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健委:互聯網醫療中屬基本醫療服務的,按基本價格項目規範執行,並納入醫保範圍丨上海新聞發佈會

4月13日上午,上海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劉平,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市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陶愛蓮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處長尹欣主持新聞發佈會。

記者提問:這次在線醫療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哪些作用,上海有哪些舉措,來推進互聯網醫院發展,完善互聯網診療服務?

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鄭錦指出:上海陸續推出首批11家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疫情發生以來,為患者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服務,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已累計開展診療服務1.4萬人次,開具處方4300餘張,社會反響良好。

上海依託“互聯網+”,通過智慧賦能,持續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高服務品質,切實改善患者體驗。在疫情防控中,積極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及時滿足市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和疫情防控需要。

一是加快全程醫療便民惠民服務發展。

聚焦群眾就醫的難點,在醫院內部推進電子就診卡使用,方便患者“掃遍”掛號、就診、支付、取藥等門診全流程,實現院內就診“一卡通”。深入推進醫學檢驗結果和影像檢查資料的互聯互通互認,已實現市級醫院44項常用檢驗檢查項目跨院互認。

二是規範互聯網醫院管理,搭建網上診療服務平臺。

發佈《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支持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允許第三方機構依託實體醫療機構設立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將“健康雲”作為上海“互聯網+醫療”公共服務的統一入口,不斷完善功能。

遵循方便群眾就近就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利用、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上海醫保、衛健部門發佈文件,及時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對基於互聯網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屬於基本醫療服務的,按照基本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執行,並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三是開展“互聯網+”防疫服務。

通過“健康雲”、“隨申辦”等生成健康碼,運用三色動態健康碼進行人員分類管理,實現“管住重點人、放行健康人”。設立“上海市發熱諮詢平臺”,開通熱線電話、心理援助熱線和“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組織127名專科醫師輪流排班,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等在線諮詢服務。37家市級醫院1560多名專家在線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及慢性疾病諮詢和科普服務,分流患者。已累計接聽熱線諮詢電話1.98萬人次,“新冠工作室”平臺瀏覽23.98萬人次;市級醫院累計互聯網訪問量239.83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一方面將大力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好的防疫服務和日常診療服務。另一方面將加強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