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父母每晚陪孩子讀書一小時,堅持十年,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對孩子的教育會成功嗎?

曉曉筆記


女兒從八個月開始,我嘗試給她讀繪本。第一本繪本書名《抱抱》,這本書現在已經爛的不行了,用膠帶粘的爛七八糟。但它記錄了我和女兒的美好時光。

之後是《好餓的毛毛蟲》、《我爸爸》、《我媽媽》、《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到女兒大一點的時候,《堅定的小錫兵》、《媽媽買綠豆》、《母雞蘿絲去散步》、湯姆兔子系列,大衛系列、奧莉薇系列這都是女兒很喜歡的,反覆到不厭其煩的讀的。只讀幾遍的,有些我已經忘了。

女兒現在六歲,還是時常看湯姆兔子系列、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

另外,最近她在自己新讀的是《大中華尋寶記》、《名偵探柯南》、沈石溪動物小說漫畫版。

這些年我給她念過的書,我自己是記不過來的,比如西遊記幼兒版,綠野仙蹤,狐狸列那這類的都時不時念一念,《給孩子讀詩》這類的時不時也念念,論語、唐詩、三字經、弟子規都時不時念念。

這幾年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和體驗是:孩子一開始從意識裡不會對讀書有喜歡或不喜歡這樣的感情。而且,小一些的時候,孩子甚至不會有具化的求知慾。小孩子更多的是一種無意識吸收狀態,像海綿吸水。

我認為特別小就給孩子唸書,其實是有效陪伴孩子的方式,我叫它充實陪伴,有時候我們陪伴著孩子,但手頭做自己的事情,我把這個叫做無意識陪伴或者半意識陪伴,因為我們的心思沒有完全在孩子那裡。

給孩子讀書,我是全意識陪伴,我真的會聲情並茂的給孩子唸書,包括現在,孩子已經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我還是會聲情並茂的給她念一些她想讓我念的書。所以我真的是百分百投入的給她唸書,我把這種百分百投入叫做全意識陪伴也叫它充實陪伴。我認為充實陪伴的好處在於,孩子本身熱愛和父母在一起,充實陪伴本身對孩子來說很幸福,閱讀習慣反而成了充實陪伴的副產物。

我寫了這麼多以後,雖然突然發現我忘了題目是什麼,但我還是要繼續嘮叨嘮叨,如果跑題了,請諒解一下哈。

如果我們每天給與孩子充實陪伴,那麼親子關係沒的說,高質量陪伴我認為會得到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因為能給孩子充實陪伴的人,說真的是合格的,孩子非常敏感,他知道你的陪伴是充實陪伴還是半意識陪伴還是無意識陪伴。那種玩著手機動不動提醒孩子喝點水的陪伴方式,孩子充分理解那是無意識陪伴,只不過他沒法反對而已。但家長的糊弄態度他清楚明白。

給孩子讀書,親子閱讀,我認為是充實陪伴裡最省事最偷懶最經濟的辦法了,試想陪著孩子踢球游泳、做手工等等都是充實陪伴,但體力、腦力、動手能力對我都是一個考驗。我真的做不到這些,當然一些體育項目的陪伴也受空間限制,所以真的,閱讀真的是省時省力,隨時隨地。

我們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不用多刻意,繪本肯定是一次念一本,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說真的我念著就費勁了,一本好厚。隨著孩子長大,有些書比如《綠野仙蹤》《夏洛的網》,一次念兩頁行了,到不了十分鐘。還用十年!我家連五年也沒用,她自己不知不覺認識很多字,連猜帶蒙自己可以看很多書,之後入手成套的漫畫書,《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大中華尋寶記》《法布爾昆蟲記》之類的,我連柯南都買了,女兒大早起給我講柯南我也是醉了。

所以千萬不要低估小孩子,他們自學能力特別強。當閱讀形成習慣,不用我們費勁,他們自己找書看,拉著我們去書店尋摸書。

所以,別定什麼每天十分鐘,先來個十年這樣的“小目標”。如果我們真的每天給孩子讀書,不出三年,孩子自己找書看。


暢讀讀後感


我應該有發言權。因為大女兒現在快十一歲了,閱讀的時間卻有十年了。

從半歲會坐,書也成了玩具的一部分。最初孩子喜歡反覆聽一個故事,同一個故事讀一個多月是常有的事。

每天晚上,坐在床上,拿著📖,翻到那一個故事的頁面,用手指點點示意媽媽給她讀,那時候她大概是十個月。

從此,閱讀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兩歲的生日禮物是《不一樣的卡梅拉》,四歲愛上《十萬個為什麼》,五歲半開始給媽媽讀《小恐龍幼兒園》,一年級讀帶拼音的短篇書一兩個小時一本,二年級開始讀純文字的《奇妙的數王國》,三年級開始讀《哈利波特系列長篇》……

看到她的閱讀能力是在小學一年級,老師讓對孩子讀的書進行記錄,結果顯示在兩三個月時間讀了大大小小一百零八本書。

家裡開始大量買書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只是買書的速度始終不及她閱讀的速度。對於有些喜歡的書,會反覆看,有的能看二十遍。

閱讀,一路走來,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

她認為上學是件有趣的事情,老師能教許多不知道的,有趣的知識。

她把考試當做是驗證學習成果的手段,不會為一時的得失而欣喜或懊惱。

她把學習當作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喜歡畫動漫,會通過買書或關注繪畫公眾號學習積累提升。

從來沒有報過課外班,學習成績卻一直保持領先。

我不確定,她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是否會成功,但我希望她是個思想獨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有能力和勇氣去追求的人。


人鏡


我結合我教育兩個孩子的實踐談一下心得感受:

一、先說我家老大;

雖然沒有我們認真陪她度過幾個讀書的晚上,但是我曾經把一些書委託給母親大人在農閒時間教女兒讀書識字,其結果女兒已經在小學二年級開始閱讀《西遊記》原版,四年級已經讀完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其後,自己不斷閱讀《草房子》、《狼王夢》、《平凡的世界》(三卷)、《白鹿原》等中外名著,其中代表我所居住市的“中華漢字聽寫大賽”,上初中時上的我市重點私立中學,三年好幾萬的學費全免,至於將來能怎樣不得而知,但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比較高雅的閱讀趣味,對於她的現在和未來應該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再說說我家老二;

我平時工作之餘每天晚上,除了帶他一起散步跑步,同時帶他一起堅持閱讀《易經》、《道德經》、《鬼谷子》《孫子兵法》等,他現在雖然才上幼兒園小班,但是平常喜歡大聲笑讀這些國學名著。至於這個小孩將來能成為什麼人才,也是未可得知,但是我想今天種下的智慧之籽,將來也一定可以結出閃光的果子!曾經有幾位算命先生說這小子將來必成大器,我也想借此吉言龍鳳呈祥!


人生規劃種大樹


陪孩子讀十年是什麼樣子的,暫時我還不知道。但是陪孩子讀三年,自主閱讀三年是什麼樣子的我知道。

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天晚上我都會花上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陪孩子親子閱讀,漸漸地孩子可以自主閱讀了。到現在小學階段是我看我的書,他看他的書。


我希望他把閱讀當作像吃飯喝水一樣普遍

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去閱讀,不是為了學的知識而去閱讀。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像吃飯喝水一樣稀疏平常。

所以剛開始花時間陪孩子閱讀是必要的。任何經常做的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結果。

閱讀也不是為了教育孩子

閱讀時不會像孩子灌輸某種道理,同樣也不會為了某種教育的目的去閱讀某本書籍。只是單純的閱讀,為了獲得閱讀的快樂。至於教育的目的則是閱讀的附加產品。讀的多了,能多道理也就懂了,自然而然的也就知道了。

舉個例子:

小侄兒之前很喜歡讀小熊寶寶的繪本。這些繪本是關於孩子習慣培養的。但是隻把他當作故事來讀一讀,從來沒要求孩子必須按照書本中說的去做。

有一天孩子洗手,爸爸和奶奶站在旁邊。孩子突然來了一句:洗手要排隊。爸爸問為什麼洗手要排隊。孩子回答是小熊寶寶說的。小朋友要排好隊一個個來。

這就是從來沒有帶著某種教育的目的去和孩子讀書。教育的目的從來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巴金曾說:“他童年時,母親溫柔的讀詞聲是自己童年時的音樂。我也只希望孩子長大後回憶閱讀的時光是一段溫馨的歲月。


你不懂得孩子




首先第一點.陪孩子讀書的前提是:孩子是對閱讀感興趣的。只有興趣才是最大的前提,如果孩子還沒有愛上閱讀,那在這之前父母所有的重要都要放在激發孩子的興趣上面。

其次親子閱讀益處有很多,是高效陪伴中重要的方式之一。1.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幫助我們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精神上面做到深度交流,在孩子體驗到父愛母愛的同時增強自信心,幫助孩子更好的獨立。2.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都說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根本,親子閱讀為今後上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聽說能力,在孩子全神貫注聽一個故事時,注意力保持著高度集中,持續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會越來越好。3.親子閱讀可以增強語言能力,發現想象力,還會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同時不斷積累詞彙和語言為今後的學習做好準備。4.親子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大腦發育,在閱讀時孩子的大腦快速轉動,邊閱讀邊思考,邊分析邊理解,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發現孩子的創造性思維。5.親子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功是什麼?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我想說,親子閱讀是一件對孩子成長道路上只有益處沒有壞處的事情。而堅持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堅持做到每天親子閱讀1小時,孩子的未來一定會不一樣。


航媽育兒說


首先說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想把我家孩子教育的一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我家孩子現在在西南大學讀計算機專業。在三歲以前的識字量大約在一千字左右,可能有很多讀者會驚訝,其實在我們知道孩子的識字量的時候也很驚訝。我們是在一個幼兒識字班招生說明會上發現孩子的識字量的,本來當時是想給孩子報一個這樣的識字班,當臺上老師拿出一張識字卡片的時候,我家小孩兒在底下就大聲讀出來,基本上。老師拿出的卡片他都認識,老師驚訝,我也很驚訝。我並不知道,當時我並不知道我他認識那麼多字。後來在課下,老師又拿出了很多識字卡片,孩子都能順利的讀出來。大約統計了一下,有1000字左右。我們從沒有買過一張識字卡片。也沒有去刻意的教孩子識字。

老師詢問孩子是怎麼識字的?後來經過我們回想並總結,孩子的識字過程是這樣的。

從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他爸爸就每天拿著卡通故事書給讀,按照書上的字一字不差的給孩子讀,孩子也是依偎在他旁邊,一邊看圖一邊聽。那種卡通故事書大家都知道,有圖畫,有文字,有拼音。當時所選的卡通故事書沒有目的性,就是選擇那種色彩鮮豔的,撕不爛的,而且故事通俗易懂的,比如醜小鴨的故事,比如小紅帽的故事。


就是這樣,一樣的故事,每天都要讀不下十遍。其實每天這種睡前故事的閱讀,孩子已經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了識字。他只是通過一種像認知圖畫那樣的來識字。最先孩子是把這個故事全部背誦下來了。某一天,爸爸偶爾讀錯了一個字。他還會糾正說你讀錯了,然後他自己用小手點著故事書上的字一字一字的讀。當時我們以為他已經認識了這些字,後來把單獨的字拿出來讓他讀的時候,他還不認識。他是靠記憶在讀書。每天就是這樣重複。爸爸先讀,然後孩子再讀,說是孩子在讀,其實是孩子在背誦。最後重複的結果就是孩子根據自己背誦,然後對照圖片上的字,潛移默化的認識了大量的字。

當然這都是有一個過程的。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去逛街。孩子突然間指著遠處的一個廣告牌說,都美。我們努力地找都美這兩個字,根本沒有啊!後來再次的問孩子都美在哪裡?等走近的時候,孩子又指著,那個廣告牌說都美,我們一看笑了,原來是郭麗兩個字,都和郭,兩個字都帶耳刀旁,比較像。美和麗兩個字在幼兒圖書上經常出現,美麗的草原,美麗的屋子等,這兩個字幾乎都是一起出現的,孩子的記憶那就是,見到麗就想到了美。

囉裡囉嗦說了這麼半天。主要說一個主題就是要拿出耐心,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不管在什麼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收穫的。

我們生下孩子就要對她負責,就要犧牲自己的一部分時間去陪伴他。有的時候,陪伴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


東方一抹紅98


我老大一歲半開始認識形狀數字,四歲開始獨立閱讀。老二不到一歲給讀書,剛開始不肯學,一歲半左右開始突然愛上了讀書。就是說話語言比較豐富,認識很多很多的動物,因為他看的書很多都是科學探索類的。但快三歲的老二不識字,數數也不好,與老大不同。最近又愛上了背詩,每天睡前要求背詩,還要媽媽講講意思。有一天下雪,試著讓他說個描寫雪的詩,他張口就背出了江雪。每個孩子都不同,家長和孩子都樂在其中,久了必然有收穫,也更能堅持。


用戶6873646525509


目前我家孩子不到五歲,親子閱讀已經四年多了,因為她不到一歲我就每天晚上睡前給她讀繪本,最開始《Good night》翻來覆去的讀,後來給她買的小熊系列,隨著她長大,買的繪本越來越多,到目前兩大書櫥的繪本。有中文的,有英語原版的,每天晚上都要讀,除非我身體不舒服,現在她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五歲了,這幾年培養下來,雖然還不到十年,但她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家如果特別安靜的時候,總會在她的讀書角找到她,家裡給孩子打造屬於她的讀書環境很重要。目前上中班,學校老師經常跟我說,你家孩子不管是故事表演還是英語學習(雙語學校)都特別棒,語言組織能力也很強,她經常在學校獲得獎勵,很有自信心!

她的學習現在不用我盯著,每天晚上吃晚飯到睡覺前,英語閱讀,中文識字,古詩理解按順序自主學習,英語我會陪著,畢竟有些單詞發音,理解上她還做不到完全獨立,就會要求我陪著她,遇到不會的問我。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孩子沒有玩的時間嗎?

我家孩子喜歡玩樂高,玩的時間挺多的,她從三歲開始,我慢慢的培養她的時間管理,她現在已經很好的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目前妹妹在她的影響下,每天也會吵著我給她讀繪本,有時如果大寶願意的話,我會讓大寶給妹妹讀,一是鍛鍊她的表達能力,再就是有的可能不會讀,但可以通過畫面的表達,增量看圖說話的能力,為以後打基礎,還可以增加姐妹感情,一舉多得。所以我家孩子很好帶。

所以孩子學習是一個量的積累,如果十年後肯定有一個質的變化。讀書對孩子是有好處的,我家孩子很喜歡去書店,她的玩具除了樂高,其他就是書了。親子感情也特別好,因為和孩子一起閱讀,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性格也特別好,安全感強,孩子是敏感的,她知道父母有沒有用心的陪伴,哪怕只有十分鐘,也比你拿著手機在孩子旁邊一個小時強,因為你那一個小時沒有給孩子帶來有效的反饋,所以增強親子感情,閱讀是很好的辦法。

這是我家孩子的成長經驗。有不足可以相互交流,謝謝!


大玥小宇曦


堅持十年?孩子會有這麼長時間的陪讀需求嗎?

說說我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故事吧!

孩子六個月的時候,我們開始閱讀繪本~從布書到紙書邊讀邊玩,讀著讀著孩子就兩歲了。兩歲之後,我們加入遊戲書,像剪紙、圖畫、思維遊戲方面書、英語繪本等。

四歲開始就明顯感覺到孩子有一定的識字能力了,六歲時孩子就可以實現自主閱讀,這段時間我們就開始鍛鍊孩子自己讀書。到孩子7歲上小學,他已經不需要家長陪讀了,自己選書、讀書。

幾年的陪讀讓孩子養成了閱讀習慣,對讀書有興趣,願意在讀書上花費時間,生活中的碎片時間他都會拿本書打發,很少出現沒事幹的時候。

孩子的學習成績各科都不錯,語文方面,字感比我小時候好很多,很少錯字,不認識的也能"蒙"出來,我經常和他說,這方面比媽媽強太多了,我小時候經常因為錯字被罰抄寫。閱讀和小作文也很少出現問題。

數學方面,孩子的識字和理解能力比較強,應用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成績也很穩定。

因為閱讀孩子的專注能力比較強,他可以長時間的沉浸在聽課這一件事上,上課認真,學習質量比較高。孩子成績不錯,所以在班級裡也比較自信。

對家長來說,閱讀比上各種興趣班收益大得多。而且陪讀這事真不難,堅持也就是幾年的事,完全能實現。

現在我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到目前為止學習成績都不錯,我不敢保證他未來學習會如何?但是這一生的閱讀興趣肯定是保住了。現在我們家的週末娛樂項目之一就是全家人一起錄段朗誦語音或視頻。

閱讀確實豐富了生活,各位家長,別再陪讀上糾結。行動起來,堅持住肯定有收穫。


童行夥伴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位陪孩子親子閱讀5年的媽媽,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經驗和看法可以分享。

堅持10年每天讀書一小時,那就是10*365=3650個小時,我認為堅持這麼長時間的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也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於孩子教育能不能成功,閱讀只是一個參考範圍,我覺得成功不成功不敢妄下結論,因為每個人對成功都有不同的認識,至少給孩子的人格底色是積極健康的,我認為這就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成功。



我的經驗

我家老大從不到一歲開始親子閱讀,現在已經差不多5年的時間了。其實剛開始講故事只是為了哄孩子睡覺,後來發現孩子很喜歡,就一直堅持下來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知識儲量,都是高於同齡孩子的。幼兒園老師經常和我說,孩子知道的很多,經常給小朋友們講解一些知識。

現在老二再哥哥的薰陶下也很喜歡看書。每天起來就看繪本,睡前也一定要看繪本,閱讀已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家老二最近喜歡看的繪本)

堅持的力量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覺得這句話用在這裡也合適,一天兩天的閱讀你覺得看不到效果,長期的閱讀,整個人的思維,眼界,觀點都會特別開放,日積月累的閱讀,對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

  1. 氣質的改變。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經常讀書的人,他的氣質一定是與眾不同的,恬淡,安靜,溫文爾雅。
  2. 閱歷的增長。閱歷豐富的人,見識多廣,他們經歷過很多事情,或平淡,或驚喜,或難過……我們無法親歷別人的人生,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去增長閱歷。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瞭解作者所經歷的人生,瞭解作者對自己人生的感悟,從其中得到自己的觀點和感悟。
  3. 智慧的增進。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增進智慧,把不懂的不知道的學會,掌握,大開眼界。


教育孩子的成功不能一概而論

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不能簡單的以讀書多少來衡量。

積極健康的人格底色,我認為是最大的成功。當然閱讀對健康的人格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我是小哲媽,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親子閱讀5年時間,歡迎和我一起交流討論,育兒,閱讀方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