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沒有海洋,而是在陸地間星羅棋佈的散落著大小不一的湖泊,且水量巨大會怎樣?

一蓑小煙雨


回答問題前,先普及一個知識點,地球上的海洋佔地球的71%,如果海洋真星羅棋佈的分散到了陸地,那麼陸地將不再稱之為大陸,而是會變成海島,如同我國舟山群島那般,所以此問題只是假設。回到問題本身,如果地球上沒有海洋,而是陸地間星羅棋佈的散落著大小不一的湖泊,這不正是原始地球可能存在的面貌之一嗎。在地球形成之初,地殼未大規模運動漂移之前,地球上的水資源彙集情況很有可能就是和問題的描述一致,因為地球形成之時,組成地球的各種元素是均勻分佈的,高山、海洋之間還不存在大規模落差。
地球最初的樣子已經不得而知,但地球的形成是建立在宇宙的某一次大爆炸,因為宇宙星體之間運動,宇宙爆發過多次大規模撞擊,形成了很多漂浮小行星,又因為各小行星的元素質量不同,漂浮位置不同,最終由相同軌道的幾個小星星組合成新的地球,這一點從地球與周邊行星的元素區別就可以分辨出。
地球形成後又經過了億萬年的地殼運動,才形成了海洋,如果地球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發生地殼運動,一直沒有形成大型海洋,那麼地球上也就不會誕生生命。地殼運動形成海洋後,因為自然降雨沖刷過程,將地球大部分的鈉分子彙集到了海洋,從而形成了鹹水,海水在一次次潮汐運動之下,各種分子相互撞擊融合,形成了有機分子,再一步步演化出原始生命。當然,以當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地球上的海洋重新分散到大陸各個地方,而水資源總量不變,那麼對地球降雨等氣候影響不大,因為總量不變則地表蒸發量不變,地球大氣層以內的降雨過程還是會繼續。不過海洋當中的生物洄游,生物鏈肯定會受到影響,最終還是會影響到地球生態。


地理有意思


你說的是這個樣子的嗎?我可以理解成,水流的方式是單獨的超級湖泊遍佈星球百分之三十的地盤(如圖1),水量卻等於地球,那麼這個星球會更加跌宕起伏,海洋平均深度是原來2-3倍,同樣的,最高峰也會高出個2-3倍。其次,湖水之間沒有互通,那麼每一個湖都是單獨的生物圈,隨著太陽蒸發出水蒸氣,那些湖泊水分蒸發到周圍降雨形成綠洲(大氣環流或許只存在於巨型湖泊/內海之上),而廣闊沒有湖水的地方就是荒漠,這裡也就是生命的禁區。

至於最大的綠洲,就是內海周圍,從內海海岸至少百公里都是綠洲,這一塊也就成為智慧生物最可能誕生的地方。

那麼智慧生物爭取的地方就是那一片湖泊綠洲,這些綠洲才是理想的安居之地。圖2則為現代地球的宜居帶,宜居帶基本上都是靠近水的地方




666jgtgta


把全世界陸地的泥土岩石,沿著經緯線,每隔10度堆一條土壩,寬10米,把地球表面切割成圍棋棋盤那樣,格子裡注滿水,

如果,陸地也都成均勻的平面,氣候不受海陸地形影響了,那麼,沿著赤道附近就是均勻的低氣壓多雨帶,形成均勻的雨林帶,沿著迴歸線的陸地將是付熱帶高氣壓帶,形成均勻的沙漠帶,南北極圈因為是低氣壓也會是多雨的針葉林帶,極地是苦寒高壓帶,

因為沒有地形阻隔,不同氣壓帶之間的氣溫交流只會受地軸偏角影響,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移動,雖然,受潮汐影響會形成陸地海拔變化,但這種潮位變化不會太大,況且,如果水體是連續的,陸地島狀分佈,潮汐才會想成,如果水體是間斷的網狀分佈,是不可能形成明顯的潮汐的,

無論水陸島狀,網狀,生物的分佈肯定是碎片化分佈,物種割裂化各自進化,形成的物種會更多樣化。

無論是水生生物,或者是陸地生物都無法形成大規模的種群,進化就無法形成優勢物種,不要說人無法形成,連恐龍都不會出現,唯一能進化的是水陸兩棲生物,和鳥類

考慮到鳥類的優勢,很可能會進化出長期統治地球的鳥人,其他生物幾乎沒有機會進化。

不過看看現在統治地球的人類,更多的都是鳥人,


蒙古王爺


看了題主對這個問題的描述,意思是把海洋裡的水全部倒進地球上的湖泊裡會發生什麼?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海洋。地球海洋麵積有多少?地球上的海洋總面積大約是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總表面積的71%。海洋中有多少水呢?地球上的海洋中含有13億5千多萬立方公里的水,大約佔到地球總水量的97%。地球上的海洋有多深呢?地球上的海洋平均深度大約是3795米,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中的馬裡亞納海溝,深度是11034米。

再來了解一下地球上的陸地情況。地球上的陸地面積有多大呢?地球上的陸地面積總面積是1.49億平方公里,佔到地球總表面積的29%。地球上的陸地有多高呢?地球上的陸地平均海拔高度是875米,海拔最高點就是珠穆朗瑪峰了,高度是8844.43米。

再看一下地球上湖泊的情況?地球上的湖泊總面積有多大呢?據統計地球上的湖泊總面積是27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陸地總面積的1.8%。那麼地球上一共有多少個湖泊呢?這個就不好統計了,地球上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5個,其中芬蘭被稱為萬湖之國,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8萬8000多個。

可以簡單的計算一下,如果把地球上這13億5000千多萬立方公里的海水倒進面積1.49億平方公里的陸地上會發生什麼?結果是平均海拔只有875米的陸地全部被還會淹沒,平均深度達到9060米,就連陸地最高點珠穆朗瑪峰也被淹沒在海水一下了。

那如果像問題中描述的那樣,把所有的海水倒進這270萬平方公里的湖泊中呢?結果是這樣的,這些湖泊的深度將會達到500公里!500公里是深度到達那裡了呢?地球平均厚度大約是17公里,就算是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也只有35公里。這樣的深度已經到達地球的地幔了,湖水直接與熾熱的岩漿接觸。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吧?

圖示:青藏高原星羅棋佈的湖泊

那麼要多少面積的湖泊容納這些海水再能看上去是正常的呢?湖泊面積增加到2.7億平方公里,湖水的平均深度才會減少到5000米深。這樣深度的湖泊地球上還沒有呢!但是湖泊的總面積已經超出了地球上的陸地總面積了。

因此我個人覺得題主的這個設想是實現不了的。大家是什麼意見呢?歡迎點評!


兔斯基聊科學


這個很難說,估計氣候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地球究竟適不適合生命居住可能都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目前水佔據了地表70%多的面積,陸地不到30%。提問者假設把水都分配到大大小小的湖泊中,那麼湖泊的個數也不能太多,否則陸地加上湖岸等淺灘,會導致湖泊可能深達上萬甚至數萬米才能將全部海水容下,不然地球就被全部水淹沒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地球將不再有全球性的洋流來輸送太陽照射到地表的熱量,會導致赤道附近溫度奇高,兩極溫度奇低,形成從熱帶到冰帶的火與冰的氣候循環。估計赤道及高緯度地區的湖泊會逐漸被蒸乾,很多地方會完全變成沙漠;兩極的冰蓋則會更厚面積更大,貯藏更多的水分;宜居的地方只有中緯度地區,但也會經常颳著十多級的狂風。那時候的地球會變成一個五色球,赤道附近是黃色,兩極純白色,中間是鬱鬱蔥蔥的綠色及湖水的藍色。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實際科學家們認為,從地球接收的太陽輻射來看,地球的平均溫度本來應該更低的,大概應該低30度吧,記不太清楚了。只是因為溫室效應,才維持了目前這種宜居的狀態,如果沒有了海洋洋流,大氣環流也徹底改變,地球的氣候會如何變化誰也說不清楚。但目前這種宜居的狀態肯定會被打破,要麼更冷,要麼更熱,總之不會再給地球上的生命什麼好臉色,全球所有生命都面臨大洗牌,極有可能洗著洗著就洗沒了。





徐德文科學頻道


這個想法好,如果人類文明達到可以自由規劃水陸區域的話,那人類的活動區域將會大大增加,很多人擔心水會淹沒大地,我覺得不一定,大量的水屯在南北極形成冰山,每家都是一個島嶼,大一點的成鄉鎮,超大的規劃成城市,出門用小型直升機,哈哈,想太多了…


SeeThink


那樣的話,星球的大氣環流畸形的主要原因將不在是水陸熱力差異,而是地形。


一學思一


打仗打冒煙了


番茄醬配牛肉拉麵


那不行,那這樣我們都沒有海鮮吃了!!!!!不可以。


名字很長可以撩妹


沒有海洋隔絕,天下物種就不會呈現多樣性,戰亂不止,一場瘟疫人類全部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