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清朝歷史上“湖廣填四川”的來龍去脈?

司馬砸光



四川民間流傳最廣的“湖廣填四川”的傳說大概是這樣的:明末張獻忠屠四川,四川被殺的空無一人,而後清廷強迫湖廣的麻城孝感人移民到四川。孝感人民雙手綁在身後被押解前往四川,途中需要上廁所,必須將雙手解開,從而由“解手”之說;四川人民手腕兒的凹陷部位真是被捆綁所致。

好吧,下面我簡要說一說當代四川人民的來歷,醜話說在前面,這都是最新的研究結果加上個人的推測,所以不保證完全是真相。

南宋末年,四川的發展達到了歷史最高峰,人口超過1200萬!光是成都一地就超過百萬人口,遠超民國時期的成都。然後物極必反,此時蒙古已經完全控制中國北方,開始分兵三路入侵南宋,其中西路軍也就入侵四川這一支發展最為順利,很快就拿下成都,接下來就是屠城,當蒙古軍退去,宋軍回到成都,偌大的成都就是一個鬼城,全城留下一百多萬具屍體。從此開始了蒙宋在四川相持幾十年的拉鋸戰,四川的衣冠大戶非死即逃,當蒙古人最後滅亡南宋,四川的最後一支抗元武裝放下武器後,整個四川的人口僅僅留下12萬戶,樂觀估計也就是五/六十萬人,也就是說不到鼎盛期的1/20。

元蒙將四川作為攻宋的基地,駐守了大量的軍隊,粗劣統計有十五個萬戶府,還有接近兩萬人的軍屯,以及二十餘萬的民屯,軍民比達到了四川歷史的最高峰。不久,四川的下游漢水及淮河流域卻災荒連年,大量流民淤積於襄漢一代,當得知四川地廣人稀,大量流民進入四川,他們和四川的宋代遺民以及蒙元軍屯/民屯一起成為了當代四川人最早的祖先。

元末紅巾軍在江淮起事,明玉珍部攜帶部屬進入四川,建立大夏國,大量鄂東軍民開始入川進程,粗略估計有20餘萬人,這部分人主要分佈在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川中南州府。朱明迫使蜀夏投降後,將一部分蜀夏遺民遷往他地(比如山東和朝鮮)。此時四川仍然屬於地廣人稀之地,為了加強統治和平衡人口,朱洪武將淮南的麻城孝感人盡數遷往四川,這在《麻城縣誌》和瀘州的《招民榜文示》有比較確實的記載。從此開啟了四川人“麻城過籍”的傳說。

終明一代,流民問題一直是困擾明廷的大問題。地處於陝/豫/川/鄂毗鄰區域的荊襄地區由於山高皇帝遠,地廣人稀,官衙疏散,從而成為流民的樂園,大量江北湖廣,甚至遠在山東江淮的流民都聚集於此,從而形成明代最大規模,持續時間最長的“荊襄流民”,流民在明廷時打時撫的政策下逐漸向周邊擴散,其中陝南和川盆成為重要的流民流向目的地,他們也成為當代四川人祖先之一。

明末清初,四川再次遭遇歷史浩劫,先是張獻忠在四川與明軍激戰,後是清軍入川,清軍將張獻忠剿滅,而後是清軍與南明拉鋸數載,最後是清軍與吳三桂的對持。經過明末清初幾十年的戰亂,本來人口就不多四川再次遭到重大損失。而此時東南地區由於歷代移民的堆積和繁衍,人多地少的矛盾極為突出,比如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客家人就和先早抵達於此的漢人發生了數次大規模械鬥,湖南也因為災荒和人口爆炸導致流民問題極為嚴重。為了增加四川人口,緩解東南的人地矛盾,清廷有意識的引導湖南流民和客家流民向四川流動,從而達到平衡人口的目的。這就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清代“湖廣填四川”運動。

四川最後的一次移民運動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下江地區人口內遷四川/重慶,不過這次人口遷移是暫時的,遷入人口在抗戰結束後都基本都陸續回遷了,那就在此不表了。

綜上可見,當代四川人的先祖是極少數的宋代遺民和大量的歷代的流民組成。作為兩千多年的官僚社會,對於官方背景的認證是極為看重的,因為那就是正統地位的象徵。在歷次移民運動中,唯有明初的麻城孝感移民是官方真正認可的“奉旨入川”,所以四川人多數都冒稱自己的祖先來自麻城孝感。


山外山FJH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一共發生過2次。

第一次發生於明朝初年;

第二次才發生於清朝,持續時間是從順治到乾隆年間。

首先,湖廣到底在哪裡?

作為一個行政單元,湖廣出現於明朝時期,當時明朝曾在江漢平原和洞庭湖流域設置了“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它的轄境是湖北、湖南二省的全境。

明朝滅亡後,清朝繼續了明朝的地方行政,並將“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改為湖廣總督衙門。湖廣總督繼續負責管理湖北、湖南的軍政。

所謂的“湖廣填四川”,也就是從湖北、湖南撥出一部分老百姓,讓他們遷徙到四川居住。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共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明朝初年;第二次,才是這裡提到的清時期的湖廣填四川。

時間自順治時期開始,到康熙平定三藩於1694年發佈《招民填川詔》後,開始大規模的遷入。

四川人口也由此迅速增加。1757年,四川人口還只有268萬,等到1830年就達到了3495萬。

根據清朝末年四川地方的人口統計,“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祖籍為湖廣地區的佔了總人口的25%。

因此,現在很多四川人,如果追溯祖籍就會發現自己原本是湖南、湖北人。


HuiNanHistory


四川,位於中國西南腹地,連接雲貴、陝甘、青海、西藏,處中轉樞紐,位置極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一直無法完全佔領四川。除了跟四川地理位置有關,也因為四川當地一直有反抗清朝的力量,稍有火種,便有人舉旗起義。

康熙初年,清朝才基本佔領四川,並在當地實行統治。也正因如此,長期反覆的戰亂,以及後來出現的災荒瘟疫,讓四川人口銳減。

瘟疫爆發時,很多百姓無力治療,只能在家等死。康熙初年,時任四川巡撫張德地走馬上任。當他到四川后發現,道路兩旁,人煙稀少,房屋破敗,良田荒蕪。

昔日被譽為“天府之國”的蜀地,仿若荒山野嶺般寂靜,不時可以看到老虎出沒。行人需要結伴,拿著木棍才敢上街,房屋、學堂裡,反倒成為老虎的住所。

(《四川通志》:“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蜀亂》:“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樓上屋,浮水渡船。”)

面對四川的荒蕪,張德地給康熙上了一份奏摺,表述了當地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予以支持。張德地認為,如果要幫助四川,重新恢復,勢必要從外省遷入人口。因為憑四川當時的人口,短期內根本無法恢復。

而且,明朝初年同樣因為戰亂,四川人口銳減。當時也是從外省遷入大量人口。張德地的建議是,朝廷可以動用政策,把原本四川籍的百姓,從外省遷入。再從一些人口密集大省,遷入部分人口進入四川,讓他們開墾荒地,恢復生產,重新建設四川。

張德地的建議,很快得到採納,朝廷還在賦稅、籍貫、土地上給了一些政策優惠。荒地開墾後,就永遠屬於自己。開墾的荒地,五年內,朝廷不徵派賦稅,讓百姓可以積攢家底,鼓勵更多人願意開荒。

對於那些原本不是四川籍,或者四川籍貫到外省結婚生子的人,遷入四川后,都可以直接加入四川籍貫,對於這些額外增加的人口,不增加額外賦稅。

為了鼓勵官員向四川多移民,朝廷還把官員的升遷政績,跟移民連接在一起。移民辦得好,將來升遷快。

四川在整個社會的動員下,人口增加極快。康熙初年,四川有大片荒蕪的土地,只要勤勞肯幹活,最起碼能過上溫飽的生活。甚至可以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土地和家業。

《傅氏宗譜》裡就記載了福建龍巖人傅榮沐在進入四川后的經歷。他原本從瑞金遷到趙家渡,靠力氣吃飯,後來買田當地主,自己種地。遷到易家壩種菸草,趕上好時機,賺了一筆家業。又在趙家渡熬糖,賣到其他地方,賺了很多錢。

(“由瑞金遷居金堂趙家渡。出猶食力於人,繼而自為貿易佃田,使諸子力農,仍遷易家壩,廣種菸草。時蜀中尚未諸種菸草,而滿蒙八旗牟兵有所必須,故一時傅姓煙重於錦城,其價過倍他種。又熬蔗糖於趙家渡,發販四方,獲利益厚。”)

這並非個例。在康熙初年的移民開荒中,很多人都靠著政策優惠和大片荒蕪的土地,過上了不錯的日子。當時清朝給的政策待遇較好,再加上戰亂過後,人心思治,都想著過好日子。所以,四川恢復得極快。康熙後期,原本人口稀少的四川,開始變得人滿為患。現有的荒地,基本被開墾完畢。

可是,很多外省人不清楚這個情況。在他們得到的消息中,很多去四川的人都因此發家致富。於是,許多人便攜家帶口,不斷向四川移民。以至於朝廷不得不頒佈詔令,禁止外省百姓移民,以免造成流民問題。可事實上,詔令的效果極為有限。乾隆年間,四川已經出現問題,需要安置流民。

當然,移民的加入,對四川文化來說,影響較大,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四川文化可以追述到數千年前的巴蜀文化,明朝初年大移民後,曾糅雜了許多新東西。

康熙時的移民,同樣如此。康熙二年,崑曲進入四川,跟四川當地的戲劇結合後,就有了川昆。

語言上更是明顯,康熙年間,那些長期移民到四川的人跟新移民到四川的人,互相融洽,形成了四川后來以湖北話為主的四川官話。四川方言中,除了湖廣方言,又有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份的語言揉入。

現在的四川,仍保留一些客家話,湘方言,以及少數河南、安徽話的地區。其餘飲食、樂器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歷史巨浪衝刷下,遺留的痕跡,仍保存至今。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腦洞外星人


清朝前中期的“湖廣填四川”,是一場清政府主導、延續上百年的,由湖廣地區向四川盆地的移民運動

這場移民運動規模之大、涉及達到幾百萬人,持續時間之長、從康熙年間延續到嘉慶初年,改變了國家、改變了四川和湖廣、改變了幾百萬個人和家庭的命運,改變了歷史



讓我們來看看它的來龍去脈吧。

一、四川沒有人了

明末清初,四川在戰亂、瘟疫之後,變得十室九空,人民殆盡。

明朝末年,張獻忠攻入四川,所佔之地遭到大肆屠戮,人口銳減。同時,清軍入川展開長達十幾年的拉鋸戰,動輒“全城俱殲,或殺男留婦”。接下來吳三桂起兵,再次把四川作為戰場。




此時的四川“誠有川之名,無川之實”。全川人口在康熙初年僅存幾萬人,四川真的沒人了。

二、清廷要移民

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到任後,見到荒無人煙的情景,就給朝廷上奏,並直言“惟有招徠移民開墾土地”,四川才可能恢復。

但此時清廷內有權臣鰲拜當權,外有三藩嗣機造反,加上天災人禍,沒有力量和精力來顧及此事。



直到康熙三十三年,清廷才通過一紙明詔《招民填川詔》,宣佈實行湖廣填四川的重大移民政策,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

三、移民很曲折艱辛

《招民填川詔》頒佈後,並沒有出現多少自發移民的情況。主要是由於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安土重遷觀念,以及政策不夠清楚,讓人沒有去四川的原始動力。

清廷於是採取了強制政策,由官府強行組織,把整個村子、整個家族,集體遷徙到四川。甚至出險用鎖鏈鎖起來遷往四川的情形。

當然,除了用強,清廷也明白必須要有利,才會真正實現移民。因此頒佈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如凡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者,準其入籍;對移民墾荒地畝,五年起才徵稅;對滋生人口,不再加賦。

土地成為最大的吸引力,畢竟湖廣各省人多地少。賦稅較輕也是一大吸引。


從此以後,移民逐漸從最初的強制,到後面的自發,前後延續上百年。到清末四川人口已接近800萬,基本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


溫水歷史


  • 四川位於神秘的北緯30°附近,為中國腹地,被譽為天府之國,並且一直有“四川不滅,中國不亡”這一說法,四川對全球歷史進程都有深遠影響。
  • 四川歷史上出現過多次人口遷移,最有名的肯定是“湖廣填四川”,伴隨著人口遷移之前,都有一次人口銳減,從最早的秦惠王滅蜀屠城,到後面的蒙古、張獻忠、吳山桂及清軍的多次戰爭以及瘟疫的肆虐,四川人口在康熙初年的時候到了人口最低谷,據康熙初年人口統計,當時四川約剩下50萬人(參見李世平《四川人口史》等),各州縣幾乎都是十室九空,土地荒蕪,人煙稀少,野獸食人及人食人都有記載。

清朝開始實行招民入川,一直持續到乾隆、嘉慶時期。

  • 康熙三年,時任四川巡撫的張德地向康熙上奏,清查全國其它地方的四川籍人口,對條件還行的四川籍人敦促回川,無力回川者,地方政府給於糧食等送其回川,以使昔日天府之國恢復生機,但時值各地都剛剛經歷了戰亂,迫切的需要人力以恢復生機,各地政府也沒有嚴格清查所在地川籍人,所以回川的人寥寥無幾;康熙六年,張德地再次上書康熙,不允許各地官員川籍人,必須讓他們返回原籍,如若不準,視同抗旨;各地官員也不敢在留川籍人士,回川的川籍人士開始增多;康熙對招民入川很重視,撤銷湖廣總督,並設立四川總督,相當於將省會城市設在四川,並且在制度上給予支持,“招民授職,五年起科”(帶來多少人入川,就授予什麼職位,自己開墾的土地就歸自己,五年之內不交稅),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入川的人口數量開始明顯增多,據統計在康熙中期每年約有40000人左右入川,到康熙後期時候,四川人口達到300多萬,達到了明朝的人口巔峰,到嘉慶時期,四川人口已經達到2000多萬。


  • 經過百年的移民,使四川恢復了往日的繁華,重拾“天府之國”之美譽。

斷了絲連


我們也是湖北人,當年並不是自願到川的,是官府強行挷架而來,到川之後插站為業,沒人管你,就跟流放差不多,一直到民國前,只要有沒被插站的地方都可以自由搬遷,據老輩說:當年的川人是被殺光了的,只是寫史書的人不敢這樣寫,因為我們這裡就有守寨成功未殺乾淨的老四川人後輩,他們祖上十分清楚當年八大王拉網式的把四川人殺得雞犬不留的情景,他們區區一二十人能守在頂山寨月餘沒被大軍攻破,所以才留下了屠川見證者,才把這事一直流傳到現在。


為進步而奮鬥


外省人遷居四川一直未斷過,元末明初也有過成規模遷徙,康熙年間為了恢復因戰亂而民生凋敝的四川,朝廷從江南東南遷民入川,但故土難離,許多人願意,朝廷只好強制遷徒,其實就是用軍隊綁起來押解到四川,也因此留下了一些獨特的四川話,典型的就是“解手”,解手就是上廁所,為啥叫解手,因為人被綁著,不解開雙手咋上廁所?所以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現在年長的上廁所仍然這麼說,不過年輕人基本不說了。也算湖廣填四川的一個經典文化遺產吧,不管這是歡樂還是痛苦,都反映了那段史實。


老叟蜀山散人


我你他來論理真,

出發上面作文章,

來潯祖史紙上構,

造字出詩組詞話,

講明道理中華對,

國字號老出簡化,

新舊朝庭廟庵寺,

雞犬升天出神查,

逢人說項曾經事,

江山社稷後天夜,

郎來女出勿知有,

出問題聯對後摘,

果吃出李楊梅梨,

子出爺崽開地挖,

種來紅署出面對,

高梁蕎麥衝饑荒,

撫洲有地婁底上,

寶慶寶林上貴洲

山名樹立唐後漢,

史記後來開樂安,

早譜卾邊崇後會,

同心百井看書山,…


7230982832如是我聞


明末清初的30多年間,四川境內戰亂頻發,加上災荒、瘟疫不斷,造成四川人口銳減,康熙年間,戰亂平息,走馬上任的一批新的地方官員到了四川發現傳說中的天府之國竟然是這般的荒涼殘破、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昔日天府,僅餘人口9萬餘人,增賦無策,稅款難徵。


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上奏摺,反應四川的情況,以及需要的改變,更提了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來移民開墾土地之說,及一些移民的辦法。康熙皇帝也正為稅收和重建問題煩惱,接二連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摺,因此召集相關部門聽取有關彙報,正式頒佈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


故祥雲


湖北常被洪水洇滅,廣東常被海水衝擊,而四川地大無人煙這就是生態平衡,四川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