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骨灰
事實上今天的人類航天發展,就是一場只賠錢不掙錢的商業投資,但這項投資又不得不做,因為這關係到人類未來的命運發展,畢竟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地球的環境遲早有一天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如果不想和地球一起陪葬,就必須要投入鉅額的資金,去發展成熟的航空航天技術。
但考慮到綜合國力的差異,不是哪個國家都有能力進行投入的,於是就形成了大國主導,小國參與的國際格局,在目前這個國際格局當中,美國的航天的技術是首屈一指的,他們不僅能將人類送上月球,甚至還一直準備著將人類送上火星,那麼美國之所以如此迷戀火星,恐怕和這麼幾個原因分不開關係。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除了地球之外,只有火星的環境適合人類登陸,而且火星距離地球並不是太遙遠,於是美國在登陸月球之後,就把目光放到火星上,另外從理論的角度上來說,既然火星的環境可以讓人類登陸,就意味著火星有被人類改造的可能性,所以登陸火星對於美國來說,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最後再說說月球,以美國目前掌握的技術來看,載人登月不是一件難事,但開發月球那是不可能的,月球的環境極其惡劣,人如果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一瞬間就會喪命?
考慮到礦產的開發不僅需要人,還需要各種器械,電力,運輸等一整套完善的工業流程,這套流程別說是美國辦不到,就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加起來,也無法在月球上構建起來,所以大規模開發月球這個事,不是21世紀的人類可以做到的。
種植恆星
嫦娥才到4號,是不是已經不少網友覺得月球跟自己家一樣,來去自如,膩,目光都投向明年的火星探測器了?
要知道美國已經擼了60幾個月球探測器並且載人登月6次了。等嫦娥到60號的時候你也會對探索月球索然無味的。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美蘇的月球探測器加起來100多個,該看的都看了,也就這麼回事。火星才是類地行星,是航天大國比拼的下一個制高點。俄羅斯建國到現在30年,連一個月球探測器都沒搞,始終在執著的搞火星探測——自己單獨搞、拉上中國搞、聯合歐洲搞。美國火星探測器也有20幾個了,其中登陸了9次。現在所謂的“重返月球“開發“深空網關“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2030之後進行載人登火,NASA官網上寫的清清楚楚。
無論是月球、火星還是小行星,除非真能實現馬斯克BFR的ppt中描述的低成本,否則以現在運載火箭的能力都是不可能進行開發的,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也就剛夠把10噸的物體送上月球,還是有去無回的那種。即使是土5和sls這種超重型火箭也就剛剛夠把兩三個人和幾百千克樣品帶回來,離開發還遠著。
老祖宗還沒起床呢
不曉得頭條的人哪來這麼多優越感。
別人永遠走在你們前面。
知道2017年從太陽系劃過的外來天體奧陌陌嗎?
奧陌陌 800米長的圓柱形
根據光譜分析奧陌陌含有極高的鉑金元素
,就這一項含量估計價值1.7萬億美元。
那現在回答你為什麼美國對火星痴迷了
去火星就是為了進入小行星帶做準備。 實現小行星礦資源採集
現在回答你為什麼捨近求遠。
現階段想利用外太空礦產資源,在沒有大規模移民成功前都是不現實的。
大行星的重金屬資源因為引力的原因都沉入了天體內部,人類的現有技術基本上開採不了。
地表是的稀少資源也是外天體墜落與地表帶來的。
小行星就不一樣了。
如火星後面的小行星帶,大概率是大行星遭遇天體碰撞被分解形成的。因此裡面有很多內核碎塊,其地球採集不到、奇缺重元素含量應該極高。
而且只要現在的火箭技術就可以實現帶到指定地方
也許美國會在火星建設一個發射基地,火星引力小發射成本低,帶回的小天體在火星分析,有價值帶到地球或直接冶煉提純。
奉勸一下頭條的網友,不要為國人取得的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請正視差距。
現在知道日本人為什麼不去月亮,去搞小行星帶了吧!!!
銳影文化
美國為什麼不去先開發月球呢?我想一看到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就又聯想到了美國登月是一個騙局吧,美國登月其實並不是騙局,而美國放著月球不去開發而去探索火星,也是有原因的。
話說美國可是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國家,如果美國願意的話,那麼其完全有能力先去開發月球,雖說月球是屬於全人類的,但是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美國在月球開發方面是有著很大的發言權的。可是美國卻放著這麼近的月球不去開發,反而還想將宇航員先送到火星上再說,這是不是不想開發月球了呢?
月球跟火星比起來,有它的一些優勢,但是也並非全都是優勢,月球的優勢無外乎是距離地球更近點,表面引力加速度小點,而且礦產資源也更加豐富一點,但是月球也並非毫無缺點。首先的一點就是月球沒有大氣層,所以導致了晝夜溫差很大,達到了300攝氏度以上。此外月球上也並沒有水資源,如果真的開發月球,那麼估計成本會很大。
說完了月球就來說說火星吧,我就說火星比月球好在哪裡,其一呢就是火星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這個會讓火星的晝夜溫差不至於過大,況且火星上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太極端的溫度;其二呢就是火星上存在水資源,雖然並不是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但是火星的兩極有大量的冰蓋,在南極冰蓋下方,或許還存在液態湖泊;其三,火星上的資源一樣豐富,火星上有大量的乾冰,而以乾冰為基礎可以合成甲烷燃料。此外,火星的引力加速度其實只有地球的38%左右,相比於月球的1/6,或許更適合移民。
但是移民火星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火星距離地球實在是太遠了,最近的時候跟地球的距離也有5500萬公里,而從地球軌道轉移到火星軌道,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時間,想要把人送上火星,實在是困難重重,但是對於勇於挑戰的人類來說,遲早有一天要登上火星甚至是殖民火星的,按道理來說美國沒有理由放棄距離更近的月球,只能說是希望兩者兼得吧,未來美國也有打算重返月球,而之所以現在將登月計劃擱置一邊那是因為人家早就已經登上過月球,目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開發火星上去。
鏡像科普
你說的也有點道理哈!怕玩露餡了,😃
筆者認為!相對於月球,火星更具有研究開發價值!
從太陽的發展週期看宜居帶
太陽系誕生的初期,太陽還不是 那麼熱,金星的軌道可能就在宜居帶!那裡也許跟現在的地球一樣,有液態水生機勃勃!地球還處在宜居帶外,非常很冷!不適合生存!
太陽現在正處在鼎盛的中年,宜居帶的往後推移,現在的金星可謂是火山過海,由於厚厚的大氣覆蓋,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最多,佔97%以上。時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蝕性的酸雨。由於溫室效應金星表面溫度高達500℃,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壓力)。比靠近太陽的水星溫度還要高!
太陽系到晚期由於燃料的耗盡,體積會膨脹到四百倍!到那時地球就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或者被吞沒!所以現在的金星就是地球的結局!
探索火星的價值
由於火星跟地球可以說是姊妹行星,體積,質量,自轉軸傾角,所以火星也是有四季變化的,就是公轉速度慢,一年相當於現在的兩年!
最關鍵的是太陽的膨脹。宜居帶會移到火星軌道!到那時人類的子孫肯定有辦法逃往火星!
所以從長遠的看,火星比月球更具有研究價值!還有月球畢竟只是個衛星,檔次有點低!
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可以評論,一起學習!
量子科學論
大家都知道月球是離開地球最近的天體,從直覺上講開發月球是最理想的,因為距離近,所需花費的成本會低很多,而美國NASA和其他民營組織卻恰恰相反,不僅沒把注意力放在月球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探索和移民火星上,看起來不合乎邏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個有很多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每一天的時間
火星以和地球非常接近,它的一天有24小時多,所以在火星上的一天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一天。而月球上的一天可持續長達28個地球日,看起來兩者差距比較大。另外,由於火星的日子相對較短,因此晝夜溫差不太明顯。在月亮上,白天很熱,夜晚很冷。月球的晝夜溫度之間存在將近300攝氏度左右。如此大的晝夜溫差很難設計出合適的生活保障系統,
大氣層
火星有大氣層,雖然很稀薄。雖然不是一個很棒的大氣層,但至少有一個大氣層。它主要是二氧化碳,對植物很有用,但對我們人類確實很糟糕。擁有的大氣層允許吹起風,這有助於平衡晝夜溫差。而月亮幾乎沒有大氣層。在地球的海平面上,我們在每立方厘米包含10萬億億分子的大氣中呼吸,相比之下,月球大氣在相同的體積中只有不到一百萬個分子。由於月亮的大氣如此之少,任何風都無法真正將熱量從炎熱的白天轉移到寒冷的夜晚。火星的稀薄大氣層多多少少可以阻止一堆有害的EUV和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而月亮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人類受到衝擊。這樣看來在火星上,有可能可以生活在地表上。但是仍然會獲得相當多的輻射暴露。確實從輻射的角度來看,它們都不是很好,但是如果必須選擇一個的話,火星可能會更好一點。
水
最新證據表明,火星的地下湖泊和兩極冰蓋都可能存在水,可能性相對較大。隨時獲得水不僅對人類生存和植物生長都很重要,這可以實現火星自我供給,而不需要頻繁需要地球補給。我們將能夠利用它更方便的來製造氧氣以保障呼吸。而月亮似乎基本找不到水。
重力
火星上的引力比月球上的引力更強一切。火星上引力有助於保持星球上的大氣,並且還有助於使物體停留在地面上並使我們的骨骼更堅固。
科學價值
有證據表明,月亮有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分裂開來的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而火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行星,它是獨立發展的,具有許多很酷的地質學。有很多人深信火星實際上可能有生命。這種可能性令人著迷,因此,從科學上講,火星比月球要好得多。
上面說了那麼多的火星優點,然後我們再來說一下缺點。
首先硬傷是距離
由於月亮靠近地球。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而去火星的話,為了開始為移民提供水和火箭燃料,以及向火星提供的其他補給品,我們必須進行長時間的準備。為了將大型物體送入火星。這個過程將耗費大量成本,並且需要一枚巨大的火箭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到達月球只需要三天,而到達火星最少需要六個月。由於火星年比地球年長得多,差不多要2個地球年,因此行星以最近的方式排列,每兩年才輪到一次。在大約兩週的時間內可以最經濟的發射火箭從地球到達火星(稱為“發射窗口”),如果錯過了這幾天,那麼只能兩年後再約了。另一方面,由於距離月球很近,因此很容易到達。實際上,由於月球在繞地球旋轉,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去那裡。所以這有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從月球上救人很可能實現,而在火星上,人們一被困就可能要幾年,這個鞭長莫及。此外,如果地球上和月球上進行對話,那麼只會有幾秒鐘的時間延遲。而火星的延遲時間介於4到24分鐘之間,這具體取決於火星是在太陽的“我們一側”還是相反的一側。這樣長的信號延遲簡直是個很大的難題。
太陽事件
六個月的火星之旅,宇航員將在廣闊的太空中乘著一艘小船。如果發生大的太陽事件,導致輻射顯著增加,這經常發生,那就有很高的風險,除非船上有更先進的輻射屏蔽層,否則船員們很可能超輻射劑量而死亡。登月途中也可能發生太陽事件。但是由於到那裡僅需三天,因此更容易避免可能發生輻射爆發的時間。
所以從這些情況比較來看,火星更好一些。由於生命的可能性和很久以前發生的非常有趣的地質情況,火星為科學探索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如果地球上有一天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而無法維持生命,那麼火星將是一個更好的移民星球,因為有可能找到水,更高的重力和大氣。適合生存的可能性更高一點。
其實這些可能並不是重點,美國NASA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火星,高頻次的發射了那麼多火星探測器那是因為他們發現了一些重要東西,NASA一直在隱瞞著秘密。許多火星重要發現都不會公佈出來。NASA放出來的圖片信息和新聞都是經過掩飾的信息。當然包括一直在給大家洗腦的火星全貌圖,一直表明火星是荒蕪的、沒有生命跡象、甚至是沒有水的星球。上個月歐洲宇航局發佈的一張高清火星拼接圖給大家展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火星,這個圖片是由火星快車探測器拍的圖拼接而成,圖片絕對震撼。原來火星是那麼漂亮,簡直是第二個地球。兩極更大的冰冠,顯示出來的絕對有生命跡象的景象,大家對此怎麼看?
NASA發佈的火星圖
歐洲宇航局ESA發佈的火星圖
環球科幻
現在各航天大國雖然都有火星計劃,但都是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火星探測計劃,各國現在的開發重點還是在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中美俄都有自己的月球計劃,最終目的也都是再月球上建立基地進而實現對月球的開發和利用,目前全世界只有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把主要靜力放在了火星,按照馬斯克的計劃,他在2024年就能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美國的NASA是官方的航天局,經費受國家限制,雖然已經確定要重返月球,但是對火星仍然是以探索為主,其他國家的航天局和美國的情況也都差不多,而且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也只能去開發月球,火星來回一趟要一年多,月球只要半個月,從物流成本上來說月球的經濟效益也要比火星好得多。
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從頭到尾就沒想過給地球帶來什麼好處,馬斯克的目標是在火星上建立自給自足的殖民地,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因此馬斯克只需要把去火星的船票賣出去就行,如果有國家去學習馬斯克的火星計劃,那麼只會賠的體無完膚。
現在人類已經探明月球上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和核聚變資源氦-3,這些都是人類開發利用月球的理由,而人類對火星的礦產資源瞭解並不多,因此單從經濟上考慮,中美俄也不會把全部精力放到火星上。
如果馬斯克的計劃都能實現,那麼今年他就會在亞軌道測試自己的火星飛船,在2024年之前就發射數艘攜帶物資和設備的飛船前往火星,2024年實現至少40人定居火星。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美國為何不先開發月球,而要把精力放在火星上?
按理來說確實是這樣,放著那麼近的月球不去,還跑到大老遠的火星,美國人腦袋被驢踢了嗎?
那麼我們來看看月球和火星各有引人之處?
首先我們來看看月球有哪些優點:
1.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平均距離才38.4萬千米
2.月球引力大約只有地球的1/6,以月球作為前進基地非常合適。
3.月塵中含有大量的氦三,是未來重要的核聚變燃料!
4.月球上各種礦產資源.......
說了月球那麼多優點,但月球有也有致命的缺點,月面無大氣,晝夜溫差大(超過300度),沒有水資源,即使有大都以化合物狀態存在,需要提取.....但月球實在是一個我們人類練習走向深空好課堂,在這裡所有的技能都將得到徹底檢驗,而且比起真正的深空來說成本還算不高!
那麼火星呢?儘管月球喜憂參半,但月球並不是不能去啊....為何還要跑去火星?
1.火星有一個稀薄大氣層,這讓火星晝夜的溫差不至於太大,夏季火星赤道地區溫度20度左右!
2.火星有水冰,有二氧化碳乾冰,以此為基礎可以合成甲烷燃料,鋼鐵俠馬斯克的火星登陸計劃就打算在火星製造燃料再回來,儘管看上去有點不太靠譜,但這說明還是可以操作一番的!
3.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1/3強一些,約38%,作為前進基地,火星一樣合適,而且比月球更合適,因為火星有比較容易獲取的水!
4.火星資源一樣豐富.....
但火星距離地球實在太遠了,最近是也只有5500萬千米,而從地球前往火星是霍曼轉移軌道過去的,那麼長達數億千米的距離以及大半年的時間,通訊延遲,信號微弱,太陽遮擋....障礙實在太多,但火星誘惑力有那麼大,這讓人有些欲罷不能!
迄今為止人類送往月球的探測器有73+1(嫦娥四號),送往火星的有40+1(洞察號),比起來還是比火星多!
當然上圖只包括登陸的,還有未登錄只環繞的!
上圖是前往火星的探測器,成功的和不成功都在列!
但無論去哪個天體都是需要大量成本的,即使是無人探測月球,當然在上一波月球探測熱度過了之後NASA的興趣轉向了火星!不過最大的可能是月球與火星NASA是打算兼得的,但事實上二十一世紀的經費預算讓不得不讓NASA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目標,而且當年的阿波羅登月就是因為經費與後續的增值計劃而被取消的!
那麼現在NASA已經數次提出了重返月球計劃,而這個捉襟見肘的時代裡執行這個龐大的計劃談何容易,而火星探測則是有著一系列的規劃,已經走到半道上,後續計劃源源不斷.....但這一波之後說實話,火星的未來如果沒有增值產業跟上(就是如何從這些計劃中開發出賺錢的行當來),那麼僅靠國家意志的話,萬一換個不太支持太空計劃的總統,是不是就得涼涼了?
因此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長期高昂的火星探測投資,是不可持續的!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美國探索火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尋找地外生命,月球美國已經探索過很多次了,最有名的就是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耗資巨大,沒有實際意義 更何況月球沒有大氣更別談生命的存在了,這和美國尋找地外生命的方向背道而馳!而火星就不一樣了,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由於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鐵就生成了一層紅色和黃色的氧化物。誇張一點說,火星就像一個生滿了鏽的世界。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可達上百攝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溫度可達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氣。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約佔95%,還有極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徑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體積不到地球的1/6,質量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內部和地球一樣,也有核、幔、殼的結構。 火星的自轉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轉一週為24小時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晝夜比地球上的一晝夜稍長一點。火星公轉一週約為687天,火星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的兩年。火星擁有大氣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這一點和地球的相似度很大。就在最近美國和歐洲的火星探測器發現了火星地下冰的存在,也就是說明火星上有水的存在,這讓美國尋找地外生命更加有信心,所以美國痴迷於探索火星也在情理之中,火星有適宜生存的潛力,更有科學家提出改善火星大氣!當然這條建議目前還是設想,不過隨著人類航天探索科技的進步去火星是必然趨勢!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吧。
可惡的笑臉
去月球上幹什麼,採氦三,難度太大,沒個五十年幹不了,現在吹噓氦三多麼多麼的好,其實有點過了。既然採不了氦三,研究月球總行了吧,是的,美國也一直在研究月球啊,比如美國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研究月球並不一定非要派人去,派人去是耗資比較大的,按當時阿波羅登月計劃來看,摺合成現在的美元,差不多花了2000億美元,而建造一艘航母只需要80億美元,一次次登月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了,怎麼再繼續維持呢?
火星距離地球遠,也比較的神秘,它是一顆類地星球,據說在很久以前,火星上也有海洋,這麼神秘的星球,自然想去考察一下,既然月球的資源暫時不用想了,總得找個事情做做,那就只有火星了。
要說對於火星的探測,2000年之前的探測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其中蘇聯失敗的次數最多,堪稱次次都失敗,美國成功了水手4、6、7、9號,拍攝回來了大量的火星照片。
2000年之後,火星奧德賽軌道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勇氣、機遇、好奇號火星車等等,美國開始將重心轉移到了火星上了。
探索太空沒有什麼不合乎邏輯的事情,探索月球與火星,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而在於哪個價值更大一些,哪個在目前的背景下最合適一些。
不過,美國也打算重返月球了,歐洲也打算在月球上建立月球村,我國還有後續的嫦娥五號、六號、七號任務,以及登月、建設基地任務,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計劃要一個一個的來。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