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1883年法國人動工修建巴拿馬運河,

但沒成想,

當時只修了個半拉子工程。

只因他們埋頭修了四年後才發現一件事:

運河西側的東太平洋水面,

竟然高出東側的西大西洋水面5~6米!

兩邊的海平面高度不同,

怎麼聯通就成了難題。

後來,人們發動集體智慧,

終於想到了讓海平面高度一致的辦法

——加通湖和船閘。

加通湖湖水平面的海拔約為26米,運河通過船閘,升高到和加通湖湖水平面相同的高度,通過加通湖及相連水道後,再利用船閘降低到海平面高度,從而聯通運河東西兩側的海洋。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那麼,為什麼四大洋雖然聯通,

但全球海平面卻不一樣高呢?

地球:你們眼中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

地理課本里的地球: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網絡圖庫裡的地球: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地球眼裡的自己: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地球表面並非網絡圖片上那樣“光滑”

在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上,海洋大約佔據了總面積的71%。

通常,大家都認為陸地有高低起伏,而海面都是一樣高的。

其實不然,研究表明:海洋表面和陸地一樣,都存在高低差別,並且主要受重力影響。

既然說海洋表面的高低差別主要受重力影響,那就不得不搬出兩個專業名詞——

大地水準面

參考橢球體

▶ 大地水準面:

假設海平面(①)向陸地(④)延伸,最終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曲面,在這個面上海水是靜止不流動的,面上的所有點都具有相同的重力(③)。

那麼,我們就稱這個曲面為“水準面”;把與平均海平面最接近的閉合曲面稱為“大地水準面”(⑤)。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體與實際地形的相對關係

①-海水、②-橢球體、③-重力方向、④-實際地形

⑤-大地水準面、⑥-大地水準面相對於橢球體的起伏

▶ 參考橢球體:

由於地球引力大小和內部質量的分佈有關,所以,大地水準面實際上是一個起伏且不規則的曲面。

想必大家都知道,測量複雜曲面是非常困難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選取一個表面非常接近大地水準面的標準幾何形體來代替。

選擇一個合適的橢圓,繞其短軸旋轉一週得到橢球體,其表面又稱為“參考橢球面”(②)。大地水準面的地形起伏也就是相對於參考橢球體的偏離值(⑥)。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參考橢球面和大地水準面的關係

地球的重力場取決於地球內部質量的分佈

當存在正重力異常(質量過剩)時,大地水準面高於參考橢球面,也即海水在較大重力作用下聚集於某處,使得該處的海平面高於平均海平面。

當存在負重力異常(質量虧損)時,大地水準面低於參考橢球面,也即海水在向周圍擴散,使得該處的海平面低於平均海平面。

因此,海底山脈處(重力值高)與深海海溝處(重力值低)的海平面就會根據重力值的不同而升高或降低。

在大洋中,大地水準面基本代表了平均海平面,因此,“全球海平面是否一樣高”的問題也就等同於“全球大地水準面是否一樣高”的問題。

衛星大地測量技術幫我們進一步看清“真相”

儘管在近200年的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史上,大地水準面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但直到20世紀末,隨著衛星大地測量技術的發展,這個重要概念才被高精度測量。

眾所周知,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3米)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11034米)的高差近20000米。

但根據最新衛星測量數據計算得出:大地水準面的最大偏移量卻是+85米(新幾內亞以東)到-107米(印度南部),總共不到200米。

也就是說,全球海平面的高低差約200米。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全球大地水準面起伏情況

大地水準面的研究價值超乎想象

▶ 在預測地震方面:

研究表明,

大地水準面變化與98%以上的9級以上地震有關,

與8.8級地震的相關度約為60%,

與8.6級地震的相關度約為40%,

與8.3級地震的相關度約為33%。

地震準確預測是世界級的難題,但通過對地震地區的大地水準面和精細重力場的觀測,科學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準確預測地震。

最新的重力監測衛星(GOCE和GRACE衛星)已經能夠觀察到某地區水準面(重力場)隨時間的輕微變化。

假以時日,曾經被視為不可預測的地震難題也有望獲得進展。

▶ 在氣候變化方面:

據歐空局的CRYOSAT衛星監測,

2009年至2012年間,南極洲西部的冰層融化導致該地區的重力場下降。

自2009年以來,從南極西部冰蓋每年消失速度增加了三倍。

2011年到2014年間,南極冰川每年減少體積約125立方公里。

……

通過研究高分辨率衛星測量數據,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冰川系統中的實時變化,從而對極地冰量有更深入的瞭解。

應用這些有關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的高精度數據,

能夠幫助科學家在地震預測和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由“全球海平面一樣高嗎?”這個問題引申出來的許多海洋觀測、氣候環境變化等科學問題正逐漸成為科研前沿。

隨著觀測手段的不斷進步,這些前沿科學的研究也將深刻地改變我們的宇宙觀和生活方式。

本文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0310001)、國家地質調查專項(DD20190581)資助

圖文:廖 晶(中國地質調查局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排版:譚 陽

審核:潘文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