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神轉折”的事?

dr259


試想一下,當你指揮的軍隊遠不如敵方,只能負隅頑抗時,天上掉下來的隕石砸入敵方陣營,你順勢擊敗敵方,這算不算神轉折?

這並不是玄幻小說的情節,在王莽篡位後建立新朝,推動一系列不合時宜的改革導致天下大亂,各地出現多隻起義軍反對新朝統治,其中最大的兩股勢力是綠林軍和赤眉軍,吸引著天下有雄心的人士加入,包括漢朝宗室,其中就有東漢劉秀,時任偏將軍。



王莽於公元23年派兵鎮壓起義軍,新朝軍隊擁兵43萬,號稱100萬,將僅有1萬軍隊的綠林軍圍困在昆陽,劉秀趁亂突出重圍去搬救兵。綠林軍在被長期圍困的局勢下,雖然多次擊退新朝軍隊的進攻,但是始終無力挽回局面。

守衛昆陽的王鳳甚至多次投降,新朝軍隊一概不理之。劉秀突圍後奔波多地召集軍隊,也不過萬人,數量上遠遠不如新朝軍隊。當劉秀率軍抵達昆陽時,面對的形式是,佔據絕對優勢的新軍將昆陽圍困的水洩不通,隨新軍出征有王莽上林獸院的老虎、豹子、大象、犀牛等猛獸,時時發出令人膽寒的嘯聲。



按照正常的劇情,接下來就是劉秀奮力作戰,但是寡不敵眾戰死,昆陽城為新朝軍隊所破,王莽順勢平定天下,農民起義運動陷入低潮期。但是在劉秀這位透露著逆天改命的光環的人面前,號稱穿越者的王莽也無力抗拒。

後漢書 光武帝紀上》記載: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意思是,夜間有隕石砸入新軍陣中,白天有烏雲像山一樣倒向大營。在迷信思想濃重的古代,這意味著上天拋棄王莽,新朝天命不再。



隕石與烏雲的異像,讓新朝軍隊徹底失去了軍心,劉秀順勢裡應外合擊敗了新軍。最慘的是,新軍在逃跑中,遇到了“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在劉秀追兵和天氣的雙殺下,新軍潰不成兵,幾乎全軍覆沒。

更大的影響在於,昆陽之戰以後,新朝主力軍喪失殆盡,王莽再也無力鎮壓起義軍,僅幾個月後,新朝滅亡。而此戰中,劉秀以其勇武的表現脫穎而出,獲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歷,為日後重建漢朝建立了堅實的基礎。此戰後僅2年,30歲的劉秀建立東漢王朝。



所以突如其來的隕石,滅亡了新朝,推動建立了東漢,繼而影響了近200年的中國歷史,堪稱戰爭史上的神轉折。在古代,由於人類認知世界的方法有限,對於隕石等這種正常天文現象,通常會被認為是上天的指示,當這種現象碰巧發生在戰爭中,會發生不經意的效果。



西方也同樣有類似的例子。公元前6世紀前後,波斯高原興起的米底王朝逐步對外擴張,兵鋒直至小亞細

亞,與呂底亞王朝爆發激烈的戰爭,雙方在柯孜勒河附近展開長期的攻伐,善後持續5年左右。在某一天,兩軍正廝殺正酣時,太陽的亮度逐漸減弱,星星也現出身影。雖然不就太陽重現人間,但是兩國都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遂罷兵回營,一場持續多年的戰爭居然被一次日食給終結了。

這場戰爭根據《希波戰爭史》的記載和後世對太陽軌跡的推測,發生於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在天文異像面前,古代無論東西方,都將其和天意或者神的警示聯繫在一起,形成戰爭史上的神轉折。




L夕惕若看世界


由衷的感謝敬愛的頭條君舉辦這樣的活動,讓羚羊有這個機會參上,與諸位同道一起品評歷史。


步入正題之前,羚羊簡單說說我這次要“世界戰場神操作”的故事梗概,來自於中國古代,一場跟火有關的神操作戰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的名字叫做朱溫。


毛主席曾經評論過朱溫,就是那句著名的評語:“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朱溫和曹操有很多共同點,比如他們都是處在大帝國的崩潰時代。都在北方折脫,東有吳,西有蜀,甚至還都大舉南下伐吳,卻都遭到失敗。更離奇的是,二人在北方都有一個實力遠強於自己的敵人,曹操有袁紹,而朱溫的一生死敵是盤踞河東的李克用。


朱溫和曹操也有一點不同,就是曹操最終消滅了袁紹統北方; 而朱溫始終啃不下李克用,到了兒子輩兒,朱溫的“豬狗”兒子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掃蕩得精光不剩。


原因出在哪裡?


答案有很多,因為是問答,羚羊今天就只從一個角度來切人,那就是度量。換言之,朱溫的度量遠不如曹操。


曹操與袁紹是敵人,但也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而李克用本來也有可能成為朱溫的兄弟,但場心胸狹隘的大火,硬生生把李克用燒成了世上最恨朱溫的人。


而這一切,都源於朱溫的度量,和近乎賭博式的縱火殺人。


只是結果很透憾。


朱溫的殺人計劃沒有得逞,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徹底斷送了朱溫做曹操第二(至少一統北方)的美好夢想。


一個叫上源驛的驛站,記載了這場雖然不顯名華夏卻驚心動魄的恐怖夜宴。而那一場熊熊的火光,甚至可以稱為改變了中國歷史後一千年的進程。羚羊為什麼敢這麼說呢?


道理很簡單:五代,除了朱溫的後梁,其餘的四代即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是出自晉王李克用的河東軍政集團。如果朱溫能燒死李克用,那麼歷史就不可能出現五代,而取代五代的北宋,更不可能出現。


如果沒有北宋的出現,金、南宋、元、明、清都不可能出現。。。(這個腦洞我開的還是可以的吧,O(∩_∩)O哈哈~)


接下來步入正題,事情還要從朱溫背叛黃巢歸唐的故事講起。


01 烏鴉與狐狸


話說朱溫炒了黃巢的魷魚,但是他的反水,對於唐朝平定整個黃巢起義的重要性來說,只能排第二。這第一是誰呢?

正是來自河東的李克用。


這一點,從黃巢起義平定之後唐廷的論功行賞就可以看出。

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得到了天下重鎮河東,河東治所在太原府。太原府為大唐三都之一的北都,政治級別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

朱溫雖然得到了宣武節度使,一躍成為一方節帥,但宣武鎮的治所在汴州(開封),汴州只是河南道的首府,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相比李克用的河東鎮高下立判。


不僅如此,李克用名正言順佔據河東還有三大好處。

李克用本就是山西人,世代為沙陀族首領,部族盤據山西已有三代,祖父朱邪執宜、父親李國昌(賜姓李)都為山西地區武官,

此為人和。

俗話說金角銀邊草肚皮,在亂世,三晉大地表裡山河自成一脈,而且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拿下山西對整個華北平原都是居高臨下,佔盡地利。

黃巢起義之後,唐廷與藩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天下重新洗牌,五代十國的大幕拉開,這是天時。

反觀當時的宣武鎮,史載“連年阻飢,公私俱困,帑廩皆虛,外為大敵所攻,內則驕軍難制。”朱溫本是宋州碭山人(今安徽宿州碭山縣),一外地人而且是草根出身,去汴州這種四戰之地的治所,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人頭落地,遠不能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李克用比。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唐廷給朱溫的封賞開局難度是hard,而給李克用封賞的開局難度是easy。

△朱溫


接下來我們說說朱溫和李克用二人的初始關係,兩人在剿滅黃巢軍的時候,多次協同作戰,而且是令人矚目的,因為他們二人戰功最高,可以稱為“掃黃雙星”。所以李克用對朱溫感覺還不錯,是一個能打的戰友,當然這只是李克用的錯覺,畢竟沙陀人沒有那麼多心眼,覺得朱溫是個可交之人。朱溫心思可賊著呢,是個被毛主席評價比曹操還狡猾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朱狐狸”。朱溫表面上跟李克用稱兄道弟,內心裡巴不得李克用趕緊去見玉帝。


“朱狐狸”內心裡早就一個大算盤,他素有稱帝的野心,知道欲平天下,兵強馬壯的鴉軍(李克用年少時就很驍勇,軍對中稱他為“李鴉兒”,所以李克用率領的沙陀軍別稱鴉軍,還有一說是因為沙陀軍皆穿黑衣黑甲)是他難以邁過的阻礙,所以“朱狐狸”心裡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殺掉“李鴉兒”,為將來一統天下,除掉一個勁敵!


02 狐狸的套路


“朱狐狸”計劃對“李鴉兒”動手的時候,“李鴉兒”正在河南道境內對失魂落魄的黃巢進行最後的追殺,但因為鴉軍的糧草補給沒有跟上,還是讓黃巢僥倖給跑掉了。因為汴州是自己回太原的必經之地,所以大大咧咧的“李鴉兒”路徑汴州時,決定在老戰友的地盤上補給一下。


獵物自己上門,“朱狐狸”笑得合不攏嘴,親自到城外迎接“李鴉兒”,二人稱兄道弟,好不親熱。


上源驛的主廳內燈火輝煌,“朱狐狸”安排的鼓樂隊正搖頭晃腦地吹奏著凱旋的音樂,一對美麗舞女的曼妙身姿在“李鴉兒”面前晃動著,“李鴉兒”做在上首,“朱狐狸”坐在旁邊,不停地敬酒,吹捧著“李鴉兒”驅逐黃巢的不世之功,“李鴉兒”眼中已經醉意迷離,而“朱狐狸”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笑意:因為為了不讓“李鴉兒”逃出生天,“朱狐狸”可是煞費苦心,他早已吩咐部下楊彥洪用戰車和樹柵把“李鴉兒”有可能逃出的路線紛紛堵死,然後萬事俱備只欠一把火,大事可成。


一切都非常順利,“李鴉兒”明顯喝多了,在“朱狐狸”的勸說下“李鴉兒”被扶到房間裡休息,鴉軍的將領們在“朱狐狸”的算計下也都喝得爛醉如泥,史載“從者皆霑醉”,,尤其是“李鴉兒”的貼身侍衛長陳思洪以及其他三百親兵也都被安排了,“朱狐狸”覺得時機到了,對早已蓄勢待發的兄弟們使了一個眼色,一根點燃的蠟燭置於帷帳之下。。。


可惜“朱狐狸”千算萬算,卻漏算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好酒啊。“李鴉兒”的親兵裡有以薛志勤、史敬思、郭景銖為首的這麼十幾個人壓根滴酒不沾,所有他們神志異常清醒。


大火起來後,“李鴉兒”還在睡夢中,郭景銖看情況危急,直接把“李鴉兒”從床上拽下來,用涼水給澆醒了,大聲對“李鴉兒”吼道:“朱溫今天要咱們的腦袋!”一身冷汗徹底解掉了“李鴉兒”的酒意,然後開始用最難聽的話語問候“朱狐狸”的八輩祖宗,但在此時,上源驛的周圍,沖天的火光早已堵死了“李鴉兒”的任何一條生路。

更要命的是,數不清的汴州兵揮舞著手中的刀槍,吶喊著要拿下“李鴉兒”的人頭請功。“李鴉兒”絕境之中,更顯悍勇,每一支羽箭都例無虛發,轉瞬間十九個鮮活的汴州兵被送去見了玉帝。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狂風呼嘯,火勢更加兇猛,“李鴉兒”和匆忙應戰的三百親兵們左衝右突,都被隔絕在了火場中。看這漫天的火光,“朱狐狸”放聲大笑,即將除掉“李鴉兒”這個勁敵,中原霸主之夢,觸手可及。。。



03 飛火神鴉


但一場令“朱狐狸”完全沒有料到的神操作發生了,“會大雨震電,天地晦冥”,傾盆大雨瞬間就OK了“朱狐狸”費盡心機的“烤鴉火場”,已經都在閉眼認命的“李鴉兒”驚喜地奔跑著狂呼道:“天不亡我也!”


藉著強力的閃電,黑夜與白晝在來回切換,“李鴉兒”看到了逃生的道路,伴著轟隆的雷鳴,三百親兵以死相搏,強勢突圍,終於力保“李鴉兒”逃出生天,用繩索翻出汴州城,揚長而去,留下了“飛火神鴉”的威名。

△李克用


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朱狐狸”的部將楊彥洪告訴朱溫,沙陀人騎術高超,慌亂之下一定會優先選擇騎馬逃生,只要發現有騎馬的逃離,就地射殺,不要猶豫。


“朱狐狸”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李鴉兒”身邊的親兵只有騎馬的全部被殺,不過諷刺的是,楊彥洪為了追擊“李鴉兒”,慌亂之中也騎了馬,結果電閃雷鳴的雨夜,“朱狐狸”沒有看清他的面目,也被一箭射殺。


04 糾纏的命運


“李鴉兒”逃回駐紮在城外的鴉軍大營,咬牙切齒地要發兵與“朱狐狸”決一死戰,最後還是劉夫人拉住了丈夫,勸他不要意氣用事,“李鴉兒”經過深思熟慮後,親自寫信給“朱狐狸”,討要個說法。


真要兩軍交鋒,在戰場上正面對抗數萬鴉軍,“朱狐狸”即使在自己的地盤上,也未必有多大的勝算。

經過盤算後,“朱狐狸”向“李鴉兒”解釋,所謂的解釋,其實就是像司馬昭殺了曹髦,把鍋甩給了成濟一樣,“朱狐狸”依葫蘆畫瓢,把鍋甩給了倒黴的楊彥洪,說這一切都是他的主謀,與自己無關,而且死無對證。


“李鴉兒”當然不會相信“朱狐狸”的鬼話,因為這裡畢竟是“朱狐狸”的地盤,貿然交鋒,損失一定不小,昨晚已經失去了三百親兵的“李鴉兒”,心有餘悸,經不起再多的傷亡了,暫時嚥下了這口氣,在“朱狐狸”小心翼翼的目光注視下,“李鴉兒”也小心翼翼地離開了汴州地界。


回到太原,忍無可忍“李鴉兒”連上八表入長安,一方面強烈控訴“朱狐狸”的卑鄙無恥行徑,請求朝廷廢黜“朱狐狸”的官位,另一方面與朝廷談條件,若果下次朝廷再詔令各藩鎮出兵,鴉軍毫無二話必定第一個響應號召出兵助陣。雖然唐廷知道“李鴉兒”受了委屈,但是黃巢之後,大部分逆賊都投到了蔡州的秦宗權的麾下,如果拿掉“朱狐狸”的官職,“朱狐狸”會不會與秦宗權合流?剛好兩人都是出身於黃巢軍,這後果得考慮。


於是朝廷只能和稀泥,勸“李鴉兒”以大局為重,晉封“李鴉兒”為隴西君王,勉強安撫住了他。


但在“李鴉兒”李克用的心裡,這事兒可遠遠沒有結束,從此這天下最恨的人就是這個“朱狐狸”朱溫。在“朱狐狸”掃平中原諸勢力的時候,位於西北方居高臨下的“李鴉兒”就經常背後捅刀子。每次只要“朱狐狸”的敵人向“李鴉兒”求救,“李鴉兒”都不惜血本發兵救援,目的只有一個:報仇!

一場大火,使“朱狐狸”與“李鴉兒”的命運糾纏在了一起,也斷送了北方一統霸主出現的可能性,更打開了五代十國亂世更迭的潘多拉魔盒,這個令後世膽寒的黑暗時代,從狐狸與烏鴉的血海深仇開始!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和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的食指“點江山”,專注隋唐五代史,業餘網文寫手,致力於弘揚傳統歷史文化!】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說個不遠的事情,從一則謠言講起吧:

中國對烈士太不尊重了!其他國家在戰爭後,都會建烈士紀念館。而1988年的南沙海戰,居然不紀念烈士!這是對烈士的不尊重!你看越南就建了南沙海戰的烈士紀念館!

這事還真挑不出毛病,我們真沒有南沙海戰的烈士紀念館。為什麼呢?

1987年5月,越南撤銷了在海洋委員會上投票贊成中國在南沙修建觀測站的代表。自此,中越雙方正式撕破臉。而此時,中國的海軍實力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蘇的存在。

到了1988年1月,越南先動手了,派了2搜武裝運輸船到永暑礁,當然被我海軍打回,但自此雙方摩擦不斷,可以說大戰一觸即發。

我們國家肯定不搞侵略戰爭的,當時的政策叫“五不一趕”,也就是“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如敵佔我島嶼,要強行將其趕走”

就這樣,時間拖到了3月。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五不一趕,越南也不敢先開第一槍,於是全場譁然的一幕開始了:

根據相關報道,越南軍人開始了對我軍的瘋狂嘲諷:

撒尿,怪叫、吐口水,做汙辱性的動作;

中方502艦副炮長帶著十幾個戰士則站了出來,開始毆打越軍互旗人員。既然雙方高層都不讓開槍,那鬥毆總可以吧?

於是,在熱武器已經發展近百年後,中越之間開始了連兵器都不用的肉搏戰……越軍畢竟不會散打,於是被我軍戰士打到節節敗退。

正在千鈞一髮之際:一名越軍打開保險,給我軍戰士開了一槍,擊中手臂,血染南海!

既然開槍了,後面的故事就簡單多了。

1小時後:

我軍用了100毫米炮彈285發,37毫米炮彈266發,擊沉越船2艘;越艦一艘,俘虜40多人,越軍傷亡400人。

對了,前面那個打軍體拳手臂中槍的戰士叫張清,他是這場戰爭中方唯一的傷員。

所以假如歷史可以重來?

我覺得越南上下都會想:那個捱打的士兵,你咋不被打死呢?


酒騎風


歡迎指正。

說到戰爭史的神轉折,有這樣一場戰爭倒很出色。今天要講的戰爭,它本身是二戰的一部分,卻又獨立於二戰之外。雖然它很具有影響力,但由於它發生在1939年與1940年之交,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這場戰爭往往被忽略掉了。

這場戰爭被稱為冬季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蘇聯與芬蘭。1917年,恰逢俄國革命,芬蘭乘機宣佈獨立,然而俄國人並不希望它建立起資本主義國家,隨即發生內戰,1918年芬蘭資產階級擊垮蘇俄支持的共產黨人。而芬蘭的國境線距離列寧格勒僅32公里,同時蘇聯人意識到,與德國關係緊密的芬蘭很有可能成為反共力量的馬前卒。蘇軍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尖銳地指出芬蘭東部機場未來會成為德軍轟炸機的前線基地。

基於對芬蘭的不放心,蘇聯於1939年提出租借和割讓五島,及將國境線向西推進30km,合計2761平方公里,作為補償,蘇聯割讓5000餘平方公里的低開發領土給芬蘭。芬蘭斷然拒絕了蘇聯的要求。1939年11月26日,蘇軍炮製了曼尼拉炮擊事件,宣稱邊境的曼尼拉村被芬軍炮擊,造成蘇軍四人死亡——是不是很眼熟的劇情。蘇聯隨即繼續要求芬蘭妥協,然而芬蘭堅決拒絕。11月30日,蘇軍集結21個師,共45萬人,1800門火炮,2000餘輛坦克,670架戰機向芬蘭發起進攻。而芬蘭常備軍不足四萬,坦克車實際可用33輛,戰機少得可憐。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芬蘭必然慘敗,但是芬蘭短期內動員起30萬後備軍,芬軍迅速膨脹到四十萬。這場戰爭延續105天,最終以蘇軍慘勝告終,戰爭中芬蘭傷亡7萬人,蘇聯傷亡32萬人。

這場讓世界大跌眼鏡的戰爭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斯大林大清洗之後,紅軍高層極度缺乏人才,下級指揮員多為忠誠但缺乏能力的士兵提拔,戰術指揮混亂。而反觀芬軍,利用芬蘭雪地,全部配備滑雪板,身著白色偽裝服,在機動性很差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些人堪稱幽靈的存在,對紅軍造成了很大的戰術打擊。

冬季戰爭後,希特勒認定紅軍不堪一擊,堅定了攻擊蘇聯的決心。而蘇聯高層在這次奇恥大辱後,面對戰爭中芬蘭神器——索米衝鋒槍,提出了造出一款全面超越它的衝鋒槍,而有意思的是,對於索米的70發彈鼔,蘇聯配備了71發的彈鼔,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波沙衝鋒槍。




皎空孤月碎語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人類戰爭也經歷無數,發生在戰場上的神轉折事情、奇葩事情也不勝枚舉。而在中國歷史上,每逢分裂割據時期,戰爭更多,今天就說說春秋戰國時期發生在戰場上的神轉折事情,以饗讀者。

宋國從立國以來總是處在討伐別國或者被別國討伐的過程中。話說宋公子鮑是一位大帥哥,帥到什麼程度呢?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被這位孫子迷住了,想與他私通,公子鮑當然不願意了。於是襄公夫人許諾讓公子鮑為君,就這樣公子鮑屈從了自己祖母;襄公夫人便幫助他在國人中廣施恩惠,受到國人擁護;襄公夫人又派人殺死宋昭公,也就是她另外一個孫子,擁立公子鮑為君成為宋文公。



由於宋文公這個國君的位子來的確實有點讓大家瞧不起。剛即位,晉國、衛國、陳國、鄭國聯軍攻打宋國,最後在宋文公的斡旋下也就不了了之,諸侯聯軍承認其合法性,撤兵而去。第二年,國內貴族聯合起來叛亂,也就是宋武公、宋穆公、宋戴公、宋莊公、宋桓公的族人聯合宋昭公之子通過擁立宋文公同母弟司城公子須來發動叛亂,宋文公好不容易平定叛亂,安定國內人心。

到宋文公第四年,鄭國接受楚國命令攻打宋國,宋文公派大將華元帥兵抵禦。華元是宋戴公五世孫,擁立宋文公即為,頗為受到宋文公信任。現在筆者要告訴大家的神轉折的事情就發生在此公身上。



話說華元大將軍率領大軍與鄭國軍隊對峙,準備第二天開始決戰。這天晚上,華元大將軍殺羊宰牛犒賞士兵,意思告訴弟兄們:今晚吃飽喝足,明天好好揍鄭國這幫孫子。可是在吃羊肉、喝羊湯的時候,華元大將軍沒有認識到給自己開車的司機重要性,也就是給自己車伕羊斟沒有喝羊湯,在座大家也沒有在意。

第二天,雙方大軍各自列陣,準備開始衝鋒。華元大將軍站在戰車上正在下達戰前動員令,讓弟兄們衝鋒。結果司機羊斟一踩油門,率先衝向對方軍隊,士兵們納悶了:華元將軍真牛B,驚歎他盡然率先衝鋒了。華元大將軍急了,忙命令羊斟停下,羊斟說:昨天吃羊的時候你做主,今天仗我做主。就這樣,仗沒有開始打,華元將軍就衝進對方陣營中,做了俘虜。這場大戰就以鄭國完勝告終。



當然,事情也沒有就這麼結束。按理說,宋文公知道華元幹了這麼窩囊的事情,應該咒華元大將軍,您怎麼不去死呢。這裡再次發生神轉折事情,宋文公竟然準備一百輛戰車、四百匹毛色漂亮的良馬前往鄭國贖回華元。結果,禮物還沒有到達鄭國,再次發生了神轉折事情,華元大將軍竟然自己逃了回來。回國後,依舊受到宋文公重用。


安定郡小書生


歷史上戰爭無數,甚至和平年代的時間都要少於戰爭時期,而戰爭之中也是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情況以及不確定性,下面我給您介紹兩件“神轉折”的事例。

神風事件

蒙古帝國征戰天下,所到之處無與爭鋒,因此也使蒙古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1274年,元朝蒙古大汗忽必烈為了獲得日本的金銀,派1.5萬軍隊,900艘船隻遠赴日本進行征戰。就這樣,馬背上的民族,去充當水兵了,並且進行遠洋作戰。


起初也很順利,雖然蒙古人不擅長水性,但是經過暈船嘔吐,也算順利的來到了日本。蒙古人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準備大開殺戒,搶盡日本小國的財寶,實現成吉思汗的人生理想“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奪人性命,取其財產,妻女,令其妻子兒女痛哭”。

但是不幸的是,不知為何海面上突然颳起了颶風,將忽必烈的900戰艦吹的七零八落,近乎全部翻船,1.5萬大軍竟然因此沒了1.35萬,剩下的人也幾乎喪失了戰力。因此好端端的一場屠殺,竟然成為被大自然給屠殺了,實感稀罕。而日本卻十分感謝這場神風,認為是上天的眷顧,並且在二戰時期還成立了一個叫做神風自衛隊的飛行部隊。



歐洲七年戰爭--普魯士獲勝

在18世界,歐洲迎來了一場長達七年的曠世大戰,那就是歐洲數個國家合夥揍普魯士一個。普魯士得罪了歐洲的法國、奧地利、瑞典、俄國,而與英國聯盟,但是普魯士是所屬歐洲中間的國家,而英國是屬於歐洲邊上的一個國家,所以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幫助,相當於歐洲國家痛貶普魯士一個。


但是確實不得不說,普魯士確實強大,就這樣起初還佔有過優勢,但是雙拳難敵四手,在加上敵人不斷搖人,而自己就老哥一個逐漸局勢越來越不利,甚至快打到普魯士的首都了,最後普魯士國王都要以自殺來逃避失敗了。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堪稱神逆轉,俄國主戰派的女沙皇伊麗莎白一世去世,親普魯士的彼得三世繼位。其繼位後,立即宣佈停止進攻普魯士,而且還和普魯士簽訂盟約,出兵援助普魯士,瑞典人一看這可咋整,於是也立即跟普魯士簽訂了條約,退出了戰爭,祈求普魯士不計前嫌。就這樣“神逆轉”發生了,普魯士竟然立即反敗為勝,揚眉吐氣了。



歷史上“神轉折”的事例還不少,真是上天眷戀,本以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註定失敗了,但是竟然會意想不到的反敗為勝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對方就土崩瓦解,自己就贏了,想一想也真是諷刺。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中國古代打仗就有兩件“神轉折”事情發生,一是忽必烈渡海遠征日本,另一個是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滿清多爾袞的山海關大戰,因為都有至今讓人不得其解的“神風”出現。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蒙元帝國多次遠征日本折戟“神風”

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挾蒙元帝國征服四方的曠古絕今神威,早年曾五次派出使臣欲使日本不戰而勝臣服大元。最早是在1266年8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裡德、禮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結果由於高麗嚮導引領不力未能到達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裡德等出使,誰知日本國執政的鎌倉幕府拒不答覆元朝國書失敗而歸。後來的三次可想而知,日本依舊是軟硬不吃,一概將使臣拒之門外。忽必烈大帝聖心大怒,決意使用武力征服日本,這就有了兩次比較大的遠征戰爭。



第一次遠征日本:文永之役

1274年,忽必烈設立徵東元帥府,以忻都、洪茶丘為都、副元帥,率軍25,000人,戰船900艘出征日本。元軍面對日軍的頑強抵抗,初戰僅獲得小勝。而後的戰況只能用人算不如天算來概括,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如秋風掃落葉,將大部分戰船毀壞殆盡,元軍久戰不勝已成疲憊之師只得倉促撤回。

第二次遠征日本:弘安之役

1275年2月,忽必烈派出的使臣禮部侍郎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鎌倉幕府處死,五年後消息才傳回。再次被震怒的忽必烈決心踏平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徵調軍隊(包括結集南宋新附軍),成立徵東行省(亦稱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計。



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軍兵分兩路遠征日本。一路是由徵東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帥金方慶,率蒙、漢、高麗軍4萬人組成東路軍,乘戰船900艘。一路是由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張禧等率新附軍及強行徵發來的江南士卒共10萬人組成的江南軍,乘戰船3,500艘。二路大軍初戰攻擊互有勝負,不久又陷入苦戰。八月初一夜,一場颶風又從天而降,元軍大部分船隻沉沒,軍士溺死者無數,數萬士卒被俘。

其後元朝君臣又多次籌劃再行出征日本,終因種種原因前功盡棄。日本成了蒙元帝國唯獨難以征服的飲恨之地,至於日本嗜魔成性二戰作惡以“神風突擊隊”苟延殘喘,那就是後話了。

大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山海關大戰敗於“神風”

1644年,註定是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奇詭一年。李自成大順政權、多爾袞後金、吳三桂晚明殘餘,在山海關構築了一個神奇大舞臺。

1644年陰曆4月22日,身經百戰的李自成大軍與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在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列成陣勢,大戰開始!但見萬馬奔騰,槍戟如林,飛矢如蝗,血肉橫飛,漸漸地大順軍佔了優勢,吳三桂勉力支撐,兩軍處於膠著狀態。突然從渤海海面吹來一陣大風,剎那間,揚塵蔽天,風雲變色,稍過後出現在李自成大順軍的成了以逸待勞的八旗子弟兵!一時間,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傷亡慘重。《明史》記述此時遇到奇怪天象:天黑時突然颳起大風,吹向大順軍的陣營,沙石如同冰雹……無力迴天的李自成遂倉皇撤回北京,山海關之戰結束。




兩場“神轉折”就這樣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命運,日本免於成為蒙古帝國臣民進而自我膨脹成為二戰元兇,滿清登上華夏舞臺開闢了別樣的歷史。


今古達觀


說到戰場之上發生的神轉折,就讓我不由得想起後燕與代國(即北魏)之間的恩怨。

就部族以言之,後燕慕容氏與代國拓跋氏同出鮮卑,世代之間亦存在著互結姻親之傳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整合北方部族時,後燕武成帝慕容垂也為之助力,珪終得復興代國,自稱魏王。

然面對地盤爭奪一事,兩國關係縱是再好,也當是各為其主,互不相讓;況珪弟拓跋觚先前無故遭後燕扣留,兩國局勢早已是暗流湧動。


慕容垂方討滅了西燕,分封諸將。俄而聽聞拓跋珪率軍南下,侵伐邊塞部落。垂頓生無明業火,然自知年歲已高,不便出征,遂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麟等將率大軍西進五原,征伐代國。


▲慕容垂

單方面碾壓——參合陂追擊戰

列位看官,你道這慕容寶是何人?他乃是後燕太子,燕主慕容垂第四子。寶素無才學,成為太子後折節讀書,亦不過是表面工夫,如何能敵得過拓跋珪胸有大志、腹有良策?

卻說魏王拓跋珪獲知燕軍來犯,聽從謀士張袞建策,採用一招以退為進,將部落物資轉移至後方。慕容寶一路西進不見阻攔,只道是珪心生怯意,遂進軍臨河,打造船隻,以圖北渡。

有道是天道好輪迴,昔時慕容垂南征北戰,立功無數,這出師不利之厄反是應驗在了慕容寶頭上。話說慕容寶備好了船隻,正督兵下船,忽颳起一陣大風,把數艘船吹向對岸,其中士卒為魏軍所擒獲。

先是,拓跋珪遣別軍繞過燕營,阻截燕都中山信使。待魏軍生獲燕卒,珪復行偽報之策,詐稱慕容垂已死。慕容寶不知真假,且都城信使多日未至,端的使寶心驚膽戰、左右彷徨,再不敢渡河。



▲慕容寶進軍及拓跋珪轉移方向示意圖

慕容寶心內疑慮,頓兵不前。不曾想燕將慕輿嵩真以為燕主病故,欲擁趙王慕容麟為主,事露受誅。寶思慮良久,當即退軍屯參合陂。寶只道河水未凍,魏軍不能追來,故未設斥候;哪知一夜間朔風怒吼,待得旦日,河冰凍結,拓跋珪早已率領騎兵精銳,兼程行軍而來,伏于山上。

比至天明,燕軍將士方才甦醒,山上魏軍鼓角震天,直殺了慕容寶個措手不及。燕軍戰慄不止,各自逃生。魏軍在後急追,燕軍死者不計其數。方才得脫,魏大將拓跋遵率軍殺到,阻截燕軍歸路,復衝殺一陣。獨有數千將佐護住慕容寶,殺出一條血路,倉皇走脫。



▲拓跋珪追擊慕容寶示意圖

此役燕軍傷亡慘重,被俘者亦以萬數。慕容寶自感慚愧,請再擊魏,復引出一場戰事。

攻勢的一轉與消退——平城突襲戰

慕容寶自參合陂大敗後,心內忿忿不平,欲再擊魏以自效,范陽王慕容德亦上書言此。燕主慕容垂乃令慕容會、蘭汗二人,分赴龍城、薊郡,調出大將慕容隆、慕容盛。

明年,平規、平翰兄弟為逆,慕容垂討平之。因留慕容德守中山,自率大軍密發。時魏陳留公拓跋虔統領三萬餘部落,居守平城。垂令慕容農、慕容隆二人為先登,將兵襲虔。

拓跋虔心氣素高,又逢參合陂大勝,有輕視燕軍之意。慕容農、慕容隆兵臨城下,虔方知燕軍來犯,率軍迎敵。慕容隆所率龍城兵精銳非常,虔竟戰歿於陣中。

攻勢為之一轉!

平城既克,慕容垂進至參合陂,見去年戰場,不禁悲嘆。燕軍將士感念存亡,哀號之聲震動山谷。垂心中感懷,漸生慚憤,氣血上湧,幾至暈倒。逾十日,垂竟歿世,年七十有一。

魏人所憚,唯慕容垂一人。垂既已死,拓跋珪意在決戰,遂舉四十萬眾,南下攻燕。

攻勢的二轉與終結——柏肆反擊戰

魏王拓跋珪率大軍開赴晉陽,以為與燕決戰中繼點。守將慕容農出兵對敵,奈何寡不敵眾,退還晉陽城下,哪知部下司馬關了城門,農只得東向中山而去。越日,晉陽為魏軍所得。

魏軍得晉陽為基,東出井陘,攻拔常山。常山以東諸城守將懾於魏軍威勢,或望風歸降,或棄城逃走,獨鄴、信都二城仍舊固守。拓跋珪命大將拓跋儀攻鄴,將軍王建、李慄攻信都,自向燕都中山而來。

▲拓跋珪

卻說燕主慕容寶,自晉陽陷落以來,不知如何應對。群臣各有對策,寶不能斷。幸趙王慕容麟越眾而出,道了個堅壁清野之策,寶方才如夢初醒,令諸軍修城積粟,以備魏軍來攻。

說回魏軍,拓跋珪圍中山數日,毫不見效,自謂慕容寶有所預備,堅城一時不能攻下,只好暫退,等候兩路攻城軍捷報。卻說拓跋儀一路攻鄴,魏王母舅賀賴盧受命來援。賴盧自恃國戚,不願受儀管轄。二人聯軍終是成了鬧劇,反因軍中內賊,被鄴城守將慕容德擊敗,失了許多軍械。拓跋珪見鄴不得下,往信都督戰。信都守將慕容鳳本已竭盡心力,見珪自來,棄城夜遁,逃回中山。

慕容寶欲大舉擊魏,盡出府庫,購募壯士,得數萬人。會拓跋部內亂,拓跋珪恐國都有失,遣使求和。寶不允,率軍行至柏肆塢,臨滹沱河紮營,阻截魏軍歸路。珪亦率軍至,於南岸紮營。


▲滹沱河周邊地形示意圖

慕容寶從慕容隆計策,使隆率勇士襲魏營。一時間火光沖天,魏軍不及防備,倉促之下自相踐踏。拓跋珪驚醒,連衣冠都不及穿戴,棄營而走。

攻勢再次為之一轉!

然則,慕容寶素不約束士卒,搬運魏營糧械之時,你爭我搶,逐漸互鬥開來,早忘了追擊拓跋珪。珪見此情景,喜出望外,遂率軍殺回柏肆。燕軍正要渡河班師,一時不及防備,被魏軍殺了個七零八落。

慕容寶惶遽異常,急令退兵,又被魏軍殺了一陣。寶顧不得大軍死活,匆匆北走,尚怕被魏軍追及,棄甲而逃。


此後,慕容寶東走龍城,中山為魏軍所得,燕國南北分斷,便再無慕容垂時傲視群雄的國力了。


歷史中簡堂荀彧


看題目,以為需要“古代的”戰例。如果是世界戰爭史的“神轉折”,那莫過於毛主席領導的紅軍上井崗山之後日益壯大的奇蹟了。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約4000人,因為當時學習蘇聯奪取大城市取得革命勝利的經驗,在攻打長沙等城市的戰爭中,“秋收起義”部隊遭到了失敗,部隊只剩下一千餘人。到9月29日“三灣改編”並上井崗山之時,已經不足一千人。

毛主席上了井崗山之後,陸續接收了原井崗山袁文才部300餘人,“南昌起義”後朱德帶上井崗山的起義餘部2000餘人(其中包括廣州起義餘部約200人)和湘南農軍8000餘人(後來還精簡一部分)以及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餘部約2500餘人,到1930年底,部隊發展到四萬人。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續三次打退了蔣介石共計60萬正規軍隊的“圍剿”。蔣介石共計損失正規軍約十餘萬人,而紅軍發展到十餘萬人,並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亦喻之


感謝頭條平臺提供答題的機會!我覺得有這麼一場戰爭的結局算是神轉折。

成為春秋霸主後的晉文公拉上了秦穆公一起揍鄰居鄭國,本來從實力對比來看,滅掉鄭國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結果戰局發生神轉折,幾十萬秦晉大軍居然灰溜溜的回去了,弱小的鄭國得以存國。


實力相差懸殊,陷入亡國危機

公元前630年農曆9月的一天,鄭國國君鄭文公徹底陷入了絕望,因為根據線報,秦晉達成共識,一起出兵討伐自己。

現在,晉文公親自率領軍隊駐紮在了函陵,也就是鄭國都城新鄭的郊區,等於已經打到自己家門口了。


(圖為晉文公劇照)

更糟糕的消息又傳來,秦穆公率領秦軍正在往新鄭趕來,現在已經走到許昌了,不出三日,秦晉大軍將完成對新鄭的包圍,那時,鄭國將毫無還手之力。

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兩個大國聯手找自己晦氣,鄭國還能指望誰呢?

靠自己嗎?可是鄭國早已不是鄭莊公手下的春秋三小霸了。說來慚愧,自從莊公去世後鄭國便陷入了內亂,權臣亂政,各方勢力內鬥不止,國力一年不如一年,怎麼可能抵擋的住秦晉大軍的進攻呢?

靠自己一直依附的楚國嗎?唉!這場禍亂就是楚國給招來的!兩年前,晉楚逐鹿中原,爭奪春秋霸主地位,誰勝出誰將成為霸主,諸侯各國都要臣服於它!誘惑太大,於是鄭國拿國運作賭,暗地裡站隊楚國,並且出兵助戰。結果楚軍在子玉的帶領下一敗塗地,連子玉自己都含羞自殺了,楚國老老實實的退回了南方,晉文公一戰成名,成為春秋霸主!

楚國現在實力大減,躲著還來不及,怎麼會來救援自己呢?

本來鄭國上下全部以為這次在劫難逃了,許多官員私下已經收拾好了行李,隨時準備帶著家人跑路。

神轉折——一個人一張嘴瓦解秦晉大軍

這時有人為鄭文公推薦了一個叫燭之武的厚黑學專家,據說他忽悠人的本事很厲害。話說這鄭文公也沒抱太大希望,權當是死馬當活馬醫,於是就跑去找燭之武幫忙。

燭之武因為自己多年來不受鄭文公重用,所以一開始不願意去,還和鄭文公發起了牢騷。但經不住鄭文公求情,最後同意去去會一會秦穆公。

於是燭之武連夜出城,緊趕慢趕跑到了秦軍大帳,秦穆公接見了他,或許他想看一看這位說客能玩出什麼花樣。

見面後,燭之武也不繞彎子,直接說了下面這些話:

  1. 你們兩位大佬合夥來找我們鄭國的麻煩,我們知道自己要倒黴了,但是如果我們捱揍對你有半點好處的話,我也不會大半夜的不睡覺跑來打擾你了。

  2. 因為你動腦子想一想啊,西安離鄭州這麼遠,又不通高鐵,晉國打我們你跟著瞎參合幹什麼呢?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別忘了我們中間還隔著東周和晉國呢,鄭國滅亡後,晉國國土就大大增加了,而你卻撈不到好處。
  3. 而且晉文公已經是霸主了,如果再吞併鄭國,實力將進一步碾壓你哦!說不定,晉國下一步就要揍你了!為今之計,你應該幫著我們和晉國對著幹,而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燭之武一席話說的秦穆公一愣一愣的,冷汗把衣服都打溼了。秦穆公心想,這哥們說的是啊,晉文公那個糟老頭子心眼壞得很,上次許諾送給我的幾塊地盤最後也沒有兌現。

當然了,您要以為秦穆公僅僅就是被這幾句話給唬住了而撤兵的,可就太小看他了。

秦穆公是什麼人呢?他可是春秋霸主之一,雖然對此存在爭議,但至少說明這是位有野心的君主。

秦穆公知道,秦國將來想要東出逐鹿中原,必須經過晉國,秦晉將來必有一場決戰。如今自己幫著晉國搞擴張,幫他們踢開進一步雄霸中原的絆腳石,還天真的以為能從晉國那裡分到一杯羹,實在是失策啊!


(圖為秦穆公劇照)

於是秦軍連夜撤回去了,不但撤軍了,還留下一支軍隊協同鄭國防禦作戰。

第二天天亮後,晉國偵察兵發現秦國人連招呼都不打一聲自己跑回去了,而且還留下一支部隊和昔日的盟友對著幹。氣的晉文公的舅舅子犯想要立刻攻城,你慫了,我們單幹還不行!

最後還是外甥晉文公比較成熟,他說:“算了吧,反正現在我們也不佔優勢,又沒有輿論支持,倒不如賣老秦一個人情,這一趟就當我請大家公款旅遊了,咱也撤吧!”

於是鄭國人驚奇地發現城外的幾十萬大軍竟然不放一槍一炮,後隊變前隊心甘情願地回家了,而弱小的鄭國居然憑藉一個人一張嘴勸退了幾十萬大軍,成功化解了亡國危機!

我覺得,這次還沒開打就結束的戰爭,不得不歸為一次戰場神轉折,你說呢?



有意思的是,公元前375年鄭國前腳活著進入戰國,後腳就被韓國滅掉了,而這韓國是晉國的三個主要繼承者之一,所以鄭國到底還是被晉給滅掉了。

燭之武之所以能夠讓鄭國轉危為安,其實是鑽了大國之間需要相互制衡的空子,鄭國雖然沒有被滅掉,也不過是在強國之間的夾縫裡苟延殘喘而已。

由此可見靠嘴皮子雖然使這次戰爭發生了神轉折,卻不能讓國運發生轉折,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弱國如果不能發憤圖強,終將會被強者吃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