媽回來照顧他的時候帶來了幾個弟弟妹妹,對他也不夠關心,因此,他從來不喊他的爸爸媽媽。對他爸媽非常冷漠。因此他小時候也非常調皮,甚至讓人罵做壞人,不受人待見。從這方面來說,這個孩子父母肯定是管不了的。

其二是我的一個學生,他的爸爸媽媽也常年在外打工,他也和自己的爺爺奶奶居住,他爸媽一年就回一次家,但是他和他的爸媽關係非常好,長長跟我說他爸爸又買了什麼玩具給他,媽媽又買什麼新衣服給他,他非常開心。一點也感覺不到他和父母有什麼隔閡,後來有一次,我在家長會上見到了他的爸媽,問起他們的情況,他們給我說他們在家裝了監控,隨時可以看見孩子的情況,並且每天要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

因此,我覺得孩子能不能回到父母的身邊,能不能管得住孩子,要看父母是否真的因打工,因生活而忘記孩子,你想一個電話也沒跟孩子打過,沒有一次問候,孩子怎麼能記住你呢?怎麼能親近你呢?他都不知道你什麼脾氣什麼習慣,怎麼可能和相處,怎麼受你管教呢?所以我覺得不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不受管教,而是我們早已忘記管教孩子了。因此,希望各位在外奔波的家長們多聯繫你們的孩子,多年前可能因為信息的閉塞,通訊的限制,我們做不到遠距離的瞭解孩子,但現在通信發達,語音,視頻完全可以滿足我們通信需求,希望家長在外也多瞭解孩子,多陪孩子說說話。





數學天天練


  • 孩子最好自己帶,不能交給爺爺奶奶。 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的都比較寵愛孩子,慢慢孩子被慣壞了,再說了爺爺奶奶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教育觀念不一樣,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自己帶,我婆婆就比較寵孩子, 孩子都上小學了還喂他吃飯。 孩子抓他們臉,他們還笑。 更可氣的是孩子和他同學打架,她直接上手打人家孩子。


親愛的煬煬


我也過同樣的經歷,不是我孩子,是我同學,她是讓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的奶奶是營養師,一天不停的變著法往孩子嘴裡填飯,而且有潔癖,不讓孩子摸這摸那,孩子該有的童年都惡殺了,最後孩子面黃肌瘦,營養居然消化不良。後來她媽媽一氣之下接過來自己照顧,慢慢過來了。所以看跟婆婆關係怎樣,老話隔輩親,如果關係好就直接說,如果關係不好,讓老公說,如果還不行就送學校,或自己照顧,愛不等於惡殺孩的童年美好,該有樣子,讓小孩自由發揮吧!像這樣




小老虎虎媽媽


不管關不關燈過來都自己來帶吧 不然更不好帶

我本身是一個職業院校的老師 問題學生都大多是家庭有問題的 要麼父母離異 要麼爺爺奶奶帶大的

我這裡給你舉一個例子吧 18級我們招收了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女生 在老家已經上到高二 馬上高三要高考了 來我們學校上了技校 我和她聊天得知她在六年級已經鋼琴考了十級 為什麼來我們學校 就是為了和父母對著幹 父母讓幹什麼就不做什麼 因為她從小就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 父母至少一個月見她一次 但是給爺爺奶奶足夠的生活費 在我們學校就讀期間也是很活躍的 主持晚會等等 代表我們學校去省裡參加演講比賽 獲得優異成績 但就是這樣一個本可以全面發展的孩子就是坐不下來學專業知識 以至於只在我們學校讀了一年就走了 什麼都堅持不了 行行出狀元 但貴在堅持

所以我建議 晚不晚都得帶在身邊了 然後多交流多溝通



小熙與阿娟


孩子都是這樣的:跟誰帶就跟誰親。從小跟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就跟爺爺奶奶親,這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現在孩子少,爺爺奶奶帶孫子一般都很“寵”孩子的,什麼事都由著孩子,很少給孩子說“不”,所以很多爺爺奶奶帶的孩子養成了“任性、固執”的性格,確實是不好“侍候”的。

突然把孩子從他的爺爺奶奶家接回來,換了一個環境,孩子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家長同樣也有一個適應過程。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孩子跟爺爺奶奶帶那麼久了,現在離開了他們,心裡就會想念他們,惦記著與他們相處時的美好時光;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裝的是“世界只要爺爺奶奶好”,所以,剛開始孩子根本不會“買你的賬”,父母更不要奢望孩子馬上就會聽你的,順從你。

父母必須無條件的與“剛來咋到”的孩子和平相處一段時間。這與其說是父母在適應孩子,更不如說是孩子在“考察”父母。這是一段艱難的互動過程,要麼成功,孩子認可你這個父母,聽你們的;要麼失敗,孩子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我行我素,孩子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裡。

當然,只要你有心,孩子就一定能管的過來的。但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立竿見影做到的事,家長必須有一個長期的思想準備。

首先要想辦法改掉孩子的“任性”。孩子任性往往表現出為所欲為,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想做什麼就一定要做什麼。如果達不到目的,通常就會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發脾氣等。

要想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首先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威信,讓孩子有一種對父母的“敬畏”感,知道父母的“厲害”,說到做到。其次,要教育孩子關心別人,懂得謙讓,樂於幫助別人。

第二是要改變孩子過於固執的性格。孩子的固執通常表現為不能聽取別人的想法和意見,想要做的事情十頭牛都都拉不回來,而且不聽勸阻。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要敢於對孩子說“不”,並且給孩子劃出一條“紅線”,明確地告訴孩子蠻不講理,不聽勸阻會有什麼後果。這就是“勿謂言之不預”也,即警告孩子,不要說我事先沒有告訴你。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加強溝通與引導,孩子就會和你站在一起,聽你的。孩子就管過來了。


等待燦爛春天


這其實是很多在外打工父母遇到的棘手問題,孩子不乖確實可以管,但付出的精力可能會很大。

現在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家長的矛盾和孩子的矛盾,使得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徹底的解決,作為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化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緩解這樣的矛盾。

老人帶孩子的弊端

很多家長為了生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去外面拼搏賺錢養家,而有些孩子甚至還沒有爸爸媽媽記憶的時候,他們就過上了留守兒童的生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成了他們第一監護人,更準確的說是成了他們的爸爸媽媽。

孩子每天都是跟老人們生活,和老人的關係自然是最親的,但老人在教育方面,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弊端。

  • 教育理念落後。很多老人還是老觀念,還是用他們帶大自己孩子的那一套方法去帶現在的孩子,這顯然是不與時俱進的。
  • 教育方式落後。除了教育理念之外,最關鍵的就是教育的方法,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沒有充分的參與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他們的很多方式方法都是落後的。
  • 教育目的落後。老人的教育目的,更多的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而沒有更多的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孩子性格脾氣的培養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的。

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對於和老人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其實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生來就是缺愛的,缺父母的愛,這裡不是說老人不愛孩子,而是說父愛母愛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所以,對於這些孩子,如果家長要讓他們改變,讓他們感受到很多的關愛,讓他們真正的接受父母,那就要從他們的內心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

  • 多溝通。這其實是基礎,在孩子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溝通的機制,不管是誰對誰錯,都要通過溝通來解決。
  • 多陪伴。孩子一旦和自己的父母生活,作為父母一定要多陪陪他們,不能因為工作等其他原因冷落了孩子,那跟和老人帶就沒什麼區別了,關係自然也不能拉進一步。
  • 多鼓勵。缺愛的孩子總是自卑和內向的,而作為父母就是要多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同時讓他們敞開心扉,在交流中擺脫自卑的心理。

結束語

生活的無奈和困難不能成為疏遠孩子的藉口,有條件的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自己照顧,哪怕會有很多的艱苦。我想孩子不會怕跟著父母吃苦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苦,他們覺得只要跟父母在一起就是甜的,就是快樂的。


萌卉媽


您好,非常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仔媽想糾正一下,這個概念。王菲這個明星基本都認識,她有兩個女兒,李嫣和竇靖童。王菲的這個人很有才,但離過多次婚,在家庭這方面看似非常的混亂,也不合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王菲有自己的一套育兒觀。兩個孩子王菲都是陪伴著長大的,其奉行一句話:你可以不乖,但不可以變壞

在新時代用乖這個詞語來形容孩子已經不恰當了,一般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內心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實際上父母和孩子之間

出現摩擦是必然,尤其是長期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父母想要和孩子和平共處並不容易,仔媽認為可以先了解一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吧。


01分析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普遍具有這幾大弊端

現在的年輕人在生完孩子之後,很少有放棄工作,全身心帶孩子的女性,畢竟現在社會壓力巨大,僅靠男性一人有時也難以維持。所以大多數女性在過完產假之後,依舊會投入工作,孩子會交由爺爺奶奶帶。還有一些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扔在老家。長期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一般在性格上都會有這三大弊端。

• 任性

任性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最大標籤。老年人的隔輩親並不是開玩笑的,對孩子可算是要什麼給什麼,凡事都隨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即使做錯了事情,也不捨得打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又怎能不任性呢?

• 懶

第二個性格特徵就是比較懶,老年人在帶孩子的時候,事事幫孩子打理的井井有條,不捨得孩子幹任何一件家務事。

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會做。如果是男孩子養成這樣的懶惰心理,那麼長大之後就會缺乏責任心。於女孩子而言,將來成家之後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 缺乏安全感

當然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最普遍的一個特徵就是缺乏安全感。雖說爺爺奶奶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無法和父母之愛相比。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缺乏了這種愛,就會導致孩子內心缺乏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家庭。


02解決方案


▶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應該怎麼和平解決呢?

像這類孩子其實內心對父母是有一定的恨意的,內心想靠近父母,但最終所表達的就是排斥,我行我素,不聽勸導。像這類孩子父母之前花較少的心思,之後就要花更多的陪伴來彌補。

1)陪伴

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內心比較敏感。

過去的時光失去了,也再也回不來,想要和孩子好好相處,那麼就要花時間陪伴,彼此瞭解。放下父母的身份,和孩子做朋友。向孩子道歉,沒能陪伴孩子成長,並向孩子保證未來的日子會一起走,以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2)理解

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自身會存在很多的問題,一些壞習慣等等,父母和孩子剛接觸就會各種的嫌棄,此時就容易爆發矛盾。相反多一些理解,寬容,逐步引導孩子去改善,才是一個好的方法。

3)試著和孩子做朋友

父母不要試圖去做封建傳統社會的統治者,強行壓迫孩子無非會出現兩者情況,第一種親子關係破裂,第二種強權之下孩子越來越懦弱

這兩種都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那麼父母就轉變思維和孩子做朋友,瞭解孩子的一切,出現問題時像朋友一樣去引導,逐步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03最後總結


仔媽認為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是孤獨的,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

,這類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理解和寬容。父母不要指望孩子太乖,孩子可以朝著自己認為的方向去前進,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做好引導者,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赫爸仔媽育兒,專門記錄育兒日常,為新手爸媽解決育兒問題,在育兒這條道路上,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赫爸仔媽育兒


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要讓孩子樹立社會責任感與合作之心。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建立責任感。通過主動的參加很多的活動,讓孩子更早的融入社會,懂得與人合作實現共贏,才能培養孩子的合作之心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和環節。


安康資訊


孩子太小,不能硬來。如果你們夫妻太著急硬著來,會給孩子心裡形成硬傷,他不信任你們,會一切都跟你反著來。父母只能用大愛關愛他,時間長了,相互磨合好了孩子才能和你們一條心。切記!不能用硬的來,打更不是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