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封小舅子大官,小舅子跪在地上哭:只求活命能每天喝酒就行。對此你怎麼看?

可笑小子


這件事兒真假有待考證,不過根據歷史關於朱元璋的記載,倒有一定的可能性,畢竟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比較多的帝王之一。

單說明初四大案之首胡惟庸案來說,不僅胡惟庸本人及其家人受誅,當時和胡惟庸有瓜葛的,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牽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胡惟庸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位中書省宰相,胡惟庸案前後持續十年之久,受牽連而死者三千多人。堪稱明初四大案之首。

朱元璋起自草根,是能和劉邦相媲美的人物。但天下平定了,王朝建立了,說實話他對功臣確實太苛刻了。甚至有的罪不致死,朱元璋也給殺了。


這位明朝的太祖皇帝,他反腐整頓朝綱的初衷的確是利國利民的,但卻也造成了一些冤案。因此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嗜好殺戮的形象,這一點從後世對他的肖像描畫上便能看出一二。

不僅後世,殺了那麼多功臣,估計當時明朝的官員也都這麼認為的。識時務者選擇了激流勇退,而一心當官者難免遭遇淒涼的下場。

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時代,試想誰願意長時間待在朱元璋這樣的皇帝身邊?所以朱元璋封小舅子大官做,他小舅子不敢就任也就有了發生的理由。


貓爺歷史觀


朱元璋有個兄dei,叫徐達。幫著朱元璋打天下,出生入死,兩個人好得能穿一條褲子,倆人的媳婦就是妯娌。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稱帝,徐達被封魏國公。

有一天徐達媳婦進宮探望皇后,無意中說了一句你家房子真大。當然啦,皇宮肯定大啊。朱元璋就把徐達媳婦當場弄死了,跟徐達說你媳婦是個逆婦,我幫你弄死了 徐達還得進宮謝恩。最後,徐達被監禁,身上發瘡不能吃發物,朱元璋賜之蒸鵝(發物),徐達瘡發身死。

這種人,要是我姐夫,我也得跪地上哭著求活下去。

據說朱元璋晚年脾氣更加暴戾,經常賜庭杖(朝廷之上一言不合拉下去打pp),不少大臣死於庭杖。以致大臣們上朝前都與家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若平安下朝,則歡慶生還。

當然啦,這是後話。


偉大的人販子


這個故事見於巜明史》。

朱元璋的這個小舅子姓郭名德成,為人圓滑,做事聰明,平生最大的嗜好,便是嗜酒如命。

別人喝酒誤事,他卻借酒明志,從而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掀起的一片血雨腥風中得於保全性命。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此人看著糊塗,卻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大智慧。

他的父親郭山甫原是濠州城裡的一號人物,在朱元璋還未發跡之前兩人便有了交情。這郭山甫不僅有識人之明,更是見機果決,看好朱元璋日後必有飛黃騰達之日,遂將自己的三子一女全部託付於他,當真是下足了賭注。

事實證明郭山甫確非凡人一個。朱元璋成為大明王朝開國皇帝之後,郭山甫其它兩個兒子都憑戰功封侯,女兒郭採蓮更是被封為寧妃,頗受恩寵,協助馬皇后打理後宮一切事務。

唯有郭德成被封為驍騎舍人,官職不大,等同閒人。究其原因,倒也不是他碌碌無為,亳無戰功;更不是朱元璋不念郎舅之情。事實上朱元璋幾次要封他做大官,他都抵死不從,一一婉拒。

別人都是惟恐官小,哪有人是嫌官大的?這等奇葩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好奇之心。卻聽郭德成跪伏於地,一邊謝恩,一邊振振有詞:

臣性耽麴櫱,庸闇不能事事。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不治,上殆殺我,人生貴適意,但多得錢、飲醇酒足矣,餘非所望。

翻譯過來,大致是說:我這個人喜歡喝酒,喝了酒就容易誤事,你如果讓我身居高位,萬一我因酒誤事,你還不把我給弄死呀?所以這官我是不當的,金錢美酒倒可以有,而且不妨多多益善,其它的東西就算了吧!

這句話看上去有三分滑稽,卻藏著為人臣者的十分智慧。所謂"伴君如伴虎",君王所慮,無非是怕有人威脅到他的王權,為此他不惜大開殺戒。如果有人表明自已對權力不感興趣,君王自然會對你"寵遇益厚",滿足你對金錢美酒方面的追求。

郭德成顯然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敢抗旨不遵。自古名利二字,不是上套的繩,就是埋人的坑,引多少英雄成白骨。為何?都只因只知道得,不曉得這世上還有舍之一字。

不捨哪來的得?郭德成捨棄了權力,得到了善終,比及當年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的越國大夫范蠡,雖不及亦差之不遠矣。


煮茶道史


朱元璋的這個小舅子是個聰明人,背後還有一點驚險又有趣的故事。

這個小舅子是誰

這個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明初開國功臣。此人有以下有個重要標籤:

  • 1、為人豁達,性格機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殺敵甚多,但是從不計較個人名利。明朝建立後,和他同時期的將領都封公為侯,但是他僅僅做了驍騎舍人的一般官員。


  • 2、他是一個外戚。朱元璋還是紅巾軍低級官員的時候,從郭德成家鄉經過,他的父親會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貴不可言”。於是將女兒嫁給朱元璋,也就是後來的郭寧妃,三個兒子郭興、郭英、郭德成都跟著朱元璋隨軍入伍。後來郭家滿門富貴,其中郭山甫封營國公,郭興、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兒也成為朱元璋的妃子。

  • 3、此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嗜酒如命。這是一個缺點,但是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優點。此人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酒,其最大的酒友就是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好酒友

早在軍中作戰的時候,郭德成就是朱元璋的好酒友,行軍作戰,難免勝敗,高興了飲酒慶祝,失敗了借酒消愁,這時候酒就成為朱元璋的好伴侶,每每這個時候,總是郭德成陪在朱元璋身邊解悶。

明朝建立後,作為酒鬼的朱元璋依然忘不了郭德成,所以還是經常把他請到宮中來一起飲酒。

有一次觥籌交錯間,朱元璋對他說:哥們,你這些年來功勞也不低,驍騎舍人這官太小了,再加封你個更大的官吧。本來郭德成還是酩酊大醉的狀態,沒想到這時候馬上就清醒過來,跪在地上不停的推辭說:“臣性耽曲糵,庸闇不能事事。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不治,上殆殺我。人生貴適意,但多得錢、飲醇酒足矣,餘非所望。”(我昏聵無能,不問政事,德不配位,我就喜歡喝酒,別的高官厚祿沒有什麼奢望。)

郭德成非常明白朱元璋的為人,隨後便是不停地磕頭堅辭不受,朱元璋內心那是相當高興,因為他最忌諱的就是權力,朱元璋此後還是經常邀請郭德成去皇宮喝酒。但是郭德成實在不想去,但是又不得不去。他知道長期這樣下去,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說不定哪一天腦袋就掉了。

被逼出家為僧

有一次在皇宮陪朱元璋喝酒的時候,朱元璋看到他亂糟糟的頭髮,說他是個醉漢瘋鬼,沒想到郭德成直接說:“我也很討厭這些髒頭髮,要是剔成光頭才好呢”?剛說完這話,他就後悔了,因為朱元璋當過和尚,對光頭很敏感。同時他也看到朱元璋臉色也頓時變了。

這次他是真害怕了,回家後,二話沒說,馬山就找寺廟做了和尚,整天只知道身披袈裟,唸經拜佛了,朱元璋也不好意思找他喝酒了。

後來,朱標死後,朱元璋大殺功臣,很多人都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兩個哥哥也受到了一些牽連。而只有這個瘋癲癲的酒肉和尚弟弟,保住了性命。

這小子真聰明!但是躲得了十一躲不過十五,到了靖難之役的時候,這哥們攤上大事了。。。。你們知道什麼大事嗎?


聽月談史


小舅子郭得成能力低下無大功,朱元璋輕視,小看他。其實,小舅子十分聰明能幹,早就看清朱元璋為人。朱元璋是卑鄙無恥的小人,不是正人君子。朱元璋遲早會對功臣悍將,驕兵悍將大開殺戒,這是良弓藏,狗肉烹的事實加以詳加說明。小舅子郭得成在朱元璋面前裝瘋賣傻,裝什麼都不懂小屁孩,裝低能兒,裝傻子,以表現對朱元璋尊敬,敬重,忠心,愚忠。朱元璋生性多疑,沒有抓到郭得成反對,反抗,討厭,厭恨他的把柄,不好治郭得成的罪。一次,無意中罵了朱元璋是和尚,這是郭得成酒後誤事造成的。郭得成酒醒後,才知說錯了話,一定會遭朱元璋報復,牢獄之災,甚至殺頭,砍頭。郭得成搶先一步,搶佔先機,時機,第一時間當起和尚來了呀!這樣,他才得到朱元璋的諒解,理解,原諒。後來,在一件刑事大案中,牽涉到郭得成。郭得成無官一身輕,一心做了和尚。朱元璋知道小人,對手,敵人在陷害自己的小舅子,也絕對不中敵人鬼計,奸計,反間計。至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在殺人如麻的遊戲中,對小舅子涉嫌幹壞事網開一面,就因為小舅子郭德成無官一身輕,一心當好和尚,對他十分放心,還一百個放心。


中國美6220


朱元璋的這個小舅子叫郭德成,是朱元璋嬪妃郭氏的哥哥,他和哥哥郭興一起,隨朱元璋轉戰沙場,立了不少戰功。郭德成對功名利祿看得非常淡,只對喝酒一事非常有興趣,可以說是嗜酒如命。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宴請郭德成,還稱要封郭德成一個大官噹噹。郭德成慌忙拒絕,稱自己愚笨不堪,好酒無度,明顯不是當官的料,拒絕為官。只希望天天有美酒喝就行了。其它的,別無所求。

(郭德成)頓首謝曰:“臣性耽曲糵,庸闇不能事事。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不治,上殆殺我。人生貴適意,但多得錢、飲醇酒足矣,餘非所望。”帝稱善,賜酒百罌,金幣稱之,寵遇益厚。-《明史》

朱元璋一聽他這麼說,就沒難為他。封官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郭德成年輕的時候,就跟著朱元璋打江山,很清楚朱元璋的為人。朱元璋和越王勾踐一樣,也是隻能共患難,但不能同富貴。朱元璋表面上禮遇開國功臣,但實際上非常不放心。總覺得這些功臣會篡奪明朝江山,總想著收拾整頓明朝功臣。

而且朱元璋本來就是那種脾氣暴虐的君王,一言不合就殺人。在朱元璋手下當官,真的是九死一生,郭德成對此心如明鏡,不想做朱元璋的刀下鬼。所以就找個理由拒絕了朱元璋給他封官的賞賜。

後來,朱元璋羅織罪名,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血流成河。導致明朝的開國功臣都屠戮殆盡,只有郭德成等極少數人躲過一劫。當時的是人都稱讚郭德成有見識。他對朱元璋和明朝政治了如指掌,所以提前避禍,才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


袁衛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稱帝后的朱元璋要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

郭德成卻跪在地上哭著說:“妹夫,我也想當大官,可我不是當大官的料,到時候會耽誤你的事兒,你就當個屁把我放了吧”。

最後郭德成說:“如果皇上對我好,每天能讓我喝上酒就行了”。朱元璋見小舅子態度堅決,於是就放棄了封他當大官的念頭。

從此以後郭德成醉生夢死、瘋瘋癲癲,朱元璋背後稱小舅子為“瘋漢子”。

公元1380年,明朝政壇發生了“胡惟庸謀反案”,朱元璋一怒之下誅殺了三萬多人。



朱元璋的“瓜蔓抄”令所有的人心驚膽戰,郭德成也被牽連其中,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朱元璋居然把小舅子放了,這到底為什麼呢?

要想弄清這件事兒,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朱元璋的老丈人叫郭山甫,原籍山東鉅野,後遷居安徽鳳陽。

郭山甫是個算命先生,有一次,30來歲朱元璋帶領紅巾軍隊伍經過他面前時,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朱元璋有帝王之相。

郭山甫回到家後,急忙叫來自己的三個兒——郭興、郭英、郭德成。讓他們趕緊投奔朱元璋,囑咐三個孩子好好跟著朱元璋幹,將來他做了皇帝不會虧待你們兄弟三個的。



▲郭山甫

哥仨聽從父親的話加入了紅巾軍隊伍,老大郭興,老二郭英做了朱元璋的警衛員,老三郭德成年齡小,不適合於上戰場,朱元璋讓他做了“炊事員”

郭山甫的眼光確實很毒,朱元璋到後來果然作了皇帝,哥仨算是跟對了人。

老朱稱帝后大行封賞,郭興,郭英哥倆成為了“淮西24功勳”裡的人。郭興被封為鞏昌侯,郭英被封為武定侯。三兄弟中郭德成功勞最小,只是一個品級很低的驍騎舍人。

到後來,朱元璋納哥仨的妹妹為妃,這就是朱元璋的郭寧妃。郭寧妃在馬皇后死後,成了名義上的皇后。


▲郭寧妃

套用趙本山小品中的一句話,“人和人的差距怎麼那麼大呢?”

同時追隨朱元璋,兩個哥哥成了侯爺,一個妹妹成了王妃,只有郭德成還是一個小小的驍騎舍人。估計也就是一個營級幹部。

朱元璋感覺過意不去,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一幕:“想封郭德成當個大官”。然而郭德成卻拒絕了,只是說“有肉吃,有酒喝”就行了”。

朱元璋說:“這條件不高,我宮裡有許多好酒,你隨時可以來,好酒、好肉,好菜、管夠。”

郭德成是個實誠人,隔三差五就到宮裡找老朱喝酒,老郭的酒量並不大,也許是老朱故意灌他,反正每次老郭都是喝的酩酊大醉,被人架著回家。

有一次,老朱又邀請小舅子去宮裡喝酒,老朱從屋裡拿出了一罈百年陳釀“女兒紅”,對小舅子說:“今咱們不醉不歸。”



朱元璋每次喝酒都說這句話,每次都是郭德成大醉而歸,而老朱卻不醉。

郎舅二人推杯換盞,“哥倆好啊,五魁首呀,六六六啊……”。

老朱和郭德成玩起了猜拳。親們想想看,郭德成那倆心眼能玩得過朱元璋?

只見郭德成頻頻舉杯喝酒,朱元璋一個勁兒的倒酒。功夫不大,郭德成酒喝高了,手舞足蹈,在地上直打滾。

朱元璋看看時候不早了,自己也開心夠了,於是派人把郭德成送回家。郭德成要叩謝朱元璋好酒、好菜好招待,俯身要拜。

老朱見他醉態十足,衣冠不整,頭髮亂蓬蓬的,於是笑著對他說:“看你頭髮披散,真像個醉鬼醉漢”。



郭德成摸了摸亂蓬蓬的頭髮,脫口而出:“皇上,我最恨這亂糟糟的頭髮了,明天我剃成光頭,那才痛快呢!”

朱元璋一聽變了臉色,心想,“我曾經出家當過和尚,這小子分明是嘲笑我,但一看他醉醺醺的樣子,好像又不是出自本心。

“也許是酒後失言,我觀察觀察再說”。朱元璋打定了注意。

第二天,郭德成醒酒以後,回想昨天說的話,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懊悔的只想抽自己一耳光的。

明明知道老朱在皇覺寺出家當和尚,他對光、明、亮這些詞很敏感,昨天我喝高了神經搭錯路說了句“要剃光頭”。這不是明擺著找死嗎?

郭德成越想越怕,他明白朱元璋心黑手辣不會放過自己。怎麼辦呢?郭德成陷入了苦思冥想。


▲郭德成

過了幾天,郭德成真的進了寺院剃了光頭,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裟念著佛經。

朱元璋這才息怒了,原來小舅子真是一個瘋瘋癲癲之人,我還以為他說剃光頭是嘲笑我呢!哈哈……

郭德成用“假說真做”躲過了一劫。

綜上所述,郭德成確實嗜酒如命,但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他也看透了朱元璋是一個怎樣的人。與其哆哆嗦嗦的伴君如伴虎,不如敬而遠之,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

講真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為臣之道,也只有看破紅塵,境界昇華到一定格局的人才能做到這些。

朱元璋這樣的人永遠看不透郭德成的內心世界,自以為多麼高明,其實是被郭德成的外在表現騙了。


▲胡惟庸

在胡惟庸案件中,他的哥哥郭英雖然早已去世,但仍未逃脫朱元璋的懲罰,郭英被削奪了爵位,成了庶民。還多虧大哥郭興死的早,否則不堪設想。

“胡惟庸謀反案”涉及到3萬多人,郭德成也被牽連進去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德成就是一個“酒瘋子”,他根本不相信郭德成會謀反,於是把郭德成釋放了。

最後一句話:喝酒成癮並非一無是處,假如郭德成不喝酒、而是做大官,肯定會被胡惟庸拉入陣營,事情敗露時,肯定會被老朱砍頭。由此看來,郭德成因酒得福了。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從一放牛娃,一躍而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真是一種傳奇。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位很得寵的馬皇后,但他還有一位很得寵的貴妃,就是郭寧妃,馬皇后死後,她就相當於皇后了。

寧妃有三個哥哥,大哥郭興、二哥郭英、三哥郭德成。寧妃的父親叫郭山甫,是朱元璋還是小兵時候的救命恩人,她的大哥和二哥都英武有才,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有功勳,而三哥郭德才是平庸之輩,沒有什麼貢獻,但他很善於謀身之道。



據《明史》記在,朱元璋曾經想讓他擔任朝中都督一職,郭德成連忙跪在地上推辭,並且還哭著謝罪說:我不想做官,只求活命每天喝酒就行。朱元璋看其是小舅子,多少有點戰功,就賜給他三萬畝田地,和一百罈美酒,他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

有一天,朱元璋要郭德成陪他喝酒,郭德成喝醉了,衣冠不整,頭髮凌亂,朱元璋見其透頭厲害,就勸其少喝酒,保護身體和頭髮。郭德成竟說:“我也最煩這亂糟糟的頭髮,剃成光頭最好。”他闖大禍了,因為朱元璋以前當過和尚,最恨別人在他面前提“光頭”二字。郭德成酒醒後很害怕,他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兇狠之人,為了避難,他就去寺廟剃光頭當和尚了。



後來,朱元璋為後代順利繼位掃除障礙,舉起屠刀,將那些開國功臣幾乎斬殺乾淨,牽連人數眾多,郭德成也被牽進藍玉案中,而朱元璋認為他每天只知道喝酒,不思進取,又沒當什麼大官,於是就放過了他,郭德成也因而保住了性命。而他的哥哥郭興卻在這次清算中被削除了爵位。


郭德成能夠得到善終,主要在於他能夠看透官場,只求每天蕭灑喝酒,歡樂度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很熟悉朱元璋的脾氣秉性,跟著他做官,不會有好結果。從這一點來看,郭德成也是一位智商很高的人。


迷萌樂


正所謂:好醉而不常醉,常醉而不爛醉。知伴君如伴虎,不如糊塗安穩度一生。


封建時代,跟隨起義軍首領打天下,最終目的無非是掙得天下,享受功名利用,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大多數人是這樣,但是總有例外,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就是這個例外。

在朱元璋功成名就後,開始按功行賞,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這幫兄弟為自己奪得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其中就包括自己郭愛妃的兩個哥哥郭興、郭英,弟弟郭德成。郭興被封為鞏昌侯,郭英被封為武定侯。

同樣在朱元璋統一全國戰爭中立下功績的還有他的小舅子郭德成,在大哥、二哥被封之後,朱元璋想起了他這個小舅子,於是詔他覲見,想封他一個大官。本以為郭德成會感激涕零,叩頭謝恩,沒想到頭是叩了,但不是感謝,而是推辭。

這讓朱元璋十分不悅,竟然敢不給皇帝的面子,但郭德成趴在地上,謹小慎微地說:感謝皇上對我的厚愛,但是我的腦袋不靈光,整天不問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了大官,那不是害了國家又害了自己嗎!朱元璋聽完後,感覺也有道理,畢竟剛剛建國不久,如果他真在官位上出現什麼洋相,那豈不是不好,於是賞賜他一些金銀財寶。


又一次,

朱元璋在宮中宴請郭德成,一看到美酒和佳餚,郭德成也忘記了君臣之禮,就拿民間姐夫、小舅子的關係開始合起來,喝著喝著兩個人的量都有些高,郭德成走路都走不了直線了,在拜辭的時候,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的頭髮凌亂,就說了句:你看你披頭散髮的,真就是一個酒鬼。

而郭德成此時早已經忘記面前的這位姐夫是皇帝,摸了摸自己的頭髮說:

皇上,我最恨這亂糟糟的頭髮了,要是剃成光頭,那次痛快呢!此話一出,朱元璋臉頓時沉了下來,一聽到光頭難道是譏諷自己,但看著郭德成的醉態完全不是故意的,於是就沒在意。


第二天,郭德成酒醒之後,想起了昨晚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態表現,而且還說出了光頭這樣的字眼,朱元璋最忌諱別人在他面前說和尚、光頭這樣的字眼了。左思右想,郭德成感覺自己一定會遭到皇帝的記恨,以後的日子不會好過。於是整日在府內想辦法如何能度過這一關,最終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竟然真的去寺廟把頭給剃光了,整天披著沙發念著經,但是酒照喝,他就是借用光頭和袈裟來避開朱元璋的懲罰罷了。朱元璋聽聞此事,心中頓時清朗了不少,原來這傢伙確實討厭自己的頭髮,真是一位奇男子。


之後,朱元璋因為猜忌殺戮了很多功臣,但是郭德成因為自己的這個聰敏之舉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是中國出生起點最低的皇帝,開局一個碗,他的成功離不開擁護他的功臣。在朱元璋建國後,開國功臣也都得到了封賞,但始終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晚年的朱元璋開始清算當時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即便是小舅子也沒放過。


朱元璋一生有許多的女人,而在他建國大業的路上除了馬皇后對他幫助巨大,郭寧妃也是很重要的一員。

據說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山甫懂面相,在第一眼看到朱元璋的時候就說他面相富貴,能成大事。那時的朱元璋尚未發跡,但是郭山甫還是把女兒嫁給了朱元璋(也就是後來的郭寧妃),還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郭興和郭英跟著朱元璋一起幹,並且交代他們跟著朱元璋以後你們都是能封侯的。果然不出郭山甫所料,朱元璋成功後,郭家滿門跟著尊貴不已,他的兒子們官至封侯,女兒也是朱元璋後宮重要的妃嬪。


雖然郭山甫兩個兒子都論功封侯,但其實他是有三個兒子的,除了郭興和郭英外,還有季弟郭德成。郭德成同樣也是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但此人大智若愚,淡泊名利,一直都只願意做一個驍騎舍人,最終成為明朝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功臣。

郭德成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在明初朱元璋大封特封有功之臣時,郭德成主動請辭,說自己的能力並不能擔任要職,只做了個驍騎舍人。

後來的朱元璋覺得過意不去,特意詢問郭德成允諾給他個大官,倒是郭德成大呼萬歲給拒絕了,說自己只是個愛喝酒的庸人,對國家大事一竅不通,當官只會耽誤國家和自己,還不如賜自己幾罈美酒來的實在。朱元璋這才覺得郭德成真的無心於權利和地位。


沈夢龍在《智囊全集》裡記載:

郭德成擔任驍騎指揮時,有一天進宮參拜,朱元璋偷偷的把兩錠黃金藏在郭德成的袖子裡,並且交代郭德成不要聲張。郭德成非常恭敬的道謝,當他出宮門時,把黃金藏在鞋子裡,並且假裝喝醉,故意脫掉鞋子讓黃金掉出來,為的是表明不能秘密的帶走。守宮門的衛隊撿到黃金後就拿去呈上去給皇帝,朱元璋只好說這是我給他的。後來有人怪郭德成,郭德成解釋說:“宮中的警衛森嚴,懷揣著黃金走出宮門,被發現了肯定會被認為盜賊。而且我的妹妹是後宮的嬪妃,侍奉皇帝,我更加要謹言慎行,誰知道是不是皇帝在試探我。”這樣一說,大家都佩服他的智慧和謹慎。



如此謹慎的郭德成在醉酒時也有失言的時候,據說在一次朱元璋在後花園舉行的宴席上,興致高昂的郭德成很快就喝的酩酊大醉,步履彷徨,醉眼朦朧間郭德成變得衣衫不整,披頭散髮。朱元璋見了就隨口一問,怎麼醉的披頭散髮了?

而爛醉如泥的郭德成脫口而出:這頭髮亂糟糟的頭髮非常的礙事,還不如剃個光頭。

當時朱元璋並沒有說什麼,回到家中的郭德成酒醒之後才發覺自己早已禍從口出。朱元璋發跡之前就當過和尚,郭德成說要剃光頭聽上十分像暗示朱元璋之前當過和尚,在戳皇帝的痛處。

為了解決自己失言造成的巨大麻煩,郭德成沒過多久就真的跑去剃了光頭,還穿上了袈裟,開始鑽研佛經。

朱元璋看到這樣的郭德成非常高興,不僅沒有怪罪他,還和自己的妃子講郭德成是個奇男子。


都說伴君如伴虎,機智的郭德成懂得避其鋒芒,飛鳥盡、良弓藏,正是郭德成的謹小慎微保全了他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