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昨天是大年正月初七,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裡面的人日,也就是女媧造人,令人類誕生的紀念日。杜工部有《人日兩篇》,我們可以即興的來讀一下。

《人日兩篇》

其一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

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

雲隨白水落,風振紫山悲。

蓬鬢稀疏久,無勞比素絲。

其二

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葉休隨酒,勝裡金花巧耐寒。

佩劍衝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

早春重引江湖興,直道無憂行路難。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白馬獨家譯詩: 正月初一到初七,沒有一會天晴。結冰落雪的日子裡,早鶯還沒有到來。春寒料峭,花兒開的要晚一些。雲朵移過江河的上空,向天邊飄去。風呼呼地吹著,望著遠方淡紫的山巒,令人心生一絲絲悲哀。我鬢角的頭髮很久以前就脫落了,蓬亂不堪的。一生沒幹什麼大事頭髮也白了,和別人比頭髮白了多少也沒什麼意義呀。(其一)

  這一天的時光屬於人們共同歡慶的時光,依照著這古老的風俗在說說笑笑間度過。人們頭上戴著用金箔做的花勝,把泡過酒的柏葉濾出,美美地飲了一樽又一樽。在這樣酣暢的時光裡,當然需要有人抽出佩劍,起舞助興一陣子;也需要人打開琴匣,彈一番《流水》的曲子,讓人心曠神怡。初春的到來令人又有了去踏春遊歷的興致,雖然說沒有什麼顧慮,儘管路途艱難。(其二)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頭篇是一首五言古詩。它描述了大年正月初一到初七那幾天,初春裡的自然景物和氣氛——冰雪、早鶯、春花、雲彩、河流、春風和山川。通過對這些自然氛圍的勾勒表達出詩人內心的鬱悶,糾結,愁苦。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最後從周圍自然景物的描繪,轉到自身生活狀況上來——久末梳理並且已經變得稀疏蓬鬆的雙鬢,並像我們現代人一樣自嘲著說“瞧瞧我,頭髮都白了”之類的話,於是一種無奈就升到心頭了。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第二篇是一首七律。這一篇描寫了節日裡人們喜氣洋洋地慶賀的氣氛。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第一聯就使用了流水對仗的形式來表達出普天同慶的熱鬧氛圍。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尊前柏葉休隨酒,勝裡金花巧耐寒。這個“尊”字作名詞講,意思和讀音同“樽”字,是古時候飲酒的一種器具。勝,也是名詞,是古時候人們過正月初七時製作的一種頭飾,這是用金絲,彩紙,銀箔之類的材料做成花朵狀、小人狀的飾品,代表吉祥平安。

古人認為飲用柏葉泡過的酒可以增壽。大家歡聚在一起,身上插著用金絲彩帛做的花,喝著柏葉泡的酒,笑談至興起時還拔劍起舞,彈琴助興。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這兩首詩一憂一喜,在風格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一篇以憂鬱的神思貫注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時光一去不復還的嗟嘆。整詩讀起來很合乎王靜庵“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觀點。後一首七律喜中摻憂,雖然說與前面的五言古詩,形式不同,意思一脈相承。

杜工部寫的關於正月初七的一組詩,有喜有憂,令人共情

前一首主要是運用自然景物襯托寫自己對韶華易逝的感慨,後一首則是對人情風俗的鋪敘表達世事的艱辛。“春寒花較遲”,“勝裡金花巧耐寒”。春天的花還沒開,可是人們自己動手做的金花一樣楚楚動人,令人對節日留戀不已,充滿了美好的祝福。

  關於這杜甫這一組詩,詩友們怎麼看呢?歡迎一起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