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一戰上,關羽只是抓住于禁斬了龐德,為何能威震華夏?

官兒迷


你看到關羽的戰績,包括擒拿于禁,斬殺龐德,水淹七軍,圍襄陽、困樊城,這些不過都是表面的戰績,如果你能瞭解因為關羽的這一場襄樊之戰,對魏國造成多大的震憾,你就會明白陳壽筆下的“威震華夏”四個字絕對不是這麼簡單。

關羽是蜀漢政權荊州三郡的最高軍政一把手,關羽所依靠的,不過就是荊州下轄三個郡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益州的劉備中央政權在整個襄樊之戰並沒有給予關羽支援,並不是劉備有什麼私心,只是因為兩年多的漢中之戰已經將益州消耗得精疲力盡。

可你知道關羽面對的是什麼嗎?

關羽面對的是曹魏整個中部軍區(荊州宛城軍區)以及整個魏國能調得上的軍隊。

曹魏的軍隊總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中央軍、邊防軍、郡縣兵、屯田兵,曹魏在襄樊地區的襄陽太守是呂常,呂常率領的軍隊也就是襄陽郡的郡縣兵,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呂常的郡縣兵全部被關羽的荊州兵擊敗幷包圍起來。

徵南將軍曹仁率領的軍隊是曹魏的邊防軍,因為襄陽郡也是曹魏在中部地區與蜀漢交界的前線,因此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仁率領的邊防軍也趕來助陣,結果仍然被關羽擊敗並圍困在樊城。

當時的于禁是曹魏的左將軍,同時也是整個曹魏唯一有假節鉞權力的魏國將軍,于禁在魏國的地位相當於周瑜在東吳的地位和關羽在蜀漢的地位一樣,假節鉞可以在戰時斬殺節將,理論上戰時所有將領都歸於禁指揮。

于禁統領的七軍三萬人的軍隊可是曹魏的中央軍啊,是衛戍曹魏首都許都以及重鎮洛陽的外圍部隊,當時曹魏的其他中央軍全部被曹操帶到漢中參與漢中之戰,還有返回的路上,在曹操還沒有返回洛陽時,于禁的三萬中央軍可以說是曹魏在中部前線的最後屏障了。

結果呢?于禁敗了,全軍覆沒,不僅于禁自已被擒投降,而且白馬將軍龐德也被斬殺,在這種情況下,關羽如果拿下了襄陽和樊城,在曹操還沒有趕到時,就能長驅直入許都和洛陽,整個曹魏中部地區的軍事形勢急轉直下

曹魏唯一幸運的就是關羽還沒有拿下襄陽和樊城,不敢直接北上,否則後路就會被呂常和曹仁切斷,也正是呂常和曹仁給曹操爭取了時間,曹操派遣了徐晃增援襄樊,徐晃的軍隊從哪裡來呢?

徐晃的軍隊來自屯田軍,是曹魏召集了在襄樊附近地區屯田的軍隊,屯田的軍隊只能算準軍事組織,沒事時種田,有事時可以徵集入伍參與作戰,相當於預備役人員,除了徐晃,曹操繼續召集屯田軍,以殷署、朱蓋為首的十二營軍隊支援徐晃,徐晃手下的軍隊瞬間達到三萬多人,與關羽在襄樊戰場的軍隊數量不相上下。

如果再讓關羽擊敗了徐晃,那麼曹魏整個中原腹地就再次暴露在關羽的攻擊之下,這是相當大的軍事威脅,曹操為什麼要遷都啊?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威脅,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非常清楚關羽的攻勢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也非常清楚遷都會造成什麼樣的恐慌。

與此同時,曹操帶領整個曹魏剩下的所有中央軍從長安急行軍趕往洛陽,隨後曹操到達一個叫摩陂的地方,這裡是今天河南郟縣東南,位置處於洛陽和許都中間的位置,曹操駐紮在這個地方,意味深長。

曹操在做最後的打算,摩陂這個地方離許都與洛陽都很近,如果哪邊危險就能先支援哪邊,也可以說曹操本人率領的中央軍是曹魏政權最後的屏障,但是曹操仍不放心,還不斷從東部合肥前線調兵前往襄樊,比如張遼就被調往襄樊協助徐晃對抗關羽。

關羽此時已是強弩之末了,圍攻襄樊已有幾個月了,士兵疲憊,糧食匱乏,後方也因為東吳偷襲而失去根據地,同時曹操為了打擊關羽軍士兵和增長曹仁軍士氣,將呂蒙偷襲荊州的消息同時告知關羽和曹仁,最終,關羽敗了,一敗塗地。

你以為就說完了,並沒有,這只是關羽在軍事上給曹魏造成的威脅,除了軍事上的威脅,關羽造成的威脅還有政治上的。

整個襄樊之戰前後,曹魏的中原地區,包括許都、洛陽、鄴城等核心地區就一直不太平,境內反叛勢力此起彼伏,首先是發生在許都的太醫令吉本、司直韋晃、少府耿紀等人的謀反案,理由是外連關羽,最後被魏國丞相長史王必和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平定。

緊接著,陸渾(今河南嵩縣)人孫狼無法忍受曹魏繁重的苛捐雜稅,率軍民起義,攻破縣城,隨後南下投奔關羽。

再接著是宛城的衛開、侯音叛亂,聯合關羽裡應外合攻打曹魏,要知道宛城可是曹魏中部軍區的治所,也是襄樊之後曹魏的重要城池,宛城一旦被攻破,與襄樊連成一徵,曹魏中原地區將永無寧日,但是後來宛城被曹仁率軍平定,屠宛城。

最後是發生在鄴城的魏諷謀反案,鄴城是魏王國的都城,是曹操的大本營和權力中心,而許都只是傀儡皇帝漢獻帝的都城,鄴城謀反案誘因就有關羽襄樊之戰的影響,最終被曹丕平定,曹丕還藉機擴大化,殺了數千人。

由於關羽的北伐襄樊之戰,造成了曹魏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處於一種混亂的局面,都對曹魏產生的巨大的威脅,而且關羽面臨勝利也只有一步之遙,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關羽襄樊之戰造成的威脅,相當於敵人打到了你的都城附近,敵人如果再進一步,你就面臨生死存亡,這是多大的影響!

而且還只是關羽一個人帶領荊州三郡的軍隊造成的,要是關羽有益州的幫助,還不知道最終結果會如?還不知道襄樊是不是會被拿下?

最後解釋一下威震華夏。

華夏的意思很好理解,華夏就是中國,是指以河洛地區到關中地區這一片的核心地區,威震華夏就是指關羽這一戰造成的影響,已經威脅到了整個河洛地區,這裡是曹魏的核心地區,失去這裡,曹魏將國之不國,這一切都是關羽造成的,這是整個三國史書中,唯一有“威震華夏”四個字描述的地方,而這就是關羽造成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額額額,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我是一個騙子,騙術高明,聰明人一般看不出來。大家都知道馬雲很厲害,我名聲不顯,但是我真有錢啊,比馬雲還有錢,馬雲親口承認過的。說這麼多,我們還是回到正題上,關羽為什麼名聲大震。


月光曬穀7063


題主在於禁前面加了個“只是”,估計是和很多人一樣,把于禁看輕了。在曹操陣營裡,最強悍的外姓將軍稱作“五子良將”,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于禁雖然是排名第三,但是他是唯一一個假節鉞的外姓將軍,其他四人最多是假節。其實這個第三排名有問題,因為

在襄樊戰役之時,于禁的地位是最高的,左將軍,此時張遼還只是徵東將軍。于禁排名靠後最主要還是因為他最後一戰的晚節不保(同為泰安人,這的很惋惜),當時是曹魏陣營中外姓第一人沒有爭議的。

正是因為于禁如此強悍,所以曹操將最精銳的七軍三萬五千人全部交給他去抵擋關羽,原本以他的能力,只是去解樊城之圍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被一場洪水給淹了。三萬多人全軍覆沒,曹操的戰略預備隊沒了,首席大將也被抓,所有人都很震驚。想想後來關羽被偷襲,各種陰招使盡最後只剩百來人了,被潘璋抓住,這一個功勞讓潘璋在東吳嘚瑟了一輩子。而關羽面對的于禁有三萬五千氣勢如虹的精銳,還有樊城內的曹仁夾擊,在這種不利狀態下大獲全勝,當時沒有人做得到。

這時候曹操有了遷都的想法,因為此時沒有機動兵力可用了,即便再派援兵,士氣也大不如前。因為群臣反對,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先讓徐晃去頂一下,隨後抽調東吳前線張遼做後援。好在徐晃帶領一群新兵蛋子創造了奇蹟,打通了包圍圈,徹底翻盤。

關羽抓住于禁,影響力巨大,好比後世的淮海戰役,都是以少勝多並且是殲滅了對方最後的主力精銳。但是淮海戰役是兩家對決,沒有第三方影響,所以粟裕大將可以放手將兵力使用到極限。而關二爺則沒保留戰役預備隊,也放開使用兵力了,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悲劇。


百勝刀王胡逸之


襄樊一戰,關羽為何能威震華雄呢?原因其實有很多,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一個個來說。

關羽本身因素:

第一,關羽發動北伐前,已經是天下名將,比如白馬一戰,在萬軍之中刺顏良於馬下,已經說明了關羽的勇武,再加上“萬人敵”的稱號,這樣的大將誰不忌憚?

第二,關羽是唯一一個和三國君主都有深入交集的大將。關羽和劉備的關係不用說;曹操對關羽十分賞識,在曹營時,關羽是在“五子良將”之前就取得“裨將軍”的任命,由此可見關羽的地位。關羽鎮守荊州時,孫權和諸將也是忌憚不已,孫權甚至要和關羽結成親家,只是被關羽拒絕了,這當然讓孫權更忌憚了。

第三,關羽一向以忠義的形象在世人的眼前,比如著名的“降漢不降曹”,“封金掛印”等等,都符合當時士大夫和普通民眾的價值觀。因此關羽北伐,響應關羽的有曹魏境內的叛軍,也有曹操內部官員,甚至刺史,太守。當然,這種情況還包含其他原因,下文會說到。

蜀漢的原因:



第一,蜀漢的天然職責是“北伐中原,回覆漢室”,關羽北伐自然具有一定的客觀有利條件。

第二,關羽北伐前,蜀漢的實力幾乎進入鼎峰,劉備剛打完漢中之戰得勝,東三郡也落入劉備之手。雖然關羽北伐從上帝角度來看有些倉促,卻是順勢而為。

第三,蜀漢雖然不能囊括整個荊州,但是擁有江陵和武陵,零陵。尤其是江陵,陸路和水路都北接兵家必爭之地的襄陽,樊城,一旦關羽突破了此地,曹魏在中原無險可守。因此,曹操才不斷派于禁,龐德,趙儼,徐晃,殷蓋,張遼等等,一窩蜂的增援樊城。

曹魏的原因: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十分成功,但是,後期曹操稱魏公,進魏王,讓許多人寒心。這也不能怪曹操,畢竟年事已高,必須建立起曹魏系統,讓後人繼承,否則曹操去世後,曹氏早晚被清除殆盡。

第二,東漢末年,雖然漢室的號召力大不如前,卻未完全衰弱,這是三國能鼎立的最重要的客觀原因。因此,荀彧和曹操分化,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而關羽北伐正好處於曹魏統治的激盪期。所以,關羽一北伐,除了得到曹魏腹地各叛軍的擁護外,曹魏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響應了。

第三,關羽擒的于禁,斬的龐德都不是泛泛之輩。于禁要不是因為水淹七軍而失節,在曹魏軍中的地位是數一數二的,甚至可以說“五子良將”之首,因為于禁是唯一一個擁有“假節鉞”權力的。而且,于禁在曹營中威嚴最重,曾經僅帶幾十騎,進入朱靈大營,收繳了兵權,而朱靈在曹營中僅次徐晃的存在,後入選太廟。龐德雖然地位不如於禁遠甚,但是西涼軍出身,作戰勇猛,另外一位西涼軍出身的殷蓋名氣地位遠不如龐德。所以,這兩員大將的失敗,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反曹聲勢也達到鼎峰,曹操差點要遷都。



東吳方面:自從合肥之戰,逍遙津之戰後,東吳上下忌憚張遼不已,但是比起張遼,東吳更害怕關羽。這裡有幾個東吳自己的原因,第一,關羽佔據了荊州上游。第二,東吳戰略已經轉向,別說合肥,徐州也不敢染指。第三,關羽北伐,威震天下,連張遼都離開合肥開向樊城,結果東吳還是選擇偷襲荊州。可見,孫權懼怕關羽遠超張遼,更何況這還是同盟關係。

因此,關羽北伐,牽動了三國三個勢力之間的核心層面和戰略走向,還不威震天下嗎?


大飛熊騎士


襄樊一戰,關羽只是抓住于禁斬了龐德,為何能威震華夏?關羽身為劉備集團首席大將,在襄樊之戰前期,確實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那麼為什麼稱得上威震華夏呢。個人認為是強大的對手還有蜀國的聲勢所造就的。

我們先來說說襄樊之戰是怎麼來的,其時劉備取得漢中之戰勝利,進封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那麼其他幾位將軍在漢中之戰都立了大功了,身為首席大將必須露一手,一來可以建功立威,穩固蜀國第一將的地位。二來可以在劉備取得漢中的餘威下,錦上添花,擴大戰果。因此襄樊之戰拉開序幕。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北伐,蜀軍分兵圍困當時曹魏所據的襄陽,樊城,守軍兵微將寡,漸感不支,於是曹操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大軍前往救援,但遇漢水暴漲,遭關羽水淹七軍,于禁兵敗投降,而龐德不降被殺,之後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望風而降,更絕的是農民起義軍孫狼投靠關羽,關羽讓他去騷擾曹魏,許都之南,群盜呼應,自此威震華夏。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這是“威震華夏”一詞唯一出現在正史上,為關羽獨享,那麼為什麼關羽能有這麼高的評價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對手強大,首先襄陽是曹魏大將曹仁把守,曹仁可是曹操手下有數的大將。而前來救援的是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加上勇猛無匹的龐德,3萬軍馬一戰而潰。而曹操更是欲遷都避其鋒芒,可見其威懾力。

其二,國力巔峰,蜀國一直是三國中最弱的存在,但在這一刻,卻揚眉吐氣,劉備取得漢中,關羽旗開得勝,蜀國風頭無兩,雖短暫,卻也輝煌過。


總結:關羽在襄樊之戰前期取得了大勝,但之後被東吳背後捅了一刀,兵敗被殺,也直接影響了三國局勢,但不管怎麼說,在那一刻關羽確實擔的起威震華夏的威名。


臨石觀海


關羽威震華夏,只是演義的誇張而已,魏國當時政局穩定,屯田效果已經顯現,兵精糧足,雖然魏國進攻態勢暫時受挫。蜀國從綜合實力上來講,還不能算和魏國一個數量級,關羽攻下襄陽,只是局部獲勝,對曹魏並沒有傷筋動骨,距離一統天下差十萬八千里。




漢南浪子


于禁是魏國著名猛將,也是五子良將之一,武藝超群,很早跟曹操南征北戰,戰績優秀,名氣很大,捉住于禁,使他投降,關羽的名氣自然很大,龐德是馬超的猛將,武藝厲害,聞名於世,被關羽斬了,更加威震華夏,呂布已亡,誰人敵關羽?關羽的名氣大得嚇人。


大有可為888


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打下襄陽輕輕鬆鬆,三國曆史就會徹底改寫,蜀漢就有可能統一三國


深圳舊改與購房投資


因為關羽其實早在呂布死後,就已經無敵了,再有,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等等這些早就讓世人害怕關羽,因此,關羽坐觀荊州,也是可以說,已經無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