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dr259


试想一下,当你指挥的军队远不如敌方,只能负隅顽抗时,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砸入敌方阵营,你顺势击败敌方,这算不算神转折?

这并不是玄幻小说的情节,在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推动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改革导致天下大乱,各地出现多只起义军反对新朝统治,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吸引着天下有雄心的人士加入,包括汉朝宗室,其中就有东汉刘秀,时任偏将军。



王莽于公元23年派兵镇压起义军,新朝军队拥兵43万,号称100万,将仅有1万军队的绿林军围困在昆阳,刘秀趁乱突出重围去搬救兵。绿林军在被长期围困的局势下,虽然多次击退新朝军队的进攻,但是始终无力挽回局面。

守卫昆阳的王凤甚至多次投降,新朝军队一概不理之。刘秀突围后奔波多地召集军队,也不过万人,数量上远远不如新朝军队。当刘秀率军抵达昆阳时,面对的形式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军将昆阳围困的水泄不通,随新军出征有王莽上林兽院的老虎、豹子、大象、犀牛等猛兽,时时发出令人胆寒的啸声。



按照正常的剧情,接下来就是刘秀奋力作战,但是寡不敌众战死,昆阳城为新朝军队所破,王莽顺势平定天下,农民起义运动陷入低潮期。但是在刘秀这位透露着逆天改命的光环的人面前,号称穿越者的王莽也无力抗拒。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记载: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意思是,夜间有陨石砸入新军阵中,白天有乌云像山一样倒向大营。在迷信思想浓重的古代,这意味着上天抛弃王莽,新朝天命不再。



陨石与乌云的异像,让新朝军队彻底失去了军心,刘秀顺势里应外合击败了新军。最惨的是,新军在逃跑中,遇到了“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在刘秀追兵和天气的双杀下,新军溃不成兵,几乎全军覆没。

更大的影响在于,昆阳之战以后,新朝主力军丧失殆尽,王莽再也无力镇压起义军,仅几个月后,新朝灭亡。而此战中,刘秀以其勇武的表现脱颖而出,获取了足够的政治资历,为日后重建汉朝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此战后仅2年,30岁的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所以突如其来的陨石,灭亡了新朝,推动建立了东汉,继而影响了近200年的中国历史,堪称战争史上的神转折。在古代,由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有限,对于陨石等这种正常天文现象,通常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指示,当这种现象碰巧发生在战争中,会发生不经意的效果。



西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例子。公元前6世纪前后,波斯高原兴起的米底王朝逐步对外扩张,兵锋直至小亚细

亚,与吕底亚王朝爆发激烈的战争,双方在柯孜勒河附近展开长期的攻伐,善后持续5年左右。在某一天,两军正厮杀正酣时,太阳的亮度逐渐减弱,星星也现出身影。虽然不就太阳重现人间,但是两国都认为这是上天的警示,遂罢兵回营,一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居然被一次日食给终结了。

这场战争根据《希波战争史》的记载和后世对太阳轨迹的推测,发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在天文异像面前,古代无论东西方,都将其和天意或者神的警示联系在一起,形成战争史上的神转折。




L夕惕若看世界


由衷的感谢敬爱的头条君举办这样的活动,让羚羊有这个机会参上,与诸位同道一起品评历史。


步入正题之前,羚羊简单说说我这次要“世界战场神操作”的故事梗概,来自于中国古代,一场跟火有关的神操作战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名字叫做朱温。


毛主席曾经评论过朱温,就是那句著名的评语:“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朱温和曹操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处在大帝国的崩溃时代。都在北方折脱,东有吴,西有蜀,甚至还都大举南下伐吴,却都遭到失败。更离奇的是,二人在北方都有一个实力远强于自己的敌人,曹操有袁绍,而朱温的一生死敌是盘踞河东的李克用。


朱温和曹操也有一点不同,就是曹操最终消灭了袁绍统北方; 而朱温始终啃不下李克用,到了儿子辈儿,朱温的“猪狗”儿子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扫荡得精光不剩。


原因出在哪里?


答案有很多,因为是问答,羚羊今天就只从一个角度来切人,那就是度量。换言之,朱温的度量远不如曹操。


曹操与袁绍是敌人,但也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而李克用本来也有可能成为朱温的兄弟,但场心胸狭隘的大火,硬生生把李克用烧成了世上最恨朱温的人。


而这一切,都源于朱温的度量,和近乎赌博式的纵火杀人。


只是结果很透憾。


朱温的杀人计划没有得逞,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彻底断送了朱温做曹操第二(至少一统北方)的美好梦想。


一个叫上源驿的驿站,记载了这场虽然不显名华夏却惊心动魄的恐怖夜宴。而那一场熊熊的火光,甚至可以称为改变了中国历史后一千年的进程。羚羊为什么敢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五代,除了朱温的后梁,其余的四代即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是出自晋王李克用的河东军政集团。如果朱温能烧死李克用,那么历史就不可能出现五代,而取代五代的北宋,更不可能出现。


如果没有北宋的出现,金、南宋、元、明、清都不可能出现。。。(这个脑洞我开的还是可以的吧,O(∩_∩)O哈哈~)


接下来步入正题,事情还要从朱温背叛黄巢归唐的故事讲起。


01 乌鸦与狐狸


话说朱温炒了黄巢的鱿鱼,但是他的反水,对于唐朝平定整个黄巢起义的重要性来说,只能排第二。这第一是谁呢?

正是来自河东的李克用。


这一点,从黄巢起义平定之后唐廷的论功行赏就可以看出。

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得到了天下重镇河东,河东治所在太原府。太原府为大唐三都之一的北都,政治级别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

朱温虽然得到了宣武节度使,一跃成为一方节帅,但宣武镇的治所在汴州(开封),汴州只是河南道的首府,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相比李克用的河东镇高下立判。


不仅如此,李克用名正言顺占据河东还有三大好处。

李克用本就是山西人,世代为沙陀族首领,部族盘据山西已有三代,祖父朱邪执宜、父亲李国昌(赐姓李)都为山西地区武官,

此为人和。

俗话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在乱世,三晋大地表里山河自成一脉,而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拿下山西对整个华北平原都是居高临下,占尽地利。

黄巢起义之后,唐廷与藩镇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天下重新洗牌,五代十国的大幕拉开,这是天时。

反观当时的宣武镇,史载“连年阻饥,公私俱困,帑廪皆虚,外为大敌所攻,内则骄军难制。”朱温本是宋州砀山人(今安徽宿州砀山县),一外地人而且是草根出身,去汴州这种四战之地的治所,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人头落地,远不能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李克用比。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唐廷给朱温的封赏开局难度是hard,而给李克用封赏的开局难度是easy。

△朱温


接下来我们说说朱温和李克用二人的初始关系,两人在剿灭黄巢军的时候,多次协同作战,而且是令人瞩目的,因为他们二人战功最高,可以称为“扫黄双星”。所以李克用对朱温感觉还不错,是一个能打的战友,当然这只是李克用的错觉,毕竟沙陀人没有那么多心眼,觉得朱温是个可交之人。朱温心思可贼着呢,是个被毛主席评价比曹操还狡猾的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朱狐狸”。朱温表面上跟李克用称兄道弟,内心里巴不得李克用赶紧去见玉帝。


“朱狐狸”内心里早就一个大算盘,他素有称帝的野心,知道欲平天下,兵强马壮的鸦军(李克用年少时就很骁勇,军对中称他为“李鸦儿”,所以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别称鸦军,还有一说是因为沙陀军皆穿黑衣黑甲)是他难以迈过的阻碍,所以“朱狐狸”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杀掉“李鸦儿”,为将来一统天下,除掉一个劲敌!


02 狐狸的套路


“朱狐狸”计划对“李鸦儿”动手的时候,“李鸦儿”正在河南道境内对失魂落魄的黄巢进行最后的追杀,但因为鸦军的粮草补给没有跟上,还是让黄巢侥幸给跑掉了。因为汴州是自己回太原的必经之地,所以大大咧咧的“李鸦儿”路径汴州时,决定在老战友的地盘上补给一下。


猎物自己上门,“朱狐狸”笑得合不拢嘴,亲自到城外迎接“李鸦儿”,二人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上源驿的主厅内灯火辉煌,“朱狐狸”安排的鼓乐队正摇头晃脑地吹奏着凯旋的音乐,一对美丽舞女的曼妙身姿在“李鸦儿”面前晃动着,“李鸦儿”做在上首,“朱狐狸”坐在旁边,不停地敬酒,吹捧着“李鸦儿”驱逐黄巢的不世之功,“李鸦儿”眼中已经醉意迷离,而“朱狐狸”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笑意:因为为了不让“李鸦儿”逃出生天,“朱狐狸”可是煞费苦心,他早已吩咐部下杨彦洪用战车和树栅把“李鸦儿”有可能逃出的路线纷纷堵死,然后万事俱备只欠一把火,大事可成。


一切都非常顺利,“李鸦儿”明显喝多了,在“朱狐狸”的劝说下“李鸦儿”被扶到房间里休息,鸦军的将领们在“朱狐狸”的算计下也都喝得烂醉如泥,史载“从者皆霑醉”,,尤其是“李鸦儿”的贴身侍卫长陈思洪以及其他三百亲兵也都被安排了,“朱狐狸”觉得时机到了,对早已蓄势待发的兄弟们使了一个眼色,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帷帐之下。。。


可惜“朱狐狸”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好酒啊。“李鸦儿”的亲兵里有以薛志勤、史敬思、郭景铢为首的这么十几个人压根滴酒不沾,所有他们神志异常清醒。


大火起来后,“李鸦儿”还在睡梦中,郭景铢看情况危急,直接把“李鸦儿”从床上拽下来,用凉水给浇醒了,大声对“李鸦儿”吼道:“朱温今天要咱们的脑袋!”一身冷汗彻底解掉了“李鸦儿”的酒意,然后开始用最难听的话语问候“朱狐狸”的八辈祖宗,但在此时,上源驿的周围,冲天的火光早已堵死了“李鸦儿”的任何一条生路。

更要命的是,数不清的汴州兵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呐喊着要拿下“李鸦儿”的人头请功。“李鸦儿”绝境之中,更显悍勇,每一支羽箭都例无虚发,转瞬间十九个鲜活的汴州兵被送去见了玉帝。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狂风呼啸,火势更加凶猛,“李鸦儿”和匆忙应战的三百亲兵们左冲右突,都被隔绝在了火场中。看这漫天的火光,“朱狐狸”放声大笑,即将除掉“李鸦儿”这个劲敌,中原霸主之梦,触手可及。。。



03 飞火神鸦


但一场令“朱狐狸”完全没有料到的神操作发生了,“会大雨震电,天地晦冥”,倾盆大雨瞬间就OK了“朱狐狸”费尽心机的“烤鸦火场”,已经都在闭眼认命的“李鸦儿”惊喜地奔跑着狂呼道:“天不亡我也!”


借着强力的闪电,黑夜与白昼在来回切换,“李鸦儿”看到了逃生的道路,伴着轰隆的雷鸣,三百亲兵以死相搏,强势突围,终于力保“李鸦儿”逃出生天,用绳索翻出汴州城,扬长而去,留下了“飞火神鸦”的威名。

△李克用


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朱狐狸”的部将杨彦洪告诉朱温,沙陀人骑术高超,慌乱之下一定会优先选择骑马逃生,只要发现有骑马的逃离,就地射杀,不要犹豫。


“朱狐狸”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李鸦儿”身边的亲兵只有骑马的全部被杀,不过讽刺的是,杨彦洪为了追击“李鸦儿”,慌乱之中也骑了马,结果电闪雷鸣的雨夜,“朱狐狸”没有看清他的面目,也被一箭射杀。


04 纠缠的命运


“李鸦儿”逃回驻扎在城外的鸦军大营,咬牙切齿地要发兵与“朱狐狸”决一死战,最后还是刘夫人拉住了丈夫,劝他不要意气用事,“李鸦儿”经过深思熟虑后,亲自写信给“朱狐狸”,讨要个说法。


真要两军交锋,在战场上正面对抗数万鸦军,“朱狐狸”即使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未必有多大的胜算。

经过盘算后,“朱狐狸”向“李鸦儿”解释,所谓的解释,其实就是像司马昭杀了曹髦,把锅甩给了成济一样,“朱狐狸”依葫芦画瓢,把锅甩给了倒霉的杨彦洪,说这一切都是他的主谋,与自己无关,而且死无对证。


“李鸦儿”当然不会相信“朱狐狸”的鬼话,因为这里毕竟是“朱狐狸”的地盘,贸然交锋,损失一定不小,昨晚已经失去了三百亲兵的“李鸦儿”,心有余悸,经不起再多的伤亡了,暂时咽下了这口气,在“朱狐狸”小心翼翼的目光注视下,“李鸦儿”也小心翼翼地离开了汴州地界。


回到太原,忍无可忍“李鸦儿”连上八表入长安,一方面强烈控诉“朱狐狸”的卑鄙无耻行径,请求朝廷废黜“朱狐狸”的官位,另一方面与朝廷谈条件,若果下次朝廷再诏令各藩镇出兵,鸦军毫无二话必定第一个响应号召出兵助阵。虽然唐廷知道“李鸦儿”受了委屈,但是黄巢之后,大部分逆贼都投到了蔡州的秦宗权的麾下,如果拿掉“朱狐狸”的官职,“朱狐狸”会不会与秦宗权合流?刚好两人都是出身于黄巢军,这后果得考虑。


于是朝廷只能和稀泥,劝“李鸦儿”以大局为重,晋封“李鸦儿”为陇西君王,勉强安抚住了他。


但在“李鸦儿”李克用的心里,这事儿可远远没有结束,从此这天下最恨的人就是这个“朱狐狸”朱温。在“朱狐狸”扫平中原诸势力的时候,位于西北方居高临下的“李鸦儿”就经常背后捅刀子。每次只要“朱狐狸”的敌人向“李鸦儿”求救,“李鸦儿”都不惜血本发兵救援,目的只有一个:报仇!

一场大火,使“朱狐狸”与“李鸦儿”的命运纠缠在了一起,也断送了北方一统霸主出现的可能性,更打开了五代十国乱世更迭的潘多拉魔盒,这个令后世胆寒的黑暗时代,从狐狸与乌鸦的血海深仇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我是羚羊飞渡,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的食指“点江山”,专注隋唐五代史,业余网文写手,致力于弘扬传统历史文化!】


历史中简堂羚羊飞渡


说个不远的事情,从一则谣言讲起吧:

中国对烈士太不尊重了!其他国家在战争后,都会建烈士纪念馆。而1988年的南沙海战,居然不纪念烈士!这是对烈士的不尊重!你看越南就建了南沙海战的烈士纪念馆!

这事还真挑不出毛病,我们真没有南沙海战的烈士纪念馆。为什么呢?

1987年5月,越南撤销了在海洋委员会上投票赞成中国在南沙修建观测站的代表。自此,中越双方正式撕破脸。而此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苏的存在。

到了1988年1月,越南先动手了,派了2搜武装运输船到永暑礁,当然被我海军打回,但自此双方摩擦不断,可以说大战一触即发。

我们国家肯定不搞侵略战争的,当时的政策叫“五不一赶”,也就是“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如敌占我岛屿,要强行将其赶走”

就这样,时间拖到了3月。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五不一赶,越南也不敢先开第一枪,于是全场哗然的一幕开始了:

根据相关报道,越南军人开始了对我军的疯狂嘲讽:

撒尿,怪叫、吐口水,做污辱性的动作;

中方502舰副炮长带着十几个战士则站了出来,开始殴打越军互旗人员。既然双方高层都不让开枪,那斗殴总可以吧?

于是,在热武器已经发展近百年后,中越之间开始了连兵器都不用的肉搏战……越军毕竟不会散打,于是被我军战士打到节节败退。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越军打开保险,给我军战士开了一枪,击中手臂,血染南海!

既然开枪了,后面的故事就简单多了。

1小时后:

我军用了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击沉越船2艘;越舰一艘,俘虏40多人,越军伤亡400人。

对了,前面那个打军体拳手臂中枪的战士叫张清,他是这场战争中方唯一的伤员。

所以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我觉得越南上下都会想:那个挨打的士兵,你咋不被打死呢?


酒骑风


欢迎指正。

说到战争史的神转折,有这样一场战争倒很出色。今天要讲的战争,它本身是二战的一部分,却又独立于二战之外。虽然它很具有影响力,但由于它发生在1939年与1940年之交,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这场战争往往被忽略掉了。

这场战争被称为冬季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苏联与芬兰。1917年,恰逢俄国革命,芬兰乘机宣布独立,然而俄国人并不希望它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随即发生内战,1918年芬兰资产阶级击垮苏俄支持的共产党人。而芬兰的国境线距离列宁格勒仅32公里,同时苏联人意识到,与德国关系紧密的芬兰很有可能成为反共力量的马前卒。苏军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尖锐地指出芬兰东部机场未来会成为德军轰炸机的前线基地。

基于对芬兰的不放心,苏联于1939年提出租借和割让五岛,及将国境线向西推进30km,合计2761平方公里,作为补偿,苏联割让5000余平方公里的低开发领土给芬兰。芬兰断然拒绝了苏联的要求。1939年11月26日,苏军炮制了曼尼拉炮击事件,宣称边境的曼尼拉村被芬军炮击,造成苏军四人死亡——是不是很眼熟的剧情。苏联随即继续要求芬兰妥协,然而芬兰坚决拒绝。11月30日,苏军集结21个师,共45万人,1800门火炮,2000余辆坦克,670架战机向芬兰发起进攻。而芬兰常备军不足四万,坦克车实际可用33辆,战机少得可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芬兰必然惨败,但是芬兰短期内动员起30万后备军,芬军迅速膨胀到四十万。这场战争延续105天,最终以苏军惨胜告终,战争中芬兰伤亡7万人,苏联伤亡32万人。

这场让世界大跌眼镜的战争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斯大林大清洗之后,红军高层极度缺乏人才,下级指挥员多为忠诚但缺乏能力的士兵提拔,战术指挥混乱。而反观芬军,利用芬兰雪地,全部配备滑雪板,身着白色伪装服,在机动性很差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些人堪称幽灵的存在,对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战术打击。

冬季战争后,希特勒认定红军不堪一击,坚定了攻击苏联的决心。而苏联高层在这次奇耻大辱后,面对战争中芬兰神器——索米冲锋枪,提出了造出一款全面超越它的冲锋枪,而有意思的是,对于索米的70发弹鼔,苏联配备了71发的弹鼔,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波沙冲锋枪。




皎空孤月碎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类战争也经历无数,发生在战场上的神转折事情、奇葩事情也不胜枚举。而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分裂割据时期,战争更多,今天就说说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战场上的神转折事情,以飨读者。

宋国从立国以来总是处在讨伐别国或者被别国讨伐的过程中。话说宋公子鲍是一位大帅哥,帅到什么程度呢?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被这位孙子迷住了,想与他私通,公子鲍当然不愿意了。于是襄公夫人许诺让公子鲍为君,就这样公子鲍屈从了自己祖母;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受到国人拥护;襄公夫人又派人杀死宋昭公,也就是她另外一个孙子,拥立公子鲍为君成为宋文公。



由于宋文公这个国君的位子来的确实有点让大家瞧不起。刚即位,晋国、卫国、陈国、郑国联军攻打宋国,最后在宋文公的斡旋下也就不了了之,诸侯联军承认其合法性,撤兵而去。第二年,国内贵族联合起来叛乱,也就是宋武公、宋穆公、宋戴公、宋庄公、宋桓公的族人联合宋昭公之子通过拥立宋文公同母弟司城公子须来发动叛乱,宋文公好不容易平定叛乱,安定国内人心。

到宋文公第四年,郑国接受楚国命令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大将华元帅兵抵御。华元是宋戴公五世孙,拥立宋文公即为,颇为受到宋文公信任。现在笔者要告诉大家的神转折的事情就发生在此公身上。



话说华元大将军率领大军与郑国军队对峙,准备第二天开始决战。这天晚上,华元大将军杀羊宰牛犒赏士兵,意思告诉弟兄们:今晚吃饱喝足,明天好好揍郑国这帮孙子。可是在吃羊肉、喝羊汤的时候,华元大将军没有认识到给自己开车的司机重要性,也就是给自己车夫羊斟没有喝羊汤,在座大家也没有在意。

第二天,双方大军各自列阵,准备开始冲锋。华元大将军站在战车上正在下达战前动员令,让弟兄们冲锋。结果司机羊斟一踩油门,率先冲向对方军队,士兵们纳闷了:华元将军真牛B,惊叹他尽然率先冲锋了。华元大将军急了,忙命令羊斟停下,羊斟说:昨天吃羊的时候你做主,今天仗我做主。就这样,仗没有开始打,华元将军就冲进对方阵营中,做了俘虏。这场大战就以郑国完胜告终。



当然,事情也没有就这么结束。按理说,宋文公知道华元干了这么窝囊的事情,应该咒华元大将军,您怎么不去死呢。这里再次发生神转折事情,宋文公竟然准备一百辆战车、四百匹毛色漂亮的良马前往郑国赎回华元。结果,礼物还没有到达郑国,再次发生了神转折事情,华元大将军竟然自己逃了回来。回国后,依旧受到宋文公重用。


安定郡小书生


历史上战争无数,甚至和平年代的时间都要少于战争时期,而战争之中也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不确定性,下面我给您介绍两件“神转折”的事例。

神风事件

蒙古帝国征战天下,所到之处无与争锋,因此也使蒙古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1274年,元朝蒙古大汗忽必烈为了获得日本的金银,派1.5万军队,900艘船只远赴日本进行征战。就这样,马背上的民族,去充当水兵了,并且进行远洋作战。


起初也很顺利,虽然蒙古人不擅长水性,但是经过晕船呕吐,也算顺利的来到了日本。蒙古人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准备大开杀戒,抢尽日本小国的财宝,实现成吉思汗的人生理想“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夺人性命,取其财产,妻女,令其妻子儿女痛哭”。

但是不幸的是,不知为何海面上突然刮起了飓风,将忽必烈的900战舰吹的七零八落,近乎全部翻船,1.5万大军竟然因此没了1.35万,剩下的人也几乎丧失了战力。因此好端端的一场屠杀,竟然成为被大自然给屠杀了,实感稀罕。而日本却十分感谢这场神风,认为是上天的眷顾,并且在二战时期还成立了一个叫做神风自卫队的飞行部队。



欧洲七年战争--普鲁士获胜

在18世界,欧洲迎来了一场长达七年的旷世大战,那就是欧洲数个国家合伙揍普鲁士一个。普鲁士得罪了欧洲的法国、奥地利、瑞典、俄国,而与英国联盟,但是普鲁士是所属欧洲中间的国家,而英国是属于欧洲边上的一个国家,所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相当于欧洲国家痛贬普鲁士一个。


但是确实不得不说,普鲁士确实强大,就这样起初还占有过优势,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加上敌人不断摇人,而自己就老哥一个逐渐局势越来越不利,甚至快打到普鲁士的首都了,最后普鲁士国王都要以自杀来逃避失败了。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堪称神逆转,俄国主战派的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亲普鲁士的彼得三世继位。其继位后,立即宣布停止进攻普鲁士,而且还和普鲁士签订盟约,出兵援助普鲁士,瑞典人一看这可咋整,于是也立即跟普鲁士签订了条约,退出了战争,祈求普鲁士不计前嫌。就这样“神逆转”发生了,普鲁士竟然立即反败为胜,扬眉吐气了。



历史上“神转折”的事例还不少,真是上天眷恋,本以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注定失败了,但是竟然会意想不到的反败为胜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对方就土崩瓦解,自己就赢了,想一想也真是讽刺。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中国古代打仗就有两件“神转折”事情发生,一是忽必烈渡海远征日本,另一个是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满清多尔衮的山海关大战,因为都有至今让人不得其解的“神风”出现。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元帝国多次远征日本折戟“神风”

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挟蒙元帝国征服四方的旷古绝今神威,早年曾五次派出使臣欲使日本不战而胜臣服大元。最早是在1266年8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里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结果由于高丽向导引领不力未能到达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里德等出使,谁知日本国执政的镰仓幕府拒不答复元朝国书失败而归。后来的三次可想而知,日本依旧是软硬不吃,一概将使臣拒之门外。忽必烈大帝圣心大怒,决意使用武力征服日本,这就有了两次比较大的远征战争。



第一次远征日本:文永之役

1274年,忽必烈设立征东元帅府,以忻都、洪茶丘为都、副元帅,率军25,000人,战船900艘出征日本。元军面对日军的顽强抵抗,初战仅获得小胜。而后的战况只能用人算不如天算来概括,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如秋风扫落叶,将大部分战船毁坏殆尽,元军久战不胜已成疲惫之师只得仓促撤回。

第二次远征日本:弘安之役

1275年2月,忽必烈派出的使臣礼部侍郎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死,五年后消息才传回。再次被震怒的忽必烈决心踏平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结集南宋新附军),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计。



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一路是由征东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帅金方庆,率蒙、汉、高丽军4万人组成东路军,乘战船900艘。一路是由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张禧等率新附军及强行征发来的江南士卒共10万人组成的江南军,乘战船3,500艘。二路大军初战攻击互有胜负,不久又陷入苦战。八月初一夜,一场飓风又从天而降,元军大部分船只沉没,军士溺死者无数,数万士卒被俘。

其后元朝君臣又多次筹划再行出征日本,终因种种原因前功尽弃。日本成了蒙元帝国唯独难以征服的饮恨之地,至于日本嗜魔成性二战作恶以“神风突击队”苟延残喘,那就是后话了。

大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山海关大战败于“神风”

1644年,注定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奇诡一年。李自成大顺政权、多尔衮后金、吴三桂晚明残余,在山海关构筑了一个神奇大舞台。

1644年阴历4月22日,身经百战的李自成大军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关宁铁骑,在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列成阵势,大战开始!但见万马奔腾,枪戟如林,飞矢如蝗,血肉横飞,渐渐地大顺军占了优势,吴三桂勉力支撑,两军处于胶着状态。突然从渤海海面吹来一阵大风,刹那间,扬尘蔽天,风云变色,稍过后出现在李自成大顺军的成了以逸待劳的八旗子弟兵!一时间,疲惫的大顺军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阵脚渐乱,伤亡惨重。《明史》记述此时遇到奇怪天象:天黑时突然刮起大风,吹向大顺军的阵营,沙石如同冰雹……无力回天的李自成遂仓皇撤回北京,山海关之战结束。




两场“神转折”就这样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命运,日本免于成为蒙古帝国臣民进而自我膨胀成为二战元凶,满清登上华夏舞台开辟了别样的历史。


今古达观


说到战场之上发生的神转折,就让我不由得想起后燕与代国(即北魏)之间的恩怨。

就部族以言之,后燕慕容氏与代国拓跋氏同出鲜卑,世代之间亦存在着互结姻亲之传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整合北方部族时,后燕武成帝慕容垂也为之助力,珪终得复兴代国,自称魏王。

然面对地盘争夺一事,两国关系纵是再好,也当是各为其主,互不相让;况珪弟拓跋觚先前无故遭后燕扣留,两国局势早已是暗流涌动。


慕容垂方讨灭了西燕,分封诸将。俄而听闻拓跋珪率军南下,侵伐边塞部落。垂顿生无明业火,然自知年岁已高,不便出征,遂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麟等将率大军西进五原,征伐代国。


▲慕容垂

单方面碾压——参合陂追击战

列位看官,你道这慕容宝是何人?他乃是后燕太子,燕主慕容垂第四子。宝素无才学,成为太子后折节读书,亦不过是表面工夫,如何能敌得过拓跋珪胸有大志、腹有良策?

却说魏王拓跋珪获知燕军来犯,听从谋士张衮建策,采用一招以退为进,将部落物资转移至后方。慕容宝一路西进不见阻拦,只道是珪心生怯意,遂进军临河,打造船只,以图北渡。

有道是天道好轮回,昔时慕容垂南征北战,立功无数,这出师不利之厄反是应验在了慕容宝头上。话说慕容宝备好了船只,正督兵下船,忽刮起一阵大风,把数艘船吹向对岸,其中士卒为魏军所擒获。

先是,拓跋珪遣别军绕过燕营,阻截燕都中山信使。待魏军生获燕卒,珪复行伪报之策,诈称慕容垂已死。慕容宝不知真假,且都城信使多日未至,端的使宝心惊胆战、左右彷徨,再不敢渡河。



▲慕容宝进军及拓跋珪转移方向示意图

慕容宝心内疑虑,顿兵不前。不曾想燕将慕舆嵩真以为燕主病故,欲拥赵王慕容麟为主,事露受诛。宝思虑良久,当即退军屯参合陂。宝只道河水未冻,魏军不能追来,故未设斥候;哪知一夜间朔风怒吼,待得旦日,河冰冻结,拓跋珪早已率领骑兵精锐,兼程行军而来,伏于山上。

比至天明,燕军将士方才苏醒,山上魏军鼓角震天,直杀了慕容宝个措手不及。燕军战栗不止,各自逃生。魏军在后急追,燕军死者不计其数。方才得脱,魏大将拓跋遵率军杀到,阻截燕军归路,复冲杀一阵。独有数千将佐护住慕容宝,杀出一条血路,仓皇走脱。



▲拓跋珪追击慕容宝示意图

此役燕军伤亡惨重,被俘者亦以万数。慕容宝自感惭愧,请再击魏,复引出一场战事。

攻势的一转与消退——平城突袭战

慕容宝自参合陂大败后,心内忿忿不平,欲再击魏以自效,范阳王慕容德亦上书言此。燕主慕容垂乃令慕容会、兰汗二人,分赴龙城、蓟郡,调出大将慕容隆、慕容盛。

明年,平规、平翰兄弟为逆,慕容垂讨平之。因留慕容德守中山,自率大军密发。时魏陈留公拓跋虔统领三万余部落,居守平城。垂令慕容农、慕容隆二人为先登,将兵袭虔。

拓跋虔心气素高,又逢参合陂大胜,有轻视燕军之意。慕容农、慕容隆兵临城下,虔方知燕军来犯,率军迎敌。慕容隆所率龙城兵精锐非常,虔竟战殁于阵中。

攻势为之一转!

平城既克,慕容垂进至参合陂,见去年战场,不禁悲叹。燕军将士感念存亡,哀号之声震动山谷。垂心中感怀,渐生惭愤,气血上涌,几至晕倒。逾十日,垂竟殁世,年七十有一。

魏人所惮,唯慕容垂一人。垂既已死,拓跋珪意在决战,遂举四十万众,南下攻燕。

攻势的二转与终结——柏肆反击战

魏王拓跋珪率大军开赴晋阳,以为与燕决战中继点。守将慕容农出兵对敌,奈何寡不敌众,退还晋阳城下,哪知部下司马关了城门,农只得东向中山而去。越日,晋阳为魏军所得。

魏军得晋阳为基,东出井陉,攻拔常山。常山以东诸城守将慑于魏军威势,或望风归降,或弃城逃走,独邺、信都二城仍旧固守。拓跋珪命大将拓跋仪攻邺,将军王建、李栗攻信都,自向燕都中山而来。

▲拓跋珪

却说燕主慕容宝,自晋阳陷落以来,不知如何应对。群臣各有对策,宝不能断。幸赵王慕容麟越众而出,道了个坚壁清野之策,宝方才如梦初醒,令诸军修城积粟,以备魏军来攻。

说回魏军,拓跋珪围中山数日,毫不见效,自谓慕容宝有所预备,坚城一时不能攻下,只好暂退,等候两路攻城军捷报。却说拓跋仪一路攻邺,魏王母舅贺赖卢受命来援。赖卢自恃国戚,不愿受仪管辖。二人联军终是成了闹剧,反因军中内贼,被邺城守将慕容德击败,失了许多军械。拓跋珪见邺不得下,往信都督战。信都守将慕容凤本已竭尽心力,见珪自来,弃城夜遁,逃回中山。

慕容宝欲大举击魏,尽出府库,购募壮士,得数万人。会拓跋部内乱,拓跋珪恐国都有失,遣使求和。宝不允,率军行至柏肆坞,临滹沱河扎营,阻截魏军归路。珪亦率军至,于南岸扎营。


▲滹沱河周边地形示意图

慕容宝从慕容隆计策,使隆率勇士袭魏营。一时间火光冲天,魏军不及防备,仓促之下自相践踏。拓跋珪惊醒,连衣冠都不及穿戴,弃营而走。

攻势再次为之一转!

然则,慕容宝素不约束士卒,搬运魏营粮械之时,你争我抢,逐渐互斗开来,早忘了追击拓跋珪。珪见此情景,喜出望外,遂率军杀回柏肆。燕军正要渡河班师,一时不及防备,被魏军杀了个七零八落。

慕容宝惶遽异常,急令退兵,又被魏军杀了一阵。宝顾不得大军死活,匆匆北走,尚怕被魏军追及,弃甲而逃。


此后,慕容宝东走龙城,中山为魏军所得,燕国南北分断,便再无慕容垂时傲视群雄的国力了。


历史中简堂荀彧


看题目,以为需要“古代的”战例。如果是世界战争史的“神转折”,那莫过于毛主席领导的红军上井岗山之后日益壮大的奇迹了。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约4000人,因为当时学习苏联夺取大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经验,在攻打长沙等城市的战争中,“秋收起义”部队遭到了失败,部队只剩下一千余人。到9月29日“三湾改编”并上井岗山之时,已经不足一千人。

毛主席上了井岗山之后,陆续接收了原井岗山袁文才部300余人,“南昌起义”后朱德带上井岗山的起义余部2000余人(其中包括广州起义余部约200人)和湘南农军8000余人(后来还精简一部分)以及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余部约2500余人,到1930年底,部队发展到四万人。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打退了蒋介石共计60万正规军队的“围剿”。蒋介石共计损失正规军约十余万人,而红军发展到十余万人,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亦喻之


感谢头条平台提供答题的机会!我觉得有这么一场战争的结局算是神转折。

成为春秋霸主后的晋文公拉上了秦穆公一起揍邻居郑国,本来从实力对比来看,灭掉郑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结果战局发生神转折,几十万秦晋大军居然灰溜溜的回去了,弱小的郑国得以存国。


实力相差悬殊,陷入亡国危机

公元前630年农历9月的一天,郑国国君郑文公彻底陷入了绝望,因为根据线报,秦晋达成共识,一起出兵讨伐自己。

现在,晋文公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了函陵,也就是郑国都城新郑的郊区,等于已经打到自己家门口了。


(图为晋文公剧照)

更糟糕的消息又传来,秦穆公率领秦军正在往新郑赶来,现在已经走到许昌了,不出三日,秦晋大军将完成对新郑的包围,那时,郑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两个大国联手找自己晦气,郑国还能指望谁呢?

靠自己吗?可是郑国早已不是郑庄公手下的春秋三小霸了。说来惭愧,自从庄公去世后郑国便陷入了内乱,权臣乱政,各方势力内斗不止,国力一年不如一年,怎么可能抵挡的住秦晋大军的进攻呢?

靠自己一直依附的楚国吗?唉!这场祸乱就是楚国给招来的!两年前,晋楚逐鹿中原,争夺春秋霸主地位,谁胜出谁将成为霸主,诸侯各国都要臣服于它!诱惑太大,于是郑国拿国运作赌,暗地里站队楚国,并且出兵助战。结果楚军在子玉的带领下一败涂地,连子玉自己都含羞自杀了,楚国老老实实的退回了南方,晋文公一战成名,成为春秋霸主!

楚国现在实力大减,躲着还来不及,怎么会来救援自己呢?

本来郑国上下全部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了,许多官员私下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准备带着家人跑路。

神转折——一个人一张嘴瓦解秦晋大军

这时有人为郑文公推荐了一个叫烛之武的厚黑学专家,据说他忽悠人的本事很厉害。话说这郑文公也没抱太大希望,权当是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就跑去找烛之武帮忙。

烛之武因为自己多年来不受郑文公重用,所以一开始不愿意去,还和郑文公发起了牢骚。但经不住郑文公求情,最后同意去去会一会秦穆公。

于是烛之武连夜出城,紧赶慢赶跑到了秦军大帐,秦穆公接见了他,或许他想看一看这位说客能玩出什么花样。

见面后,烛之武也不绕弯子,直接说了下面这些话:

  1. 你们两位大佬合伙来找我们郑国的麻烦,我们知道自己要倒霉了,但是如果我们挨揍对你有半点好处的话,我也不会大半夜的不睡觉跑来打扰你了。

  2. 因为你动脑子想一想啊,西安离郑州这么远,又不通高铁,晋国打我们你跟着瞎参合干什么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别忘了我们中间还隔着东周和晋国呢,郑国灭亡后,晋国国土就大大增加了,而你却捞不到好处。
  3. 而且晋文公已经是霸主了,如果再吞并郑国,实力将进一步碾压你哦!说不定,晋国下一步就要揍你了!为今之计,你应该帮着我们和晋国对着干,而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烛之武一席话说的秦穆公一愣一愣的,冷汗把衣服都打湿了。秦穆公心想,这哥们说的是啊,晋文公那个糟老头子心眼坏得很,上次许诺送给我的几块地盘最后也没有兑现。

当然了,您要以为秦穆公仅仅就是被这几句话给唬住了而撤兵的,可就太小看他了。

秦穆公是什么人呢?他可是春秋霸主之一,虽然对此存在争议,但至少说明这是位有野心的君主。

秦穆公知道,秦国将来想要东出逐鹿中原,必须经过晋国,秦晋将来必有一场决战。如今自己帮着晋国搞扩张,帮他们踢开进一步雄霸中原的绊脚石,还天真的以为能从晋国那里分到一杯羹,实在是失策啊!


(图为秦穆公剧照)

于是秦军连夜撤回去了,不但撤军了,还留下一支军队协同郑国防御作战。

第二天天亮后,晋国侦察兵发现秦国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自己跑回去了,而且还留下一支部队和昔日的盟友对着干。气的晋文公的舅舅子犯想要立刻攻城,你怂了,我们单干还不行!

最后还是外甥晋文公比较成熟,他说:“算了吧,反正现在我们也不占优势,又没有舆论支持,倒不如卖老秦一个人情,这一趟就当我请大家公款旅游了,咱也撤吧!”

于是郑国人惊奇地发现城外的几十万大军竟然不放一枪一炮,后队变前队心甘情愿地回家了,而弱小的郑国居然凭借一个人一张嘴劝退了几十万大军,成功化解了亡国危机!

我觉得,这次还没开打就结束的战争,不得不归为一次战场神转折,你说呢?



有意思的是,公元前375年郑国前脚活着进入战国,后脚就被韩国灭掉了,而这韩国是晋国的三个主要继承者之一,所以郑国到底还是被晋给灭掉了。

烛之武之所以能够让郑国转危为安,其实是钻了大国之间需要相互制衡的空子,郑国虽然没有被灭掉,也不过是在强国之间的夹缝里苟延残喘而已。

由此可见靠嘴皮子虽然使这次战争发生了神转折,却不能让国运发生转折,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国如果不能发愤图强,终将会被强者吃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