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昨天是大年正月初七,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里面的人日,也就是女娲造人,令人类诞生的纪念日。杜工部有《人日两篇》,我们可以即兴的来读一下。

《人日两篇》

其一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其二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白马独家译诗: 正月初一到初七,没有一会天晴。结冰落雪的日子里,早莺还没有到来。春寒料峭,花儿开的要晚一些。云朵移过江河的上空,向天边飘去。风呼呼地吹着,望着远方淡紫的山峦,令人心生一丝丝悲哀。我鬓角的头发很久以前就脱落了,蓬乱不堪的。一生没干什么大事头发也白了,和别人比头发白了多少也没什么意义呀。(其一)

  这一天的时光属于人们共同欢庆的时光,依照着这古老的风俗在说说笑笑间度过。人们头上戴着用金箔做的花胜,把泡过酒的柏叶滤出,美美地饮了一樽又一樽。在这样酣畅的时光里,当然需要有人抽出佩剑,起舞助兴一阵子;也需要人打开琴匣,弹一番《流水》的曲子,让人心旷神怡。初春的到来令人又有了去踏春游历的兴致,虽然说没有什么顾虑,尽管路途艰难。(其二)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头篇是一首五言古诗。它描述了大年正月初一到初七那几天,初春里的自然景物和气氛——冰雪、早莺、春花、云彩、河流、春风和山川。通过对这些自然氛围的勾勒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郁闷,纠结,愁苦。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最后从周围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到自身生活状况上来——久末梳理并且已经变得稀疏蓬松的双鬓,并像我们现代人一样自嘲着说“瞧瞧我,头发都白了”之类的话,于是一种无奈就升到心头了。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第二篇是一首七律。这一篇描写了节日里人们喜气洋洋地庆贺的气氛。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第一联就使用了流水对仗的形式来表达出普天同庆的热闹氛围。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这个“尊”字作名词讲,意思和读音同“樽”字,是古时候饮酒的一种器具。胜,也是名词,是古时候人们过正月初七时制作的一种头饰,这是用金丝,彩纸,银箔之类的材料做成花朵状、小人状的饰品,代表吉祥平安。

古人认为饮用柏叶泡过的酒可以增寿。大家欢聚在一起,身上插着用金丝彩帛做的花,喝着柏叶泡的酒,笑谈至兴起时还拔剑起舞,弹琴助兴。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这两首诗一忧一喜,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篇以忧郁的神思贯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时光一去不复还的嗟叹。整诗读起来很合乎王静庵“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观点。后一首七律喜中掺忧,虽然说与前面的五言古诗,形式不同,意思一脉相承。

杜工部写的关于正月初七的一组诗,有喜有忧,令人共情

前一首主要是运用自然景物衬托写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后一首则是对人情风俗的铺叙表达世事的艰辛。“春寒花较迟”,“胜里金花巧耐寒”。春天的花还没开,可是人们自己动手做的金花一样楚楚动人,令人对节日留恋不已,充满了美好的祝福。

  关于这杜甫这一组诗,诗友们怎么看呢?欢迎一起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