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保單保額在幾十年後會不會縮水貶值?

保通諮詢策劃


這個問題遇到問的多。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

1、我們也不知道啥時候保險會賠付。

問這個問題背後的假設是:

一直沒有出現保險賠付,一直到幾十年之後,保險就大大縮水了。

之所以會有保險的存在,就是因為風險的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確定的知道未來幾十年都不會發生保險約定的風險,

那就不需要買保險了,也就不存在貶值不貶值的問題了。

如果幾十年後都沒事兒,我寧願它貶值,

怕的是幾年之後就發生保險約定的事情。

2、其實在保險的精算中是可以做到保證保額不貶值的,

保證不管是哪個年份發生賠付,保額都相當於當年度的現值。

比如買50萬,在今年賠付50萬,那是50萬,但是如果是明年賠付50萬,把通貨膨脹加進去,就不到50萬了。

如何做呢?

每年保費都要上漲,保證保費一直都是當年度的價值。

比如說1年繳費1萬元,今年是1萬,到明年我們繳的保費實際上是降低了,精算時就讓每一年的保費也都相當月當年度的現值。

但是這樣子的保險做出來沒有人買。

實際上現在我們買的保險所交的保費也是在貶值的,想象一下繳費30年的保單,第1年和第30年的保費一致,保費也貶值了。

大致就是如此,保險最重要的還是解決我們近期的問題,幾十年好的事情說不準。


下里巴來的人


最近有朋友問我:現在買個100萬的保險,看起來有用,但是再過個二三十年,那時候100萬也值不了幾個錢,我是不是就虧了?

就像以前的幾十塊錢,相當於現在的幾百幾千塊一樣。

從過去二三十年來看,好像是那麼一回事。

根據2018年央媽公佈的通貨膨脹率計算,現在的100萬,10年後相當於現在的75萬元,直接損失四分之一,看起來好像是虧了。

那麼到底會不會虧呢?

四個原則判斷一下

1

貨幣本身具有時間屬性

不管買不買保險,錢都是要貶值,哪怕是把錢存銀行,或者去投資基金、股票等,都逃不脫貨幣貶值。

只有我們的投資收益超過了物價上漲,才能抵禦貨幣貶值。

而現在的通貨膨脹率是4%,那也就意味我們的錢,只要沒達到年化4%就是虧的。

而銀行定期也就1.5%,去做別的投資,例如股票,很可能本金都無法保障。

所以貨幣貶值不是買保險,或者是我們個人能夠控制的,而是市場普遍存在的事情。

當然這種情況下,有些保險銷售人員可能借此給你推薦一些理財屬性的保險產品,大家切記不要被誤導。

保險的本質是對抗風險,不是對抗通脹。

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保險的金融槓桿給我們提供保障。

2

保險要循序漸進

保險並不能一勞永逸,不是這次買了,以後一輩子都不用買了。

正常情況下,咱們的家庭5到10年就要調整一次保險計劃。

例如: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年可能只掙5萬塊錢,這個時候他買的保險產品和他五年之後買的保險產品一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保險也要不斷的去補充。

3

不要躉交保費

不管買什麼保險產品,儘量不要選擇一次性躉交,跟買房子貸款是一個道理,儘量選擇繳費最長的時間。

比如:繳費年限分20年、10年。

如果選擇20年交,年交2000塊錢,那5年後的2000和現在的2000,購買能力肯定不一樣。

4

保費豁免

有些合同帶有輕症豁免,也就是說只要發生了輕症,後面的保費就不用交了。

總的來說,買保險到底虧不虧需要綜合以上4種情況來判斷。

大家對更多社保、保險知識感興趣的,歡迎關注《小司淘保》的今日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


小司淘保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很有見地。保險的保單保額幾十年後會不會縮水貶值?作為資深從業人員。答主嚴肅的回答你,會。為什麼會?

第一,通貨膨脹不可避免。貨幣貶值是世界的通病,人民幣會貶值也是必然,甚至有些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就是錢存在銀行,不但沒有利息,還收取報關費。

第二,保單保額也是錢,相應也會縮水。保險一般分為定期和終身,一般都是長期的一個過程,買彩票中獎是幸運的,買了保險,理賠其實是不幸的。理賠就證明出事了。買保險就是買的一個平安,未雨綢繆。買保險就要儘可能買足保額,但是現在20萬,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後還是20萬麼?投資有風險,存銀行也會貶值,保險難道就不會麼?

那麼手裡的錢除了花掉,如何預防縮水?其實保險公司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對此,答主有三點建議。

第一,現在的你就是最年輕的你,也是最幸運最值錢的你,買保險越早越好。真正可怕的並非貨幣的貶值,而是我們身體的貶值和掙錢能力的貶值。也許貨幣還沒貶值之前,風險就已經降臨了,這個時候什麼能幫我們渡過難關呢?買保險就是規避風險,不確定什麼時候發生的才叫風險。

第二,買保險時,考慮有帶分紅還有利息的保險,如此可最大限度抵禦通貨膨脹。現在保險的利息計算,最低一般都是銀行利息,最高達到6釐。跑贏風險的同時,也可以最大程度防止縮水。產品比各大保險公司的萬能險,還有保額會增長的險種等等。具體產品不推薦,以免有人說答主有廣告嫌疑,詳細瞭解的話可以私信我,有問必答。

第三,定期請專業人士做保單檢視,比如一年一次,看看保額是否足夠,險種是否適合,是買的全險還是裸險等等。心裡有底,才能不慌。

最後,人身保險不是投資也不是理財。換句話說,保險是不可以算計的,能算得出來保險不是保險。因為風險是未知的。比如說,我今天花了1000元,買了100萬意外險,明天就出險了,保險公司賠了我100萬。那你說我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


財培玉琢論道


1. 保險產品在定價的時候已經考慮了通貨膨脹。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在做產品定價時,會對理賠款的支付時間進行預測,對於同樣的保險金額,在不同時點支付所對應的那部分保費是不同的,這個就是考慮了時間價值,與通貨膨脹是一致的。

2. 投保人選擇分期繳納保費,可抵消部分通貨膨脹。大部分保險產品提供分期繳納保費的選項,繳費期限可以長到20年,30年,甚至終身繳費。在繳費期限內,保費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而提高,按當前的物價指數來看,相當於未來會少繳保費。

3. 未來的通貨膨脹率真的會很高嗎?過去通貨膨脹率高,主要是經濟發展快,持續兩位數以上的GDP增長。近年來,經濟進入新常態,GDP增長也已進入6時代,與之伴隨的通貨膨脹率也下來了,未來再高起來的難度很大。

如果大家還是對保額的貶值比較擔憂,可以選擇追加投保,或者在投保時一次性買足。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4/091ec439cbb44d7b817bb82e788c57e7\

王曉波頻道


我們買的保險,一買就是幾十年,50萬保額,幾十年後豈不是貶值的很嚴重?

這個問題很普遍,公子這篇文章集中回答一下。

保額貶值,對你來說不吃虧

問出保險貶值這種問題的人,一看就是保險小白。

因為保險貶值,對你來說不吃虧

原因包括兩方面:

(1)

首先,保險這種金融產品比較特別,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通脹因素。

錢是有時間價值的,保險公司會提前考慮這一點,對保額進行換算。

什麼意思呢?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比如,老王買了一份50萬的保險,

如果第一年老王萬一出險了,那麼在保險公司哪裡,就是實打實的50萬,計算保費的時候就按50萬算。

如果第十年老王出險了,那麼在保險公司眼裡,表面上賠了50萬,但是10年後的50萬跟眼前的50萬是不一樣的。

他們一般會以3.5%的預定利率計算實際保額,也就是

50÷[(1+0.035)^9]=36.68萬

他們計算保費時,保額按照的是36.68萬。

你所交的保費其實是少了的。

如果第三十年老王出險了,同理,在保險公司眼裡實際的保額是:

50÷[(1+0.035)^29]=18.4萬

你所交的保費就更少了。

這樣子,把第一年,第二年....第十年.....第三十年......的每年保費做了個加和,就算出了你要交的總保費,

然後按照一定利率在平攤到每一年就是每年要交的保費。

發現了嗎? 你所擔心的保額通脹,保險公司不佔你便宜,已經提前考慮到計算裡了。

保險行業是不是很良心呢?

那麼,你又有什麼好擔心通脹吃虧呢?

這是公子說的第一件事。

(2)

再者,貶值這件事情是相對的,

幾十年後保額貶值了,但保費也在跟著貶值,

而且兩者的貶值程度一定是同步的。

比如,

老王今年花1000塊錢買了一個保額100萬的定期壽險,同樣保30年,交30年,槓桿比1:1000;

10年後,貶值了10%,從前的100萬保額只值90萬了,同樣的1000塊保費的購買力也只有900了,槓桿比依然是1:1000;

20年後,貶值了30%,從前的100萬保額只值70萬了,1000塊保費的購買力也只有700,槓桿比1:1000;

30年後,貶值了50%,從前的100萬保額只值50萬了,1000塊保費的購買力也只有500,槓桿比還是1:1000。

大家可以發現,

保費和保額是綁在一起的,要增一起增,要貶一起貶,只有槓桿比堅挺不變。

你覺得那時保額不頂用了,同樣的,保費也少交了啊。

30年前,1000塊保費能吃兩頓飯,30年後,1000塊保費就只能吃一頓飯,

你覺得保額變得不值錢的同時,你每年交的錢也不值錢了啊。

貶值這件事情是公平的,對你來說不吃虧,

這是公子說的第二件事。

面對保額貶值,我們該怎麼辦?

貶值這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想解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

多配保額。

用足夠高的保額覆蓋住未來可能造成的貶值。

在這裡,公子有兩個建議給你:

第一招:珍惜手上子彈,做高保額

家裡有礦的,預算充足的,直接多買幾份保險就好,妥妥覆蓋住未來的風險。

我們重點討論像公子一樣的普通家庭普通人:

1)珍惜手上子彈,不要去碰分紅型、返還型、以及捆綁產品。

本來預算就有限,還去買這種價格貴,保額低的產品。

就配個十萬八萬的保額,這是買保險,還是買心理安慰呢?

而且分紅、返還,幾十年後才能返錢,

大家都考慮到通脹了,就沒想過這些返還的錢也會通脹嗎?

只關注消費型的保險,這是基本原則。

2)追求極致的性價比,做高保額

預算有限,就買同品類裡最便宜的保險。

公子已經反覆提過,同種類的保險條款差異極小,對理賠的影響不足1%。

()

某些線下代理人說,自己貴有貴的道理。

那都是在胡扯,最後坑你沒道理。

而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一般會比線下便宜20%-50%。

是做高保額的最佳選擇。

3)能一次配置高保額的便宜產品,無妨配上

意外險,百萬保額也就三四百塊。

少兒重疾險,百萬保額也就一千塊。

定期壽險,百萬保額也就一千塊。

這種價格不貴,能一下子覆蓋長期風險的產品,不妨就一次配個高保額,一次性解決未來的風險。

第二招:動態配置

大家也可以通俗地叫它:分階段買保險。

預算有限,就先關注當下風險:

單身漢一個,就只賣醫療險、意外險和重疾險

結婚買房貸了款,再買上定期壽險。

生了孩子,再給孩子配上相應的保險。

人總是活在生活場景裡,需要什麼買什麼唄。

之前是小職員,五年後升了主管,再過五年當了經理,

工資在不斷上漲,覺得保險配的不夠就再加嘛,

為什麼非得一眼看到幾十年以後,覺得當下的保險配得不夠呢?

人總是要活在當下的嘛!

我們說的通脹要配高保額,

一次性配不到,可以分多次配。

又不是預算不足的你一下子就要達成的目標。

因為買保險把日子過得緊巴巴?何必呢?

量力而為,順勢而為,

才是動態配置的精華所在。

未來,保額貶值未必這麼嚴重

我們之所以會感知到保額貶值嚴重,

都要源於我們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飛速增長帶來的直觀感受。

這幾十年來,

房價猛竄,醫療費劇增,收入也增長了幾十倍。

保險保的是責任和健康,而責任和健康本質對應的就是家庭收入和醫療費用。所以這兩者越是上漲,我們的保額也就顯得越"不值錢"。

未來還會有類似的情況嗎?

未必。

當經濟體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增速就放緩了,這是必然的規律。

舉幾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像日本,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騰飛以後,但是遭遇了泡沫破裂,經濟蕭條了接近30年。

像中國臺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但是近二十年,經濟增長緩慢。

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是顯著的,但是未來增速放緩幾乎是必然。

給大家舉一個數字上例子就明白了:

從1到100,增長了99倍;

可是從100到200,只增長了1倍。

從1到2,增長了1倍;

可從100到101,只增長1%。

事實上,與其擔心未來保費會不會貶值,公子更擔心的是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養老問題。

中國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是否還有足夠的經濟動力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問題,其實壓力是蠻大的。

參照鄰國日本的例子,我們的壓力可能要會更大。

公子對於這個問題曾經寫過,

在這裡不再多說。

養老,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是岌岌可危的大事:

前段時間,黑龍江省成為全國首個養老金結餘被花光的省份。

事實上黑龍江養老金虧空不是個孤例,全國還有其他6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在慢慢消耗著國庫。

照這樣下去,幾十年以後,光靠養老金很可能養不起我們,趁著年輕,存點養老錢還是很必要的。

最後給幾點建議吧:

1、定期存錢。在中年經濟稍微富裕時,可以慢慢存到一筆足夠多的養老錢;

2、掌握一定的理財技能,穩健理財;

3、買個優秀的重疾險兜底,尤其能買終身買終身;

4、一定要交社保,按時交養老保險。

願大家一生無憂。


公子曰


縮水貶值是一定的。畢竟保額也是通過貨幣體現出來的。

其實保額是一定的,不會減少和貶值,但是保額是多少,十萬,二十萬,一百萬只是合同約定,具體給付的時候必須通過貨幣的形式體現給付,貨幣縮水那保額也會縮水。



保額縮水,我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貨幣貶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十年,幾十年才能體現出明顯的差距。但是我們買保險就是為了防範近期甚至是長期的風險,短期消費險就不說了,長期保險一般交費期較長,我們每年繳納一定的保費,獲得一定的保額,保險產品在設定初期就考慮到貨幣貶值的情況,所以一般同等保額的產品,二十年繳費和三十年繳費的總額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害怕保額貶值還不如切實的做好當下的風險預防,該買合適的保險產品還是要積極挑選投保的。


通過合理的增加投保,抵消保額“貶值”帶來的保額不足問題


十年前的五萬保額,看起來還可以,但是現在的十萬保額又夠什麼呢?

就像房子,十年前的電梯房就不錯了,現在看起來就有些寒酸了;十年前的汽車現在再看起來呢?


保險也是商品,當下推出的主力產品不一定完全的適應以後的發展,所以通過合理的方法增加投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對抗貶值。但是不能亂買。


化險為易


答案是肯定的,經濟發展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物價上漲是必然的一種趨勢,也就是說在未來一些保單的保額肯定會有一定的貶值,但是一些年金險和分紅險因為有分紅和萬能賬戶的複利計息,未來貶值不貶值還很難說。

第一、買保險是一個變量

買保險是一個變量,人的一生不可能只買一份保險,隨著年齡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對於保險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或者是升級,所以在未來不用太擔心保額貶值的事情。

一般保險都是長期交費的保險,保額貶值的同時,交費也在相對的降低,這樣折算之後,其實貶值的額度並不是咱們要去考慮的。

重疾險,隨著年收入的增加,醫療消費水平的上升,重疾險的保額相對也會上漲。其實這個貶值和貨幣貶值是一個意思,就像在20年前,好多人買保險都是一萬保額,兩萬保額,現在這樣一個保額有可能就是一個小手術的費用,對於重疾來說更是杯水車薪。所以相對來說,這個是有縮水嫌疑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重疾險是在剛開始承保過了等待期就要擔負保險責任的。如果在過了等待期就出現問題,保險公司也是按照保額賠付的。那麼這樣來說,到底是貶值了還是增值了?

第二,分紅年金類保險

分紅險,保險公司設計此類產品,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參與公司經營成果分配。在我國有規定,保險公司的分紅險保費單獨賬戶,單獨投資。

實際上投資收益是由保險公司,股東,以及客戶共同來分配的。並規定了比例,保險公司將盈利中的可分配盈餘部分不得低於70%要分給客戶。這部分紅利分配可以有效的抵禦通貨膨脹。

返還型年金類保險,這類型產品每年都會有一定的金額返還,也有一些保險有一定的分紅。

對於返還的錢和分紅的錢客戶可以隨時領取,如果不領取會組合一個萬能賬戶。返還的錢和分紅以萬能賬戶保費的形式進入萬能賬戶,享受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萬能結算利率,且為複利。

總體來說,保額如果是健康險的保額,肯定會有貶值的。如果對於年金險,貶值的損失會小一些。但是買保險不是靠計算貶值問題,而是要考慮風險規避問題,這才是最應該考慮的。


保險老炮


第一,通貨膨脹不可避免。貨幣貶值是世界的通病,人民幣會貶值也是必然,甚至有些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就是錢存在銀行,不但沒有利息,還收取報關費。

不可避免的縮水

第二,保單保額也是錢,相應也會縮水。保險一般分為定期和終身,一般都是長期的一個過程,買彩票中獎是幸運的,買了保險,理賠其實是不幸的。理賠就證明出事了。買保險就是買的一個平安,未雨綢繆。買保險就要儘可能買足保額,但是現在20萬,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後還是20萬麼?投資有風險,存銀行也會貶值,保險難道就不會麼?

本人現在每天在微信公眾號:kd3058 堅持講解選股思路,來反饋粉絲朋友對我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發3分鐘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很多,就比如下面這隻:

民豐特紙是在10月31號股價突破月線選出的,在選出之前股價一直處於線下運行,一直到31號股價強勢突破月線,並且成交量明天放大,主力資金開始流入,當時本人果斷髮文講解,相信很多當時看過本人講解的粉絲朋友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

再來看另外一隻萬家樂,11月7號同樣按此種思路選出的一隻短線潛力股,截止目前累計漲幅也是高達59%,再次恭喜學會了本人這套選牛股思路的粉絲朋友抓住了這波收益。

對於錯過了的新股友也不用灰心,今天黃意按此種思路直接選出了一隻短期有望爆發的潛力股,前面錯過的粉絲朋友,今天就要把握了,看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該股在前期一直處於月線下方運行,今日放量大陽線突破月線壓制,主力資金進場意圖明顯。因此本人判斷該股短期有望迎來一波主升浪。至於該股後期走勢,也會在選股文章持續跟蹤講解。

思路很多,牛股更多,本人希望下一個學會此種思路抓住牛股的,就是正在閱讀本文的你!當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經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勢,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討,本人看到定當鼎力相助,為大家答疑解惑。胡亦彰微信公眾號:kd3058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一個回答!首先,要知道我們購買的所有的保險類型中,包括年金險加萬能賬戶這一理財型保險,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客戶在不確定的未來有一份確定的保障,幫助客戶分擔風險交錢損失!

所以,我們就要將它和其他理財產品進行區分,保險是以保障為目的相對而言它的收益性就會相對較小!而我們熟知的像是股票,基金,外匯等理財產品包括保險他們都是通過經濟槓桿來平衡收益,確定一定的高收益!但是不管是那一類理財產品,它在面對經濟下行通貨膨脹等因素時都沒有對抗貨幣購買力下降的能力!要像讓自己的財產可以有效對抗貨幣購買力下降,那麼是需要我們利用各種理財工具進行總和配置,才有可能對抗這種風險的!

所以,想你提出的問題保險所定的保額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裡,其貨幣購買力一樣也會出現下降的事實!但是這樣的下降只是針對經濟大環境而言,但是它依然擁有其他產品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相對於將資金留在手裡或者銀行而言,保險保額的貶值速度是相對要慢一些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保險代理人定期進行保單檢視,對以購買保險的保障進行綜合評估並適時的進行保單補充!


鍋貼談保


保險的保額在幾十年後並不會縮水,是保額對應的貨幣購買力縮水。



所以問題來了,既然縮水,那為什麼還要買保險(這是一個好問題)。

因為保險的槓桿作用強力。

人們為什麼買保險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你可以用較少的保費槓桿撬動很高的保額,來對沖意外或重大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如果保險是 用5萬去購買,卻只能保障6萬保額,那我相信沒有人會選擇保險。因為沒有意義。

正因為你可以每年交很少的錢,幾千塊,可以撬動50萬保額的終身重疾險,還有任何其他金融工具能做到嗎,沒有。也正因為如此,貨幣會持續貶值的情況下,由於保險的槓桿作用存在,保險是讓自己的保障貶值最慢的工具。


接著問題又來了,雖然槓桿作用下保障貶值慢,也還是會貶值怎麼辦?(這又是一個好問題)

新婚小兩口先是買了一套一居室作為婚房,組建了家庭。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的收入增長,有了寶寶後,一居室的空間不夠用,需要增加空間,變成三居室來滿足原來二人世界對應的空間和舒適感。

保險的配置也是如此,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收入的增加和貨幣的貶值,需要在合理的時期內增加自己的保額,以此來保證保額充足。


所以貶值這件事不為人的意志轉移,能做的是鍛鍊身體,多賺錢,加保,享受生活,酸甜苦辣,都是一種味道,人喜歡這樣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