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翼的優點和缺點都有哪些,為什麼中國的有些飛機有鴨翼?

fighterjets


鴨翼佈局是戰鬥機非常常見的一種佈局,專業術語叫做抬式佈局,這個佈局可以說是最早的飛機佈局,萊特兄弟研發的第一架飛機就是用的抬式佈局。抬式佈局之所以出現的最早,體現出的就是他出色的升力效果。

圖為殲10戰鬥機,作為我國第一種自研的四代機,他就是一款使用了鴨翼的第四代中型戰鬥機。

一般而言,飛機都有多個控制翼面,比如主翼、尾翼(鴨翼)、垂尾,飛機依靠這些控制翼面完成各種機動動作。其中,主翼主要提供飛機的升力,尾翼(鴨翼)主要提供飛機向上、向下的縱向機動,垂尾則主要提供飛機向水平方向的機動。現在也有一些飛機省卻了其中的部分翼面,比如B2轟炸機就沒有垂尾和尾翼,幻影戰鬥機則沒有尾翼(鴨翼),他們都把相關機動動作的控制交給了其他翼面,這樣不可避免降低了飛機的機動性。

圖為飛行者一號,人類歷史上首架飛機使用的就是鴨翼和抬式佈局。

在常規佈局飛機中,尾翼在主翼之後,而在抬式佈局飛機中,鴨翼在主翼之前,可以說,鴨翼就是把飛機的尾翼前置的一種氣動佈局,這樣做的好處首先在於提高升力。現代戰鬥機重量很大,而且重心後移,主要因為飛機後部的發動機重量較大,而且現代戰機的油箱多位於飛機座艙後部,佔用的重量也較大,這些都不可避免導致了飛機的重心後移。

上圖為殲10戰鬥機,下圖為德國的颱風戰鬥機;現代戰機發動機和武器掛載、油箱都在飛機後部,重心偏後,鴨翼的配平作用非常明顯。

常規佈局的戰機飛行中,尾翼需要向下偏轉,產生負升力,以克服飛機飛行中因為機尾重、機頭輕,以及飛機本身前部機體產生的正升力導致的機頭上揚問題,這樣,飛機的主要兩個水平翼面中,只有主翼產生升力,尾翼卻在消耗升力,導致飛機的升力降低、載重下降、航程速度減小等問題。鴨翼在主翼之前的抬式佈局飛機則不同,他們的升力要大的多。

圖為颱風戰鬥機,它屬於遠距離耦合式鴨翼,飛機的配平作用大於產生渦流的作用,主要幫助飛機取得高速飛行的能力。

在抬式佈局飛機中,由於鴨翼在前,因此鴨翼對於配平飛機的重心有很大的作用,鴨翼的動作機構和機械設備重量也不輕,對發動機重量本身產生了平衡作用,因此飛機的重心非常穩定,在飛行中,鴨翼可以產生升力,主翼也在提供升力,使得飛機總的升力提高,飛機的速度、航程擴大,載重增加,機動性得到明顯的改善。

圖為殲20在大仰角機動中拉出的渦流,殲20可以使用5對渦流,飛機的機動性非常強大,氣動設計極為複雜,水準很高。

其次,鴨翼現在還分為近距耦合鴨翼和遠距耦合鴨翼、中距耦合鴨翼等。這個耦合的距離不同,也體現出鴨翼不同的功效,但是總之都是利用了鴨翼的另外一個特點:渦流產生器。鴨翼在飛機大仰角機動中,會在氣流中拉出渦流,渦流本身是一種複雜氣流,在過去,科技水平不足以控制和利用渦流,渦流產生後飛機主翼上方的氣流被擾亂,升力持續加大,飛機很難穩定和配平,因此往往陷入飛機不可控,甚至是墜機。

圖為F22戰鬥機在快速轉彎中,由大邊條產生的渦流,邊條也可以產生渦流,但是其他的性能較差,屬於想要利用渦流的保守設計。

但是現在不同,通過鴨翼來產生可控的渦流,使得飛機取得了使用渦流的能力,飛機可以利用主翼上方被擾亂的氣流,加大主翼的升力,在大仰角機動中取得更靈活的性能,飛機的爬升率大大提升,轉彎半徑大大縮短,翼載荷降低,可以承受更大的機動過載係數,因此鴨翼佈局的飛機在格鬥空戰中具有一定的優勢,敢於嘗試一些常規佈局飛機不敢嘗試的動作。

圖為殲10B矢量型和殲15戰鬥機,我國在鴨翼使用上經驗非常豐富。

至於我國的飛機大多數有鴨翼這個問題,其實也不光是我國,歐洲研發所有的第四代飛機也都有鴨翼,比如陣風、颱風和JAS39鷹獅戰鬥機等,俄羅斯研發的蘇30SM戰鬥機也使用了鴨翼,在全新一代的五代機中,俄羅斯的蘇57也有隱藏鴨翼,我國的殲20也採用了鴨翼。其實,不可否認的是鴨翼確實對提高飛機的飛行性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同樣帶來了造價升高、氣動複雜、飛控複雜、故障率高、墜機較多等問題,美國鴨翼用的就相對較少,這是美國獨特的條件決定的。

圖為我國新一代戰機搭檔,殲20、殲16、殲10C,其中兩款擁有鴨翼。

在美國,對飛機的設計製造不需要太過於極端和激進的性能,超級大國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保障飛機的數量和規模,因此美國的戰機要求性能可靠、成熟,而且大都是多用途飛機,可靠比什麼都重要,於是美國並不願意耗費巨資在鴨翼上,只是將相關技術吃透後用於技術儲備完事。當然,美國的航空發動機推力較大,性能較好,可以彌補飛機機動性能的差距,這也是美國不使用複雜氣動佈局的原因。


海事先鋒


鴨式佈局,是一種十分適合於超音速空戰的氣動佈局。因早期的鴨式佈局飛機看起來像一隻鴨子,由此得名,前移的前翼也由此而被稱為“鴨翼”。

鴨翼的優點

首先,採用鴨式佈局的飛機在正常飛行狀態下並沒有多少優越性,但是當飛機需做大強度的機動如上仰、小半徑盤旋等動作時,鴨式佈局的飛機的前翼和主翼上都會產生強大的渦流,兩股渦流之間的相互偶合和增強,產生比常規佈局更強的升力。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鴨式佈局的飛機比傳統佈局的飛機具有更好的機動性。

其次,鴨式飛機比平尾和無尾佈局的飛機更容易實現直接力控制,這對於提高戰鬥機的對空和對地的作戰能力有很大好處,鴨翼差動配以方向舵操縱可實現直接側力控制,鴨翼加機翼後緣襟翼操縱可實現直接升力控制和阻力調節;

其三,式飛機的低空駕馭性較好,鴨式飛機一般採用大後掠小展弦比機翼,它的升力線斜率較低,鴨翼位置靠近駕駛員,有利於突風緩和系統的應用;

鴨翼的缺點

首先。鴨式佈局飛機,由於機翼後緣距飛機重心(CG)較遠,如用後緣襟翼增升,則較大的低頭力矩會使鴨翼負擔過重,導致鴨式飛機起飛著陸性能不好鴨式佈局飛控軟件設計的難度遠在常規佈局之上,氣動設計上很複雜,涉及大量流體力學計算與實驗,所以鴨式佈局對於飛控軟件設計,對於電傳操控,對於航電等都有極高的要求;

其次,鴨式佈局的飛機一旦定型,在氣動上基本上就很難改進,戰鬥機以後的升級改造很受限制。比如颱風戰鬥機,它的設計就是圍繞著空優進行的,所以當冷戰結束,歐洲的安全環境大大改變以後,颱風想做多用途戰機,進行改進的時候,就遠不如陣風這個本來就是以多用途而設計的戰鬥機了。

其三,鴨翼佈局隱身性略差。鴨翼一旦轉動,角度就會變化,並且前端有尖銳角,會加大反射,而正常式佈局尾翼在主翼之後,正面雷達波照來時主翼可以先反射一部分雷達波,這樣照到尾翼上的雷達波比較少,即使尾翼轉動,反射的雷達波也很少並且會被主翼後緣擋掉一部分。

其四。前置的鴨翼很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而一旦鴨翼受損,缺少鴨翼提供的升力,輕者機動性巨降,重者直接失速墜毀。

工業產品其實也是講究傳承有序的,因此每個國家的工業品都會有自己的獨特烙印。比如,蘇俄的傻大黑粗、德國的精工細作、日本的節省材料。。。。。等等。

戰鬥機作為工業產品之一,自然也是跳不出工業發展規律的。

我國自1968年殲-9型戰鬥機項目上馬,開始研究鴨翼;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彌補空軍現役戰機與歐美的差距,而啟動的10號工程(殲-10);以及如今,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職責的殲-20戰鬥機。

我國在鴨翼研究方面,已經走過了四十餘年,積累了大量設計使用經驗和實驗數據,已形成了自己的傳承。

因此,在新戰鬥機設計時採用鴨翼佈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東斯坦因


鴨翼的優點是可使主翼上方產生渦流,可提高失速攻角。而缺點為較容易造成不穩定。對於現代中國航空工業來說,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比較弱,但是電子系統、風動、控制技術相對比較強,所以採用鴨翼可以揚長避短比較好的彌補飛機飛行性能的不足。

我國設計師比較喜歡鴨翼也是根據我國的技術特點和設計思路而決定的。

鴨翼的優點是可使主翼上方產生渦流,可提高失速攻角。而缺點為較容易造成不穩定。對於現代中國航空工業來說,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比較弱,但是電子系統、風動、控制技術相對比較強,所以採用鴨翼可以揚長避短比較好的彌補飛機飛行性能的不足。對於美國的飛機設計師們來說,鴨翼的另一個缺點是破壞隱身,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考慮到在使用鴨翼主要在飛機起降和近距離格鬥中,由於飛機起降時候的高度低,隱身問題不突出,而近距格鬥就不要在乎隱身能力了,所以保留了鴨翼。


眾所周知,鴨翼是飛機機身前端的一個重要部件,起到平衡飛機俯仰的作用。中國和世界上很多軍迷極不喜歡鴨翼,而且世界上很多飛機也沒有設計鴨翼,這到底都是為了什麼呢?為撥開迷霧,本文特地邀請了團隊的軍事航空專家,進行了專業的解讀,寥寥數語之間就能讓大家一清二楚。

說起殲20,其獨特的兩個鴨翼,幾乎是每個人所注重的焦點。很多人都對殲20使用鴨翼表示不解,甚至還有人說使用鴨翼特別影響隱形能力。關於這點其實說的一點都沒錯。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悍的空軍,在所有戰機當中幾乎沒有採用過鴨翼這種外形的,唯有俄羅斯的少數戰機使用了這款設計。儘管如此,這款設計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在戰機外觀方面,全球都認可這種鴨翼外形可以使戰機得到更強的升力和更優的機動性。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鴨翼將對隱形功能產生部分影響。然而殲20戰機之所以使用鴨翼外形,出發點恰恰是為了提升戰機整體機動性。

鴨式氣動佈局也有顯著的優點,首先鴨翼能夠產生正向升力,增加最大起飛重量時還會縮短起飛距離,其次隨著航空發動機的重量與日俱增,常規佈局會造成整機重心後移,造成操控性能下降,鴨翼就能克服這一點,最後,鴨翼產生的渦流在經過注意上表面時會提供氣流能量,也就是提供額外的升力,提高大迎角飛行性能。

對於現代中國航空工業來說,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比較弱,但是電子系統、風動、控制技術相對比較強,所以採用鴨翼可以揚長避短比較好的彌補飛機飛行性能的不足。

對於美國的飛機設計師們來說,鴨翼的另一個缺點是破壞隱身,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考慮到在使用鴨翼主要在飛機起降和近距離格鬥中,由於飛機起降時候的高度低,隱身問題不突出,而近距格鬥就不要在乎隱身能力了,所以保留了鴨翼。

所謂鴨翼影響隱身有這幾個方面原因:作為靜不穩定設計的戰機,即使在平飛的過程中,鴨翼或者平尾會根據速度不同帶來的氣動中心移位而進行偏轉來進行力矩配平。鴨翼或者平尾一但發射偏轉就會馬上增加雷達反射面積,而平尾的優勢是鏈接機體的部件和縫隙有主翼來遮擋,發射偏轉主翼也會遮擋一部份反射信號,而鴨翼在最前端最暴露的位置沒有遮擋物,自然反射信號比平尾強烈。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飛機設計包括戰鬥機設計沒有完美。鴨翼在紙面上看挺好,但是它增加了設計的複雜性,羅塔在VeriEze和Long-EZ系列飛機上熟練掌握了這種設計,但是很多飛機的複雜性缺陷抹殺了鴨翼帶來的收益。不過,世界上很多先進戰鬥機都採用鴨翼設計,比如歐洲颱風戰鬥機和殲20,就都是和羅塔一樣,熟練掌握鴨翼的是非曲直,能夠做到完美地平衡鴨翼的優缺點,保證其良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


鐵桿軍迷


近幾年,中國空軍迎來了跨越式發展,一大批先進戰機相繼服役,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等共同組成了我國空軍主力戰鬥機陣容。而在這些戰機型號中,與殲11系列不同,殲10和殲20都採用了鴨翼的氣動佈局設計。不僅我國戰機是這樣,歐洲的颱風戰鬥機、法國的陣風以及瑞典的鷹獅等都採用了鴨翼。

(殲10戰鬥機)

(殲20與殲16戰鬥機)

(陣風戰鬥機)

鴨翼的叫法源於法語中的“鴨子”一詞,它就是主機翼前面的一對小三角翼,因其佈置位置與尾翼相反,像鴨子一樣而得名。鴨翼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可操縱鴨翼,主要用於加強飛機在大迎角飛行時機翼的前緣渦流,增強大迎角飛行時的操縱性,提升戰機的短距起降能力,例如瑞典的saab-37戰鬥機。另一種則是可操作鴨翼,也是目前主流鴨翼類型,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渦流,減少配平阻力,提升戰機的機動性能。

(瑞典的saab-37戰鬥機)

(F15 Active驗證機採用的就是全動鴨翼)

鴨翼的好處在於它產生的渦升力。氣流通過鴨翼後,會在機翼上面形成一系列穩定渦流,這些渦流再通過主機翼上面時,會增加主機翼上表面的氣流速度,使主機翼獲得一個更強的升力增量。在相同的升力條件下,鴨式佈局的飛機所需迎角會小於正常佈局飛機的迎角,所以鴨式佈局飛機的配平阻力明顯小於正常佈局的飛機。在發動機性能不佳的情況下,這對於保持戰機性能可以說是非常有利的一面。同時,在大迎角飛行時,鴨翼迎角通常要大於主機翼的迎角,鴨翼會先於主機翼出現氣流分離,導致飛機低頭,這樣可以使得鴨式佈局的飛機不易失速。此外,因為鴨翼在主機翼的前面,在大迎角飛行過程中,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機翼上經過的渦流。那麼在大迎角條件下或者拉迎角過程中,鴨式佈局的戰機就具備了快速機動的能力,從而讓戰機的機動性和敏捷性顯著提高。

(鴨式佈局的鴨翼可以提供強大的升力)

(鴨式佈局可以極大的提升戰機的升阻比)

(鴨翼可以控制主機翼上面經過的渦流)

不過,鴨式佈局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首先就是操縱系統的要求會很高。在電傳操縱成熟以前,可動鴨翼的控制極其複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飛機失控,以前的飛機大多采用固定式鴨翼,主要用於提升短距起降能力。電傳操縱成熟後,人們通過飛控軟件,可以很好的控制戰機姿態,發揮出鴨翼的優勢。因此,要想鴨翼保持可控,就需要具備較高的飛行控制技術。其次,鴨式佈局設計不僅要考慮好鴨翼的大小,還要考慮它與主機翼的相對位置。根據戰機設計要求,決定鴨翼與主機翼間的位置,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鴨翼產生的渦流變化複雜,會導致升力的變化變得非常劇烈,使飛機變得難以控制。太遠,鴨翼產生的渦流對主機翼影響有限,則會導致升力不足。

(殲10採用的是鴨翼近距耦合設計)

(颱風戰鬥機強調遠程截擊,注重超音速的敏捷性,其鴨翼與主機翼距離較遠)

殲10的研製歷時20多年,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成飛克服了重重困難,吃透了鴨式佈局的設計,才讓我國獲得了一款優秀的戰機。由於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有著很多不足,而鴨式佈局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問題,加之它還可以提升飛機的機動性和敏捷性,所以我們才會如此鍾愛鴨翼。儘管如此,這兩款鴨式佈局戰機都非常成功,他們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空軍的戰鬥力,讓我國成功躋身於世界戰鬥機發展的第一梯隊。

(殲20戰鬥機)


戰情解碼


f15 active,蘇33,老蘇35,蘇30等都是是三翼面佈局,不是鴨式佈局,這個鴨翼的作用差別大了。不是主要製造渦流增升,而是放寬靜穩定,增加敏捷性!鴨式佈局也分近距耦合,中距耦合和遠距耦合,其氣動差別也非常之大!近距耦合(陣風),鴨翼主要是增升(大掛載大航程),遠距離耦合(颱風),增生效果變差,敏捷性增強。中國人歷來中庸,所以中距離耦合。由於發動機推力不足,為了超音速減阻,所以主機翼展弦比最小。鴨式佈局是靜不穩定設計,對飛控要求很高,必須依賴電傳操作,單憑人工無法控制。由於美國對三代機的研究始於60年代末,那時候電子計算機控制還很原始,所以美軍的三代機f15採用常規佈局,氣動設計有大量二代機特徵。而歐洲三代機研發已經是80年代了,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飛控已經可以輔助人工駕駛了,所以三代半都是鴨式佈局!歐洲雙風,瑞典jas39,以色列獅,中國j10。美國也沒閒著,也罷鴨翼研究透了,可是美軍有了更高的四代機概念,認為常規佈局加矢量發動機的極致隱身,4s性能遠比鴨翼更具有吸引力!所以,仍然放棄鴨式佈局。而我國由於殲10的成功,技術的一脈相承和發展,發動機的落後和透波材料,隱身塗料的研發,3d打印等一系列技術突破,殲20採用鴨翼遠距耦合加邊條翼的佈局就是最佳選擇了。



花菜扇臉


在我國空軍三劍客殲-20戰機、殲16戰機和殲10戰機中,殲-20戰機和殲-10戰機擁有著鴨翼,其中殲-10戰機鴨翼在前,在殲-10戰機運用多年後,殲-20戰機橫空出世就擁有著鴨翼。可見,我國空軍對獨立研發的戰機裝備鴨翼情有獨鍾。眾所周知,殲-11戰機和殲-16戰機在氣動佈局都採用蘇-30和蘇-27戰機結構,由於這兩款戰機都是俄製戰機國產化版本,在氣動佈局不可能有著根本性改變,而殲-10戰機和殲-20戰機設計和研發都是我國完全,在設計之處都可以改變。

其實,鴨翼也對殲-20戰機和殲-10戰機獲得優勢非常多,特別裝備到隱身戰機殲-20戰機機體上。現在一起看看殲-20戰機再有鴨翼後的優勢:殲20戰機鴨翼給戰機提升升力,利用其邊條翼,主機翼高度融合,讓殲-20戰機實現超音速巡航,在大迎角轉彎的時候更加順利,在機動性更加強悍。可見,殲-20戰機鴨翼好處很多。

鴨翼好處還不止這些,殲-10戰機和殲-20戰機採用可操縱鴨翼,有利於建造配平阻力、有利於超音速空戰,最重要就是縮短飛機起降距離。而殲-20戰機鴨翼佈局也可能隱身能力,減少雷達反射面積,迎面雷達波照射之後,可讓鴨翼反射波被吸收,減少尾翼雷達波反射,這也是殲-20戰機在隱身和氣動上取得較好的折中效果。

然而,任何物體都有正反兩面,鴨翼戰機也是存在劣勢,其主要就是在大迎角的時候容易失速,還有就是鴨翼和其他機翼間存在相互干擾。但是,這種缺點跟優點比起來的話,還是微不足道。

殲-20戰機首開隱身戰機鴨翼先河,如今美俄兩國在研製新戰機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鴨翼佈局,俄羅斯和美國第六代戰機就選擇鴨翼佈局。可見,中美俄三國未來戰機必將引領全球潮流。


沐風談兵論道


鴨翼的優勢在於配平和渦流耦合,他在超音速以及大仰角飛行中具有明顯優勢,我國成洛馬在鴨翼方面研究相當深

鴨翼的最大優勢就在於配平,飛行器在飛行時由於外界氣流影響、大氣密度變化、飛行速度變化、重心改變(由於油量消耗和投彈等)以及氣動舵面調整都會導致飛機力矩的不平衡,需要重新調整平衡,這就是配平。配平也是飛機尾翼和鴨翼的最主要作用,鴨翼本質上就是安裝在飛機前面的尾翼。

常規佈局飛機由於機首突出,主翼靠前,通常情況下水平飛行也會產生過度的抬頭力矩,所以尾翼主要作用是產生向下壓的下壓力矩進行平衡。而鴨翼佈局飛機,主翼位置往往相當靠後,機首產生的抬頭力矩無法彌補自身重量,如果沒有鴨翼,飛機平飛時前面就要掉下去,所以鴨翼主要是產生向上的正升力進行配平,“抬”著飛機前進,這樣一加一減,鴨翼在升力方面就要比常規佈局好一些。而且配平力是速度越快、飛機越重,配平力也就越大,鴨翼的升力優勢也就越明顯。

所以在70年代,美國和俄羅斯研製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時,不約而同的選擇鴨翼佈局,分別建造了XB-70 女武神和T-4,原因就是看中鴨翼對於超音速飛行的改善作用。同時鴨翼在前,其配平力臂要長很多,同樣看上圖的XB-70,如果採用常規佈局的話,那麼需要非常大的尾翼才能有效配平,而鴨翼佈局只需要這樣較小的鴨翼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作用就是渦流耦合,飛機飛行過程中,翼尖會形成一股強烈的旋轉氣流,成為渦流。鴨式佈局飛機,可以讓鴨翼拉出的渦流,衝擊主機翼上表面,從而增加主翼升力水平。特別是飛機進行大仰角飛行,複雜機動時主機翼表面氣流不穩定時,鴨翼的渦流耦合效果更加明顯,這也是鴨翼飛機機動性能要比常規佈局戰鬥機好的原因所在。

在上世紀80年代,鴨翼佈局成為航空界的熱門選擇,他能夠滿足戰鬥機超音速性能和高機動的追求。歐洲先後開發颱風、陣風和鷹獅戰鬥機,前蘇聯進行米格1.44,而美國的ATF計劃前期也是一大票鴨翼佈局,甚至1989年前外界都認為美國下一代戰鬥機也是鴨翼佈局,因為當時ATF主要強調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TF計劃中早期鴨翼設計,美國空軍是在1987年修改指標書,將最低雷達探測面積縮小一百倍,從一平方米減少到0.01平方米,才導致鴨翼設計方案暴死,回到常規佈局上。隱身性能欠佳,這也是鴨翼的最大缺點。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90年代中期給海軍JAST設計也還是使用鴨翼佈局,後來JAST併入空軍的JAS計劃,空軍又逼逼一堆隱身要求,逼的洛馬改回常規佈局,推出F-35。實際上天地可鑑,洛馬真的是鐵桿的鴨翼佈局粉絲,實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鴨翼不利於隱身,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鴨翼和主機翼不在一個平面,雷達正面照射過來後,在角度適合情況下會導致鴨翼和主翼間形成折射放大雷達反射面。美國曾經試過將鴨翼與主機翼放在同一水平面,即X-36驗證機,這樣的確可以保證隱身效果。但是渦流耦合沒有了,鴨翼拉出的渦流直接衝在主機翼正面,反而大大增加飛行阻力,得不償失。

我國鴨翼佈局戰鬥機實際上就兩種啊殲-10和殲-20,都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成飛)作品,他在鴨翼方面的研究不僅相當長,而且相當深,真的可以用成洛馬來形容。其對鴨翼的研究,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殲-9戰鬥機計劃,該計劃設計指標要求達到雙2.6標準,即最高飛行速度超過2.6馬赫,最高飛行上限為2.6萬米,用來攔截敵方高空超音速轟炸機。當時我國航空發動機水平要想達到這一標準非常困難,前面我們提到鴨翼更利於超音速,所以當時成飛就設計以鴨翼作為主要設計思路,提出多種設計方案。殲-9戰鬥機最終在改革開放後空軍佈局調整而下馬,但成飛在殲-9獲得研究成果上進行修改調整,從截擊機改為高性能戰鬥機,在空軍的10號工程中,擊敗沈飛的常規佈局方案。成為現在的殲-10戰鬥機,並取得重大成功。

在如何攻克鴨翼佈局對隱身不利方面,成洛馬也有自己創新。那就時鴨翼上反、主機翼下反,兩者近似一個平面,在遠端形成高低落的設計。殲-20正面上來看,鴨翼、主機翼、垂尾和腹鰭似乎從一個點向不同方向伸展出來,從而形成類似“千手觀音”的局面。這種佈局的實際隱身效果不得而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波音公司推出的為海軍研發志在取代F/A-18E/F的下一代多用途戰鬥機中,也是採用這種近似一個平面的設計風格。


五嶽掩赤城


氣動佈局就是指飛機的各翼面,如主翼、尾翼等是如何放置的,氣動佈局主要決定飛機的機動性.自從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以來,飛機設計師們通常將飛機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放在機翼後面的飛機尾部。這種佈局一直沿用到現在,也是現代飛機最經常採用的氣動佈局,因此稱之為“常規佈局”。 鴨式佈局,是一種十分適合於超音速空戰的氣動佈局。早在二戰前,前蘇聯已經發現如果將水平尾翼移到主翼之前的機頭兩側,就可以用較小的翼面來達到同樣的操縱效能,而且前翼和機翼可以同時產生升力,而不像水平尾翼那樣,平衡俯仰力矩多數情況下會產生負升力。早期的鴨式佈局飛起來像一隻鴨子,“鴨式佈局”由此得名。 採用鴨式佈局的飛機的前翼稱為“鴨翼”。戰機的鴨翼有兩種,一種是不能操縱的,其功能是當飛機處在大迎角狀態時加強機翼的前緣渦流,改善飛機大迎角狀態的性能,也于飛機的短矩起降。真正有可操縱鴨翼的戰機目前有歐洲的EF-2000、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等,還有如今我國最先進的三代殲擊機殲-10。這些飛機的鴨翼除了用以產生渦流外,還用於改善跨音速過程中安定性驟降的問題,同時也可減少配平阻力、有利於超音速空戰。在降落時,鴨翼還可偏轉一個很大的負角,起減速板的作用。

飛機的設計任務不同,機動性要求也不一樣,這必然導致氣動佈局形態各異。現代作戰飛機的氣動佈局有很多種,主要有常規佈局、鴨式佈局、無尾佈局、三翼面佈局和飛翼佈局等。這些佈局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及優缺點。鴨式佈局:1.這種佈局利用前翼的脫體渦流掃過機翼產生的有利干擾,推遲機翼氣流分離,延遲了機翼失速,可獲得較大的大迎角升力,減小大迎角阻力,為飛機提供過失速飛行狀態時的穩定度。

2.通過和經過氣動彈性剪裁後的後掠機翼聯用,使機翼產生接近橢圓的展向壓力分佈,從而減小了飛行阻力。配合大後掠三角翼,近距藕合佈局的縱向面積分布較好,機身後部外形光滑流線,超音速阻力小。

3.前翼還可以用作直接控制技術的很有效的操縱面,通過採用主動控制技術,也可以減小鴨翼載荷,對減小配平阻力和提高配平升力有利。同時,鴨翼位置靠近飛行員,有利於低空操縱性,並有利於陣風抑制系統的應用。

4.近距耦合佈局特別適宜於和三角翼的機翼匹配,這種佈局對重心安排有利,可減小起飛、著陸距離,增加機動能力,以及可減小飛機總體尺寸、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

鴨翼佈局:就像SU-33那樣,在駕駛艙後面有一對小的三角翼。 優點:主要是為了特高戰鬥機的升力,也就是說在相同的跑道距離上,鴨翼佈局比常規佈局滑跑距離更少;調整氣流,提高機動性。 缺點:雷達波反射面積大;對導彈的空氣動力方面有些影響;增加戰機重量 常規佈局:除了主翼和尾翼之外沒有任何輔助機翼的佈局。 優點:相對鴨翼來講雷達反射面積較小;重量輕些。隱身性能加強。空空導彈可以更好的識別目標。 缺點:相對不太靈活。


梅梅1203


鴨式戰鬥機就是把正常佈局的戰鬥機的尾翼縮小放到了前面,也叫抬式佈局。主要是快速爬特別好,都是往上抬的力,作為空優戰鬥機,截擊機很優秀,這也是優勢所在。

反過來就不那麼好了,比如向下俯衝進攻時,正常佈局成了反抬式,和鴨式佈局正相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喜歡正常佈局的戰鬥機,對鴨式戰鬥機不那麼感興趣,因為美軍綜合實力就是進攻,正常佈局正適和進攻。

看看歐洲三劍客,中國的殲10基本上都是防禦型戰鬥機,防是蘇27進攻。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是進攻戰鬥機,用鴨式以色列遇到了大麻煩,所以失敗了,如果作為空優戰鬥機肯定是成功的。但以色列在中東不需要空優戰鬥機,因為對手都比較菜。

中國的殲20也是鴨翼,但他是以進攻為主的空優戰鬥機,這也是宋文驄院士為首的科研小組的大成果。其他鴨式戰鬥機的鴨翼都比主翼高出不少,而殲20是在同一條線上,只是有個小角度,改變了鴨翼戰鬥機的特點。可以看一看下一代這個戰鬥機的模型,帶鴨翼的戰鬥機都把主翼和鴨翼安排在了同一條直線上,這就是中國的發明創造。

也就是說,鴨翼的殲20和下一代的鴨式戰鬥機前程很光明,這是值得中國驕傲的科研成果。



大志遠思想空間


鴨式佈局與常規佈局並無高下之別,關鍵還是看設計思路和綜合設計水平。

鴨式佈局作為上個世紀7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戰鬥機整體方案,目前已經大行其道、遍地開花,與常規佈局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殲10作為中國第一種擺脫蘇聯戰機傳統、自主研製的戰鬥機,採用了標準的鴨式佈局方案,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從此中國也正式加入鴨式佈局大家庭。

而採用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的殲20則代表了鴨式佈局設計水平的最高水準。

當然,說中國大多數飛機帶鴨翼有點言過其實,畢竟殲11、殲16、鶻鷹、飛豹等戰機還是常規佈局。這也說明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航空強國綜合實力很強,並不侷限於一種技術路徑,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方案。另一方面也說明鴨式佈局於常規佈局並無高下之分,只是路徑之別。

在四代機的佈局選擇上,中國既有鴨式佈局的殲20,也有常規佈局的鶻鷹。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採用鴨式佈局的戰機往往是因為發動機較弱,所以才需要氣動設計複雜的鴨式佈局進行彌補,所謂”動力不夠氣動湊“,殲20就是典型的例子。美、蘇兩大航空強國之所以不採用鴨式佈局,就是因為美蘇兩國航空發動機牛逼,不需要採用鴨式佈局。

但是這種說法並不客觀,採用鴨式佈局的歐洲颱風戰機使用兩臺非常強悍的EJ200發動機,性能比F414還好,堪稱中推之王。

而美、蘇不採用鴨式佈局也不代表鴨式佈局不如常規佈局,F16設計師希拉剋爾曾經嘲諷”鴨翼最好的位置是裝在對手飛機上“。但是希拉剋爾畢竟是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飛機設計師,那時的氣動設計水平、戰機飛控系統尚無法完美駕馭鴨式佈局。而且美、蘇在常規佈局領域功力深厚,用常規佈局非常順手,沒有必要冒著巨大的技術風險去更換門庭。

正如前文所說,鴨式佈局並不比常規佈局更好(當然也不更差),鴨式佈局戰機有著明顯的優勢與劣勢,一型飛機用鴨式佈局好還是常規佈局好,取決於需求和設計水平。鴨式佈局的優勢有如下幾個:

1、升力性能好,鴨式佈局往往有更好的勝升阻比。

鴨式佈局的最大特徵就是在主翼前部設置一對鴨翼,而傳統佈局則是在主翼後設置平尾。雖然看似是將一對小翼安裝在機體不同的位置上,但是對戰機整體的氣動影響則大相徑庭。鴨式戰機的前翼與主翼一樣產生向上的升力,既可以克服飛機在飛行時的低頭力矩,而且提升了整機的升力特性。正是因為如此,鴨式佈局在我國最早成為”抬式佈局“,非常形象。

而常規佈局戰機為了配平低頭力矩、保持機頭方向,需要尾翼下偏產生負升力(F16在平飛時尾翼需要下篇5度左右),以氣動中心為支點,像一個蹺蹺板一樣將機頭抬起。這樣的情況下,尾翼下偏降低了全機的升力性能,而且下偏的尾翼還增加了飛行阻力。

2、鴨翼與主翼耦合,利用脫體渦效應獲得更高的升力特性。

鴨翼在大仰角狀態下翼尖拉出的渦流壓力較低,從主翼上表面流過可以提高主翼的上下壓力差,產生更好的升力特性,這種效果與常規佈局中的邊條翼相似,但是鴨翼由於面積更大,而且可以大角度偏轉,產生的脫體渦效果更明顯。我國殲20採用了鴨翼+邊條翼的組合,升力性能之強可可想而知,當然需要積極強悍的飛控才能駕馭。

3、鴨式佈局的大三角主翼翼根長,與機身結合面積大,為提升整機機體結構強度、設置較大的機翼油箱提供更好的工程條件。

當然,與常規佈局相比,鴨式佈局有些與生俱來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鴨翼與主翼的耦合機制比較複雜,對飛控設計要求高,稍不慎就會出現飛行事故。

作為世界上最早採用鴨式佈局的瑞典,在鴨式佈局上深耕細作,但是在JAS39研製過程中仍然避免不了飛控事故。

2、鴨式戰機由於採用鴨翼+三角翼的組合,誘導阻力大,使得戰機敏捷性能好,但是持續機動性能差,也就是俗稱的瞬盤性能好、但是穩盤性能差。

3、鴨式戰機大三角主翼展弦比小,與常規佈局的後掠翼、梯形機翼相比巡航效率低,載荷航程性能差。

4、鴨式戰機由於鴨翼在前,使得戰機的前向雷達截面積增加,不利於前向隱身。美國在五代機上不採用鴨式佈局,這個就是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