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陰養死士三千”,為何沒人發現?

ww13142010


魏明帝曹睿去世後,八歲的曹芳即位。魏國宗室曹爽及司馬懿均為託孤大臣,也就是說,曹芳表面上是魏國的新皇帝,但軍政大權均掌握在曹爽及司馬懿手裡,曹芳那屁大一點的孩子,只是他們二人手裡的提線木偶。

剛剛開始履職的時候,曹爽比較敬重司馬懿,朝廷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曹爽一般會主動找司馬懿商量,在取得司馬懿的同意後,才定下決策,然後報到曹芳手裡,下令執行。

在實際的工作接觸中,曹爽發現司馬懿見解深遠,慮事周全,辦事滴水不漏,自己與司馬懿相比,也就是小學生三年級的水平,遠非其對手。

曹爽擔心時間一長,朝廷大局會被司馬懿一人所掌控,自己會被排擠出權力的核心圈。到那時,講話沒人聽,放屁放不響,日子會非常難過。

曹爽利用自己是曹氏宗室的特殊地位,經過一番暗箱操作,明升暗降,將司馬懿推到太傅的高位。


太傅只是一個名譽性職務,手中沒有什麼權力,朝廷有什麼決策,也用不著找司馬懿商量。曹爽的這一著棋,完全解除了司馬懿託孤大臣的身份,曹爽一手掌控了朝局。

司馬懿飽經政治風浪,對曹爽的這一個小小的陰謀,洞若觀火。他不想再為曹魏政權賣命,就以身體有重大疾病為由,向曹爽提出了退休的請求,曹爽答應了。

公元259年正月,曹芳準備離開洛陽,前去高平陵祭拜父親魏明帝。曹爽丶曹羲丶曹訓一同前往。

在臨行前,曹爽對司馬懿不太放心,擔心司馬懿在自己離開洛陽的這段日子,往自己的屁股後面捅刀子。

曹司懿打發一個心腹,以到外地就職為由,前去向司馬懿辭行。

司馬懿老謀深算,假裝身患重病丶不久於人世的樣子,連連咳嗽不已,瞞過了曹爽。曹爽毫無顧慮地前去祭陵了。


曹爽一走,司馬懿立刻將自己的武裝力量,也即是死士三千,集合起來,發動政變,逼迫郭太后開口,將曹爽的軍權收了回來。

司馬懿暗地裡組織屬於自己的三千名武裝分子,為什麼未被朝廷發現呢?

一丶司馬家族家大業大,根深葉茂,其政治影響力不可小視。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是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是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是穎川太守,父親司馬防是京兆尹。

到了司馬懿這一代,司馬懿共有七個兄弟,他是老二。司馬防的這八個兒子,個個都是人傑,每人都有一身本事,人稱“司馬八達”。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丶司馬昭,更是了不起,其中的一個後來成為了晉朝的皇帝。

司馬家族的人位高權重,手中的錢財頗多,個個都在京城建了府邸,每個府邸都有數量不等的保安及家政服務員。

而且,那個時候的公務員在朝廷上班,薪水不高,主要發的是糧食、綢緞等實物。對於那些有功於國家的朝廷大臣,除了實物薪水,還會發給一塊麵積不等的農田,由大臣自己派人去管理與種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司馬家族的封地不少,而且每塊封地的面積都相當大。

那個時候連年打仗,地t廣人稀,不少土地都處於荒蕪狀態,朝廷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資源。

曹丕稱帝后,司馬懿的日子不太好過,他時而被罷職,時而被起用。他起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魏國的袞袞諸公中,沒有一個人是孔明的對手,只有司馬懿才能擺平蜀國。

曹魏朝廷重用司馬懿,完全是被逼無奈的。

司馬懿一方面為曹魏政權出力,另一方面為自己及司馬家族的人謀求出路,以擺脫曹魏政權的殘酷屠戮。他將自己選中的人員,以保安丶家政員及封地耕種與管理人員的身份,東一個西一個地往司馬家族的各個要員的府邸及封地中送,神不知鬼不覺地就蓄養了三千死士。

尤其是封地,遠離城市,不僅需要勞動力去耕種,而且也需要一定數量的家丁(保安)去維持秩序。將自己的私人武裝(死士〉,以農夫及家丁的身份埋伏在這裡,真的是人不知鬼不覺,就算是天王老子,也發現不了。

這些人員平素無事時,就在司馬家族的府邸及封地中,從事一些輕閒的管理工作,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又有高薪水拿,父母子女都跟著過好日子,比在社會上謀生幸福一萬倍。

因此,這些死士心甘情願地為司馬家族效忠,沒有一個有二心。

一旦有需要,只要在事前派人去聯絡一下,通知一聲,這些人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地從司馬家族的各處府邸及離京城洛陽不遠的封地裡,趕到指定的地點集合,領取任務,不打折扣地予以執行及完成。

即便有個別人懷疑司馬懿有二心,在暗地裡養死士,但這些人沾過司馬家族的光,是司馬家族陣營中的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到曹爽及皇帝面前打小報告,題本上奏。

二、司馬懿勞苦功高,為曹魏政權立下了不朽功勞,手下的部將眾多,鐵粉無數。如司馬懿早年帶兵平定遼東公孫淵之亂,智擒猛達,擊潰蜀國丞相孔明的多次犯邊,這些都是一般人做不來的大功勞。

尤其是關羽長放水淹死了于禁所部的軍隊,並趁勢奪取了樊城,消息傳到了曹操的耳中,曹操嚇得手打哆嗦,當即就想將魏國的都城遷往它處,以避關羽的鋒芒。

司馬懿找到曹操,反對遷都,輕輕地說了一句:“關羽之所以能擊敗於禁,完全靠水淹的結果,關羽本人並未殺掉一個曹卒。”

一句話,就打消了曹操心中的顧慮,不再遷都了。

假如司馬懿不提醒曹操,曹操一時六神無主,遷了都,三國的格局恐怕是另一種局面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司馬懿的政治智慧與軍事謀略了。

在長期的鬥爭中,司馬懿與不少的部屬及士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自願緊跟司馬懿的鐵粉自然不少,看好司馬懿前途的人也不在少數。司馬懿從這些人當中,挑選一些政治上放心丶業務上過硬偽死忠分子,然後以各種名義,送往司馬家族的各個府邸丶封地中蓄養起來,別人很難看出其中的貓膩。

這是司馬懿陰養的三千死士的主要來源。


卿雨潤


“死士三千”應該是文學作品的籠統說法,肯定不是歷史真相。三千人不是三十人,各種給養裝備一大堆,根本藏不住。司馬懿身受託孤大臣十年,裝病兩年,三千人馬就算養兩年,也是個巨大的負擔,別說十年。所以,這個說法很不可靠。

不過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肯定需要軍隊,光自己幾個兒子遠遠不夠數,那麼司馬懿如何獲得軍隊支持的呢?

“陰養死士三千”說法的不可靠性

算一筆簡單賬,三千人一個月的糧食蔬菜供應至少100噸,其它生活用品及衣物軍用裝備等加在一起,估計每月不少於150噸。還沒有計算營地建設所需要的物資材料,日常維修等物資。

這麼龐大的運送量,在城裡絕不可能,太遠征調不方便,只能在近郊。如此規律性的大量運送,長時間不被人發現,根本做不到。

死士的招募也是個問題,三千人不是小數,關鍵不能明目張膽,偷偷摸摸招夠三千人,時間不可能太短。時間一長,又不暴露,實在難度太大。

所以,所謂三千死士根本不可信。

沒有軍隊系統支持,三千死士就是找死

就算司馬懿有三千死士,但這些人不在軍隊編制,等同於叛軍。請問這麼大規模的武裝力量進城,防衛部隊幹什麼去了?

事實上,曹爽陪同曹芳出城祭祖,只帶了幾千人馬,不影響京城防衛,最簡單的方法,城門一關,三千人怎麼進得了城?

所以,這場政變即便司馬懿有死士三千,也不是主力,起不了決定性作用,真要打起來,這三千死士就是找死!

誰是司馬懿的支持者

政變的核心力量只有一個:司馬懿軍隊系統的老部下!司馬懿政變之前,肯定做足了準備工作,絕不是文學作品中看到的那樣,就在家裡養病,他與軍隊系統的私下接觸從來沒有斷過,這些人才是他控制京城防衛的核心。

司馬家族也會有一些親兵,或者由門客、幕僚組成的臨時部隊,三千有點誇張,湊個千兒八百人問題不大。這些絕不是戰鬥主力,而是居中聯絡,以防不測的應急部隊而已。

司馬懿的政變,與其說是司馬懿的成功,還不如說是曹爽的失敗。這傢伙能力太低下,還剛愎自用,擅權營私,早就不得人心。司馬懿本來就有根基,曹爽又把很多中立派推向司馬懿,比如太尉蔣濟、司徒高柔。

司馬懿不愧為政治家,他一件事就是讓郭太后下旨,宣佈罷黜曹爽大將軍之職,為自己的政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曹爽雖然頂著個大將軍頭銜,手上還有皇帝做人質,但被隔離在京城之外,很被動,但不是沒有反盤的機會。可惜他輕率地相信了司馬懿的承諾,主動交權下野,助司馬懿完勝!

所以,司馬懿政變成功,所謂三千死士絕不是決定性力量,甚至根本不存在!


尋根拜祖


司馬家陰養死士三千,卻不為人發現,這得感謝曹爽給司馬家留下的一個“門縫”。

司馬家,緊緊握住門縫,打開了勝利之門。

神秘的“三千死士”

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師突然多出了一支三千人的死士。這些人平時散在人間,事變時一朝而集,大家都搞不清這些人到底從哪裡來的!

大家大族,有一些忠心耿耿的死士,不足為奇。

像司馬家這樣的大族,有些死士更不足為奇。

同時代,袁紹、許貢、諸葛誕,身邊都有不少死士。這些死士不顧生死,忠心護主,或替主報仇,或陪主去死。

不過,要像司馬家一樣,在京師重地,在政敵眼皮底下,搞得這麼隱秘,就真是技術活了。

要想平時散在人間,突然一朝而至,至少需要做到三點:

1、絕對、絕對的保密。

曹爽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已經你死我活,司馬懿正在裝病待機。如果養這3000人透露出一點點風聲,形勢都會十分危險;

因此,雖然司馬懿在魏國久居要職,但三千死士,不大可能是司馬懿的老部下。

魏國對軍戶管理十分嚴格,司馬懿再是囂張,

想把軍戶的人弄到洛陽當死士,動靜太大!

要陰養死士,只能執行得更隱秘一些!

2、這幫人都得在洛陽城中待命。

山高皇帝遠的,雖然利於隱蔽,但這些死士也不會瞬間移動,事發突然,一刻千金,遠遠地趕來,黃花菜都涼了。

3、這些死士必須能打。

政變不是請客吃飯,一般市民當然不行!

司馬師要在曹爽的眼皮子底下,就在洛陽城裡養出一支3000人的死士來,他怎麼才能做呢?

禁軍爭奪戰:曹爽貌似完勝,卻給司馬家留下了一道“暗門”

曹爽要爭權,不控制禁軍是不行的。

1、控制禁軍;

曹爽本人,早已是武衛將軍,控制了禁軍中最重要的武衛營。

武衛營的前身,是由當年的虎豹騎、許褚虎士等精銳組成的。

一波操作後,曹爽又把蔣濟等老將擠走,讓弟弟曹羲擔任中領軍;又以他的親信夏侯玄擔任中護軍,控制了禁軍!

曹爽一度徹底控制了禁軍!

2、自以為高明的政治交易,曹爽戲耍司馬家;

對於“胸懷大志”的曹爽來說,僅僅控制禁軍是不夠的。要想穩如泰山,他還要加強在外軍的影響力!

為了控制雍涼軍事,他調夏侯玄出鎮關中。不知是出於與司馬懿的政治交易(司馬懿在雍涼長期任職,影響頗大),還是出於適當的掩人耳目,他們以司馬師接替中護軍之職。

當然,大權在握的曹爽沒打算真的“公平交易”,他又“毀中堅、中壘營”,將原屬中護軍的士兵歸到了曹羲手下!

如此,司馬師雖然貴為堂堂中護軍,所統之兵卻十分有限!

曹爽一波“高明”的權術,將司馬家壓到邊緣!

3、暗門;

權力的遊戲,從來就是暗線和明線同時進行的。

和一切自作聰明的參賽者一樣,曹爽控制了明線,卻給司馬師留下了一道“暗門”。

中護軍,主選武官!司馬師,有選拔禁軍武官的職責。

司馬師得以獲得與軍內軍外,有才具的武人建立聯繫的機會!

而這三千死士,很可能是在這個階段被收買、籠絡,卻未加入禁軍(或淡出軍隊)的武人!

司馬師的操作

在一般情況下,“人力資源經理”也就是個職能部門的領導,和手握核心資源的業務領導比影響力有限,鬧不出什麼名堂。

有的人,你給他留一整扇門,他也“不得其門而入”,有的人,你給他留一個門縫,他就能打開通往勝利的大門!

1、司馬師的操作空間

要選拔武官,重要的是“把合適的放在合適的職位上”。

蔣濟、夏侯玄時期,證明“合適”的主要方式是:給錢。

誰賄賂得多,誰就合適!

司馬師時期,一改風氣,深入調查,以功勞、才能來選拔人才。

《晉書》說司馬師擔任中護軍期間,“為選用之法,舉不越功,吏無私焉”。

刨去《晉書》的溢美之詞,我們會發現:司馬師的選用,基於自己的深入調查的。

這個“深入調查”,學問就大了!

司馬師得以獲得充分地機會與各候選人接觸

2、司馬師的“慧眼”

司馬師很有識人之能,他很清楚他需要什麼人,什麼人是他的菜!

司馬師曾經提拔了一個叫石苞的人(此君後來做到了西晉的大司馬),該人出身卑微,司馬懿也曾以他不是“廉貞之士”,不建議提拔。

司馬師回答:廉貞之士,未必能經世濟用(好玄妙的一個詞)!

看來,司馬師既有識人之明,他也知道:他需要什麼樣的人!

3、獨特的世風,提供了陰養死士的空間!

魏晉時期,正是士族強勢之時。

“九品識人法”,說得條條框框,十分“科學”。不過,仔細看那個識人法:什麼人品、道德,哪裡說得清嘛!唯一說得清的就只有“出身”了。

到最後,能上位的都是士族!

雖然司馬家本身就是大士族,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就是司馬家,當時還能選拔一些寒微之士。鄧艾、石苞,都是出自司馬家的推薦和任用!

寒微之人,沒有什麼上升通道!

而到了曹爽時期,浮華之風到了一個高潮。這些人寒微之人,即使獲得了司馬師的推薦,到了曹爽控制的禁軍帳下,真的有出頭之日嗎?

與其如此,何若死死抱住司馬家的大腿,一起搏一個前途呢?

武器!

私藏兵器、甲冑是死罪。

既然“陰”養死士,這些人自然不能持械!

再能打,手無寸鐵,又如何起事呢?

所幸的是:禁軍大多數也不常常持有兵器。

當時,除了正在執勤的,士兵是不持兵器的。只在有任務時,他們才到武庫去領兵械。

因此,高平陵之變的第一步,司馬懿就帶著大夥直奔武庫,奪取了兵械!

這樣,手無寸鐵的,變成了原本光明正大的禁軍士兵!

武庫——司馬門——討得太后旨意——控制禁軍——誘降曹爽,電光火石之間,司馬家迅速翻盤,邁向權力的巔峰!

洞察三個衝突,滿足三個需求:

1、曹爽與功臣士族集團的衝突;

曹爽要鞏固地位,必須與司馬懿為代表的功臣集團保持適當的平衡。在時機成熟前,對功臣集團,曹爽必須邊壓邊拉。

司馬師因此獲得了擔任中護軍之職的機會。

在曹爽削弱他的兵權後,司馬師似乎解決了曹爽既防司馬,又不願暴露野心的衝突。

2、實權與職能的衝突;

曹爽對功臣集團又防又拉的態度,使曹爽一方面緊抓實權,另一方面放出部分職能。

由此,司馬師有選舉之職,卻無掌兵之權。

因此,司馬師“履行職能”時的舉動,沒有引起曹爽的警惕。

但同時,作為中護軍,司馬師又有機會光明正大地接觸可能為己所用的人選,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3、寒族弟子有才具,卻沒有上升通道。

因此,司馬家有理由讓這些死士為己所用。

司馬家正是利用曹爽留下的這小小門縫,接觸、籠絡、隱藏這三千死士的。

機遇,未必總是浮於表面。更多的時候,他們深深地隱藏在為人忽略的地方。

今天,四處都已殺得一片紅海,似乎哪裡都沒有太多的機遇了。

可是,仔細洞察市場需求,觀察尚未被滿足的衝突,或許,您也可以以小搏大,找到機遇!

與君共勉!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說到司馬懿,腦子裡忽然蹦出一個詞:臥底。

用臥底來形容司馬懿再合適不過了,司馬懿不但是個合格的臥底,而且是超級臥底,在曹魏公司打工,隱藏了40年,隱忍了40年,最後時機成熟,說破英雄驚煞人,把曹魏公司變更到了自己名下。

作為曹魏王朝的四朝元老,三任輔政、託孤大臣,司馬懿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到了最後關頭,司馬懿也許是被大將軍曹爽逼急了;也許是他腦後就長著反骨,早有預謀,睡思夢想篡國奪權。反正到了最後關頭,司馬懿動用自己的三千死士和御林軍,搞定了大將軍曹爽,實質上顛覆了曹魏政權。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自然會產生兩個疑問:

第一、私自豢養死士是死罪,司馬懿是知法懂法的人,難道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會知法犯法、引火燒身?第二、司馬懿如果養著三千死士,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上可操作性有多大,難道就不會被人發現?

第一個問題應該不是問題,因為司馬懿跟曹爽的鬥爭本來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到了那一地步,顧不了那麼多了,冒險也要養,真發現了就攤牌唄。

要知道死士都是敢死隊員,體能超好、武功高強、膽大心細,作風過硬、戰鬥力爆表,而且都是亡命之徒,人人都是以一當十的主;三千死士到關鍵時候能抵得上三萬正規軍,篡國奪權的時候,可是一張王牌。

第二個問題就複雜了。好多人覺得根本就沒有那個可能,意思是說,司馬懿就是有賊心、有賊膽,也沒有做賊的條件。

你想,三千死士,不是三個,也不是三十個、三百個。死士都是敢死隊員,不僅是亡命之徒,而且武功高強、膀大腰圓,能吃能喝,個個都是飯桶,哪個人每頓不吃一大碗飯,幾個饅頭。按照每人每天2.5公斤糧食計算,一天就要兩噸半糧食,一個月就是700多噸,還沒有把蔬菜、肉蛋奶計算在內。

這麼多消耗品,怎麼能神不知、鬼不覺運到府裡。一天能隱瞞,兩天能隱瞞,天長日久,大家的眼睛難道是出氣的嗎?何況還有個大將軍曹爽,司馬懿的死對頭在虎視眈眈盯著司馬的官邸。

還有一點,當時沒有城市汙水處理管道,這麼多人每天的排洩品怎麼處理?即使那些糧食蔬菜生活必需品能神不知鬼不覺運來,3000大漢的排洩物能在半夜偷偷運出去。那麼多彪形大漢晚上睡覺時一打呼嚕,也像驚雷一樣,讓全城人都發抖。所以說,司馬懿私養3000敢死隊,根本就是瞎掰,一點都不靠譜。

可是質疑的人忘記了,人家羅貫中說司馬懿私養敢死隊,並沒有具體地點,憑什麼非要說人家是在府上或者賓館、會議大廳養著呢?

《晉書·景帝紀》裡:“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不過,這裡的“帝”,並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師。

要知道司馬懿能在曹魏公司打工幾十年,能幾次裝瘋賣傻騙過了曹爽,那可是個很會偽裝的政壇老手 ,是個狡猾的老狐狸,人家會明火執仗養活那麼多敢死隊員,引火燒身往曹爽那裡送子彈?

所以說,司馬懿也好,司馬師也罷,養著這麼多敢死隊員,肯定是分散豢養的,給他們生活費,住宿費、津貼費,讓他們定點居住在城鄉結合部的城中村,私人客棧,也不是不可能嘛。

那時候警察不查房,就是查房也查不出破綻。司馬家族位高權重,偽造身份證還是輕而易舉的。反正那時候防偽技術還很落後,造出來的身份證以假亂真糊弄查房的公差應該沒有問題。

再不是可以讓他們住到司馬懿的溫縣老家,那裡離雲臺山很近,不到一百公里,離王屋山也不遠,大山坳裡不是更隱蔽嗎?一旦有事,半天功夫就到了首都洛陽。

因此說,司馬家族私養敢死隊員的事,不僅有可能,也有可操作性。至於費用,根本不是問題。司馬懿當了幾十年曹魏公司的CEO,還經常帶兵打仗,剋扣軍餉,冒領軍餉,多報軍費,對他來說易如反掌,手中的財富恐怕早就過億了,不要說養三千,就是三萬也不在話下。

雖然司馬家族養了那麼多敢死隊員,但發動政變的時候,其實是有驚無險。

那是嘉平元年,正值正月,當時曹魏的最高首長曹芳去給老曹們掃墓,曹爽放鬆了警惕,帶著曹家的子子孫孫們也跟著去了,曹家人一走,首都就在司馬懿的控制之下了。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是首都衛戍區的領導人,帶著皇帝的警衛團就殺出來了,司馬懿同時到太后那裡拿到了搞掉曹爽的最高指示。沒有一頓飯的工夫,也沒有發生什麼戰鬥,甚至連槍聲都沒有響起,首都的防務就全部被司馬懿家族控制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曹爽軍中沒有威望,沒有根基,手裡自然也沒有像樣的軍隊,帶兵打仗的水平也不咋地。於是,曹爽就在司馬懿的壓力下崩潰了,最終選擇投案自首。這場政變,就這樣兵不血刃成功了。


歷來現實


司馬懿是真的牛呀,活活熬死了曹魏三代皇帝,一口氣活了七十幾歲,俗話說“七十古來稀”,在古代能活這麼久的確實少見。曹操也是背,雖然家族的基因很好,但估計是人殺多了,沒積啥陰德,後面幾代皇帝都是短命,在位時間都不長,這才給了司馬懿可趁之機。

司馬懿剛出道的時候,在曹操手底下也不過是個打雜的,混得一般般,沒啥好說的,當時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多的是,人才濟濟,良士輩出,不論是從能力上還是資歷上來看,司馬懿都沒資格排上號。而且此時的司馬懿對自己的斤兩還是清楚的,曹操是什麼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想在他眼皮底下搞事,司馬懿還沒這個膽,所以曹操在位的時候,他就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哪敢養什麼死士,要是被發現了,死的可就不是他一個人了,整個家族都會受到牽連,司馬懿還沒蠢到如此地步。

第二代皇帝是曹丕,雖然謀略和統兵能力稍遜曹操一籌,但是政治上的能力卻不必曹操弱,而且為人比曹操更為陰狠狹隘,連自己的兄弟都不放過,屬於那種斬草除根型的。司馬懿在這個階段,他選擇的策略是一言不發,不妄議朝政,不亂獻計謀,更不敢插手皇帝的家事,為什麼司馬懿在曹操死後會變得更為小心謹慎了呢,因為曹丕封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坐鎮許昌,照理說升官這是好事呀,可司馬懿卻高興不起來,入坐針氈,好多雙眼睛都盯著他,這個官位太顯眼了。此刻,司馬心裡深深地明白,曹丕升他官卻不封他侯,更無軍權,說到底還是不信任他,對他還有所保留,反而比曹操那時候更加兇險,一步錯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司馬懿選擇閉嘴不言。

好了,終於熬到曹丕走了,司馬懿鬆了一口氣,可新登基的曹睿也不是易於之輩,江湖人送外號“小曹操”,足見其聰明才智。這個時候,蜀國那邊的諸葛亮一直在鬧騰,動不動就出兵祁山,要對魏國喊打喊殺的,搞得曹睿寢室難安,甚是煩悶。經歷過曹操和曹丕兩代,以前的老部將已將走得差不多了,面對諸葛亮這種boss級人物,曹睿發現竟無人能勝任主帥一職,只能把眼光落在了司馬懿身上,天見可憐,司馬懿總算熬出頭了,此時此刻他才真正第一次掌握了兵權,那滋味真的是一個字:爽!隨著權利的擴大,人的野心也是會隨之膨脹的,司馬懿開始考慮怎麼對抗和防衛曹魏政權的打壓,要想不被按在地上摩擦,手裡就得有兵,有武裝力量,所以,司馬懿想到了陰養死士。

養死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人數的問題,你人數不能太少了,幾十人幾百人哪裡打得過朝廷的禁衛軍,起碼得上千人,才能在危急時刻有足夠的力量控制住都城;


其次是糧食和裝備問題,幾千人可不是個小數目,一個月的吃喝拉撒都夠你頭疼的,養在府裡肯定是行不通的,先不說能不能住的下,光是運輸糧食都會造成交通堵塞,只要不是眼瞎的都知道你有問題,所以司馬懿想了個法子,把這幾千人分開來養,而且是養在民間的,這樣隱秘性就強了,有點像朱元璋的錦衣衛,至於裝備問題,他現在手握兵權,私自多扣一些武器鎧甲是不成問題的;


最後一點,錢財和告密問題,養了這麼多死士,你得供他們好吃好喝地招待好,這個可不是一筆小的開銷呀,也幸虧司馬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族裡有不少人在朝為官,也有不少人是名人富賈,再加上司馬懿在朝廷多年的經營,手中的財富肯定積累了不少,錢財不是問題,那怎麼保證有人不去告密呢,這個其實也很簡單,我相信這些死士相互之間是不認識的,就算有一個人去告密,他也供不出其他人,我偌大的一個司馬府養幾個死士怎麼了,很合理呀。

綜合上面這些條件,司馬懿陰養幾千死士還是綽綽有餘的,且不會讓人發現。嘉平元年,曹芳和大將軍曹爽回老家掃墓,司馬懿看準時機,請了太后懿旨,召集三千死士發動政變,砍了曹爽,血洗曹操一族,控制了幼帝曹芳,自此曹魏的政權和兵權全部收歸司馬懿所有。


文化百說


首先要說一點,死士三千應該只是說很多死士而已,不是說正好三千。司馬懿“陰養死士三千”沒人發現正常,以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豪強士族的身家,誰家沒個幾千壯丁的,司馬懿又是出身頂尖的士族之一,家裡養上幾千人根本不稀奇。

東漢時期豪強士族的勢力很大,不僅可以左右州郡的事務,家裡也是傭僕成千上萬,隨隨便便武裝一下就是一支軍隊。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糜竺、糜芳是徐州的大富商,家裡有童僕、食客近萬人。劉備被呂布偷襲徐州以後一度困頓不堪,不過此時糜竺和糜芳兄弟兩個解囊相助,不僅提供了大批的物資,還給了劉備兩千僮僕補充部隊。

還有像耿紀、吉本之亂,他們都是在許昌城裡當著官,被曹操管的死死的,照樣很輕鬆拉出了幾千“雜人及家僮”出來攻打王必。


而司馬懿可是出身潁川名門司馬氏,他的高祖父司馬鈞當過徵西大將軍,其曾高祖父司馬量出任過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是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擔任過京兆尹。司馬懿弟兄八個也是全部出仕當過官,司馬朗擔任過漢朝的兗州刺史,司馬懿本人是兩朝託孤老臣,當朝太傅,司馬孚擔任過太宰,司馬馗是太常,司馬恂是鴻臚丞,司馬進出任中郎,司馬通、司馬敏當過什麼官沒記載,不過分別受封安城亭侯和安平亭侯,可見官也不小,所以司馬家在魏一朝絕對是頂級士族之一。

相比之下糜家雖然很有錢,但是畢竟只是徐州的一個富商家族而已,和司馬家這種級別的士族根本沒法比。糜家能拉出兩千精壯來,司馬懿家裡堆個幾千壯丁有誰會當回事。

當然,如果曹爽是個曹操級別的梟雄的話,肯定會防著司馬懿,他想在家裡養死士就沒那麼容易了。然則曹爽只是個紈絝子弟,繡花枕頭,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會,司馬懿養死士可以說沒什麼難度。


不沉的經遠


司馬懿有沒有養死士不知道,因為正史裡面沒有相關記載。題目中引用的這句話,說的是他的長子司馬師。這句話並非胡謅而來,而是出自《晉書》。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半句:“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前後加起來的意思是這樣的:司馬師偷偷養了3000名死士,散落在民間,到了這時候一天之內聚集起來。“至是”,說的是高平陵之變。

高平陵之變

曹叡死後,曹芳繼位,但是他繼位的時候只有8歲,所以按照舊例立了輔政大臣,一個是大將軍曹爽,一個是職位相當於丞相的司馬懿。

但是曹爽為了爭奪朝政大權,有意識地開始排擠司馬懿,不久司馬懿被架空。不過司馬懿自詡是先帝的輔政大臣,而且曹芳在任上昏庸無比,不聽司馬懿的話,屢次戰敗,朝中許多大臣對他不滿,於是後來就發生了高平陵之變。

經過這次政變,司馬懿把曹爽、以及他提拔起來的許多官員盡數處決,還斬殺三族,徹底絕了後患(起碼暫時是這樣的)。

三千人不是一個小數目,古時候的洛陽可和現在的帝都不一樣,人口雖多,但是遠不能和現在相比,三千人放在洛陽,很容易會引起注意。那麼,司馬師是如何操作的,讓這3000人避開了曹爽集團的目光的?

其實就是史書中的那句話,核心秘訣就在於“陰”和“散”兩個字

我們看看史書就發現,他的父親司馬懿是沒有養死士的記載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才是司馬家最可怕的存在,只有他,才能在朝野上下有資格和曹爽抗衡的資格,所以他受到的監視也是最嚴密的。

一旦司馬懿敢養死士,必然會被告一個不臣的罪名。所以為了保證司馬家不倒,首先司馬懿是不敢養的。但是不養死士,他們又沒有兵權,就算是想作亂也不能成事,所以養死士是必須的。

這個活兒是必做的,但也必須交給自己最親近可信之人,而這個人只能是司馬師。於是司馬師在養死士的時候,依然很低調,一來是暗中進行的這件事,所以叫“陰”,而且這件事是有目的的,算是一個“陰謀”。

二來養的人少不足用,人多了太扎眼,所以要“散”,就是把這三千人分佈在洛陽城的各個地方,甚至是城外。這樣一來,這些人就幾乎不會被發現了。

死士身份

什麼是死士呢?一般有兩種人會從事這個工作,第一種最多最常見,這些人在家裡窮得要活,司馬家給他們一些金錢,這種情況雖然像僱傭關係,可是卻也讓一些愛面子的人免於乞討,所以這些人甘心做死士報恩;

第二種人很忠心,這些人意外被司馬師救下了性命,其中不少人就真的有了護主的心思,甘心做死士。所以,他招募的死士,都是一些底層的人物,這些人長期潛伏在民間,等到了關鍵時候,突然被他召集起來,然後幫助他的父親一舉成功奪權。

另外,漢代在父親健在的時候,長子是無法主動支配家裡的錢財的,而要養活3000人死士,以司馬師當時中護軍的官銜,是根本無法養活這麼多人的,所以,他養死士這件事,應該就是其父司馬懿暗中支持的。


小小嬴政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司馬懿的野心

司馬懿輔佐了曹家四代君主,前三位每一個都城府極深把司馬懿壓的喘不過氣,他每天過著如履薄冰的生活,因為一旦發生一點失誤就會給自己帶來滅門之禍,由於心理方面太過強大,他一個人活過了曹家三代君主,到後期的司馬懿已經掌握了魏國的絕對權力,這也為後來篡位提供了關鍵的基礎。


兩個好兒子

現在我們嘴邊經常說的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當年司馬懿這倆兒子已經膨脹到了何種地步,陰養三千死士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的傑作,他在朝中已為官多年,並且擔任軍中要職,對朝堂之上曹家對司馬家族的打壓懷恨在心,偷偷訓練這三千死士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派上用場,司馬懿準備動手的時候這三千精兵直接奠定了政變成功的基礎。

善於隱藏的家族

司馬懿侍奉曹家三代雖然被疑慮但是終究沒有看透他謀反的心理,這說明了司馬懿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虎父無犬子,有這樣的爹當兒子的自然差不到哪裡去,這司馬師很好的遺傳了司馬懿的本事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這三千死士在都城秘密訓練滿朝文武竟然無一人得知,這是非常可怕的,既然早有逆反心理自然不會讓人發現端倪。


歷史小明王


既然是陰養,肯定是不為人知偷偷的幹。

首先司馬懿為人謹慎低調,城府很深。自己在家裝病裝瘋,迷惑當時的統治者,使其放鬆警惕。

第二當時的小皇帝和大都督曹爽的心機能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沒有辦法遏制司馬懿。

第三這些死士是司馬師利用職權從曹魏軍中物色的。白天當兵,業餘時間接受專門訓練。這就像特務,隱蔽性很強。

結果司馬懿經過縝密的安排,藏了一隻戰鬥力強悍的死士隊伍。抓住機會,一舉扳倒曹爽,掌握了曹魏的實權。






不少不多聊籃球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上,政歸司馬氏是一個重要事件,而這一切都始自由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細究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你會發現這次看似倉猝的政變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就在於司馬懿父子的韜光養晦之計。

三國時,魏明帝曹睿病歿,由養子曹芳繼位。原掌管軍權的司馬懿晉升為太傅,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小皇帝曹芳。起先,年輕的曹爽對戰功赫赫的司馬懿心存敬畏,加之又是貴胄子弟,喜愛吃喝交遊,凡事都交給軍政經驗豐富的司馬懿去打理。後來在親信何晏(曹操養子)的攛掇、提醒下,他開始著手削奪司馬懿手握的軍權,採取明升暗降之法,給他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太傅,讓他去做小皇帝曹芳的師傅。之後,兵權逐漸被曹爽掌控。狡黠多智、野心勃勃的司馬懿不甘心大權旁落,想重掌兵印。可曹爽氣候已成,大權在握,勢焰熏天,怎樣才能得償所願呢?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深知自己暫時鬥不過曹芳,決定採取韜晦之計。他先稱病不朝,後來乾脆把官位讓了,以養病為由,在家閉門不出,暗中他可沒閒著,而是抓緊佈置兒子司馬師將統領京師(洛陽)禁衛軍的重要兵權抓到手。

曹爽將司馬懿排擠出權力核心層後,與其弟曹訓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挾持太后,黨同伐異。

司馬懿不僅善於韜晦,而且深諳權謀,他在託辭養病期間,授意兒子司馬師陰養三千死士。這些人都是膽勇過人、視死如歸的勇士,平時從不聚集,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因此不僅官府很難察覺, 就是曹爽的耳目對此亦毫不知情。據說這些死士平時都有正當營生,三教九流,五行七作,從事什麼職業的都有,平時混跡於市井芸芸眾生中,毫不惹人注意,卻都是些身懷技能的俠士,能以一敵百,且對司馬氏父子忠心耿耿,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司馬懿長期統軍征戰,所以他被曹爽削除兵權後,軍隊中仍有一班人暗中和他來往,秘密與他勾結。司馬懿除了命兒子陰養三千死士外,手下還有幾位得力助手:四朝重臣、太尉蔣濟一向與其親善,其人有智略,善奇謀;長子司馬師時任中護軍,除陰養三千死士外,還掌控著部分禁軍;次子司馬昭曾任中郎將,握有部分兵權;其他還有將軍高柔等,是司馬懿在軍中培植的親信。他們是“高平陵事變” 的主謀,而且均遭曹爽集團排斥、打壓,被剝奪了實權。自曹爽專權起,他們已在緊鑼密鼓的暗做準備,待時機成熟,再發起致命一擊。

曹爽見司馬懿閉門謝客,且已交出所有權位,頓覺高枕無憂,經常帶著家將門客外出冶遊、射獵,經常一出去就是幾天,其弟曹訓和何晏等人有些擔憂,勸他道,幾天幾夜不回城,恐生不測。曹爽笑道:“調兵虎符都在我手中,司馬懿又病臥不起,有什麼可以擔憂的”?

後來,曹爽之弟曹曦求大司農桓範勸勸哥哥,曹爽聽後,多少有些警覺,也不經常外出了。恰在此時,其黨羽李勝出任青州刺史,前來辭行,曹爽靈機一動,有了主意,讓李勝假借到太傅府辭行,趁機打探司馬懿的真實情況。李勝來到太傅府,說明來意,被引進內室,只見司馬懿面色萎黃,有氣無力的躺在榻上,由兩個丫鬟攙著,才勉強撐起身來。李勝說:“我要遠赴青州上任了,特來向您老辭行”。

司馬懿含混地說:“幷州接近匈奴轄地,不太安寧,可要小心防備”!李勝見他兩耳不聰,大聲糾正道:“是山東青州”!

司馬懿裝糊塗道:“你從幷州來”?李勝耐著性子答:“是去青州赴任”。

司馬懿傻笑著對左右說:“他剛從幷州回來”。

李勝哭笑不得,借紙筆寫下“青州”二字,才對司馬懿說明白。司馬懿睜開昏花老眼,看了很久,才說:“原來你去青州啊,我病入膏肓,早已耳聾眼花,刺史一路多保重吧”!話畢,司馬懿以手指嘴,丫鬟忙捧上一碗粥,喂他喝了,還淋淋漓漓灑了一身。司馬懿流著淚對李勝說:“我老病纏身,時日無多,留下二子,要託曹大將軍照顧。請刺史代為轉達,多多向大將軍美言幾句”!

李勝告辭後,司馬懿立即精神抖擻、披衣下床,對司馬師、司馬昭兄弟說:“李勝回去後必定向曹爽報告,他從此不會再懷疑我了,如果他再出城行獵,你倆立即動手”!

曹爽聞報大喜道:“這老東西一死,我還有什麼可怕的”?之後,他果然不再猜忌、注意司馬懿了,而是恣意遊樂,全無顧忌。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爽兄弟點起御林軍,和其所有親信大臣全部陪同前往,順便過過狩獵癮。司馬懿聞訊,一躍而起,突然發動政變,他率領部分禁軍將士攻佔了曹爽的武庫,並將其封禁 ;司馬師則率領三千死士攻打皇宮, 這支從未動用過的敢死隊很快發揮奇效,猛衝猛打,勢如破竹, 不多時就控制住了宮中局勢;司馬懿來到朝中,威逼郭太后降旨,說曹爽獨霸朝堂,奸邪誤國,必須革職治罪,在刀槍劍戟的寒光下,太后無奈,只得違心下旨。然後司馬氏父子率部分禁軍和三千敢死之士迅速佔領了城中各軍營,並緊閉洛京四門。

司馬懿命心腹高柔接管曹爽的軍隊, 命其他親信控制並接管了留京的全部禁軍。控制住京師秩序後,司馬懿以太后的名義給曹芳送去一份懿旨,宣稱罷免曹爽兄弟以及所有的親信大臣。

大司農桓範勸曹爽先奔許昌,然後借小皇帝曹芳的命令號召天下兵馬進京勤王,再率四方精銳討伐謀逆的司馬懿。有小皇帝在手,率四方精兵共擊司馬懿,豈懼他那點兵馬?史家評價曹爽曰:“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時之僥倖,入為首輔”。而司馬懿則大為不同,史家對其評價很高:“少聰達, 多大略” 。沒有機會,他潛伏爪牙,隱忍十年,靜如處子;一有機會,他當機立斷,動如脫兔。曹爽患得患失,猶豫不決,而司馬懿派來的使者則承諾,只要曹爽放棄抵抗、繳械投降,就可保證其身家性命與官爵利祿。曹爽猶豫再三,反覆思考了一整夜,最後還是拒絕採納桓範之策,同意投降。

史載,曹爽之所以不敢放手一搏,主要是擔心留在洛京的家眷妻小以及如山財貨,他放棄抵抗,以為“不失為一富家翁”。桓範見曹爽執意投降,仰天長嘆曰:“曹子丹(曹真,曹爽之父)一佳人 ,生汝兄弟,犢(牛犢,形容沒用)耳!令桓範隨卿滅門耳” !

曹爽灰溜溜的回到洛陽向司馬懿投降,並將大將軍印綬交出。在被軟禁了一段時間後,司馬懿毫不客氣的將其誅殺,而且殘忍地夷其三族,曹爽的親信、門客、故舊也被誅戮殆盡。

高平陵事變後,曹魏宗室凋零,日趨衰微,司馬氏專權。魏國的朝政基本由司馬氏掌控,為後來的司馬炎代魏建晉夯實了基礎。

司馬懿堪稱史上最能忍耐的人,他曾經用裝病的辦法誆騙曹操,躲過了一次次兇險殺機。後來,面對曹爽猜忌,他又故技重施,託病蟄伏了十年,一旦時機來到,他突然奮起,趁曹爽奉齊王曹芳出城謁陵的難得機會,率三千死士和部分親信將士,矯(太后)詔把城門關閉,廢黜掉曹爽,旋即將其誅殺,為斬草除根,誅其三族,就連已出嫁生子的表姊妹都殺掉了,從此他就全面竊奪了曹魏大權。想曹操聰明一世,戎馬一生,最後卻被隱藏甚深、老奸巨猾的司馬懿輕易摘了桃子......歷史的波譎雲詭,直讓後世之人為之唏噓感嘆。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