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我是胡蔥煲雞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觀點:我們這裡田螺確實不吃尾部,但是黃鱔頭還是可以吃的,那要分情況來看,下面我來具體說說。


☞,我們這裡黃鱔有三種吃法,分別是鱔絲,盤鱔以及鱔魚火鍋。盤鱔要讓它好吃,個頭選小的,去掉鱔魚頭,因為太小了,大部分是骨頭,也確實沒有什麼肉。鱔絲吃法就有區別,一般選擇個頭比較大的,去掉頭和刺,然後只剩鱔魚肉。這個時候鱔魚頭和鱔魚刺是不會丟掉的,再選幾條大的,開腸破肚洗乾淨了來做鱔魚火鍋,這個時候將之前做鱔絲留下的的鱔魚頭和鱔魚骨架放在鍋裡燉,加好酌料,技術到位,味道很鮮美,比小龍蝦的味道不會差,尤其是大的鱔魚頭,吃起來有肉,嚼起來有勁,喝點酒味道相當不錯。在吃鱔魚的季節裡,可以一下整出三道菜來。當然,我這裡指的是自己家的鱔魚,外面館子裡,我輕易不吃,一來是擔心沒有洗乾淨,二來是擔心吃的鱔魚是藥鱔。


☞,田螺我們這裡吃的是那團肉,殼都丟掉了,當然尾部也被剪掉了,不乾淨也可能有排洩物沙和泥土。市場上賣的小型的田螺都是帶殼的,俗稱嗦螺。尾部都剪了一個洞,吃的時候用牙籤將肉挑出來,然後用嘴一嗦,就是這樣的,味道很不錯,開胃有辣勁,但是,正在長痘痘的人建議少吃,道理你懂的。

☞,你們想吃嗎?朋友們!吃自己做的才過癮!還等什麼,趕快行動起來。


小龍蝦曬太陽


我的確聽說過這種說法,是跟朋友一起去飯店吃飯的時候,點了黃鱔和田螺,聽到飯店的老闆娘說了這麼一句,當時我也是不明白為什麼這麼說,後來聽到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黃鱔不吃頭,因為黃鱔的頭沒什麼肉,而且也不好吃。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飯店裡點的黃鱔,廚師都是處理黃鱔的時候直接把頭給扔掉了,只吃身上肉多的鱔段部分。



而田螺不吃尾,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懂。我們吃田螺,吃的就是田螺前面那一疙瘩硬硬的肉。我們在買田螺的時候,常常都是已經處理好的,先讓田螺吐沙,然後把後面的部分去掉了。

因為後面的那一串黑黑的東西,是田螺的腸胃和排洩的地方,裡面經常有很多沒有吐乾淨的沙子和排洩物。不僅吃起來口感不好,而且容易吃一嘴沙,萬一運氣不好遇到沒有做熟的,還可能會導致腹瀉,所以乾脆就不吃了。



黃鱔不吃頭,是因為沒肉也不好吃,而不是有的人說的什麼劇毒,如果劇毒的話,黃鱔怎麼可能只有頭有毒,吃身子的人估計要早就毒死了。而且黃鱔頭曬乾以後,還可以作為中藥使用的。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記得以前小時候經常去抓黃鱔,晚上的時候就去放簍子,有時候一個晚上能有十幾斤黃鱔,白天的時候就去抓黃鱔,看見黃鱔洞了,只要一根手指進入就能讓黃鱔出來,然後一下子夾住黃鱔,抓鱔魚比較累,沒有放籠子輕鬆,但是抓鱔魚白天就可以,而且也還算比較快的,有時候一兩個小時就能有好幾斤鱔魚。

答主是湖南張家界的,我們這邊都會山區,小時候水田很多,所以鱔魚也很多,而我們這裡盛產的就是湘西臘肉,臘肉配上鱔魚,那就是最好吃的,臘肉燉鱔魚也是我們這邊經常吃的一道菜,小時候抓到鱔魚就是拿回家養幾天,殺的時候就是用一根釘子把鱔魚頭釘住,用小刀把肚子破開,然後把裡面的內臟去掉,再把骨頭也去掉,鱔魚頭也確實不吃的。

在農村一般是不吃鱔魚頭的,因為很多人都說鱔魚頭裡面有很多的有害物質,吃了對身體不好,其實鱔魚頭也不是不能吃,鱔魚頭在中醫裡面還是一種藥。而且在廣東地區就有吃鱔魚頭的習俗,記得那時候去廣州,有時候晚上去吃燒烤喝啤酒,就有鱔魚頭賣,滿滿的一盤子鱔魚頭。

田螺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村美食,撿田螺也是小時候經常做的,撿田螺就比抓鱔魚簡單多了,在水田裡直接撿就行了,田螺一般撿回來之後也是用清水養一下,然後就是用開水把田螺燙一下,就能很輕鬆的把田螺肉取出來了,田螺的尾巴部分是不能吃的,因為裡面都是田螺的內臟,很多髒東西,田螺的尾部裡面還有很多的小石子,有時候沒有處理好的話,一吃到田螺的尾部就是很多的小石子。

不過現在不管是鱔魚還是田螺在農村都是越來越少了,特別是鱔魚,現在就是農村地區鱔魚都是賣到了三四十一斤,吃不起啊。但是有時候又很想吃,現在也長大了,也不習慣去田裡自己抓了,所以只能買了。但是也是很難買到農村田裡的鱔魚了,現在很多都是人工養殖的了。如果有興趣來湖南張家界旅遊的話,那麼臘肉燉鱔魚一定是不要錯過的哦。


中國美食研究所


記得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去田裡抓黃鱔,抓個一隻兩隻來玩,玩了就扔了。還有一些專門抓黃鱔的人利用專門的工具一個晚上可以抓幾十條,然後第二天拿都市場上賣,而且黃鱔是很好的滋補品。還有田螺也是在農村比較常見的,到河邊上都可以摸的到。那為什麼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

黃鱔為什麼不能吃頭

以前吃黃鱔自己到田裡都可以抓,現在只能到街上買,一般買黃鱔都是用來給體弱的人補身體。那麼吃黃鱔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都是沒有頭的。首先一點就是黃鱔頭的骨頭比較硬,而且幾乎是沒有肉的,容易被人嫌棄就被丟掉了。還有個原因就是黃鱔的頭部可能會有有害物質。以前黃鱔是生活在田間,那麼農民為了防止莊稼不受害蟲的破壞就會撒農藥,就怕黃鱔頭部會有農藥的殘留物。

田螺為什麼不吃尾

田螺在我們這便算是美食吧,我爸也經常到河邊摸一些田螺來吃,放點辣椒烹飪下非常美味。我們這邊吃田螺的時候是吸的,如果不把尾巴夾掉是沒法吸的。夾掉尾巴的時候也剛好把尾部的部分給去掉了。田螺生活在水中,主要吃些微生物或者腐爛的水中生物為生,而且尾部是腸子部分,裡面殘留著很多有害細菌和排洩物。所以田螺的尾部是不能吃的,抓來的田螺也要先放在水裡養個一段時間,讓它把不乾淨的東西吐出來,可以也減少我們吃進太多的不健康的東西。

以前在農村很容易能吃到野生的東西,而現在吃到的絕大多數都是人工養殖的。大家覺得野生和人工養殖的有什麼區別?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小時候黃鱔和田螺真的沒有少吃,尤其是田螺,在我們農村地區的農田裡面到處都是,而且田螺的繁殖能力非常的強,只要在田裡面放幾個田螺,可能在幾個月之後,田螺就會爬的,到處都是,由於田螺的個頭比較大,所以在田裡面我們一眼就能夠看見,有時候走在路邊往田裡面一看,就能發現田螺,只要稍微撿個十幾分鍾就能減到一大桶。不過黃鱔的數量相對來說會少一點,而且也並不是那麼好抓,因此吃黃鱔相對來說要少很多。


從小在農村就聽老人說,吃黃鱔一定要將黃鱔的頭砍去,最好不要吃他的頭,因為皇上的頭部有非常多的毒素,再加上黃鱔的頭上其實大部分都是黃鱔的頭骨,根本就沒有肉吃,也吃不到什麼東西,所以一般都會直接砍去。所以才會有黃鱔不吃頭這種說法。他田螺不吃尾,其實也是,因為以前人們認為田螺的尾部,一般都是它的排洩物,非常的髒,而且裡面的細菌很多,所以尾巴一般都不會使用,我們在吃田螺之前一般都會將尾巴直接掐掉。



不過現在我們雖然知道田螺尾巴處並不是它的排洩物,但是我們依然不敢食用田螺的尾部,因為田螺尾部基本是所有器官的集中地區。由於田螺是體系類動物,主要以吃泥土中的微生物為食,所以體內所積蓄的毒素相對來說會比較高。其中田螺的幹部是毒素積蓄最多的地方,而田螺的肝臟就是在他的尾巴處,所以最好不要吃甜我的尾巴。

以前小時候由於家裡的經濟條件非常的差,所以我們經常會在田裡面撿田螺吃。記得小時候,我們家裡面每次煮田螺的時候,我一碗飯最多會吃兩個田螺,因為以前的田螺個頭比較大,再加上經濟條件比較差,所以吃的菜往往比較少,有時候一點點菜就要下兩碗飯,不像現在吃飯一般都是吃菜比較多,吃飯相對比較少,而且以前一般都是吃飯多吃菜少。雖然在以前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我們一般也不會去吃田螺的尾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你們在吃田螺的時候會吃田螺的尾巴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農村泉水有點甜


你好,我是小農夫。滿滿的童年回憶!以前小時候家裡窮,什麼都想搞點來吃,但又不能去偷,只能自己想辦法搞點野貨來吃,就好比田螺和黃鱔,這些都不用花錢買的,田螺到魚塘裡摸就有,黃鱔就到田裡去挖。以前生態環境好,反正每天都會有收穫,可以說滿滿的驚喜。

印象最深刻就是挖黃鱔,黃鱔肯定有,還有泥鰍都很多,運氣好還會碰到一窩塘角魚,最大的驚喜就是挖到泥蛇,嚇的到處跑,那種驚嚇是現場才有的。哈,大家有挖過沒?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

為何黃鱔不吃頭?

這應該是地域問題了。在我們當地農村黃鱔是吃頭的,沒有聽說過不吃頭的說法。雖然黃鱔頭沒肉但都會放下去一起煮,就煮點味也好,反正就不會丟掉。現在黃鱔在農村也不好挖了,一般野生黃鱔都是電的多。農夫上一次吃野生黃鱔也好幾年前了,準備煮才發現很多寄生蟲,越認真看就越多,最後處理好了也不敢吃,全部倒掉了。直到現在也不敢再吃黃鱔了,大家喜歡吃的要注意了。

為何田螺尾不吃?

田螺不吃尾是很正常的。田螺肉一般都是吸出來,如果不剪尾根本就吸不出螺肉,田螺肉是好吃但剪尾真的很麻煩。田螺大多都是隻吃螺頭,非常有口感,後面點要不帶田螺子、要不會有泥沙。以前試過撿回家養兩天再吃,但還是有泥沙,還是吐不乾淨。

現在農村流傳下來很多的老俗語,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很多都偏向於地方性,不一定能夠統一。但道理還是有的。

我是農夫分享農村身邊事,

關注食品安全!


小小的農夫


記得九幾年在農村那個時候家裡的生活條件並不像現在這麼富裕,要知道那時要想吃肉的話就要去存積分池塘或者是河裡去捉黃鱔和魚還有泥鰍,但是在當時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河裡摸“河蚌”,當時河裡的河蚌特別多幾乎都在岸邊的淤泥裡,提一個籃子把摸到的河蚌放到籃子裡,我還記得我摸到最大的一隻河蚌有洗臉盆那麼大,但是裡面的肉卻是非常的少,回到家以後我就會把它們一個個用開水燙開,然後取出裡面的肉,這種肉如果牙口不太好的朋友們建議不要食用,因為肉質無論如何煮還是炒都太硬了,給人的感覺就像在嚼牛筋一樣。


但是要說到當時捉的黃鱔和田螺在吃的時候可是捨不得浪費一點兒,也就是說幾乎全部都吃了,可是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都說田螺的尾不能吃也就是咱們用牙籤挑出來以後看到的尾部,還有就是黃鱔的頭部不能吃,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呢,針對此問題我特意問了一下有經驗捕魚的老人看看他如何說。

“為什麼吃黃鱔不能吃頭”

其實黃鱔的頭部在我們老家都說有毒,因為黃鱔這種水生活常年喜愛生存在淤泥處,而且還經常吃一些腐爛的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那麼黃鱔在長期吃這些東西的時候會在其頭形成一種毒素。

這種毒素人吃了會造成頭部眩暈,這也是怎麼拿頭老一輩人說的,因為他們之前在吃從河裡捉的黃鱔時就是因為吃了黃鱔的頭大家就感覺自己的頭部有不良的反應,因此老一輩人用自己的生活實踐經驗總結出這一句“黃鱔不吃頭”以此來引導後人。



“為什麼不能吃田螺尾部”

想必大家在吃田螺尾部的時候都會感覺嘴裡有種再嚼小石子的感覺,吃到以後讓牙齒感覺很不舒服這其實就是吃到了小田螺,再一個就是田螺的尾部就是排洩的地方,因此很多人覺得不衛生因此大家很少去吃吃田螺的尾部。


最後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吃田螺最美味的做法,就是用大蒜爆炒田螺,也就是說多準備一些大蒜然後和田螺一起翻炒,味道可以說比海鮮都要美味。

綜上所述:

總而言之每一種食物都有不同吃法,因此我們在食用的時候要先了解他們有哪些需要我們這注意的地方,這樣才能真確健康的食用。


紀錄鄉土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留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總結,其表達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農人解說來給大家粗淺的分析一下:

黃鱔不吃頭

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吃腐肉,專挑一些S魚S狗S老鼠等進食,更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傳說誤食望月鱔,會有中毒風險,特別是它的頭,誤食立刻斃.命,劇.毒。這裡還有個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紀曉嵐遇上一奇案,一對恩愛夫妻,妻子送食給田裡的丈夫,吃了送過來的黃鱔七.竅流血而亡,原因是身中劇.毒,妻子被關押待秋後問斬,後紀曉嵐明察秋毫,發現是“毒黃鱔”也就是望月鱔惹的禍,解救了含冤的女子,成為一段佳話,以此有了黃鱔頭不可吃的說法。


傳說自然是傳說,並無根據,真正不吃黃鱔頭的原因,個人覺得可能有兩點:

1)黃鱔頭骨頭多,沒有肉,不好吃,黃鱔整個身子都是細嫩的肉,唯獨頭,都是骨頭,食之無味。

2)黃鱔頭可能積累有毒素,吃黃鱔的人多半衝著補身體去的,特別是一些病人,體質很虛弱,用黃鱔來補,而黃鱔多為養殖,養殖的黃鱔頭部可能有一些藥物殘留,所以也就不吃了。

田螺不吃尾

吃田螺,最主要的講究有兩點,一個是田螺髒,得用清水養三五天,才能把田螺裡的髒東西排出來,這裡有個技巧,用清水養的過程中,除了定期換水,可以每次換水時在裡面滴幾滴食用油,能讓田螺拍的更乾淨。

另外一個就是用剪刀剪田螺的尾巴,這個最費勁,市場上有專門去尾的機器,快捷方便,去尾的原因就是題主老話說的,因為田螺不吃尾。



田螺的尾巴是田螺的排洩物和內臟聚集地,很髒,還含有很多寄生蟲和細菌,吃了對人不利,特別是外來物種福壽螺,吃的時候除了頭部,尾巴是萬萬不可直接食用的。

總結:老話俗語說的很有道理,黃鱔頭雖然能吃,但不好吃還可能有藥物殘留,田螺尾巴就更不用說了,農人解說個人試著吃過,超難吃,都是沙子,所以螺不吃尾。


農人解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農村吃過田螺、黃鱔的都知道,農村有“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一說。那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呢?下面和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為何黃鱔頭不能吃?



黃鱔頭可以吃的。 黃鱔頭的頭骨比較多,有一定的蛋白質。黃鱔頭可以作為中藥成分在中醫入藥使用。 既然黃鱔頭可以食用,為什麼人們在吃黃鱔的時候,卻不吃黃鱔頭呢?一方面這是因為黃鱔頭裡面絕大部分都是骨頭,肉特別的少,吃起來沒有味道。



另一方面黃鱔頭影響了菜品的美觀。特別對女士和孩子來說,看到了會覺得害怕。所以黃鱔頭很少會出現在菜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為何田螺尾不能吃?



田螺主要是吃水草、浮游生物、腐爛的有機碎屑等食物的。我們吃田螺時,基本都是吃田螺硬硬的肉。有時吃田螺肉時,會連同裡面的腸子都挑出來了。那腸子裡面全部是田螺產生的要排出去的廢物,所以這些東西是不能要的。



我們吃田螺時,田螺尾因為是田螺消化和排洩系統的所在地,裡面都是田螺產生的廢物。所以田螺尾的東西不能吃。



所以“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句話是站在美食的角度來說的。黃鱔頭可以作藥用,由於骨頭多所以平時吃黃鱔時也就丟掉了。田螺尾部容易含沙並且還是廢物排洩的地方,因此不會有人去吃田螺的尾部。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我,謝謝!


平凡的堅守


農村的俗語有時候蘊含了寶貴的生活經驗,都是經過總結幾代人的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黃鱔不吃頭

黃鱔在野生的條件下,是屬於見洞就鑽的,鑽洞就靠它那三角形的腦袋。

黃鱔的生活習性主要是以肉食為主,而且也吃一些腐爛的食物,加上黃鱔有細細的小牙,有時候抓不好還會咬人。不過黃鱔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尤其是黃鱔的血,民間就有用它來治療中風嘴歪的偏方。

一般宰殺的黃鱔的時候,都會把頭部釘住,因為渾身粘液的黃鱔實在不太好控制。而且黃鱔和甲魚一樣,必須鮮活的宰殺才能食用,如果死的黃鱔體內會產生毒素,不能夠食用。

因為黃鱔在野生條件下,一般個頭大的不多,所以腦袋食用起來肉少,加上愛鑽洞這個特點遭人厭惡,所以農村才有俗語“黃鱔不吃頭”的說法。這個沒有什麼科學道理,就跟“吃雞冠不能見官”一樣,純粹是一種臆想。

田螺不吃尾

田螺幾年前跟炒繭蛹一樣,是我們這裡夏天燒烤攤必備的下酒菜。

田螺一般生活在岸邊的石頭上,或者泥土裡。所以買回的田螺都需要養上一段時間,讓它去去土腥味。而且田螺都是用嘴來吸的,所以必須要剪去尾部,讓空氣能夠流動才能吸出肉來,才有吃田螺的樂趣。

常吃田螺的人應該知道,在田螺的上市旺季,也是田螺的繁殖季節。小一些的螺仔就在田螺的尾部,如果不把田螺尾部剪去,這些小螺仔吃起來牙磣影響食慾。還有就是田螺因為生活在泥土裡,尾部是它的排洩器官,吃起來沒肉不說還發苦有怪味,所以“田螺不吃尾”是很正確的說法。

結語:有些農村的俗語有道理,有些可能就是“以訛傳訛”罷了,沒有什麼科學的道理。黃鱔我覺得腮幫子上的肉還是挺細膩的,而且黃鱔那麼貴,要是把頭扔了還是有點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