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復興醫院出現9人感染的聚集性病例,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這樣提示

北京復興醫院出現9人感染的聚集性病例,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這樣提示

▲2月3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次新聞發佈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徐和建主持。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市衛健委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西城區副區長、新聞發言人繆劍虹,朝陽區委副書記王旭,海淀區副區長張若冰,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賀雄出席發佈會,介紹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回應社會關切,並回答記者提問。

西城區副區長繆劍虹通報北京復興醫院出現9人感染的聚集性病例的相關情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心內科重症監護病房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

截至目前,初步確診病例為9例(其中醫護人員5例,住院患者4例)。已經將確診的病例轉至定點醫院收治,病例以輕症為主。

初步調查,不排除與個別醫護人員受感染有關,具體原因正在進行深入細緻的流調和全面排查。目前,相關密切接觸者採取集中醫學觀察措施。

疫情發生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工作專班迅速開展工作,相關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工作,復興醫院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全面加強了院內感染防控工作,進一步強化篩查和溯源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對發生疫情的病區第一時間進行全面隔離;

二是對全院職工和住院患者進行健康監測;

三是開展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篩查傳染源;

四是對全院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消毒;

五是嚴格落實院內感染管理,對全院醫務人員做好院感防護,進一步強化院內人員的院感培訓,把好入口,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有後續情況我們將陸續向社會公佈。

針對復興醫院的情況,市衛健委給患者家屬提個醒——


記者提問:

針對剛才介紹的北京出現的聚集性病例,市衛健委有什麼樣的回應?


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回答:

我想強調的是,

第一,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頒發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北京市醫院感染質控中心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務人員防護指南(第一版)》,我們要求北京市轄區內的醫療機構都要嚴格執行這兩個指南,醫院加強管理,特別是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對發熱門診、急診、呼吸科等重要部位加強管理,認真做好醫務人員的防護培訓和防護措施的落實;

第二,市民朋友這段時期應減少去醫院探望住院親友的次數和時間,如需探望,一定要遵守醫院的探視要求,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門診就診時應儘量減少陪同;離開醫院後要用流動水洗手,使用有消毒作用的洗手液,避免交叉感染。

市疾控中心:預防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觸者應該這麼做——


記者提問:

聽說北京已經有聚集性病例,您能介紹下現在什麼情況?對於個人防護方面,有什麼建議?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賀雄回答: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等)發現2例及以上的病例,且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聚集性活動是導致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因素,聚集性疫情防控是目前我市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

目前,全市共報告聚集性病例41起,涉及病例120多人,佔確診病例50%以上。

聚集性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員或同事中有湖北等地接觸史,在病例確診前與之接觸,或作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發病。比如,比如一名患者確診後,與其有密切接觸史的父親也隨後被確診。

因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要依法服從社區醫務人員安排,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居家隔離期間,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單獨居住、減少接觸。應單獨居住在通風良好的房間裡,使用專用餐飲具,有條件時使用專用廁所,拒絕一切探訪。儘量減少與家人接觸,在進入和家庭成員共用的空間時應佩戴口罩,口罩被分泌物弄溼或弄髒時,應立即更換。

二是注意個人防護、居室通風、勤洗手。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口罩或手肘遮住口鼻。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通風時間30分鐘以上,保持房間空氣清新,同時注意保暖。確保共用空間(廚房、浴室等)空氣清潔。

三是定期消毒、關注健康。每日至少進行一次房間溼式清掃,以保持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每日至少早晚各測體溫一次,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乾咳、氣促等症狀,要立即聯繫社區醫務人員,說明自身健康狀況,並按社區要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