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ZBLiu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一个更有道理?



从根本上说,恐怕从摄影的一开始,就有后期。摄影的后期包括画面的旋转、裁剪、黑白照片的着色,以及后来的添加边框,等等,都属于“后期”的范畴,摄影的后期由来已久。

现代的摄影后期已经不能与上面提到的后期同日而语了,包括了明暗对比的调整,色彩饱和度的调整,清晰度的调整,部分变形的调整,调整的项目多得难以计数,甚至还包括了整体变形和“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的调整。人们之所以讨论“无后期不摄影”或者是“拒绝后期”,实则是因为现在的后期手段太丰富了、太创新了、太疯狂了,确实是雌雄难辨、真假难分。


第一、两种说法都有偏颇。无后期就不摄影了?比如,手机拍照非常方便,还能即拍即传。手机照记录了世界,记录了事件,记录了精彩,即便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和后期,一样发挥作用;有的人手机“随便”一拍,也能为惊世之作;相机也是一样。

第二、后期手段还得使用,关键是科学和适度。无后期也能摄影,但有了后期可能更精彩、更丰富,当然也可能会更糟糕,关键是讲究“有中无”和“无中有”,具体怎么为有度和无度,还真的不太好说。


不过,有这样几种情况是可以理清楚的。

1、新闻类题材的摄影只能简单处理,不能破坏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更不可添加和去除实质性的元素。

2、人文作品可以适当后期,但不能违背一般规律和世理,不能过度渲染,要讲究“能量”和影响力。


3、艺术作品可以任你发挥,“信手雌黄”,可以把想象力、空幻力发挥到极致。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关注《拍客张光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拍客张光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后期。

一般人认为的后期就是通过PS或者snapseed等电脑或者手机修图软件对照片进行调整。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同一个场景,你用不同的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器材设置,拍出的照片也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品牌器材的色彩模式的不同。

另外,相同的拍摄时间、机位、构图和器材,你用风光、人像等不同的拍摄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谓拍摄模式,其实就是对比度、饱和度、锐化等相关参数在机内进行的不同调整的组合。

手机中的各种拍摄模式更是如此,尤其是很多手机的所谓AI,无非就是通过不同参数的组合形成大量固定的滤镜效果,然后根据用户拍摄的照片内容给予一个相应的识别和匹配。

以上这些其实都属于后期的范畴,只是数码时代的相机和手机,把很多后期的技术前置化了、内置化了而已。

所以说,在数码时代,没有所谓的“原片直出”这个概念。即便你用RAW格式拍摄,不同器材拍出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摄影后期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即便你没对照片进行调整,但是器材早就自动帮你做过了。

包括胶片相机也是如此,暗房中对底片进行冲洗的过程也都存在后期的调整。

如果你还是要追求原片直出的的话,那就去玩小孔成像吧。


手机摄影手册


"拒绝后期”是一种固执和偏见,只是“无后期不摄影”不能过度而已。

摄影后期,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是在胶卷时代,像二次构图,加长显影时间,遮挡显影等,都属于是后期,只是数码时代,后期更为便捷,可能通过软件对照片进行全方面后期,包括白平衡调整、明暗调整甚至曝光调整等。

类似上图,前期拍摄时水平线没有搞好,后期通过旋转调整一下水平,这也是后期,这个也要拒绝么?

因为光比的原因,后期通过软件,把天空压暗些,把暗部提亮些,这些后期也要拒绝吗?

同样也是光比问题,为了前景层次更丰富些,把前景的暗部提亮,这个也要拒绝吗?

为了突出剪影效果,后期通过软件增加些对比度,这个也是后期完成,也要拒绝吗?

为了突出夕阳的暖色调,后期通过软件,把色温调的更暖一些,这个也要拒绝吗?

…………

后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升华。

反过来说,相机,毕竟是一机器,它的宽容度有限,它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只能通过手期手段来进一步来完成。

而后期,只是有一个度,不能太过。比如纪实摄影、新闻摄影,就只能在色彩、对比、明度等方面做调整,不允许无中生有,不允许移花接木,要尊重客观事实。

而一些风光、艺术片,也是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

这算是无中生有了,但不漂亮吗?哈哈。

因为镜头太短,我只能把图中月亮进行了放大,这不也挺好的吗?哈哈。

上边所说的度,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后期不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而是过度调整,比如有人把饱和度调整的过高,颜色看上去“辣眼睛”;再比如磨皮,把人磨的跟“瓷娃娃”一样,不真实。

凡事皆有度,把握好了就能如虎添翼!


南方之南


因为数码时代给后期处理创造了先决条件。以前胶片时代,也能后期处理,但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处理的照片瑕疵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处理过的。因此,胶片时代在社会各种活动中的举证上,还是有优势的。数码时代不同了,在构图、对比度、饱和度、色阶等多方面进行后期处理,有的高手甚至玩转偷梁换柱、脸面换容等高难度动作,P的水平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所以现在的照片在莫些案件中不能当举证材料了,就是因为能后期处理。但对于玩摄影的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人们审美意识提高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结果。谁都喜欢图像清晰,色泽艳丽,造型独特的摄影作品。因此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摄影比赛,也容许对图像饱和度、对比度等方面进行处理(这里有个先决条件,必须是你拍到了东西,才能后期处理。你什么都没拍到,一张白纸也后期处理,最后要是有图像,那就成了盗图)。但任何后处理都有个度!p的太厉害,让人一眼看穿就是处理过的,那就没意思了!摄影是一种创作,是对一个人最初对美丽的判断、眼力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验!





甘青5


两个极端?你喜欢提问走极端?那么你喜欢吃肉不?一吨米吃10斤试试,喜欢不,这是抬杠!!!!摄影不能没有后期,但是不能过份依赖后期才对。而且对后期你的有所理解!…比如,二次构图算不算后期?就是剪裁,如果算得话,那么这个有什么不好,为什么拒绝?闲的还是找存在感呢?外比如,相机自带的调色温,调曝光,不也是后期的一种?只是提前做了,你可以叫前期,自欺欺人罢了!后期不要排斥,但要有个度,比如你无中生有,没有的东西非要P一个上去,那样旧好么?比如你人像磨皮,都磨的失真了,和塑料差不多的皮肤了,旧真的好么?……当然你私下自己玩玩体会下为没什么!……前期坐好了,可以省去后期,但有的时侯,前期根本做不到,需要后期,那就不要排斥,还是说和简单的二次构图(截图),米站悬崖边拍的灵芝,根本不可能在走进构图了,回来二次构图有什么错???在比如你拍摄慢门,没有滤镜,要求快门1秒,回头略微过曝了…后期降下曝光,有什么不可以的???万事不要绝对了,抬杠谁都会,没意义,只要不过份就好!


A天韵833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这两种说法其实就是摄影必须后期和摄影必须不能后期的两种观点。


哪个更有道理?

我认为都没有道理!


为什么?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走了极端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了,必须后期和必须不能后期就是走了两个极端。


在数码摄影时代,拒绝后期就和胶片时代拍出照片不冲洗一样的傻,所以拒绝后期没有道理不用多说,你可以观察一下,拒绝后期的都是不会后期的,有一个算一个!


无后期不摄影为什么没道理,后期没有错,但无论什么片子都PS的大红大绿的,就好比女生不化妆不能出门一个道理,其实有些时候有些相片,比如一些纯记录性的片子,相机拍下了就可以用。

所以我的观点是:摄影不能拒绝后期,摄影也不能过度后期!


专注于摄影及摄影后期教学二十余年 简单清晰 讲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发布大量系列教程 软件 素材 滤镜 插件等粉丝福利!关注即免费赠送!


紫枫摄影后期教学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在摄影中,我认为都有些偏颇,都不可取。这是因为:

一、摄影是用光影绘画。在摄影的权威的教科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关于什么是好照片有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一张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个突出的主体、简洁的画面。从这三条基本原则出发,你就会发现,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并不是什么"无后期不摄影"、也不是什么"拒绝后期"来实现的。有后期或者无后期,只要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就是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有无后期只能是方法、技术上的事。所以,拒绝后期和无后期都是不可取的。

二、好的摄影作品是拍出来的。好的摄影作品,要同时具备上述三条基本原则,就需要摄影人用摄影家的眼力和全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用全新的方式去捕捉画面,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拍下那决定性瞬间。所以说,有些好的摄影作品,特别是那些传世的记实摄影作品,有些就是没有后期的摄影作品。现代摄影家中,有些人拍的针孔摄影、大画幅摄影,大多也是很少有后期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后期工作都在拍摄前就做好了。所以说,不能绝对的说无后期不摄影。(这里所说的后期,不是指后期的洗印)

三、后期不是造假,而是进行二次创作。排斥无期的摄影人,把后期视为洪水猛兽不愿接受。实际上,也没有必要,过去胶片时代也需要后期,著名摄影大师朗静山的摄影作品大部分都是通过后期的制作来完成的。我们现在数码时代拍摄的RAW存储模式的摄影素材都要通过后期的转换才能形成数吗照片格式,才能进行摄影的二次创作。所以,我认为PS是摄影后期制作的最好软件,不是造假软件,也不能把后期制作看成是造假(当然,造假的人也大有人在),而应看成是摄影的又一次创作。

所以,我认为,两种观点都不可取,摄影创作包括后期的创作,但不能依赖后期,更要反对造假,打击造假行为。促进摄影事业健康发展,拍出让人们喜欢的精品力作。





张卫国手机摄影


在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后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再反对摄影后期的摄影爱好者,我想也会用过PS吧?!不管用了多少,哪怕你只是裁切了一下,那也是数码后期。

手机摄影拍出来的照片,就自带后期算法,拍出来的照片已经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尽管如此,许多摄影爱好者也会借助各种手机后期软件来调色彩、拉对比度。甚至还有“拍照5分钟,修图两小时”的说法。

所以“无后期不摄影”的说法,在数码时代一点都不过分。反倒是"拒绝后期"的做法行不通。拒绝后期可能就像不让女孩化妆就出门一样残酷。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丽质的人。适当的后期化妆是值得鼓励的。

只是说适当。我个人也是不太喜欢后期太严重的修图方式。因为那个不叫摄影了,属于创意设计范畴。就像整形一样,换了一张亲妈不认识的面孔,就不太好了。


摄影中级班


关于“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绝对性质的问题,就像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凡事无绝对,在摄影中也是这一个道理。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无后期不摄影”

摄影后期,指的是在已经拍摄完成的照片上使用各种方法:例如电子照片文档的PS、LR等处理方式,对照片的各项数据参数,画面进行调整。, 更或者是胶片摄影中的制作相纸照片加工部分,其实都是在对照片进行后期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因为虽然相机记录的事物是和原本事物是一样的,但是从实物再放到我们的相机当中的这一个过程,其实不管是视觉感受还是颜色总是还有偏差的,为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是为了画面更加的符合我们的审美,也是为了更好的还原原本的事物本质。

还有的就是单纯的为了照片以及画面的美感,在原来照片的基础上对照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比如说,使得照片从白天变成午夜,或者是从画面上增加或者减少事物,再或者就是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人物“瘦身”、“变脸”等,其实都是我们的照片进行一种大规模的后期处理,这些都是正常的摄影后期行为,是可以被允许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摄影又被说是为“拒绝后期”

“拒绝后期”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上面说到“无后期不摄影”。这里又说是“拒绝后期”呢?

所以我们在这里需要说一下,在摄影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类别当中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同时更严重的,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类别都允许进行后期的。

可以进行后期处理的照片,在修整照片的时候都是有着一个原则的,有的就是简单的为了将画面边的更加的完美,或者是将照片进行艺术化形式的处理。大部分的照片修理可以说成是为了所谓的“艺术”,但是比如说“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当中,是不允许所谓后期的存在的。

其实对于所谓的“后期”对照片来说,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在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当中,如果只是对照片进行略微的修整,比方说,“压个光”“调个色”

,在不不改变照片真实内容的前提下,是允许的,不允许的是对照片画面内容进行“增加”或者是“删减”,比如说:照片换脸,白天修改成黑夜等等、这些都是不可以的,如果这样做,也是已经脱离了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的摄影本质。对于以这两类职业摄影为生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侮辱,照片散播出去以后也是对观者的一种亵渎。严重的来说是一种“欺骗”行为。


所以,说到这里,“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的本质是不同的,两者也没有一种存在比较的关系以及说法。


摄影讲习所


严格说摄影的前后期概念是胶片时代的产物,由于相机与胶片的分离,所以才会产生拍照与冲印的前后期工序,这是一个十分明确且不可回避的物理过程。而进入数码时代后,由于成像介质的变化,已经没有了胶卷的冲印过程,哪里还有“后期”?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将数码照片转换成纸质照片的过程就叫后期。因此,现代数码影像,不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由于相机本身光电转换的图像引擎的存在,使得相机采集的光线信号,与传统胶片摄影获取的光线有着本质不同,如果形象比喻一下,一个是天生丽质,一个是涂脂抹粉,个人认为,摄影的真谛还是由胶片承载着,经过胶片时代的人都懂得,想要成就一张好作品难度是很大的,它需要一个最好的拍摄瞬间,最好的冲印技术,而这些是需要真真切切的功夫和技巧的,二者缺一不可,可这些在数码时代都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有了ps,我们拥有了滤镜和模版,我们可以随意调节光线、曝光、对比,色阶、影调等元素,还可以对三元色进行近乎耍“流氓”般暴虐,但我不认为这叫“后期”,充其量叫修饰化妆而已,因为它不是一个必须的物理过程,没有ps,jpg依然存在,因为它就是照片,而胶片摄影永远都不会让你这么横行霸道。所以今天,胶片摄影犹如一朵彩云,越飘越远,越飘越高,但最美的永远都是这朵云彩,胶片摄影会成为经典,不会消失,成就“大师”非胶片莫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