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吃什麼?有什麼禁忌?

軍花43


明天就是正月初五了,在我國南北方都有“破五”的說法,不同地區的習俗也是各有不同。在我們北方居住的地區都有初五要吃餃子的說法。過了正月初五就意味著年已經過去了,在春節期間不許做的一些禁忌的事情,在過了初五以後都可以進行正常了。



正月初五吃餃子,在我們這裡有這樣的習俗,認為初五既然都叫做破五,就有“破”和“打開”的意思,利用包餃子把所謂的“破”給捏合了,不讓它“破”,所以在正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包餃子吃的,這是我們居住的地區對“破五”習俗的理解。


在過年期間,有很多人家的垃圾都是不能輕易扔出去的,一直等到“破五”以後才扔出去,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把破爛的垃圾扔出去迎接新鮮的東西。

正月初五這一天還是少不了燃放鞭炮的,因為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的生日,這一天早上燃放鞭炮就是為了迎接財神爺,只要財神爺來到家中,新的一年裡一定會財源滾滾。

對於我們農民來說,過了正月初五,農活忙的就要開始幹農活了,所以把正月初五也看得很重要,畢竟一年裡只有過年才是真正放肆的休息幾天,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農民朋友們都有好的收成。


草原話三農


我是純純的東北人,大年初五吃什麼,有什麼禁忌,都是從老一輩人傳下來,遵守至今。

每年過年的時候,大年二十九就要洗好澡

將內衣褲換掉,準備迎新年了。在三十當天上午12點前,要擺好供果,晚上迎接保家仙回家過年。三十下午的飯菜可以簡簡單單,半夜的飯菜不管幾口人都要擺八到十二個,半夜必須吃餃子。

在放炮前,要請神回家過年,再放炮,吃餃子。吃過飯,就要給不在身邊的親人打電話或發微信拜年。

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能洗腳,只能是擦擦腳就睡了。

大年初三前不許扔垃圾

每每到過年前,我們都準備好幾個大的塑料袋,垃圾裝滿後就放到門口。初一大清早,也要吃餃子,不能出門串親戚。

初二才是走親戚的日子,白天走親戚,晚上回家要撤掉供果,送神。在我們看來春節基本上是過去了。

初三才能回到孃家。連著吃兩天,初五就必須在家過了。

大年初五,我們吃餃子。

餡子隨意,芹菜豬肉餡、韭菜雞蛋餡、酸菜肉餡、韭菜肉餡、三鮮餡,想咋做就咋做。

早上起來,大部分人家都放鞭炮,意為“破五”。這一天,不能洗澡、不能剪指甲、不能理髮,不走親訪友。

中午或晚上就把餃子吃完了,在家待著穩當當的,等著初六的到來,

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們就是純正的東北人,各家還略有不同吧。


黎濤微世界我在等著你


明天就是大年初五了,按往常來算,這馬上就要上班了,可是今年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春節假期真的延長了。於是這大過年的在家啥事兒都沒幹,天天研究著吃,農村過年對於“吃”的講究也很多,從初一開始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食物要吃。初一當然是吃水餃了,初三也是吃水餃,這初五該吃啥呢,初五終於不用吃水餃了,而是吃麵。


農村有個特別好玩的習俗,從初一開始每天管不同的小動物,一雞二狗三貓四兔五豬六羊七人八谷九莊稼苗,雖然說出一管雞但是可不是吃雞肉水餃,而是吃豬肉或者牛肉水餃。過年的時候,北方地區都是吃水餃的,因為餃子的形狀看起來像小元寶,吃白菜豬肉水餃,證明這一年會來財,而且天天有肉吃,也算是給這一年開個好頭。

初三管貓,還是吃水餃,初三的時候是我們這裡閨女、女婿回孃家的日子。因為年三十和初一閨女不能回孃家來,所以沒有吃到孃家的水餃,在初三這一天就再包一回水餃給閨女吃,至於初三的水餃是什麼餡兒的,這個倒沒有統一的說法。


這樣算來明天初五就是管豬的日子,初五的時候要吃手擀麵,用老人們的話說初五吃了手擀麵,就可以趕走毛毛蟲,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毛毛蟲的手擀麵有啥直接關係呢,但是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個傳統習俗,到了初五家家戶戶都會煮麵條吃。

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就可以將家裡前幾日沒有送走的垃圾都倒出去了,在我們北方叫“送窮”,就是把窮的、破的、不好的東西全都送出家外,初五這天就不要再把垃圾攢在家裡了,而是要早早起床,把家裡打掃乾淨,垃圾該送走的都送走,這樣留下來的就都是幸福和美好了,明日就是初五,大家一起來吃水餃,破五送窮吧。


一品小十六


大家好,剛起床,馬上中午12點了,這幾天真的是休息透了!吃了睡,睡了吃,生活非常有規律,睡不著了,可以到外面的院子裡運動一下,今天的太陽好鮮豔,非常美好的一天。

今天是大年初五,也不知道是幾月幾號,也不知道是星期幾,如果不看手機,日子真的是過得稀裡糊塗。

那麼大年初五有什麼禁忌呢?是的,我們稱初五為大年初五,也就是說,從初一到初五,是最有年氣的,我們走親戚的時候,最重要的親戚也是在這段時間裡看望,因為小時候親戚比較多,叫姑的,叫舅的,基本上都是在初五之前出門的,而那些不重要的親戚,老親戚,叫姨的,基本上都在初五以後出門,可見農村對於走親戚來說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可以說春節有很多禁忌,在初五之前都是不能破的,我這幾天常常與媳婦溝通,大過年的不能爭吵,這也是我爺爺告訴我的,但媳婦經常在家裡大喊大叫,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問題,比如說春節的時候不能理髮,不能縫縫補補,不能破土,老人們經常會給我們舉很可怕的例子。

當然,這些禁忌也慢慢的減弱了,年輕人也不太講究了,但是當過了初五以後,講究也不是那麼嚴格了,有一點,正月不理髮,卻是達成共識的,直到過了二月二以後才開始理髮。

初五這一天,我們要把家裡打掃的很乾淨,並且將垃圾倒掉,也有一種說法倒掉的是晦氣,認為這一個講究必須要有。

初五這一天,我們這是要放鞭炮,吃餃子的,也有一種吃法,叫什麼都可以破,餃子不能破,包餃子就是包住那些小人的嘴,可見小人大家是有多痛恨,但是卻很無奈,因為嘴在別人身上長著,而且不要與小人去講理。

初五這一天吃什麼,每個地方都有不同,有的地方吃麵條,有的地方吃年糕,你們那裡初五吃什麼呢?都有什麼講究,說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


鄉村小二哥


農村過大年講究特別多,每天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都有說法。我們北方重大節日的時候都是吃餃子,吃麵的時候也比較多,就連出遠門兒都是上車餃子下車面,一樣都不能少,明天就是大年初五,不知道各位的家鄉有沒有什麼習俗,在我們膠東這裡大年初五俗稱破五,多數吃麵條,也有吃餃子的。

正月初一要吃包著錢的水餃,而且最好是白菜餡兒的,因為有說法吃白菜家裡生財,而且初一的餃子裡面包上硬幣,誰吃的錢多就證明誰這一年的財運很好。南方好像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餃子很少,一般是吃湯圓比較多,在我們這裡統統是餃子,白菜肉餡大餃子。

正月初二沒有吃什麼的說法,正月初二我們家鄉這裡是拜姑姑,到姑姑家裡去拜年,當然是雞鴨魚肉好酒好菜一樣都不能少,吃主食的時候一般就是大棗餑餑和麵魚,吃麵魚也是寓意著年年有餘。


正月初三撤宗譜吃水餃,過年的時候家裡要把宗譜掛起來,請祖宗們回家過年,等到初三的時候就要請下去了,因為初三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不能看到家裡的宗譜,所以家裡會在女兒回家之前把宗譜撤走,而且還要包餃子吃。

正月初四也就是今天,還是繼續吃海鮮、排骨、各種肉,初四在過去就是走走其他親戚朋友的日子,今年宅在家裡哪裡都去不了,於是就把家裡囤的肉菜全都拿出來做了,一家人憋在家裡享用。


明天就是正月初五,我們家打算包水餃吃,因為初五要破五,趕走一切不好的黴運,同時吃餃子掙“交子”,說白了到正月初五這幾天吃了三頓水餃了,不過我們北方人就好這一口百吃不厭。離我們這裡很近的另外一個小鎮,他們那裡的習俗是初五吃麵條,真是十里不同俗,一個地方一個習俗,不光要吃麵條,還要掃地丟垃圾,沒有垃圾製造垃圾也要丟。這樣才能在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有條不紊,財源滾滾。


靈子


過年是為了放鬆,不是為了折騰。

明天初五吃泡麵,蒸一盤臘肉,煮一鍋素白菜加老豆腐,開一瓶啤酒,翹著二郎腿享受生活。

不需要陪伴任何人,也無需任何人陪伴我,怡然自得就行。

今年遇上特殊情況,沒有回老家過年,一個人窩在出租屋裡,讓身體完全休養生息。說實在話,也不想回去,實在太累了。

每年春節回家過年,返回崗位上班時,感覺骨頭都散落一地。

父母盼兒歸,卻不知兒有多累。

放假了,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回老家,而是能夠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躺幾天。但是,家裡人盼著咱們回去團員。

捏著一張火車票千里奔襲,終於到家了,看見了家人欣喜的目光,再苦再累,我們學會了報喜不報憂,裝出有錢過年的樣子。

幫忙幹家務,勤快點;喝酒吹牛🐮叉,豪爽點;花錢發紅包,大方點;打麻將鬥地主,寧可輸點錢也不能丟了牌品,放開點。

既要遵守這樣的風俗,又要回避那樣的禁忌,搞得身心疲憊又一地雞毛。

幾天折騰下來,口袋跟去年一樣空空蕩蕩,身體還不如去年。拖著疲憊的身子,捏著一張火車票,再來一次千里奔襲,返回工作崗位,重複一年又一年的老故事。

獨處,比熱鬧愜意。

明天初五吃泡麵,不需任何禁忌。

一間出租屋,一個人、一杯酒、一支香菸、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什麼都可以做做,什麼都可以不做。完全放鬆身子和心情,養精蓄銳,迎接新一年的挑戰。

拼了一整年,終於換回這幾天的自由自在,不需要陪伴任何人,也無需任何人陪伴我。

沒回去過年,家裡人肯定會說長道短,各種不理解。不需要任何解釋,能明白的,你不說也一樣;不能理解的,你解釋得再多也枉然。

寫在最後:

在外打拼是一場持久戰,可是,我們記住了家人卻忘了學會照顧自己。

這樣聽起來很自私,儘管使勁折騰吧,我們一旦累得躺下了,才是最大的自私,而且沒有任何人理解。

回答完畢。

我是秋一刀,每天一定出現在頭條


秋一刀


關於大年初五吃什麼?有什麼禁忌?可能每個地方都有一定的差異,文化傳統的差異性,民族的不同,最終會導致習俗也有一定的不同。飲食習慣和地域不同,也會體現出當地人習俗的不一樣。

比如我是西北人,我就以我生活的地方來談談大年初五吃什麼?有何禁忌?當然西北也是一個遼域廣袤的土地,每個小地方都有自己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文化傳統,和當地飲食習慣。以我老家為例,我的老家在農村,當地人過去主要靠農業生產為生,由於過去交通鼻塞,信息網絡也沒有今天這麼發達,導致與外界交流甚少,外界的文化傳入也不易,最終導致老家的父老鄉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飲食規律和文化積澱。

首先關於大年初五吃什麼的問題做一簡介:過去經濟欠發達,農業比較落後,大米和麵粉幾乎沒有,當地出產的糜子(米的一種,顆粒呈圓形、較小,顏色金黃,我們稱黃米,做成食物後與白米飯說法相對,叫做黃米飯)、玉米和土豆是主食,所以過去初五這天(也叫破五)家家戶戶做一頓黃米飯,用土豆燉上一鍋自己養的土雞,一家人團坐一起,好好吃一頓,犒勞一下辛苦了一年的自己,也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做好準備。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人們的飲食已經基本沒有什麼固定的菜單,多元化的習慣已經形成,飲食也是千變萬化,想吃什麼就做什麼。

相對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老家在禁忌方面還是保留了大部分過去的傳統,比如:大年初五這天,不能出遠門,不能走親訪友,主要就這兩點。想到初五這天被稱為破五,我們當地的習俗就是,從這一天開始,一切步入正軌,也是新的一年勞作的開始,什麼事情都可以正常進行,比如大年初一到初四我們老家不許洗頭,不許砍柴,不許洗衣服……從初五開始一切步入正軌。

這就是我西北老家大年初五的一天,希望對你瞭解西北文化有所幫助!


午夜聽風雨


我甘肅白銀地區吃攪團飯!

大年初五,我家鄉叫五窮節,吃攪團飯,用黑麵做,蕎麵更好,攢蒜泥,攢辣子,挺香的,味道不錯!我的北方人也許吃習慣了!

大年初五,五窮節,也是洗衣節,每家多少要洗點衣服什麼的!洗掉一年的悔氣!重新開始新的一年!

至於大年初五吃什麼,我家鄉吃攪團,沒有什麼禁忌的東西!


王興菊979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到了大年初五。雖然今年的春節比較特殊,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人們不能像往年那樣在春節時走親訪友,但是農村過年的風俗和禁忌人們依然不會忘。大年初五是比較特殊的日子,被稱為“破五”,在這一天中,有什麼禁忌呢?

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所吃的食物都有講究,在我們這裡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初四的烙餅卷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的說法。也就是說初一要吃餃子,初二要吃麵條,初三要吃韭菜盒子,初四要吃烙餅卷雞蛋,到了初五要捏小人嘴,其實也就是在這一天要包餃子吃餃子。聽老一輩的人們說,之所以在大年初五要吃餃子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在包餃子時要不斷的捏,這樣可以將小人的嘴捏住,不讓小人說壞話,二是在以前餃子屬於好的食物,在大年初五破窮的時候吃餃子,人們希望在未來的一年中都能像大年初五一樣,隨時都可以吃到餃子,其實也是人們對於未來的一個美好期望。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1、送窮。在很多地方大年初五也叫做破窮,從名字中就可以知道,在這一天是要將“窮”送走的,這樣在未來的一年之中貧窮才不會和自己有關係。在我們這裡,從大年初一開始,家裡的垃圾就不能往外扔,一直要等到大年初五才可以將家中的垃圾扔出去。在大年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將家中積攢了四天的垃圾扔出去,垃圾便意味著窮的意思,扔垃圾就是扔窮。

2、放鞭炮。雖然從過大年三十開始便可以放鞭炮,但是人們並不是會從正月初一一直放到正月十五,而是有幾個固定的時間,除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以外,在正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開始放鞭炮。在我們這裡人們將放鞭炮稱為“崩窮”,放鞭炮的聲音比較響亮,窮氣、晦氣都害怕聲音大,所以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放鞭炮,將藏在家中的窮氣、晦氣都崩的遠遠的。

3、接五路shen。五路shen其實就是東南西北中五路財shen,在這一天人們不僅會接五路神,也會祭拜五路神。在大年初五這一天,人們通過扔垃圾、放鞭炮的形式,將家中的窮氣、晦氣都清除的乾乾淨淨,然後在接上東南西北中五路神,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4、忌諱串門。在農村人們串門實在是太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是人們卻不會在大年初五這一天串門走親戚,之所以在大年初五不串門走親戚,是因為人們害怕在出門走親戚時會遇到窮神,並帶到親戚鄰居家中,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通常不會串門走親戚。

5、忌諱動土。勤勞一輩子的農民有幾個特殊的日子不能幹活,其中就有大年初五,因為在大年初五這一天動土的話,很有可能會有災難發生。雖然這個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人們為了在新的一年中有個好彩頭,在大年初五這一天時,人們都不會動土,也不會幹活。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上面所說的五個關於大年初五風俗和禁忌是我們這裡的,你們那裡在大年初五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呢?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受新型冠狀肺炎的影響,今年的春節過得比較特殊,人們不像往年過年時走親戚、串門子。儘管這樣,過年的一些風俗和禁忌,對於老輩人來說,還是沒有擱置。

今天就是大年初五了,在民間還被稱為“破五”節。在這一天,吃什麼?有什麼禁忌呢?

正月初五吃餃子

其實,從正月初一到初五,每天的食物都有講究。在我們當地,有種說法“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初四的烙餅卷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也就是說初一要吃餃子、初二要吃麵條、初三要韭菜盒子、初四要吃烙餅捲上雞蛋、初五要捏小人嘴(即捏餃子吃)。

初五捏上小人嘴,說的就是到了大年初五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包餃子。這個包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的時候,都要捏緊每一個餃子的邊,這個邊相當於“小嘴”。

正月初五吃餃子,聽老輩人講,一是在以前餃子屬於最好的食物,大年初五也叫“破五窮”,這一天吃了餃子,人們希望在來年都像正月初五一樣,隨時都有餃子吃,也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二是在包餃子時,要不斷地捏餃子邊,意即可以將小人的嘴捏住,儘量不讓小人說壞話、瞎話。

正月初五的禁忌

不宜串門。按往年慣例,人們已經走親訪友好幾天了,也該歇一歇了。再說農村人串門實在是太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人們卻不會在大年初五這一天串門走親戚,是因為這一天是“破五”之日,怕給自己帶來晦氣。

不宜剃頭。過去正月裡最忌諱剃頭。據《舊方誌》載:前清下剃髮之詔書,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因相傳已久,便念為“死舅”,也就有了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至今在民間,還是忌諱正月初五剃頭的。

不宜動土。雖說過年不幹農活了,可農民家裡總是餵養著家禽家畜,是要取黃土掩蓋糞便尿液的,但是正月初五是不能取土的。因為這一天按舊例,不要動土,否則會對今後賺錢、掙錢有一定的影響。

另外,忌諱更換和洗滌衣服和被褥。

不過,“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是正月初五是過年人們說話辦事有禁忌的最後一天,各地應該是大同小異的。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鞭炮,開市營業,同時也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無限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