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對話援鄂女護士長:不知道此行多少天,也沒人問,幹就完了

「前線」對話援鄂女護士長:不知道此行多少天,也沒人問,幹就完了

馮彬

廉政瞭望 記者

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駐地,王曉琴的手機有數十個未接電話和一長串微信消息,大部分是來自親友的關心詢問。記者聯繫到她,已經是夜間10點多,其話語間難掩疲憊。

1月28日,內蒙古首批援鄂醫療隊139名醫護人員開拔,王曉琴是其中一員。在本單位,她是呼吸科護士長,幾天前,460多名同事寫下請戰書,志願到湖北去支援,王曉琴第一個簽了字。臨行時,她所在的醫院有16人加入了醫療隊。

到達武漢後第二天,醫療隊分赴荊門市5個地區醫院,與當地醫護人員配合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王曉琴被分配到了沙洋縣。利用休息時間,她向記者介紹了自己觀察下的疫情。

關於疫情

沙洋縣統一調配資源,在人民醫院和中醫院設置了3個病區,醫療隊到達後,王曉琴被分配在發熱門診工作。工作第一天,當地有17名確診感染者、28名疑似感染者,當天門診又接待了20多名患者,此後兩天,都有30人左右前來檢查,其中一天有7人高度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另一天有3人。這些人全部來自武漢,有的人什麼症狀都沒有,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被感染。

1月30日,門診接到電話,要求每一個來檢查的患者都要做核酸檢測採樣,現在每天都有試劑送來,但不太夠用。此前,患者要經檢查後初步確認才能做核酸檢測,標本送到武漢進行檢測,兩三天後出結果。而在1月16日之前,武漢收治的病例,要把標本送到國家疾控中心去進行檢測。

王曉琴上崗第二天,沙洋縣又增設了一個病區,這裡的每個確診和疑似病人都有單獨病房,但空床位只剩下3張左右。這天,醫院一次性接收了13名疑似感染者,而且基本可以確診。這些人來自一個大家庭,之前這一家20多口人吃了頓團圓飯。此後,醫院開始對感染者的家屬進行登記並隔離。

當地領導幹部告訴醫療隊,縣裡的疫情還算穩定,幸虧發現得早,1月21日出現感染者兩天後,就採取措施,要求從武漢回去的人也一律先隔離觀察。

關於物資供給

到達沙洋縣時,當地副縣長接待了醫療隊一行,表示醫療資源還比較充足。

王曉琴和幾名同事被安排在一家酒店住下。如今,當地開放的酒店只有兩家,一家住著醫療隊,一家住著外地返鄉的人。醫療隊駐地還開設了食堂,每頓飯三菜一湯,偶爾有橘子吃。

剛上崗時,當地的同事說,防護服很緊缺,大家通常都是一天換一次外面的隔離衣,防護服就繼續穿著。至於N95口罩,每人每天發一個,午飯休息後接著用。

不過之後來了一批物資,防護服和口罩都可以及時更換了。也沒辦法,這個形勢下,大家只能顧眼前了,只要有就先用著。縣裡的領導幹部也在微信群裡號召大家,發起社會捐助。

關於工作狀態

「前线」对话援鄂女护士长:不知道此行多少天,也没人问,干就完了

到崗伊始,有幾個護士因為要穿防護服,不得已剪掉了長髮,“理髮師”就是王曉琴。她們有的是留了多年的齊腰長髮,有的是為了過年專門打理的髮型。看著小姑娘一邊剪一邊哭,王曉琴也跟著掉淚。

王曉琴負責看護留院觀察的3個十多歲的孩子。其中一個小女孩,是附近村裡的,她父親每天都打電話、甚至是跑來醫院看情況,後來確診是女兒得的是結核,這名父親特別高興。

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不用加班,但是當地的同事們很辛苦。一個夜班,不斷地來病人,回了家不想吃飯只想睡覺,睡一覺接著上班,甚至下了夜班都不休息。前兩天,醫院剛接到通知,要求醫護人員不要回家,就在醫院裡住,可當地的一名護士,為了家裡上大學的女兒,已經在醫院住了十多天。

工作中,大家在極力避免感染風險,但為了工作又不得不直面風險。護目鏡是個麻煩事,不帶有感染風險,帶了又看不清。醫生的操作是,從咽喉採樣的時候就戴著,平時就挪到額頭上,特別是登記、下醫囑、看CT結果時。

醫療隊並不知道此行具體要工作幾天,也沒人問,王曉琴說,幹就完了。

「前线」对话援鄂女护士长:不知道此行多少天,也没人问,干就完了

視覺 / 楊曉東

審核 / 徐浩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