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二十四景

清東陵保護區


很多人慕名來到清東陵,是為了一覽當年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百年後長眠地的奢華,滿足一下對當年震驚中外的“清東陵盜墓案”現場的獵奇心理,而忽略了這座建築群本身蘊含著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清東陵的每座陵寢建築雖然都是依規制而建,但是,每座建築卻又各具特色。它們在建築細節上分別以各種別出心裁的形式,體現著墓主人生前別樣的志趣。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在裕陵的最高建築——明樓下面的方城前,有一道幽深的拱券式古洞門,順著古洞門拾階而下,便來到了一個由一條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堂券組成的一個“主”字形拱券結構地下建築。整座建築進深約五十四米,落空面積三百七十二平方米,所有券頂和四周石壁,滿布著佛教題材的雕刻。走入其中,肅穆、莊重、神秘、敬畏之感頓生!這裡不僅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還是一座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文殊菩薩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大勢至菩薩


走到石階的盡頭,迎面看到的是這座地宮的第一道石門。在兩扇高3米、寬1.5米、厚0.19米、重量約3噸的整塊青白石雕制而成的石門上,分別採用細膩的浮雕手法雕著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立像。雕像身高約1.5米,都頭頂蓮花瓣佛冠,髮髻高挽,長髮披肩,兩耳佩環,裸露的頸部與胳膊線條柔美。她們身著羊腸大裙,周身佩飾瓔珞垂珠菊花,肩披隨風飛舞的長巾,雙手執西番蓮,在蓮花上承託著法器。她們赤著雙腳,亭亭於蓮花之上,寶相慈愛而莊嚴。石門上方是用整塊的青白石雕刻的門樓,門樓上的出簷瓦壟,獸吻橫樑,都雕琢得十分精緻。門樓上方月光上雕有納摩普照莊嚴功德如來佛像,佛像左手說法印,結跏趺坐。兩旁用著同樣精緻細膩的手法雕著奔巴壺、孔雀翎、法螺等吉祥物。門簪、門對兒上則雕刻著梵文經咒。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


懷著震撼的心情,跨過第一道石門,進入第一道門洞券。映入眼簾的是東西平水牆上浮雕著的四大天王坐像。西牆北首是東方持國天王,南首是南方增長天王。東牆南首是西方廣目天王,北首是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本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外將,他們各居須彌山腰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各持東、西、南、北方的天下,因此也被稱為護世四天王。在這裡,四大天王張眉立目,威風凜凜地陣守於極樂世界的第一道門洞券內,守護著淨土的安寧。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穿過第一道門洞券看到的是明堂券,靠東西兩牆壁,各擺放著四尊青白石的冊寶座,曾經用來盛放記載著乾隆帝及后妃等人的香冊與香寶。不過,在那場震驚世界的盜墓案中這些帝后的香冊與香寶已被盜走,僅餘空空的寶座惹人無限暇思。明堂券的券頂浮雕著五尊佛像,正中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南方歡喜淨土寶生佛、東方妙喜淨土阿閦佛、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北方勝業淨土不空成就佛。他們以五方、五行、五色的順序和方位進行排列,進一步闡釋著五方佛的教義。因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以大地中央為發心之位,猶如大地之堅固不動,為萬物之中心,因此在他的周圍還雕有八尊小佛像。該券東西月光石上各浮雕一組八寶圖案,牆身則滿刻藏文佛經。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繼續前行,迎面看到第二道打開的石門,東側門上浮雕有觀世音菩薩,她雙手各執蓮花,右手所執蓮花上有羂索。寓意菩薩以慈悲之心,在生死苦海之中釣取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到達涅槃彼岸。西側為大勢至菩薩,她亦雙手各執蓮花,右手的蓮花上託著摩尼寶珠,寓意智慧之光普照一切。大勢至菩薩身上裝飾與觀世音菩薩相似,唯頭上為肉髻,寶冠上有一寶瓶,瓶中盛父母之遺骨,寓意至為親孝。石門兩側雕琢著獅子進寶的圖案,門上仍為青白石雕刻的門樓。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走過第二道石門,來到第二道門洞券內。門洞券兩側平水牆陰刻梵文經咒,券頂刻著兩座喇嘛塔。再往前走,便來到了穿堂券內。穿堂券南北狹長,兩側平水牆面各浮雕一組五欲供,即明鏡、琵琶、塗香、果品、天衣。寓意只有禁止五欲,才能順利地進入西方成佛。在穿堂券頂,還雕刻著二十四佛,二十四佛神態各異,呈東西每行八幅,南北每行三幅有序排列。佛像的周圍裝飾著法輪、火珠、寶杵、蓮花等佛家吉祥圖案。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日光菩薩


在佛家的種種美好寓意中繼續前行,來到第三道石門旁,兩扇石門分別雕刻著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日光菩薩身披天衣,頭戴寶冠,雙手各持蓮花,右側蓮花上託著日輪。寓意佛法的智慧放射無量光明,普照一切宇宙生命,使其自昏昧迷濛中醒覺。月光菩薩右手所持蓮花上託著半月,寓意映現明澈清輝,容攝大千芸芸眾生,使其免於受貪、嗔、痴三毒苦惱。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慈氏菩薩(1928年孫殿英盜墓時破壞)


再往前行,便來到了裕陵地宮的最後一道石門了,現在此處已只餘空空的門框,石門已在孫殿英盜墓案中被炸壞,存放在石門裡面的金券兩側。破裂的石門上雕刻的分別是慈氏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月光石上的文字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再往前行,便來到了裕陵地宮的最後一道石門了,現在此處已只餘空空的門框,石門已在孫殿英盜墓案中被炸壞,存放在石門裡面的金券兩側。破裂的石門上雕刻的分別是慈氏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據統計,裕陵地宮共雕有佛像46尊,菩薩8尊,天王4尊,佛塔2座,八寶3組,五欲供2組,經咒文字30111個,此外,還有獅子、寶珠等其他佛教紋飾。整座地宮雕刻以佛像、佛塔、佛經、法器、吉祥物為中心內容,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圖文並茂,內容豐富。


令人在深深地震撼之餘,無法不再次思索這位墓主人的生平。乾隆二十五歲登基,一生宏願是想做堯舜那樣的聖君。在對這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治理過程中,他包容各民族的宗教,尊重各民族的生活習慣。特別是藏傳佛教在此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繁榮,而他本人也成為了章嘉國師的弟子。隨著年歲的老去,他更加嚮往成為一位羅漢,把他的臣民也帶入極樂世界,在那裡,眾生除去私慾,重現本心,普度眾生拔去孽根,頓生福慧;在那裡,人人享受著極樂世界的諸種喜樂,延長壽命無窮,成為無量壽佛之身……


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完工於嘉慶四年,前後修建達57年之久。世間沒有哪一個人,像他這樣,把他一生的志趣,以及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佛教文化用將近一個甲子的時間藉助建築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此完美精湛!特別是雕琢精美、內涵豐富的裕陵地宮,不僅僅是這位封建帝王生前志趣、死後寄託的生動反映,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才能的具體體現!

清東陵二十四景|地宮佛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