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啥意思?今年二月有九嗎?

農夫老嶽


在以前的農耕社會,沒有現在的各種高科技,要想把地種好,一來靠人的勤奮,二來,就得看老天爺的脾氣了。中國老百姓向來有著勤奮肯幹的優良品質,這一點毋庸擔心。但是這個老天爺的脾氣,我們卻沒法控制啊!怎麼辦呢?老祖宗很聰明,既然控制不了,那就摸清他的脾性,農業生產時順著他的脾性走。為此老祖宗們特意養了一批人,每天的任務就是數星星看月亮,記錄天時,經過長年累月的觀察,終於摸清了老天爺的大概脾氣,總結出了一些規律,並將這些規律用膾炙人口的農俗諺語傳播開來,比如說現在農村中廣為流傳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是其中一句。

這句話背後到底是怎樣的一層意思呢?我們一個詞一個詞的來掰扯。

先看上半句——二月沒九。

我們現行使用的歷法,有公曆和農曆兩種。公曆與世界接軌,農曆則為我們搞農業生產時所獨用。這裡的二月到底是指公曆二月還是農曆二月?我們不妨先看看這個“九”的意思再做判斷。

九,在這裡是“數九”的意思。當年那批數星星看月亮的人發現,從每年冬至開始,以九天為一數,從一九數到九九,歷經八十一天後,便是春暖花開,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的時候,這時就可以開始春耕了。

我們根據另一句俗語,“春打六九頭”,或“春打五九尾”,再結合這個“九”的意思,我們思考一下就可以得知,因為立春不是在公曆2月4號就是在2月5號,這個時候還在五九六九之間,所以公曆中的二月,肯定是有九的。要說二月沒九,那指的肯定就是農曆二月了。

再來看下半句——餓死豬狗。

下半句得結合上半句來,為什麼說二月沒九,會餓死豬狗呢?我們知道每年的冬至時間都不一定,早的話農曆11月初一就來了,晚的話得等到11月三十。如果這年冬至時間來的早,數九天還沒到二月就會結束,這就意味著春天會提前到來,天氣開始變暖,田裡的害蟲也會早早活躍起來,大量繁殖,對春耕作物的生長十分不利,如果接下來再碰上倒春寒,對農作物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想要一個好的收成那是不可能了。

要知道,在農業社會,地裡的收成就是農民活下去的命根子。沒有好收成,自己都吃不飽,活不下去,更別提家裡養的雞鴨豬狗了。這就是“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一農村俗語的由來。


那麼今年的二月有九嗎?

今年末九的最後一天是公曆3月11號,也就是農曆的二月十八,所以說今年的二月是有九的,春天會正常到來,不會對春耕造成什麼不利影響。再說到了現代社會,農業生產時有各種高科技輔助,還有各式各樣的大棚,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靠天吃飯的這一歷史局面。所以說,就算如今二月沒九,也完全不用擔心餓死家裡的豬狗。


湘俚伢子


有這個農諺,但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在我們當地不是很準。我的探討,今年是個旱年,需要再觀察春甲子是否下雨。有農諺:春甲子有雨旱過千里,夏甲子有雨遍地行船,秋甲子有雨活頭生耳,冬甲子有雨凍死牛羊。這個比較準確。謝謝!


夢中晴雨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我國農村長期流傳的一種諺語,也是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對農耕社會的經驗總結。

“九”,即數九的意思。每年從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當天開始數九,從“一九”數到“九九”,一共八十一天。期間由寒轉暖,寒消暖長,過了九九八十一天,就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兒所指的二月是農曆二月,並非陽曆二月。

大家知道,我國曆史上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和二十四個節氣是密切相關的。在我國北方有“清明蜀黍(即高粱)穀雨谷”的說法(即在清明前後種高粱,穀雨前後播穀子),而我國的南方也進入了稻穀插秧的季節。如果在農曆二月底之前“數九”就結束了,那就說明春天來的比較早。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不單單是萬木爭榮,百花爭豔,而且地裡的害蟲也會早早的繁殖。對農作物來說,最害怕遇上“倒春寒”和蟲災。假如遇上“倒春寒”或蟲災蟲害,農作物必然減產,糧食欠收,人都吃不飽肚子,也就捨不得再把口糧用來餵豬餵狗了。

今年是庚子年,農曆的二月十八是“九九”的第九天,二月十九就出“九”了,離春分節氣還有八天;農曆的三月十二才是清明節氣。

今年的春天結束的比較晚,自然不在此諺語的經驗之談之列,應該又是個豐收年,無需多慮。


中華文化傳播人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如果一月(農曆)將“九”過完的話,那麼二月份(農曆)就會沒“九”了。一旦二月份沒“九”了,那麼,當年的糧食收成會很差,連豬狗都會餓死。

那麼,“數九”應該怎麼數呢?

“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共九個“九”、八十一天。一般情況下,人們為了容易“數九”,就會把“冬至”這一天當做一“九”的第一天而每年的冬至日,時間都在農曆的十一月份,但具體日期難以確定。不過,冬至一般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那麼,哪一年的農曆二月沒有“九”呢?

我查閱了萬年曆,2018年的農曆二月就沒有“九”!當年的數九開始日為農曆(公曆2017年12月22日)的十一月初五,結束日為農曆的正月二十五(公曆2018年3月12日),因此,2018年的農曆二月就沒有“九”!

那麼,2018年的糧食收成又如何呢?

據相關資料表明,2018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5789萬噸!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平均一個人也有近500斤糧食!這麼多糧食怎麼會“餓死豬狗”呢!?況且,人們除了食用糧食之外,還會食用大量的副食品或水果、蔬菜呢!




當然,這句俗語來自於古代。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大都靠天吃飯,別說二月無“九”,就是有“九”,糧食產量也不會太高,也一樣會有“餓死豬狗”的風險呢!


我小時候聽我爺爺說過,在風調雨順的年景裡,我們家的小麥產量也不會超過300斤!全家種四畝小麥,總產量一千來斤,要供七八口人吃飯,能吃飽嗎?因此,在舊社會,豐年也是“歉年”!

不過,現在好了。縱然年年有自然災害,但自然災害都是局部現象。總有地方的糧食收成會非常好,況且,大部分地區都有餘糧。根本不用擔心餓肚子的情況出現。因此,關心二月有沒有“九”就是多餘的!還不如關心如何致富呢!

最後,我要告訴你:今年的農曆二月有“九”!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這句俗語來自於古代的說法。對於今天來說已實無意義!況且,僅僅靠二月有沒有“九”來預測當年的收成純屬片面之詞。為何要相信這些呢?


老胡說三農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字面意思好理解,即在陰曆二月裡,從上年冬至日數起,數到九九八十一日還不到二月,就是二月沒九。二月沒九是因,餓死豬狗是果,意即在二月沒九的年紛,天氣會有異常,影響農業收成,人都缺糧受餓了,顧不上餵豬狗了,就會有餓死豬狗的現象。其意在說這年份,天氣有異常,會影響農耕,要重視,要預防,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這是古人預測,未必有準,現今社會,科技進步了,農業佔比輕了,不算最重要了,但引起警覺是有必要的,做到防患未然最好。

上年是十一月二十七日交冬至,今年正月小,數到正月廿九才得六十三天,七九六十三,八九,九九都在二月內,所以今年二月必有九,而且有兩九,不是二月沒九。

如果上年冬至是在十一月上旬即初九前交,就會出現二月沒九的現象,在中旬交冬必有一九,在下旬交冬會有二九。二月有九沒九一看冬至在十一月上中下旬交就清楚了。


樹德漢碩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


在以前的農耕社會,沒有現在的各種高科技,要想把地種好,一來靠人的勤奮,二來,就得看老天爺的脾氣了。中國老百姓向來有著勤奮肯幹的優良品質,這一點毋庸擔心。但是這個老天爺的脾氣,我們卻沒法控制啊!怎麼辦呢?老祖宗很聰明,既然控制不了,那就摸清他的脾性,農業生產時順著他的脾性走。為此老祖宗們特意養了一批人,每天的任務就是數星星看月亮,記錄天時,經過長年累月的觀察,終於摸清了老天爺的大概脾氣,總結出了一些規律,並將這些規律用膾炙人口的農俗諺語傳播開來,比如說現在農村中廣為流傳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是其中一句。

這句話背後到底是怎樣的一層意思呢?我們一個詞一個詞的來掰扯。

先看上半句——二月沒九。

我們現行使用的歷法,有公曆和農曆兩種。公曆與世界接軌,農曆則為我們搞農業生產時所獨用。這裡的二月到底是指公曆二月還是農曆二月?我們不妨先看看這個“九”的意思再做判斷。

九,在這裡是“數九”的意思。當年那批數星星看月亮的人發現,從每年冬至開始,以九天為一數,從一九數到九九,歷經八十一天後,便是春暖花開,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的時候,這時就可以開始春耕了。

我們根據另一句俗語,“春打六九頭”,或“春打五九尾”,再結合這個“九”的意思,我們思考一下就可以得知,因為立春不是在公曆2月4號就是在2月5號,這個時候還在五九六九之間,所以公曆中的二月,肯定是有九的。要說二月沒九,那指的肯定就是農曆二月了。

再來看下半句——餓死豬狗。

下半句得結合上半句來,為什麼說二月沒九,會餓死豬狗呢?我們知道每年的冬至時間都不一定,早的話農曆11月初一就來了,晚的話得等到11月三十。如果這年冬至時間來的早,數九天還沒到二月就會結束,這就意味著春天會提前到來,天氣開始變暖,田裡的害蟲也會早早活躍起來,大量繁殖,對春耕作物的生長十分不利,如果接下來再碰上倒春寒,對農作物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想要一個好的收成那是不可能了。

要知道,在農業社會,地裡的收成就是農民活下去的命根子。沒有好收成,自己都吃不飽,活不下去,更別提家裡養的雞鴨豬狗了。這就是“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一農村俗語的由來。

那麼今年的二月有九嗎?

今年末九的最後一天是公曆3月11號,也就是農曆的二月十八,所以說今年的二月是有九的,春天會正常到來,不會對春耕造成什麼不利影響。再說到了現代社會,農業生產時有各種高科技輔助,還有各式各樣的大棚,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靠天吃飯的這一歷史局面。所以說,就算如今二月沒九,也完全不用擔心餓死家裡的豬狗。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藺州四季


農民在漫長的農耕生產中,總結出許多農業生產的俗語,並通過民間人士的語言組織,而朗朗上口,流傳至今。這是因為過去農民耕種田地,靠天吃飯,藉助古人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和當地老人總結出的農諺預判天氣和進行有效的農耕生產。可以說,古人總結出的農耕二十四節氣,長期以來指導著農民耕種,直至今天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麼,農村老俗語所說的“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究竟如何理解,對於指導今天的農業生產還有沒有意義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二月沒有九”的含義。

大家知道,過去農民種地靠天吃飯,這是缺乏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但古人們在漫長的農耕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具有指導意義的生產規律,其中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對指導農業生產,意義十分重大。而農村老俗語所說的“二月沒有九”,這是指從節氣的冬至日算起,每隔九天為“一九”,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為至;那到二月時,九九八十一天到底有沒有延伸到二月,要看當年節氣的日子更替。

這裡必須說明,這裡的二月是指農曆二月,並非公曆二月。

第二,“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意思。

按照過去流傳下來的經驗,如果當年農曆二月裡,“九九”沒有延續到二月,那靠天耕作的農民,在農業生產方面就會大受影響,這極有可能使田地受災,糧食減產,人們吃不飽,喝不足,家養的豬、狗等牲畜和家禽就會被餓死,這就是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我們知道,2019年的冬至為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 算到2020年農曆二月的九九八十一天,是含有“九”的年份,

所以預示著2020年應是豐收年,不會存在餓死家禽和牲畜的現象。

第三,這句話說明的問題。

過去,各地農耕生產條件極差,冬天十分寒冷,時間進入農曆二月還依然寒冷,這時“九九”卻沒有延續到二月,就在正月就結束了,這時天氣從二月開始,北方農村就進入春暖花開時節,這樣,春天來得早,田地裡的害蟲沒有被凍死。天氣暖和,害蟲復活,在田間到處肆虐,莊稼被害蟲侵襲,收成難以保證。

第四,這句老俗語對現在農業生產啟示。

實事求是地說,這句農村老俗語對指導過去的農耕生產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現在,天氣變暖,即使正處“三九”時,天氣也不會很冷。在這樣的情況,現代農耕科技水平提高,各種農業科技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單純依靠天氣的狀況。即使遇到自然災害天氣,現代農業科技可作為有效補充御防,或進行災害急救,使農業生產損失降到最低。

總之,這句農村老俗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而對於指導現代的農業生產,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這也正好說明了,時間流逝變化,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農民進行農耕生產的實際也隨著變化,而不斷適應農業生產環境的變化,才能做好農業生產。因此,這句農村老俗語,對於指導現在的農業生產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鄉村關中


在這麼長時間的歷史中,古人對於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都總結出了諺語。在這麼多諺語中,有一句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9年的2月有“九”嗎?

首先,這裡這個二月,值得不是陽曆二月,而是農曆二月。農曆是根據月球圍繞地球的時間來計算的。但因為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算下來一年只有355天左右,和365天差了10天。為了彌補農曆的不足,古人就有了24節氣。在農村的諺語俗語中的年月都是值的農曆,因為從事農業生產都是以農曆和二十四節氣為參考。

這句諺語中的這個九指的就是“數九”中的九。說到數九,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們小學的時候,可能就在課本上學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就是說,從冬至那天開始數,數完九九八十一天後,就可以開始下地幹活了,人們也就開始了一年的農耕生活。

二月沒九,就指的是節氣比較靠前,春天來早了,氣溫回溫過早,會使病蟲害的卵和蛹早早孵化長大。而這時候莊稼苗還處於幼苗階段,抵抗不了病蟲害的侵蝕,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莊稼的生長和收成。如果這時候再碰上一個倒春寒,莊稼就更沒有收成了,豬狗也就沒吃的了。所以用餓死豬狗來形容,還是很形象的。

那麼這句諺語準不準呢?我們拿2018年來說,2018年的冬九是從2017年12月22日到2018年3月12日,在3月12就已經“出九”。而2018年的農曆二月卻是從3月17日開始,也就是冬九結束四五天後才是農曆二月。在這一年,三四月份甘肅等地區遭受了倒春寒,使正在開花的果樹受災嚴重,甚至絕收。並且2018年的倒春寒很是厲害,有點地區四月還出現了下雪降溫,導致夏收小麥時很多地區嚴重減產。並且,當年秋季玉米的收成也是不如上一年。從這一角度來說,這句諺語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

那麼2019年有沒有“九”呢?我們來算一算。2019年的冬至是陰曆的十一月十六日,臘月加正月六十天,十一月有九的日子是十四天,也就是說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三個月一共有九的日子加起來是七十四天,這樣算來,過了年的二月肯定還有九,大家就不用太擔心了。

不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古人那時候還是有一定的改進的。對於過去種地的人來說,一旦遇到了糧食歉收,那一年的日子一定不會太好過。但是現在,科技不斷進步,加上農業生產的影響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大了,即使真的出現了糧食減產的現象,也不會像諺語裡說的那樣,對農戶的影響那麼大,以至於豬狗都會餓死了。




地中海老狐狸


今年二月有九!

農村俗語真多啊!哪個俗語都有它的來歷,看俗語,也許長知識,其實也挺有趣的!

咱進入主題吧!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很有意思!

在農村,都是按季節推算,種地,摘梨,收割糧食等工作的!

至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話意味著是這樣的意思,在我們大西北,在九里種莊稼,長勢好,好收成,今年鼠年,也就是2020年二月有九,正是種莊稼的好季節,也意味著今年農民有個好收成!

至於,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這個意思!

今年二月肯定有九!


王興菊979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正月初七,五九的第五天,馬上就要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數九和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二月有九嗎?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意思是如果還沒到農曆二月數九就已經結束,那麼當年的收成便會很不好,家裡養的豬狗還會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今年數九結束的日期為2020年的3月11日,是農曆的二月十一,所以今年的二月有數九,今年的收成會很好。

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單位,一直到九九結束。雖然開始數九的時間很固定,冬至節氣在每年公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間,但是俗語中“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中的二月指的是農曆二月,因為公曆的計算方法和農曆大不相同,所以才會在有些年份中會出現二月沒九的情況。

聽農村的老人說,之所以會有“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說法,是因為數九的結束,代表著春天的開始,如果數九還沒到農曆二月就結束的話,那麼便代表著這個冬天是個暖冬。暖冬意味著冬天的氣溫高,降雪也很少,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和病菌便不會凍死,反而還有利於害蟲和病菌的生長和繁育,所以暖冬後,農作物出現病蟲害的幾率會很大,大大影響莊稼的生長,收成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才會有“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說法。

雖然立春節氣代表著春天的開始,但是農民真正開始耕作並不是從立春節氣開始,而是要再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才可以,也就是說人們開始耕作的時間一般在農曆二月上中旬。如果還沒等到農曆二月,數九就已經結束,那麼農民耕作的時間也會有所提前,春季雖然氣溫升溫的很快,但是冷氣流活躍也很頻繁,所以種植農作物太早的話,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響,並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在以前並沒有預測天氣的設備,老農們便從勞作和生活中總結出了很多關於耕作的俗語,因為這些俗語都是在老農時間地基礎之上總結出來的,即便是現在預測天氣的設備如此發達,農民依然會根據俗語來安排耕作。你們那裡有“二月沒九,餓死豬狗”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