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個更有道理?

ZBLiu


“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一個更有道理?



從根本上說,恐怕從攝影的一開始,就有後期。攝影的後期包括畫面的旋轉、裁剪、黑白照片的著色,以及後來的添加邊框,等等,都屬於“後期”的範疇,攝影的後期由來已久。

現代的攝影后期已經不能與上面提到的後期同日而語了,包括了明暗對比的調整,色彩飽和度的調整,清晰度的調整,部分變形的調整,調整的項目多得難以計數,甚至還包括了整體變形和“無中生有”、“偷樑換柱”的調整。人們之所以討論“無後期不攝影”或者是“拒絕後期”,實則是因為現在的後期手段太豐富了、太創新了、太瘋狂了,確實是雌雄難辨、真假難分。


第一、兩種說法都有偏頗。無後期就不攝影了?比如,手機拍照非常方便,還能即拍即傳。手機照記錄了世界,記錄了事件,記錄了精彩,即便是不經過任何處理和後期,一樣發揮作用;有的人手機“隨便”一拍,也能為驚世之作;相機也是一樣。

第二、後期手段還得使用,關鍵是科學和適度。無後期也能攝影,但有了後期可能更精彩、更豐富,當然也可能會更糟糕,關鍵是講究“有中無”和“無中有”,具體怎麼為有度和無度,還真的不太好說。


不過,有這樣幾種情況是可以理清楚的。

1、新聞類題材的攝影只能簡單處理,不能破壞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和真實性,更不可添加和去除實質性的元素。

2、人文作品可以適當後期,但不能違背一般規律和世理,不能過度渲染,要講究“能量”和影響力。


3、藝術作品可以任你發揮,“信手雌黃”,可以把想象力、空幻力發揮到極致。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後期。

一般人認為的後期就是通過PS或者snapseed等電腦或者手機修圖軟件對照片進行調整。其實遠遠不止這些。

同一個場景,你用不同的相機或者手機拍攝,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器材設置,拍出的照片也都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主要來自於不同品牌器材的色彩模式的不同。

另外,相同的拍攝時間、機位、構圖和器材,你用風光、人像等不同的拍攝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謂拍攝模式,其實就是對比度、飽和度、銳化等相關參數在機內進行的不同調整的組合。

手機中的各種拍攝模式更是如此,尤其是很多手機的所謂AI,無非就是通過不同參數的組合形成大量固定的濾鏡效果,然後根據用戶拍攝的照片內容給予一個相應的識別和匹配。

以上這些其實都屬於後期的範疇,只是數碼時代的相機和手機,把很多後期的技術前置化了、內置化了而已。

所以說,在數碼時代,沒有所謂的“原片直出”這個概念。即便你用RAW格式拍攝,不同器材拍出的效果也會有差異。

攝影后期不是你想拒絕就能拒絕的,即便你沒對照片進行調整,但是器材早就自動幫你做過了。

包括膠片相機也是如此,暗房中對底片進行沖洗的過程也都存在後期的調整。

如果你還是要追求原片直出的的話,那就去玩小孔成像吧。


手機攝影手冊


"拒絕後期”是一種固執和偏見,只是“無後期不攝影”不能過度而已。

攝影后期,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是在膠捲時代,像二次構圖,加長顯影時間,遮擋顯影等,都屬於是後期,只是數碼時代,後期更為便捷,可能通過軟件對照片進行全方面後期,包括白平衡調整、明暗調整甚至曝光調整等。

類似上圖,前期拍攝時水平線沒有搞好,後期通過旋轉調整一下水平,這也是後期,這個也要拒絕麼?

因為光比的原因,後期通過軟件,把天空壓暗些,把暗部提亮些,這些後期也要拒絕嗎?

同樣也是光比問題,為了前景層次更豐富些,把前景的暗部提亮,這個也要拒絕嗎?

為了突出剪影效果,後期通過軟件增加些對比度,這個也是後期完成,也要拒絕嗎?

為了突出夕陽的暖色調,後期通過軟件,把色溫調的更暖一些,這個也要拒絕嗎?

…………

後期,是對作品的再創造,是昇華。

反過來說,相機,畢竟是一機器,它的寬容度有限,它的表現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只能通過手期手段來進一步來完成。

而後期,只是有一個度,不能太過。比如紀實攝影、新聞攝影,就只能在色彩、對比、明度等方面做調整,不允許無中生有,不允許移花接木,要尊重客觀事實。

而一些風光、藝術片,也是可以“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的。

這算是無中生有了,但不漂亮嗎?哈哈。

因為鏡頭太短,我只能把圖中月亮進行了放大,這不也挺好的嗎?哈哈。

上邊所說的度,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後期不是“無中生有、移花接木”,而是過度調整,比如有人把飽和度調整的過高,顏色看上去“辣眼睛”;再比如磨皮,把人磨的跟“瓷娃娃”一樣,不真實。

凡事皆有度,把握好了就能如虎添翼!


南方之南


因為數碼時代給後期處理創造了先決條件。以前膠片時代,也能後期處理,但處理起來難度較大,處理的照片瑕疵明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處理過的。因此,膠片時代在社會各種活動中的舉證上,還是有優勢的。數碼時代不同了,在構圖、對比度、飽和度、色階等多方面進行後期處理,有的高手甚至玩轉偷樑換柱、臉面換容等高難度動作,P的水平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所以現在的照片在莫些案件中不能當舉證材料了,就是因為能後期處理。但對於玩攝影的來說,這樣的結果是人們審美意識提高和圖像處理技術發展的結果。誰都喜歡圖像清晰,色澤豔麗,造型獨特的攝影作品。因此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進行的攝影比賽,也容許對圖像飽和度、對比度等方面進行處理(這裡有個先決條件,必須是你拍到了東西,才能後期處理。你什麼都沒拍到,一張白紙也後期處理,最後要是有圖像,那就成了盜圖)。但任何後處理都有個度!p的太厲害,讓人一眼看穿就是處理過的,那就沒意思了!攝影是一種創作,是對一個人最初對美麗的判斷、眼力及審美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驗!





甘青5


兩個極端?你喜歡提問走極端?那麼你喜歡吃肉不?一噸米吃10斤試試,喜歡不,這是抬槓!!!!攝影不能沒有後期,但是不能過份依賴後期才對。而且對後期你的有所理解!…比如,二次構圖算不算後期?就是剪裁,如果算得話,那麼這個有什麼不好,為什麼拒絕?閒的還是找存在感呢?外比如,相機自帶的調色溫,調曝光,不也是後期的一種?只是提前做了,你可以叫前期,自欺欺人罷了!後期不要排斥,但要有個度,比如你無中生有,沒有的東西非要P一個上去,那樣舊好麼?比如你人像磨皮,都磨的失真了,和塑料差不多的皮膚了,舊真的好麼?……當然你私下自己玩玩體會下為沒什麼!……前期坐好了,可以省去後期,但有的時侯,前期根本做不到,需要後期,那就不要排斥,還是說和簡單的二次構圖(截圖),米站懸崖邊拍的靈芝,根本不可能在走進構圖了,回來二次構圖有什麼錯???在比如你拍攝慢門,沒有濾鏡,要求快門1秒,回頭略微過曝了…後期降下曝光,有什麼不可以的???萬事不要絕對了,抬槓誰都會,沒意義,只要不過份就好!


A天韻833


“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個更有道理?


“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個更有道理,“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這兩種說法其實就是攝影必須後期和攝影必須不能後期的兩種觀點。


哪個更有道理?

我認為都沒有道理!


為什麼?

因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走了極端就沒有什麼道理可講了,必須後期和必須不能後期就是走了兩個極端。


在數碼攝影時代,拒絕後期就和膠片時代拍出照片不沖洗一樣的傻,所以拒絕後期沒有道理不用多說,你可以觀察一下,拒絕後期的都是不會後期的,有一個算一個!


無後期不攝影為什麼沒道理,後期沒有錯,但無論什麼片子都PS的大紅大綠的,就好比女生不化妝不能出門一個道理,其實有些時候有些相片,比如一些純記錄性的片子,相機拍下了就可以用。

所以我的觀點是:攝影不能拒絕後期,攝影也不能過度後期!


專注於攝影及攝影后期教學二十餘年 簡單清晰 講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發佈大量系列教程 軟件 素材 濾鏡 插件等粉絲福利!關注即免費贈送!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在攝影中,我認為都有些偏頗,都不可取。這是因為:

一、攝影是用光影繪畫。在攝影的權威的教科書《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關於什麼是好照片有三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一張好照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一個突出的主體、簡潔的畫面。從這三條基本原則出發,你就會發現,一張好的攝影作品,並不是什麼"無後期不攝影"、也不是什麼"拒絕後期"來實現的。有後期或者無後期,只要符合上述三條標準,就是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有無後期只能是方法、技術上的事。所以,拒絕後期和無後期都是不可取的。

二、好的攝影作品是拍出來的。好的攝影作品,要同時具備上述三條基本原則,就需要攝影人用攝影家的眼力和全新的方式去觀察世界,用全新的方式去捕捉畫面,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拍下那決定性瞬間。所以說,有些好的攝影作品,特別是那些傳世的記實攝影作品,有些就是沒有後期的攝影作品。現代攝影家中,有些人拍的針孔攝影、大畫幅攝影,大多也是很少有後期的。原因就是,他們把後期工作都在拍攝前就做好了。所以說,不能絕對的說無後期不攝影。(這裡所說的後期,不是指後期的洗印)

三、後期不是造假,而是進行二次創作。排斥無期的攝影人,把後期視為洪水猛獸不願接受。實際上,也沒有必要,過去膠片時代也需要後期,著名攝影大師朗靜山的攝影作品大部分都是通過後期的製作來完成的。我們現在數碼時代拍攝的RAW存儲模式的攝影素材都要通過後期的轉換才能形成數嗎照片格式,才能進行攝影的二次創作。所以,我認為PS是攝影后期製作的最好軟件,不是造假軟件,也不能把後期製作看成是造假(當然,造假的人也大有人在),而應看成是攝影的又一次創作。

所以,我認為,兩種觀點都不可取,攝影創作包括後期的創作,但不能依賴後期,更要反對造假,打擊造假行為。促進攝影事業健康發展,拍出讓人們喜歡的精品力作。





張衛國手機攝影


在數碼攝影時代,攝影后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再反對攝影后期的攝影愛好者,我想也會用過PS吧?!不管用了多少,哪怕你只是裁切了一下,那也是數碼後期。

手機攝影拍出來的照片,就自帶後期算法,拍出來的照片已經是經過後期處理的照片。儘管如此,許多攝影愛好者也會藉助各種手機後期軟件來調色彩、拉對比度。甚至還有“拍照5分鐘,修圖兩小時”的說法。

所以“無後期不攝影”的說法,在數碼時代一點都不過分。反倒是"拒絕後期"的做法行不通。拒絕後期可能就像不讓女孩化妝就出門一樣殘酷。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天生麗質的人。適當的後期化妝是值得鼓勵的。

只是說適當。我個人也是不太喜歡後期太嚴重的修圖方式。因為那個不叫攝影了,屬於創意設計範疇。就像整形一樣,換了一張親媽不認識的面孔,就不太好了。


攝影中級班


關於“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個更有道理?

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個絕對性質的問題,就像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凡事無絕對,在攝影中也是這一個道理。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無後期不攝影”

攝影后期,指的是在已經拍攝完成的照片上使用各種方法:例如電子照片文檔的PS、LR等處理方式,對照片的各項數據參數,畫面進行調整。, 更或者是膠片攝影中的製作相紙照片加工部分,其實都是在對照片進行後期的處理。一般情況下,因為雖然相機記錄的事物是和原本事物是一樣的,但是從實物再放到我們的相機當中的這一個過程,其實不管是視覺感受還是顏色總是還有偏差的,為照片進行後期處理,是為了畫面更加的符合我們的審美,也是為了更好的還原原本的事物本質。

還有的就是單純的為了照片以及畫面的美感,在原來照片的基礎上對照片進行大幅度的修改,比如說,使得照片從白天變成午夜,或者是從畫面上增加或者減少事物,再或者就是說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人物“瘦身”、“變臉”等,其實都是我們的照片進行一種大規模的後期處理,這些都是正常的攝影后期行為,是可以被允許的。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攝影又被說是為“拒絕後期”

“拒絕後期”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合理的,但是為什麼上面說到“無後期不攝影”。這裡又說是“拒絕後期”呢?

所以我們在這裡需要說一下,在攝影當中,並不是所有的攝影類別當中都需要進行後期處理的,同時更嚴重的,並不是所有的攝影類別都允許進行後期的。

可以進行後期處理的照片,在修整照片的時候都是有著一個原則的,有的就是簡單的為了將畫面邊的更加的完美,或者是將照片進行藝術化形式的處理。大部分的照片修理可以說成是為了所謂的“藝術”,但是比如說“紀實攝影”與“記錄攝影”當中,是不允許所謂後期的存在的。

其實對於所謂的“後期”對照片來說,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概念,在紀實攝影”與“記錄攝影”當中,如果只是對照片進行略微的修整,比方說,“壓個光”“調個色”

,在不不改變照片真實內容的前提下,是允許的,不允許的是對照片畫面內容進行“增加”或者是“刪減”,比如說:照片換臉,白天修改成黑夜等等、這些都是不可以的,如果這樣做,也是已經脫離了紀實攝影”與“記錄攝影”的攝影本質。對於以這兩類職業攝影為生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侮辱,照片散播出去以後也是對觀者的一種褻瀆。嚴重的來說是一種“欺騙”行為。


所以,說到這裡,“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的本質是不同的,兩者也沒有一種存在比較的關係以及說法。


攝影講習所


嚴格說攝影的前後期概念是膠片時代的產物,由於相機與膠片的分離,所以才會產生拍照與沖印的前後期工序,這是一個十分明確且不可迴避的物理過程。而進入數碼時代後,由於成像介質的變化,已經沒有了膠捲的沖印過程,哪裡還有“後期”?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將數碼照片轉換成紙質照片的過程就叫後期。因此,現代數碼影像,不應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由於相機本身光電轉換的圖像引擎的存在,使得相機採集的光線信號,與傳統膠片攝影獲取的光線有著本質不同,如果形象比喻一下,一個是天生麗質,一個是塗脂抹粉,個人認為,攝影的真諦還是由膠片承載著,經過膠片時代的人都懂得,想要成就一張好作品難度是很大的,它需要一個最好的拍攝瞬間,最好的沖印技術,而這些是需要真真切切的功夫和技巧的,二者缺一不可,可這些在數碼時代都已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有了ps,我們擁有了濾鏡和模版,我們可以隨意調節光線、曝光、對比,色階、影調等元素,還可以對三元色進行近乎耍“流氓”般暴虐,但我不認為這叫“後期”,充其量叫修飾化妝而已,因為它不是一個必須的物理過程,沒有ps,jpg依然存在,因為它就是照片,而膠片攝影永遠都不會讓你這麼橫行霸道。所以今天,膠片攝影猶如一朵彩雲,越飄越遠,越飄越高,但最美的永遠都是這朵雲彩,膠片攝影會成為經典,不會消失,成就“大師”非膠片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